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題解析

行政法題解析

發布時間: 2023-04-09 15:46:43

行政法的案例分析題 求大神解答

?答:1)上述處罰中,對包某作出2萬元的罰款和吊銷執照的決定,需要告知包某有要求聽證的權利。即經過聽證程序作出,除非包某放棄聽證。因為依照行政處罰法規定,對於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處罰決定前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2)①若對市文化局與公安局聯合作出的扣押行為和罰款2萬元的處罰決定不服,應向兩機關的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提起行政復議,因此,此時的復議機關為A市人民政府。②若對東區工商局作出的"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不服,可以向其所屬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其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因此,此時的復議機關可以是東區人民政府,也可是A市工商局。 ③若對窪里派出所受委託作出的行政拘留不服,應當以市公安局或東區人民政府為復議機關。因為對受委託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應以委託的政府工作部門所屬的政府或其上一級主管部門為復議機關。(3)包某若不服行政拘留決定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因為法律規定了復議前置條件。若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沒有作出復議決定,或雖然作出了復議決定但包某不服的,包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參考答案】
(1)能。因為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授權,縣衛生防疫站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行使相應的行政處罰權並承擔法律結果,具備了行政主體資格。
(2)不應。因為衛生防疫站的行為是規避法律的違法所為,行政權是國家權力,行政機關不能自行處分。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原告申請撤訴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❷ 2020法考知識點解析:【行政法】行政許可訴訟

法考行政法主觀題重要考點系列 —— 行政許可訴訟

2018年司法考試改革為法考,變化最大的是“一考變兩考”。通過2018、2019這兩年的法考所呈現出的特點來看,客觀題考試的難度沒有提升,對於客觀題的備考,只要考生按照考點進行系統的復習,然後反復的作歷年真題,將歷年真題研究“透”,通過客觀題,已經不再有難度。但問題是,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畢竟是一個淘汰性的考試,每年要嚴格控制“通過率”。關鍵是如何控制呢?顯然通過主觀題考試來控制,必然成為法考改革後不二的選擇。這就使得要想順利的通過法考,要求考生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就要重視對主觀題高頻考點的復習,而不是等到客觀題通過後,才臨時抱佛腳再來看主觀題,那樣效果不會好的。君若不信,有可能被主觀題“刷”下來的就是你。針對如此,法考推出行政法主觀題高頻考點系列,希望能夠幫到你。今天要介紹的主觀題高頻考點是行政許可訴訟。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許可規定》),對於行政許可案件的訴訟,歸納如下:

一、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

行政許可是一項動態過程,在決定作出前可能出現不少過程性行為,當事人可以針對其中哪些行為提出行政訴訟,是行政許可訴訟首先遇到的問題。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主要包括:

1.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及不作為

針對當事人提出的許可申請,行政機關審查後,或作出准予許可決定,或作出不予許可決定,或者不予答復,對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許可管理行為及不作為

行政機關准予許可之後,針對被許可人的情況和客觀情形可以採取一系列的管理行為,這些行為及相應的不作為同樣會侵犯當事人的權益。針對此類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提起行政訴訟。

3.未公開行政許可決定或者未提供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記錄

行政許可法課以行政機關公開行政許可決定和提供監督檢查記錄的義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未履行這些義務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4.具有事實上終止性的過程行為

行政機關在行政許可實施過程中採用的程序行為或過程行為原則上不可訴,當事人可以通過訴行政機關作出的最終決定尋求救濟。不過,鑒於實踐中一些程序行為或過程行為具有事實上的最終性,且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賦予當事人對其的訴權,難以有效保護當事人的權益,故此類行政行為也屬於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

二、行政許可案件被告的確定

(一)一般情形

通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屬於行政許可訴訟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應以作出該決定或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二)特殊情形

1.經上級批准、由下級決定的被告確定

實踐中,一些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而後由下級機關作出決定。對此情形,當事人原則上應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下級機關為被告。但是,如當事人對批准或者不批准行為不服一並提起訴訟的,以上級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

2.下級初審,上級決定的被告確定

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初步審查並上報,當事人對不予初步審查或者不予上報不服提起訴訟的,以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為被告。當然,當事人只對最終決定不服,則應以最終作出決定的上級機關為被告。

3.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被告確定

對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當事人對行政許可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以對當事人作出具有實質影響的不利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三、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

法院對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原則上需要遵循一般的審理規則,《許可規定》對以下三點作出特別規定:

1.被告不履行舉證責任及處理

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解釋的規定,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證據。《許可規定》結合行政許可案件的特殊性,設置了特殊規則需要注意。即“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與被訴行政許可行為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第三人對無法提供的證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人民法院在當事人無爭議,但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也可以依職權調取證據。”如果“第三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能夠證明行政許可行為合法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對關聯行政行為的審查

有些行政行為本身不是行政訴訟的審理對象,但是這些行政行為構成被訴的行政行為的基礎,與被訴行政行為具有很強的關聯性,這種行政行為被稱之為關聯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作為被訴行政許可行為基礎的其他行政決定或者文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①明顯缺乏事實根據;②明顯缺乏法律依據;③超越職權;④其他重大明顯違法情形。這一點,大家要給予重視,在2012年司法考試的主觀題考試中,曾經考過。

四、行政許可案件的判決

1.不予許可案件的判決

針對被告所作出的不予許可決定而形成的案件,法院審理後應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和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判決。不過,較為復雜和重要的一種情形是,被告不予許可決定錯誤或違法,而原告請求准予許可且理由成立時,法院應如何判決《許可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案件,認為原告請求准予許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沒有裁量餘地的,可以在判決理由寫明,並判決撤銷不予許可決定,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2.查閱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案件請求成立的判決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絕原告查閱行政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內准予原告查閱。

五、行政許可中的賠償和補償及訴訟問題

1.賠償問題

因行政許可給原告合法權益造成損失而賠償,如此責任完全可歸因於行政機關,賠償問題簡單明了。復雜的是,原告的損失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確定行政機關的賠償責任。

《許可規定》主要區分了三種情形:

(1)被告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與他人惡意串通共同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被告與他人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其違法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作用等因素,確定被告的行政賠償責任。

(3)被告已經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審慎合理的審查職責,因他人行為導致行政許可決定違法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2.補償問題

《許可規定》針對《行政許可法》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提供了兩方面的具體規則:

(1)補償標准。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對變更或者撤回行政許可的補償標准未作規定的,一般在實際損失范圍內確定補償數額;行政許可屬於《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一般按照實際投人的損失確定補償數額。

❸ 行政法案例分析

1、在本案中,學校行政科是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的規定,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學校行政科是學校的行政機構,它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一類,因此它是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
2、在本案中,學校行政科有權要求賠償。在王某私自用電爐煮飯時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財物毀損的情況下,學校行政科有權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對王某進行行政處罰,並要求王某賠償其造成的損失。這種賠償是民事賠償性質的。
3、行政行為的撤銷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行政行為的撤銷可以由作出該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依法實施。因此,在本案中,教育委員會不應當撤銷學校作出的「行政處罰」,因為教育委員會不是學校行政科的上級主管機關。學校行政科應當依據相關規定和法律程序撤銷它作出的行政處罰。

❹ 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❺ 2021法考試題解析匯編|【行政法】設定權

一、多項選擇題

1.關於省規章的設定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以設定臨時性許可

B.可以設定一定數量罰款

C.可以設定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

D.可以設定劃撥的行政強制執行

參考答案

1、【考點】行政許可的設定許可權;行政處罰的設定許可權;行政強制的設定許可權

【難度】★★

【答案】AB

解析:《行政許可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許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需立即實施行政許可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的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由此可知,省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臨時性許可。A項正確,當選。

《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由此可知,省規章可以設定一定數量罰款。B項正確,當選。

《行政強製法》第十條第四款規定,“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此可知,省規章無權設定行政強制措施。C項錯誤,不當選。

《行政強製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由此可知,只有法律可以設定行政強制執行,省規章無權設定劃撥的行政強制執行。D項錯誤,不當選。

故本題選AB。

❻ 一道行政法案例綜合分析題

1、街道工商所,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所條例》第八條規定,工商所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區、縣工商局的具體行政行為,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工商所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對個體工商戶違法行為的處罰; 2.對集市貿易中違法行為的處罰;3.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工商所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第1、2項處罰不包括吊銷營業執照。因此工商所可以自己名義作出一定數額罰款的行政處罰。

2、不適用。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並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因此,對個體工商戶作出1000元罰款不適用簡易程序。

3、有,沒有持證執法,執法時只有一人,沒有告知當事人陳述及申辯的權利,沒有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有告知當事人有要求復議及訴訟的權利。

4、不合法,不得以態度不好為由加重對當事人的處罰。作出停業整頓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5、不違背,一事不再罰原則指的是一事不能作出兩次罰款的處罰。

6、復議機關為縣工商局,行政復議機關為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的上級機關。

7、不合法,行政復議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根據《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九條 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不得向申請人收取任何費用。

8、弟弟能夠,男友不能。根據《行政復議法》第十條 依照本法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申請人。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9、不能,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10、 工商所為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行政相對人隊原具體行政行為不符的,以原行政機關為被告。但如果陳小姐對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不服,可把復議機關作為被告。

❼ 2021法考客觀題【行政法】-單項選擇題【11.9】

一、單項選擇題

1.關於行政復議,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2011/二/47)

A.《行政復議法》規定,被申請人應自收到復議申請書或筆錄復印件之日起10日提出書面答復,此處的10日指工作日

B.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不得改變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

C.行政復議期間,復議機關發現被申請人的相關行政行為違法,可以製作行政復議意見書

D.行政復議實行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原則

參考答案

1.【考點】行政復議

【答案】C

解析:《行政復議法》第四十條第二款規定,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5日”“7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因此,A項中的10日,還應包括節假日。A項錯誤,不當選。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但是,申請人依法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除外”。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不得改變被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是錯誤的。B項錯誤,不當選。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關發現被申請人或者其他下級行政機關的相關行政行為違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後工作的,可以製作行政復議意見書。有關機關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意見書之日起六十日內將糾正相關行政違法行為或者做好善後工作的情況通報行政復議機構。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發現法律、法規、規章實施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可以製作行政復議建議書,向有關機關提出完善制度和改進行政執法的建議”。本題中,行政復議期間,復議機關發現被申請人的相關行政行為違法,可以製作行政復議意見書符合法律規定。C項正確,當選。

行政復議既可以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也可以進行合理性審查。本案中,行政復議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和合理性審查。D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不當選。

故本題選C。

❽ 急求行政法例題分析解答

一、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現實基礎

(一)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法律參照

《繼承法》第7條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的;(三)遺棄被繼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四)偽造、篡改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的。第21條規定: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沒有正當理由不履行義務的,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遺產的權利。《合同法》第192條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第193條規定: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確定的兩個平等主體之間存在著權利、利益給予人(以下稱「給予人」)對權利、利益接受人(以下稱「接受人」)的在先權利或者利益,由於接受人的過錯,侵犯了給予人的其他權利、利益(並不是針對先前就存在的權利、利益)時,給予人採取措施使接受人喪失既得或者期待的權利、利益,這是給予人對接受人一種對抗。如果把這個結論放到兩個不平等主體之間,即國家和公民這兩個不平等主體之間,在行政給付領域,這種對抗也是存在並且適用的,即國家在行使行政給付的具體行政行為中,如果公民不遵守國家法律的規定,違反了義務,對國家犯罪或行政違法侵犯國家的權利、利益,國家也可以直接剝奪或者限制給予或者即將給予公民的利益,這種對抗就是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體現。筆者認為,在目前國家沒有制定《行政給付法》的情況下,「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應當成為行政給付的一個基本原則。

(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實踐基礎

在行政機關發放行政給付金的實務中,接受給付主體存在不少問題,如有的接受給付主體的主體資格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有的接受給付主體不符合國家對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還有的接受給付主體為接受給付而違背道德故意傷害自己或他人,甚至有的接受給付主體是違法犯罪人員。如果國家對上述違法乃至犯罪人員繼續給予給付,則在客觀上助長了接受給付者的違法、犯罪行為,必然使守法者感覺不公平、不公正。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是,行政機關對那些有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人不予發放甚至追回已經發放的行政給付金,或者扣減其一定比例的行政給付金;對那些違法犯罪的人直接取消行政給付金。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的原則可以通過發布規范性文件予以確認,這一做法已有範例。如我省海洋與漁業局制發的《省海洋與漁業局關於下發違法違規漁船油價補貼處置原則的通知》,針對漁船經營人違反規定在禁捕區、禁捕期生產作業,或者漁船經營人違反國家安全管理規定強行冒險生產作業的行為,明確規定「限制、剝奪這些經營人政策性柴油補貼」。天津、山東、即墨等地方海洋漁業主管部門也有類似的規定。

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概念及違法行為的界定

筆者認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指國家在作出行政給付的具體行政行為時,區別對待有不同程度、造成不同後果的違法犯罪、違反行政法規等行為的接受給付相對人,相應剝奪、限制其接受行政給付權利的原則。

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所指的「法」可以區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法律規范。廣義的法律規范是指接受給付的相對人應當遵守的國家所有的強制性、限制性法律、法規,還包括國家加入的國際條約,甚至道德規范。這就要求接受給付的相對人全面守法。俠義的法律規范是指接受給付的相對人應當遵守的國家關於行政給付的具體法律、法規。這就是說,只要相對人的行為沒有超出具體行政給付的法律、法規所確定的條件和范圍,就應當給予行政給付;相對人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與接受行政給付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筆者認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所確定的法律規范應當是廣義的法律規范。如某漁船經營人是接受政策性柴油補助的人,當這個漁船經營人並不是利用漁船進行合法的漁業生產,而是駕駛漁船到公海上聚眾賭博,最後被法院判決有罪,對這個漁船經營人來講勢必是不應發放政策性柴油補助的,盡管這個漁船經營人觸犯的不是漁業行業管理的法律,而是廣義上的法律。

根據上述分析,筆者認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所指的違法行為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刑事違法行為。對於一個享受撫恤金或者生活補助的接受行政給付的相對人來講,如果他觸犯刑律被判有罪,毫無疑問,在他收監入獄之時,國家當然地停止給予他撫恤金或者生活補助,這是沒有爭議的事實。如果按照國家的刑法規定,應當對罪犯「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刑的,即使罪犯一貧如洗,法院也必須依法判決罪犯承擔罰金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不能一方面對罪犯判處罰金,執行刑罰;另一方面卻還履行行政給付職能,對罪犯給予行政給付金,這是兩個有背於常理的行為。

漁船經營人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觸犯《刑法》第340條非法捕撈水產品罪的規定,其後果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對於被處以刑罰的漁船經營人,剝奪、限制其享受國家政策性油補,這是平常的人都能認可與接受的。

二是行政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與刑事違法的本質區別,在於違法的程度不同,造成的損害後果不同。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對國家權利的侵犯,只不過行政違法並沒有達到刑事違法的程度,因而並不需要國家用最強硬的手段制裁違法,因此,行政機關在對行政違法者給予行政處罰的同時,當然可以限制、剝奪這些違法者享有的接受行政給付的權利。

三是確權的民事違法行為。有論者在《巢湖退耕還林補助款行政給付案件特點、存在的問題及建議》?譼?訛中指出:「審查原告是否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造林驗收合格證,符合條件的就成了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補助款的關鍵。對於土地流轉是否合法有效,是民事訴訟審查范圍,行政訴訟中不予審查。如農民就土地流轉是否合法提起民事訴訟,因土地流轉是否合法是行政合同的基礎,行政案件應中止審理,待民事案件判決生效後,行政案件再繼續審理。」此案中,如果生效的民事案件判決「土地流轉不合法」,那麼行政訴訟的結果肯定也不會支持原告取得補助款。在民事法律領域,如果民事確權行為非法,國家同樣也要剝奪或者限制接受人的接受行政給付權,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在民事法律領域也有適用范疇。這一案例確立了這樣一個原則,即接受行政給付的主體不能是權利瑕疵者。接受給付的主體資格是否適當,其本身的權利是否完整、權利是否存在瑕疵等直接關繫到行政給付的正確性、合法性,因而對接受給付的主體資格的審核也就成了行政給付的前提,如果接受給付的主體資格不適當,或者其本身違法,也只能限制或者剝奪對其的行政給付了。

三、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行為的性質

國家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基於國家的法律、政策形成行政給付關系後,國家就成為行政給付的義務人,國家因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而剝奪或者限制其接受行政給付的權利是剝奪或者限制其受益權,而不是行政處罰行為。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行為的性質主要有:

(一)具體行政行為性。接受行政給付的主體由於違反了行政法規或者刑事法律,侵犯了國家權利、利益,對這些違法者、侵權者剝奪或者限制其給付利益,只能由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有關組織依法或者依職權進行,行政機關剝奪、限制違法者、侵權者的行政給付接受權,是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只要停止給付或者使已經接受給付的相對人退還取得的利益即可實現。

(二)時效性。針對行政相對人一般行政違法,不可能剝奪其終身接受行政給付權。《行政處罰法》第29條規定,違法行為超過二年沒有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有特殊規定的除外)。接受行政給付人的違法行為發生在二年前,如果二年後才發現,那麼其接受給行政付權也就不應受到限制。對於超過追訴時效的刑事違法行為,由於法律已不再追究違法者的刑事責任(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對於其在過去的日子裡已經接受的行政給付金或者在未來的日子裡還將接受的行政給付金就不宜再限制或剝奪。

(三)決定機關的執行性和執行比例性。一般有權給予行政給付的機關就有權決定剝奪或者限制行政相對人的接受給付權,但接受給付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往往不是由實施行政給付的機關而是由其他有權機關(如公安機關)處理,這就要求其他有權機關將處罰決定轉交給行政給付機關,由行政給付機關剝奪或者限制接受人的權利、利益。

所謂執行的比例性,就是要區別對待不同的違法、違規行為,其遵循的原則就是:在刑事案件中,要嚴格區分罪與非罪,對於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或者無罪的刑事案件,當然就不能強行剝奪犯罪嫌疑人的行政給付;在行政違法案件中,要區分行政違法的程度和後果,針對違法的不同程度與後果,作相應的、適當的處理。如《行政處罰法》第27條規定: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一)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二)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三)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四)其他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的。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存在上述情形的,行政機關在履行行政給付時就應當適當減少扣減比例;如果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行政機關也就不應當扣減行政給付金。

四、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理論支持和要求

我國行政法學理念經歷了一個從「管理論」到「控制論」再到「平衡論」的發展過程。「平衡論」進一步強調兼顧公權和私權、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一味地限制行政權並不見得就會合乎法治的要求,法治需要保證行政權在法律范圍內行使的前提下,盡可能發揮其積極效應,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促進社會公共福祉。?譽?訛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限制的是違法者,保護的是守法者,堅守的是公平、正義理念,促進的是社會公共福祉。

(一)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行政行為必須公正的必然要求

行政公正是行政法的一個基本原則,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在實體公正方面要求行政機關做到依法辦事、平等對待相對人和合理考慮相關因素。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給付職能時只有綜合考慮各相關因素,對違法者實施剝奪或者限制其受益權,才能在實質上平等地對待沒有違法的相對人。正如羅豪才教授所認為的:「依法行政對行政行為的要求大體上分為二種:……第二種要求是在職權范圍內作出的行政行為與法律或者法律精神沒有抵觸就可實施。比如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為公眾提供各種服務的行政措施等。這些行為有利於社會,只要在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與法律精神不抵觸,就可作為。」?譾?訛

公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法律制度的價值目標之一。公正往往屬於價值理性,具有模糊的相對性。行政機關對於行政給付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公正,有一個價值判斷過程,即針對接受給付主體及其行為有一個價值判斷,包括該主體及其行為是否違法、違法的程度、違法的性質,一般公民對這種違法的認識等等,而這些內容並非都能夠用法律直接加以規定,但必須對這些內容作出了合乎法理的理性判斷,只有這樣才能使行政給付更趨於公平和公正。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在追求實質公正的目標下被邏輯地、合乎理性地推導出來的,是合乎法律精神和公正的。

(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行政行為的客觀理性要求

民事繼承、贈與合同中尚有撤銷權之規定,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這種對行政給付限制與剝奪本身就包含著國家權力的神聖不可侵犯性。無論相對人處於什麼狀況,國家制定的法律都必須遵守,否則法律就會空洞化。行政給付的接受人違反了法律直接侵犯國家的權利和利益,破壞國家的秩序,國家出於其本能就需要制裁,況且限制或者剝奪行政給付接受人的受益權並不是刑法上的制裁或者行政法上的處罰,而只是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體現。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實際上還在國家與守法相對人、違法相對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國家的行政給付行為更顯公平與合理。

(三)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行政行為的合目的性要求

行政給付作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社會矛盾的一種實實在在的手段。當今社會,仍然有許多社會矛盾與不和諧現象,只有懲罰該懲罰的,剝奪該剝奪的,限制該限制的,才能實現給付行政的國家目的;也就是說,為了建設和諧社會,消減社會矛盾,在行政給付工作中實行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是勢在必行的。

(四)行政給付不支持違法原則的實踐要求

行政給付作為具體行政行為,切實體現了國家對部份弱勢群體的關懷,這就要求給付工作合法、合情、合理。作為行政給付當事人,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權;作為實施給付的行政機關,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不越權、不失職,還要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確保行政給付既合法,又合情、合理。

❾ 行政法題,急!!!!!!!!!!!!!!!!!!!!

答案:B
解析:本題涉及的問題較多,一一分析如下:
(1)「收容遣送」屬於限制人身自由地行政強制措施,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如果欲依法提起行政訴訟,甲市、乙市的人民法院均有權對此管轄,但丙市既非原告所在地(注意,「收容遣送至丙市」意味著是在丙市放人的,丙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被限制人身自由地」),又非被告所在地,所以丙市人民法院無管轄權。據此,如果該案件依法進入行政訴訟,由於甲市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因此不能移送其他人民法院,何況丙市人民法院無管轄權呢?因此C、D兩選項肯定錯誤,不應選。
(2)「復議前置」(即「復議必經」)的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37條、《行政復議法》第19條,法律、法規都可以規定。「法規」,在《立法法》上,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屬於自治法規,也是一種法規。因此,本題中乙市地方性法規規定「對收容遣送不服提起訴訟的人須先申請行政復議」是合法的,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3)甲市人民法院在審查起訴時,是否應當適用乙市地方性法規呢?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是否應當接受外地地方性法規的約束呢?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本題中的行政案件發生在乙市,因此,乙市的地方性法規應當適用於這個案件,而不管這個案件在哪個地方的人民法院審理。
(4)既然,乙市的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題的行政案件,那麼這個地方性法規「復議前置」的規定,就應當遵循。根據《行訴解釋》第四十四條第七項,甲市法院應當採取B選項的處理方式。

❿ 【行政法】2019法考主觀題案例分析題(10.6)

案情:1997年11月,某省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決定徵收含有某村集體土地在內的地塊作為旅遊區用地,並劃定徵用土地的四至界線范圍。2007年,市國土局將其中一地塊與甲公司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2008年12月16日,甲公司獲得市政府發放的第1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2009年3月28日,甲公司將此地塊轉讓給乙公司,市政府向乙公司發放第2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後,乙公司申請在此地塊上動工建設。2010年9月15日,市政府張貼公告,要求在該土地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限期自行清理農作物和附著物設施,否則強制清理。2010年11月,某村得知市政府給乙公司頒發第2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後,認為此證涉及的部分土地仍屬該村集體所有,向省政府申請復議要求撤銷該土地使用權證。省政府維持後,某村向法院起訴。法院通知甲公司與乙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在訴訟過程中,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強制拆除了征地范圍內的附著物設施。某村為收集證據材料,向市國土局申請公開1997年徵收時劃定的四至界線范圍等相關資料,市國土局以涉及商業秘密為由拒絕提供。

問題:

1.市政府共實施了多少個具體行政行為?哪些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如何確定本案的被告、級別管轄、起訴期限?請分別說明理由。

3.甲公司能否提出訴訟主張?如乙公司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法院如何處理?

4.如法院經審理發現市政府發放第1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行為明顯缺乏事實根據,應如何處理?

5.市政府強制拆除征地范圍內的附著物設施應當遵循的主要法定程序和執行原則是什麼?

6.如某村對市國土局拒絕公開相關資料的決定不服,向法院起訴,法院應採用何種方式審理?如法院經審理認為市國土局應當公開相關資料,應如何判決?

參考答案

1.【考點】具體行政行為的判斷;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答案】4個,具體為:徵收含有某村集體土地在內的地塊的行為,向甲、乙兩公司發放《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行為,發布公告要求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自行清理農作物和附著物設施的行為。上述行為均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思路點撥】本題旨在考查具體行政行為的認定及是否具有可訴性。一些考生沒有清晰理解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的區別,誤認為徵收含有某村染體土地在內的地塊的行為和發布公告要求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自行清理農作物和附著物設施的行為為抽象行政行為。

2.【考點】行政訴訟被告;級別管轄;起訴期限

【答案】(1)被告為省政府和市政府,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6條規定,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本案中,省政府維持了市政府的決定,故省政府和市政府為共同被告。

(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本案的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5條規定,應由中級法院管轄。

(3)某村應當在收到省政府復議決定書之日15日內向法院起訴.因為本案是經過復議起訴的,應適用復議後起訴期限。同時,《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未對此種情形下的起訴期限作出特別規定,故應適用《行政訴訟法》第45條規定的一般起訴期限。

【思路點撥】本問涉及行政訴訟被告、級別管轄與起訴期限多個問題,比較而言,行政訴訟被告和級別管轄的確定較容易,起訴期限則有一定的難度,要求掌握經復議後起訴的一般期限與特別期限。一些考生或沒有掌握這些知識點或不了解《土地管理法》是否有特別規定,而出現錯答。

3.【考點】第三人的訴訟地位與不出庭的後果

【答案】(1)作為第三人,甲公司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

(2)乙公司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不影響法院對案件的審理。

【思路點撥】本題考核對行政訴訟第三人地位理解和認識,行政訴訟第三人與民事訴訟第三人有所不同,法律並未明確出現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一些考生按照民事訴訟第三人來分析此題,就會出現偏差,如認為甲公司無權提出訴訟主張。

4.【考點】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

【答案】法院應不予認可。發放第1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的行為不屬於本案的審理裁判對象,但構成本案被訴行政行為的基礎性、關聯性行政行為,根據《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7條的規定,法院對此行為不予認可。

【思路點撥】本問涉及案件的審理對象與關聯性行政行為的區別,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對後者的處理。一些考生沒有充分理解二者的區別,出現錯誤分析,如認為法院應判決撤銷第1號《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5.【考點】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程序

【答案】《行政強製法》第四章的規定,市政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應當遵循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當事人有權陳述申辯,行政機關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意見,書面決定強制執行並送達當事人,與當事人可達成執行協議;不得在夜間或法定節假日實施強制執行,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水、停電、停熱、停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執行等。

【思路點撥】本問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原則和程序,一些考生可能只了解部分內容,難免無法允分回答本問。

6.【考點】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的審理方式與判決

【答案】(1)法院應當視情況採取適當的審理方式,以避免泄露涉及商業秘密的政府信息。

(2)法院應當撤銷或部分撤銷不予公開決定,並判決市國土局在一定期限公開。尚需市國土局調查、裁量的,判決其在一定的期限內重新答復。

【思路點撥】本問題涉及法院對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的審理方式與判決,意在考查考生對此類案件的特殊性認識。在審理方式問題上,一些考生沒有掌握其特殊性,仍按照一般案件的審理方式來回答,從而出現錯誤。

熱點內容
增資經辦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3 05:29:32 瀏覽:666
法律碩士輔導班招生 發布:2025-01-13 04:50:05 瀏覽:336
經濟法概論自考試題 發布:2025-01-13 04:28:41 瀏覽:789
勞動法里的工作時間包括 發布:2025-01-13 04:13:12 瀏覽:436
調節的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力 發布:2025-01-13 03:50:18 瀏覽:183
劃清與西方司法獨立 發布:2025-01-13 02:53:22 瀏覽:469
法院進家 發布:2025-01-13 02:51:46 瀏覽:239
喪家產假陪產假在勞動法中屬於 發布:2025-01-13 02:40:24 瀏覽:65
法治歌歌曲 發布:2025-01-13 02:40:17 瀏覽:94
勞動合同法的解釋 發布:2025-01-13 02:11:26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