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6年行政法事件

2016年行政法事件

發布時間: 2023-04-12 21:42:41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2016有沒有修改

《行政訴訟法來》:根源據2014年11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修訂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是指國家行政主體依法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活動。行政具有國家意志性、執行性、法律性和強制性的特徵。

行政法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的行政法律規范的總和。行政法以行政關系為調整對象,其目的是保障國家行政權運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②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 案例分析

回答:
(1)法院撤銷公安局做出的行政處罰的行為正確。因為在胡某與王某、徐某的打架斗毆事件中,是胡某首先用筆記本砸王某的,而且根據衛生院的診斷,胡某與王某都有多出軟組織損傷,但是公安局卻做出了僅處罰王某和徐某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缺少必要證據,說明公安局沒有查清案件基本情況和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就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可以依職權予以撤銷。

(2)根據《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做出撤銷判決:
1、主要證據不足。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3、違反法定程序
4、超越職權
5、濫用職權

(3)變更判決正確。因為事實情況中王某、徐某與地稅所工作人員胡某的爭執過程中造成了他人輕微傷,行政拘留7日的行政處罰過重,沒有體現行政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法院經審理認定行政處罰行為顯失公平,可以運用國家審判權直接改變行政處罰行為。

(4)不可以直接追加對胡某的處罰。因為法院作為審判機關應該是被動的、中立的,不能超越職權而主動對沒有起訴的當事人作出處罰判決。

以上內容完全手寫,僅供參考。

③ 2016年修改的法律有哪些(司法考試)

憲法:新增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
修訂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經濟法: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國際私法:

新增法律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可和執行台灣地區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可和執行台灣地區仲裁裁決的規定。

司法制度:

新增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
修訂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

刑法

新增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時間效力問題的解釋。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行政法:

  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民法:

新增法律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民事訴訟法:

新增法律法規: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④ 請問楊在明律師律所都發生了哪些大事件呢

2016年1月,律所聯合北抄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最高檢方圓雜志共同創辦「在鳴行政法治論壇」,同年4月,由中宣部、中組部等15個部委聯合授予「雷鋒律師事務所」稱號。2017年4月,發起「公益救助金」活動。

⑤ 今日說法佛山司機案件違反了行政法哪些

壓單實線和雙實線、導流線等是新手司機最常見的違法行為,3年內觸犯次數多達10萬次!
繼公布駕考大數據之後,佛山交警部門近日再次公布一組大數據,涉及新手司機最易發生的違法行為和全市駕校學員違法、事故排名等。
違反禁止標線指示、違反禁令標志指示、通過有燈控路口時不按所需行進方向駛入導向車道等三種違法行為位列前三。僅壓單實線和雙實線、導流線等這一項,違法次數就達到10萬次;而禁止掉頭、禁止左轉等,違法次數亦多達多達9.7萬次。除了上述三大違法行為,新手司機最容易犯的還有超速、闖紅燈、違停、逆行、騎摩托車未戴頭盔。2016年以來,發生次數均超過了1萬次。

⑥ 2016行政法有哪些新變化可以寫畢業論文

我幫你寫好了。沒問題。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論文提綱也可以用最簡單的格式和分類,簡單明了地說明論文的目的、依據和意義,甚至是兩句話。這種提綱往往是用於科學論文,而且在對於各種概念有相互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出來討論的情況下。如果總要分出1、2、3......點來寫的話,往往會變成「八股文」的模式,這樣的論文往往是應付式的論文,其真正的科學價值會大打折扣。

⑦ 行政法案例分析

具體解析如下: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可見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一般為2年,本案中萬達公司在辦理變更登記時提供虛假驗資報告發生在1997年5月,而工商局直到2001年7月才發現該違法行為,因已過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時效,工商局此時再就該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A項正確。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本案中工商局於2002年4月作出撤消萬達公司變更登記,恢復變更前的狀態的決定,本身並非行政處罰,更不屬於罰款,因此針對本案,由於萬達公司的虛假驗資行為已過追究時效,工商局只能撤消其變更登記這才是正確的行政行為。所以B項錯誤至於2004年6月工商局又就同一問題作出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也違法了追究時效的規定,同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確定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即使工商局先前的行政處罰有誤,也應經過法定程序先行撤消,再作出新的行政處罰。而不能用另一個行政處罰進行默認的補充和修改。因此C項錯誤關於D項,應當分清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與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繼續狀態的區別。萬達公司憑一份虛假驗資報告取得變更登記後該違法行為即已結束,並不存在持續問題萬達公司連續4年通過年檢。只是說明其1997年5月的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持續狀態,如前所述萬達公司的違法行為已過追訴時效,並且沒有持續狀態,工商局並不能對其作出處罰,只能撤消原變更登記而對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行政處罰法僅規定處罰違法行為,並不處罰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D項錯誤。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⑧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利害關系"暨如何認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

最高法案例: 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利害關系」暨如何認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

1.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條也有關於利害關系的規定。顯然,上述法條規定的「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擴大理解為所有直接或者間接受行政行為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謂「利害關系」仍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不宜包括反射性利益受到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統稱當事人)。同時,行政訴訟乃公法上之訴訟,上述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一般也僅指公法上的利害關系;除特殊情形或法律另有規定,一般不包括私法上的利害關系。因而,舉凡債務人夫妻的離婚登記行為、債務人的非抵押房屋轉移登記行為、抵押人的公司股東變更登記行為,雖有可能影響民事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債權或抵押權的實現,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因而與上述行政登記行為有了一定的利害關系,但因此種利害關系並非公法上的利害關系,也就不宜承認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在行政訴訟中的原告主體資格。上述債權人的普通債權和抵押權人的抵押權等民事權益,首先應考慮選擇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申言之,只有主觀公權利,即公法領域權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為影響,存在受到損害的可能性的當事人,才與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才形成了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原告適格),才有資格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法上利害關系的判斷。

公法(行政法)上利害關系的判斷,同樣較為復雜。原告主體資格問題與司法體制、法治狀況和公民意識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判斷是否具備原告主體資格的標准多重,並呈逐漸擴大和與時俱進態勢。其中,保護規范理論或者說保護規范標准,將法律規范保護的權益與請求權基礎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即以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所依據的行政實體法和所適用的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是否要求行政機關考慮、尊重和保護原告訴請保護的權利或法律上的利益(以下統稱權益),作為判斷是否存在公法上利害關系的重要標准。實踐中,對行政實體法某一法條或者數個法條保護的權益范圍的界定,不宜單純以法條規定的文意為限,以免孤立、割裂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堅持從整體進行判斷,強調「適用一個法條,就是在運用整部法典」。在依據法條判斷是否具有利害關系存有歧義時,可參酌整個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行政實體法的立法宗旨以及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目的、內容和性質進行判斷,以便能夠承認更多的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利益,屬於法律保護的利益,從而認可當事人與行政行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並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以更大程度地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但需要強調的是,個案中對法律上利害關系,尤其是行政法上利害關系或者說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的擴張解釋,仍不得不兼顧司法體制、司法能力和司法資源的限制;將行政實體規范未明確需要保護、但又的確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權益,擴張解釋為法律上保護的權益,仍應限定於通過語義解釋法、體系解釋法、歷史解釋法、立法意圖解釋法和法理解釋法等法律解釋方法能夠擴張的范圍為宜。

3.法律上保護的權益。

⑴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也相互契合。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判,除了依據行政訴訟法等行政基本法,更要依據行政機關所主管的行政實體法;在實體問題上的判斷,更多是依據行政實體法律、法規、規章甚至規范性文件。如果原告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需要考慮和保護的法律上的權益,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但在對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實體審查時,仍然不會將行政機關未考慮原告訴請保護權益之情形,作為認定行政行為違法的標准。也即,即使當事人所主張的權益客觀存在,也可能會間接受到行政行為的影響,但因不屬於行政實體法保護的權益,故並不會得到實體裁判支持,原告最終仍然只能承擔不利的後果。申言之,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受理其起訴,因其所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會在訴訟中得到保護和尊重,其起訴也就喪失了必要性,不具備訴的利益;因而不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也並不會侵犯其任何權益。對於僅具有反射性利益,而非法律上權益的當事人而言,也不能以被訴行政行為被作否定性評價後,可能會間接有利於保護其所主張的權益為由取得原告主體資格。申言之,當事人民法上的權益或者習慣法上的權益,只有在有關行政法律規范對其加以保護的情形下,才能成為行政法上保護的權益,才能形成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才能取得原告主體資格,才能請求司法保護該權益。否則,上述相關權益,只宜通過民事訴訟或者針對直接對其設定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等方式來保護。而且,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價,主要依據行為作出時的事實和法律狀態,一般不受事後變化了的事實和法律規定的影響;因而當事人主張的權益,應當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存在和需要考慮的權益,原則上對於事後形成的權益或者已經消失的權益,當事人無權提起訴訟,除非存在因行政法律關系存續而事後受到影響等特殊情形或者法律有特殊規定。

⑵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現行公益訴訟的立法和實踐相一致。行政訴訟的立法宗旨,體現了權利保護和權力監督的統一性。適格原告的起訴,既在主觀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在客觀上維護法秩序,監督依法行政,有利於法治國家建設,從而體現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樣態。因而,通過適度擴大原告主體資格、堅持合法性全面審查、嚴格審查標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合行政訴訟主、客觀訴訟的爭議。但行政訴訟雖有一定的公益性,卻顯然不能將原告主體資格範圍無限擴大,將行政訴訟變相成為公益訴訟。現行行政訴訟法在確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上,總體堅持主觀訴訟而非客觀訴訟理念,行政訴訟首要以救濟原告權利為目的,因此有權提起訴訟的原告,一般宜限定為主張保護其主觀公權利而非主張保護其反射性利益的當事人。即使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污染、公共服務等領域,部分原告提起的訴訟,客觀上具備一定程度公益訴訟特點,呈現自益為形式而公益為目的的特徵;但在原告主體資格上,一般仍然限於提起自益形式的公益訴訟,仍然堅持原告本人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其存在與普通公眾不同的獨特的權益,且該種權益受行政實體法律規范所保護,並存在為被訴行政行為侵害的可能性;法律明確規定其屬於可以直接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除外。因而,在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投訴舉報事項等行政不作為引發的訴訟中,認可因自己法律上的權益受侵害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就比認可因公共利益受損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更具有正當性。

4.審理方式。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原則上應當公開進行,但人民法院可依法決定書面審理或者開庭審理、公開開庭或者不公開開庭。不能認為所有的一審行政案件和二審行政案件,都必須要經過公開開庭審理程序。為節約司法成本,減輕各方當事人訴訟負擔,對於原告或者上訴人所訴之請求,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人民法院可基於職權,不經言詞辯論,直接不予支持。

【案件基本信息】

案號:(2017)最高法行申169號行政裁定

案由: 行政復議

審理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

審理程序: 再審復查與審判監督

【當事人信息】

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劉廣明。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張家港市人民政府。住所地: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鎮人民中路33號。

法定代表人:黃戟,市長。

【訴訟記錄】

再審申請人劉廣明訴被申請人張家港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張家港市政府)行政復議一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9月13日作出(2016)蘇05行初59號行政判決,駁回劉廣明的訴訟請求。劉廣明不服提起上訴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12月21日作出(2016)蘇行終1415號行政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劉廣明仍不服,在法定期限內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耿寶建擔任審判長並主審、審判員白雅麗、汪軍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案件基本情況】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2015年11月24日,張家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張家港市發改委)向江蘇金沙洲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沙洲公司)作出張發改許備〔2015〕823號《關於江蘇金沙洲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金沙洲生態農業旅遊觀光項目備案的通知》(以下簡稱823號通知)。該通知內容涉及項目名稱、主要功能及建設內容、項目選址、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有效期等五個方面。劉廣明於2016年1月通過信息公開的方式取得了上述通知,認為該通知將其位於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鎮福利村悅豐片一、二組擁有承包經營權的土地納入其中,該通知存在重大違法情形,遂向張家港市政府提起行政復議,要求確認違法並予以撤銷。張家港市政府經審查認為,劉廣明與823號通知不具有利害關系,遂於2016年3月21日作出〔2016〕張行復第2號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並於2016年3月22日送達劉廣明。劉廣明不服,向一審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申請人提起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江蘇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暫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項目申報單位憑項目備案機關出具的項目備案通知書,依法辦理土地、環保、規劃等各方面的手續後方可開工建設。本案中,823號通知系對建設項目的備案行為,是職權機關就申請人申請備案的項目是否符合項目備案條件依法進行審查後作出的行政行為,該行為產生實體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是備案申請人金沙洲公司,對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並不產生直接影響。金沙洲公司僅憑該通知是不能實施開發建設的,還必須依法辦理土地、環保、規劃等各方面的手續後方可開工建設。故劉廣明與823號通知並不具有利害關系,其提起的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實施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根據《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行政復議機關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因此,張家港市政府作出駁回行政復議申請決定符合法律規定,遂判決駁回劉廣明的訴訟請求。

劉廣明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基本相同的事實與理由,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劉廣明向本院申請再審,請求:1.依法撤銷一、二審判決,並依法改判;2.一、二審訴訟費由張家港市政府承擔。其申請再審的事實和理由為:823號通知具有行政審批效力。該通知是涉案地塊進入徵收程序的必備文件。唯有該通知通過,涉案項目才能啟動其他程序。因此,823號通知並非隻影響到備案申請人金沙洲公司,還直接對用地范圍內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產生影響。823號通知將再審申請人的土地納入項目選址范圍,對再審申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823號通知的作出,導致再審申請人的土地因涉案項目需被徵收的法律後果,且再審申請人作為相關地塊地上附著物所有權人,仍未獲得合法補償,再審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嚴重侵害,故再審申請人與823號通知有重大利害關系,再審申請人有權提起行政復議,張家港市政府理應受理並履行行政復議職責。二審法院並未就案件情況向再審申請人進行任何詢問即決定進行書面審理,嚴重違反法律規定。

【裁判分析過程】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是如何理解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利害關系」暨如何認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條也有關於利害關系的規定。顯然,上述法條規定的「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擴大理解為所有直接或者間接受行政行為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謂「利害關系」仍應限於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不宜包括反射性利益受到影響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統稱當事人)。同時,行政訴訟乃公法上之訴訟,上述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一般也僅指公法上的利害關系;除特殊情形或法律另有規定,一般不包括私法上的利害關系。因而,舉凡債務人夫妻的離婚登記行為、債務人的非抵押房屋轉移登記行為、抵押人的公司股東變更登記行為,雖有可能影響民事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債權或抵押權的實現,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因而與上述行政登記行為有了一定的利害關系,但因此種利害關系並非公法上的利害關系,也就不宜承認債權人或者抵押權人在行政訴訟中的原告主體資格。上述債權人的普通債權和抵押權人的抵押權等民事權益,首先應考慮選擇民事訴訟途徑解決。申言之,只有主觀公權利,即公法領域權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為影響,存在受到損害的可能性的當事人,才與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才形成了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才具有原告主體資格(原告適格),才有資格提起行政訴訟。

公法(行政法)上利害關系的判斷,同樣較為復雜。原告主體資格問題與司法體制、法治狀況和公民意識等因素密切相關,且判斷是否具備原告主體資格的標准多重,並呈逐漸擴大和與時俱進態勢。其中,保護規范理論或者說保護規范標准,將法律規范保護的權益與請求權基礎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即以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所依據的行政實體法和所適用的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是否要求行政機關考慮、尊重和保護原告訴請保護的權利或法律上的利益(以下統稱權益),作為判斷是否存在公法上利害關系的重要標准。實踐中,對行政實體法某一法條或者數個法條保護的權益范圍的界定,不宜單純以法條規定的文意為限,以免孤立、割裂地「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應堅持從整體進行判斷,強調「適用一個法條,就是在運用整部法典」。在依據法條判斷是否具有利害關系存有歧義時,可參酌整個行政實體法律規范體系、行政實體法的立法宗旨以及作出被訴行政行為的目的、內容和性質進行判斷,以便能夠承認更多的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利益,屬於法律保護的利益,從而認可當事人與行政行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並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以更大程度地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但需要強調的是,個案中對法律上利害關系,尤其是行政法上利害關系或者說行政法上權利義務關系的擴張解釋,仍不得不兼顧司法體制、司法能力和司法資源的限制;將行政實體規范未明確需要保護、但又的確值得保護且需要保護的權益,擴張解釋為法律上保護的權益,仍應限定於通過語義解釋法、體系解釋法、歷史解釋法、立法意圖解釋法和法理解釋法等法律解釋方法能夠擴張的范圍為宜。

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也相互契合。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判,除了依據行政訴訟法等行政基本法,更要依據行政機關所主管的行政實體法;在實體問題上的判斷,更多是依據行政實體法律、法規、規章甚至規范性文件。如果原告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需要考慮和保護的法律上的權益,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但在對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實體審查時,仍然不會將行政機關未考慮原告訴請保護權益之情形,作為認定行政行為違法的標准。也即,即使當事人所主張的權益客觀存在,也可能會間接受到行政行為的影響,但因不屬於行政實體法保護的權益,故並不會得到實體裁判支持,原告最終仍然只能承擔不利的後果。申言之,即使法院認可其原告主體資格,受理其起訴,因其所訴請保護的權益並不會在訴訟中得到保護和尊重,其起訴也就喪失了必要性,不具備訴的利益;因而不承認其原告主體資格,也並不會侵犯其任何權益。對於僅具有反射性利益,而非法律上權益的當事人而言,也不能以被訴行政行為被作否定性評價後,可能會間接有利於保護其所主張的權益為由取得原告主體資格。申言之,當事人民法上的權益或者習慣法上的權益,只有在有關行政法律規范對其加以保護的情形下,才能成為行政法上保護的權益,才能形成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才能取得原告主體資格,才能請求司法保護該權益。否則,上述相關權益,只宜通過民事訴訟或者針對直接對其設定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等方式來保護。而且,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評價,主要依據行為作出時的事實和法律狀態,一般不受事後變化了的事實和法律規定的影響;因而當事人主張的權益,應當是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已經存在和需要考慮的權益,原則上對於事後形成的權益或者已經消失的權益,當事人無權提起訴訟,除非存在因行政法律關系存續而事後受到影響等特殊情形或者法律有特殊規定。

將當事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的權益,作為判斷當事人是否具有原告主體資格的重要標准,與現行公益訴訟的立法和實踐相一致。行政訴訟的立法宗旨,體現了權利保護和權力監督的統一性。適格原告的起訴,既在主觀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在客觀上維護法秩序,監督依法行政,有利於法治國家建設,從而體現出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樣態。因而,通過適度擴大原告主體資格、堅持合法性全面審查、嚴格審查標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合行政訴訟主、客觀訴訟的爭議。但行政訴訟雖有一定的公益性,卻顯然不能將原告主體資格範圍無限擴大,將行政訴訟變相成為公益訴訟。現行行政訴訟法在確定原告主體資格問題上,總體堅持主觀訴訟而非客觀訴訟理念,行政訴訟首要以救濟原告權利為目的,因此有權提起訴訟的原告,一般宜限定為主張保護其主觀公權利而非主張保護其反射性利益的當事人。即使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污染、公共服務等領域,部分原告提起的訴訟,客觀上具備一定程度公益訴訟特點,呈現自益為形式而公益為目的的特徵;但在原告主體資格上,一般仍然限於提起自益形式的公益訴訟,仍然堅持原告本人需要提供證據證明其存在與普通公眾不同的獨特的權益,且該種權益受行政實體法律規范所保護,並存在為被訴行政行為侵害的可能性;法律明確規定其屬於可以直接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除外。因而,在行政機關不依法處理投訴舉報事項等行政不作為引發的訴訟中,認可因自己法律上的權益受侵害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就比認可因公共利益受損而投訴舉報的當事人的原告主體資格,更具有正當性。

就本案而言,根據《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中央預算內直接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管理辦法》、《江蘇省企業投資項目備案暫行辦法》等規定,發展改革部門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審批行為和企業投資項目的核准和備案行為,主要是從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判斷某一項目是否應予審批、核准或備案(以下統稱項目審批行為)。考察上述一系列規定,並無任何條文要求發展改革部門必須保護或者考量項目用地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人權益保障問題,相關立法宗旨也不可能要求必須考慮類似於劉廣明等個別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障問題。發展改革部門在作出項目審批行為時,也就無需審查項目用地范圍內的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等事宜,無需考慮項目用地范圍內單個土地、房屋等權利人的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保護問題。因此,項目建設涉及的土地使用權人或房屋所有權人與項目審批行為不具有利害關系,也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關系,其以項目審批行為侵犯其土地使用權或者房屋所有權為由,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並不具有申請人或者原告主體資格。具體到本案中,張家港市發改委作出823號通知即使涉及劉廣明依法使用的土地,劉廣明也不能僅以影響其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由申請行政復議。張家港市政府以再審申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實施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為由,作出駁回其申請之決定,符合法律規定。一、二審法院判決並無不當。再審申請人劉廣明如認為項目建設過程中行政機關的土地徵收與補償等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應當通過其他法定途徑解決。

另外,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原則上應當公開進行,但人民法院可依法決定書面審理或者開庭審理、公開開庭或者不公開開庭。不能認為所有的一審行政案件和二審行政案件,都必須要經過公開開庭審理程序。為節約司法成本,減輕各方當事人訴訟負擔,對於原告或者上訴人所訴之請求,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人民法院可基於職權,不經言詞辯論,直接不予支持。因此,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應訴若干問題的通知》的相關規定,對於一審行政案件,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六條規定,對於二審行政案件,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不開庭審理。因本案的主要爭議是法律適用問題,二審法院未開庭審理而採用書面方式審理,系法院職權所在且不違反法律規定。再審申請人有關二審法院未經詢問即書面審理違法的再審理由,亦不能成立。

綜上,再審申請人劉廣明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的情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裁判結果】

駁回再審申請人劉廣明的再審申請。

【文尾】

審 判 長 耿寶建

審 判 員 白雅麗

審 判 員 汪 軍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

法官助理 孫輝妮

書 記 員 周 萍

⑨ 北京律師楊在明負責天台案件嗎

律師簡介

楊在明律師
北京-北京
主任律師
19
好評人數
5134
幫助人數
1小時內
平均響應時間
律師簡介
楊在明,1968年出生,山東大學法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兼職教授,中國行為法學會特聘教授,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訴訟文化分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行為法學會培訓合作中心專家智庫委員會委員、客座教授,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特約評論員,央視特邀嘉賓主持、評論員。現為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

楊在明從1995年律師執業至今逾27年,長期專注於行政法領域。2012年,楊在明律師創立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以行政法專業所為願景,用「正義、誠信、融合、責任」的在明精神服務客戶。

目前,在征地拆遷領域,楊在明及其團隊的足跡已遍布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地區,代理征地拆遷案件2萬余件,服務客戶百萬餘人。

楊在明代理的案件曾獲評「2014年度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例」「2016江蘇十大典型案例」「2018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具有較大的司法與社會影響力。

楊在明多次參與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立法和修法研討會,其主持撰寫立法建議稿、修訂草案經全國人大代表提交形成了議案被審議。2016年,「法學三老」之一、著名法學家郭道暉對楊在明律師參與立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為其親筆題字「中國律師參與立法第一人」。

憑借多年實戰經驗,楊在明撰寫了《房屋徵收補償操作策略與案例精析》等六部法律專著或律師論著。楊在明也曾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等數十家媒體上作為特邀嘉賓、作者發表法律評論、案件點評等,通過專業評論傳播法治理念。當前,楊在明的執業理念、執業業績獲得了業界和公眾的一致好評。

【個人榮譽】

2009年,榮獲「影響中國·第九屆中國時代十大風雲人物」榮譽稱號。

2010年,楊在明被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管、檢察日報社主辦的《方圓律政》雜志譽為「中國拆遷律師第一人」,其團隊被《方圓律政》雜志評為「中國第一拆遷團隊」。

2011年8月,由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審定,被《中國律師年鑒》評為2010年度優秀律師。

2016年,「法學三老」之一、著名法學家郭道暉對楊在明律師參與立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為其親筆題字「中國律師參與立法第一人」。

2017年,楊在明榮獲法制晚報法律大講堂「2016年度魅力律師」稱號。

【經典案例】

一、「青島平度3.21征地縱火案」——2014年度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案例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楊在明、劉勇進、金長勝律師代理的「青島平度3.21征地縱火案」,是我國首例因違法暴力逼遷被判處死刑的案件,有力地震懾了違法逼遷行為,為廣大被拆遷人依法維權奠定了信心。

二、「如皋市某公司行政強制拆遷案」——江蘇法院2016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由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楊在明、劉博韜律師代理的「如皋市某公司行政強制拆遷案」,克服了強拆主體不明確、當事人因維權鋃鐺入獄等困境,歷經五年、兩審,終獲勝訴。此案件在當地具有極大影響力,有力震懾了違法強拆行為。

三、「許某訴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行政強制及行政賠償案」——2018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由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楊在明律師代理的「許某訴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行政強制及行政賠償案」 ,明確宣示產權人因行政機關侵權所得到的賠償不能低於依合法徵收程序應得到的補償,體現了有權必有責、違法須擔責、侵權要賠償、賠償應全面的法治理念。這一行政法治領域的重大突破性勝利因此被載入史冊,成為指導今後土地、房屋徵收領域同類型案件裁判的重要案例。

【法治貢獻】

楊在明始終關注行政法領域的立法與修訂活動,通過舉辦、參加研討會、主持撰寫立法建議等形式參與重大法律修訂中。

楊在明律師先後分別就《行政程序法》《土地管理法》《違法建築認定與處置法》的制定和修改舉辦立法建議召開研討會,會議專門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徐昕、張千帆、鄭振源、蔡繼明、劉守英、盛洪、劉莘、楊建順、余凌雲、楊偉東等就立法建議進行深入探討,並於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分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3個代表團120名人大代表,提交了三部法律的立法議案,均成功得到審議結果(見附件)。

2010年4月,應邀中國人民大學洪範法律與經濟研究所,出席「維權律師的安全保障與應急機制研討會」 ;2010年9月,與數十位法學教授、檢察官、法官、律師共同出席方圓律政雜志社主辦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修改與完善研討會」;2010年11月,與北大五學者姜明安、沈巋、王錫鋅、錢明星和陳端洪等五位教授共同出席、「不動產徵收與搬遷法研討會」。

2015年1月,由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律師業務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企業支持起訴——拆遷法治中的新力量」高峰研討會在京舉辦。

2016年,楊在明律師發起成立了中國行政法治「學術+實務」新平台——在鳴行政法治論壇,與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方圓律政雜志社聯合主辦首屆在鳴行政法治論壇暨「2016行政法治:預測與戰略高峰研討會」。同年,楊在明律師等人連續召開三次研討會,討論《行政程序法》《土地管理法》《違法建築認定與處置法(律師建議稿)》的立法與修訂問題。

由楊在明組織舉辦的歷屆在鳴行政法治論壇還有「產權保護與違法建築拆除問題研討會」暨第五屆在鳴行政法治論壇;「完善集體土地徵收制度」研討會暨第六屆在鳴行政法治論壇;「不動產徵收領域的產權保護」主題研討會暨第七屆在鳴行政法治論;「《土地管理法》修訂理論和實務的新動向」暨主題研討會第八屆在鳴行政法治論壇。

2020年,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楊在明等13位律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集意見階段,向自然資源部提交了有關《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的立法建議。其中部分修改意見內容出現在2021年9月頒布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中。

【社會責任】

在專精法律業務的同時,楊在明長期熱心公益。多年來,他堅持為當事人舉辦百期「拆遷維權公益講座」,並獲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和律新社主辦的 「2018第二屆公益法律服務高峰論壇暨法律服務產業十大感動公益故事普法宣傳項目」頒發的「公益愛心獎」。同時,楊在明律師還定期組織和參與校園和社區普法課堂,為各類社會群體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2016年,經中組部原部長、中國集體雷鋒評委會主任張全景同志批准,中國集體雷鋒評審委員會等六家單位作出的中雷字(2016)年003號《全國學雷鋒先進單位的決定》,授予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全國首家「雷鋒律師事務所」光榮稱號。

【出版物】

楊在明律師主編或參與撰寫的出版物有:

1.《房屋拆遷以案說法實用指南》,楊在明、黃艷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2.《拆遷案例勝訴指引》,楊在明、黃艷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

3.《我以我血薦軒轅——中國大律師辦案紀實》,楊在明、陳光武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4.《房屋徵收補償操作策略與案例精析》,楊在明、黃艷著,法律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5.《我是這樣代理拆遷案的》,楊在明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6.《大國律師公平夢》,楊在明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擅長領域
房產糾紛
合同糾紛
行政糾紛
征地拆遷
婚姻家庭
執業信息
律師姓名:
楊在明
執業律所: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職  務:
主任律師
執業證號:
11101*********801
服務地區:
北京-北京
咨詢電話:
185-1033-5593
地  址:
北京市東城區廣渠門外廣渠家園5號樓首東國際大廈A座9層
首頁 > 找律師 > 楊在明律師 > 律師簡介
19年 · 50億人次使用
有法律問題 · 上法律快車
嚴格審核
專業解答
放心購買
查看詳情
首頁問律師找律師學知識
© 2004-2023 法律快車粵ICP備18072297號
隱私協議協侵投訴律師加盟

您可以咨詢楊在明律師
北京-北京,1小時快速響應

熱點內容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