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對證人出庭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對證人出庭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3-04-15 04:50:31

❶ 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怎樣的

一、證人出庭作證的規定是怎樣的 當事人向法庭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時間要求不再適用《民訴證據規則》規定的「舉證期限屆滿前十日」,而變為「舉證期限屆滿前」。已經去掉了「前十日」三個字。並且,法院經審查決定批准證人出庭作證的,會事先通知;未經法院通知,證人不得擅自到庭,當事人也不得擅自將證人帶到法院等候出庭。 2012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引入了誠實信用原則,為制裁民事訴訟偽證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該原則在證人出庭作證制度中的具體適用還缺乏可操作性。為促進訴訟誠信,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2月4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將原則轉化為制度,對證人簽署如實作證 保證書 的程序和後果等問題作出細化規定。 二、出庭作證的條件 1、證人出庭做正時,應當出示表明其身份的證件。為了督促證人誠實作證,法律對於作偽證設定了相應的不利後果。證人、鑒定人作偽證的,依照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第一狂第二項的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證人出庭作證是,法院應將以上內容告知該證人。 2、證人出庭作證,法院應審查證人的作證能力,必要時可以依當事人申請或依職權交由有關部門鑒定。 3、出庭作證的證人不得旁聽案件的審理。 4、法庭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但組織證人對質的除外。 三、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 1、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如果予以准許的,在 開庭審理 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3、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根據我國法律中的規定,要是證人不出庭作證的話,那麼對其之前所做的證言,就有可能不採納。

❷ 鑒定人出庭作證的規定

一、鑒定人是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沒有強制出庭的規定。
二、(2)行政訴訟法對證人出庭的規定擴展閱讀
深圳龍崗區司法局頒布
在訴訟中,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
〔釋義〕本條是關於當事人在訴訟當中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當事人」,是指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並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受人民法院裁定、判決約束的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對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定、判決約束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主要表現為一方是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一方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是指訴訟中當事人對作為證據的鑒定意見有不同的意見,如認為鑒定意見有錯誤或鑒定方法不科學、鑒定程序有錯誤等。根據不同情況,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種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個案件中多份鑒定意見有異議。
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情況下,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根據訴訟法律的規定,鑒定結論是證據的一種,是鑒定人憑借其專門知識對案件中的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後所提出的個人意見。所以,鑒定人實質上是對某個專門性問題提供意見證據的證人,有些國家的法律將其稱為「專家證人」。鑒定人是訴訟參與人,根據鑒定人負責制度,實施鑒定的個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和出具的鑒定意見負責。鑒定人出庭作證,在法庭上對自己作出的鑒定意見,從科學依據、鑒定步驟、鑒定方法、可靠程度等方面進行解釋和說明,並在法庭上當面回答質詢和提問,可以使法官能夠更好地審查鑒定意見的可信度,或對幾個不同的鑒定意見進行分析對比,從中採信正確的鑒定意見。如果經過法庭質證,鑒定人不能說服法官確信其鑒定意見的正確性,則法官可以決定重新進行鑒定。這對於使判決建築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利於當事人進一步了解案件真實情況,排除疑慮,服從判決。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法庭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目前在司法實踐中,證人,包括鑒定人不出庭作證的問題較為普遍,不利於樹立判決的公正性。特別是在有多種不同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的情況下,法官為什麼採信某一種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而不採信另外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不經過公開的質證,容易造成暗箱操作,損害判決的公正和權威。因此規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訴訟程序制度。本條明確要求鑒定人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時候,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應當出庭作證,使鑒定人出庭作證成為一項法定義務。
法律依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2條規定,刑事訴訟的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民事訴訟法》第49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是指因對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定、判決約束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和行政機關。主要表現為一方是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另一方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是指訴訟中當事人對作為證據的鑒定意見有不同的意見,如認為鑒定意見有錯誤或鑒定方法不科學、鑒定程序有錯誤等。根據不同情況,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種鑒定意見有異議,有的可能是對一個案件中多份鑒定意見有異議。
《刑事訴訟法》第47條規定,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法庭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且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目前在司法實踐中,證人,包括鑒定人不出庭作證的問題較為普遍,不利於樹立判決的公正性。特別是在有多種不同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的情況下,法官為什麼採信某一種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而不採信另外的鑒定意見或證人證言,不經過公開的質證,容易造成暗箱操作,損害判決的公正和權威。因此規定鑒定人出庭作證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訴訟程序制度。本條明確要求鑒定人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的時候,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應當出庭作證,使鑒定人出庭作證成為一項法定義務。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
婚姻法家庭關系 發布:2024-11-18 19:21:52 瀏覽:692
自治條例制定機關 發布:2024-11-18 18:52:53 瀏覽:853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