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談談對行政法的認識

談談對行政法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3-04-18 13:23:41

行政法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一般行政法指的是什麼?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問題二:行政法大白話講到底是什麼意思?謝謝! 就是關於 *** 機關工作規則的法律。行政訴訟法就是規定和 *** 機關打官司的法律。

問題三: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源於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為administrative law。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觀察問題角度的差別,人們對行政法的理解與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簡單的定義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為有關行政的法。統而論之,這並無不當,但只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人們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內容體系、本質特徵與重心所在,才能對這種定義的准確性、完整性、正確性作出判斷。
有的學者從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們稱之為管理論。這種理論在早期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中占據統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這一理論的一個定義是:「行政法作為一種概念范疇就是管理法,更確切一點說,就是國家管理法。」 1 管理論者從「分析實證主義」出發,信奉「法律是無限 *** 者的命令」,認為行政法是「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認為行政機關是權力主體,相對方是義務主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權力義務關系,權力義務不對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徵,命令――服從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模式。強調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國家事務,要求行政相對方服從法律的命令,否則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將行政法律責任的范圍限於行政相對方的責任,不強調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機關是主管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行政救濟,早期被認為是行政長官對受害的相對方的一種恩賜,此後方逐步被承認為相對方的一種權利補救措施。他們一般都是以行政組織、行政職能和作用為核心來構築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在他們的早期著作中,不講司法審查和司法補救。管理論的產生有其歷史、社會的必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有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它以管理者為本位,以管理為使命,視法為管理工具,無視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忽略了對管理者的監督,過於強調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權,加深了行政領域「官本位」的特徵,同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民主與法治原則不相適應。

問題四:行政是什麼意思? 行政就是在公司打雜的。比如:對公司人員文件資料,人事檔案進行合理歸類,有序整理,比如公司內部人員的聯系方式,住址等內容的記錄。比如協助公司列印或復印相關文件資料,比如接聽或需要轉接給領導的來客電話的工作,還有就是接待外來人員........還有很多呢。很雜。

問題五:行政法和行政法規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有關行政活動、行政機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等。行政法規是行政法的一部分。

問題六:什麼是行政法?什麼是行政法學?二者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有關調解行政法律關系和監督行政法律關弧的所有法律法規的總稱。 我國現在還沒有統一的一部《行政法》法典。
行政法學是以研究行政權為核心、以維護行政相對人為目的,以行政法的淵源、原則、種類、作用等為內容的學科體系
簡單的說 行政法是法律 行政法學是學問

問題七: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所謂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貫徹的問題所作的說明。行政解釋學是法律解釋學的一盯分。
詳細解釋
從解釋主體來說,行政解釋主要可以分為: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辦等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方面的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進行解釋。 行政解釋
2.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 *** 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 *** 主管部門,對同級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何應用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中國現行法定法律解釋體制的特點有:立法部門主導,集中壟斷,分工配合。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於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編輯本段權力淵源描述
中國的法律解釋作為一項獨立的權力,是由憲法和法律法規賦予的,憲法、法律、法規是法律解釋的權力淵源,也是行政解釋的權力淵源。 憲法淵源 1949年9月通過的中央人民 *** 組織法第7條規定,中央人民 *** 委員會有權制定並解釋國家的法律。1954年憲法第31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法律,1975年憲法保留了此項權力,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進一步增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解釋憲法」的權力。 組織法淵源 1949年9月的中央人民 *** 組織法第7條規定,中央人民 *** 委員會有權制定並解釋國家的法 行政解釋
律。1979年通過、1983年修訂的法院組織法第33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淵源 1955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解釋法律問題的決議》規定: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凡關於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進行解釋。 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第19次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包括以下四項原則性規定。 1.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2.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和檢察院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兩院解釋如有原則分歧,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3.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4.凡屬於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出補充規定的,由制定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凡屬於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法律淵源 2000年3月15日通過的《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43―46條規定了法律解釋的程序問題。 第4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規淵源 1999年5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作出的《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

問題八:請問行政法中的行政與行政管理學中的行政的意思有何不同 前者指國家行政和公共行政,後者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問題九:行政工作是啥意思 只要是做管理的~~都屬於行政工作...

問題十:行政是什麼意思? 20分 這個有很多含義啊,一般來說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對於國家各種事務的管理職能。當然也可以指企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
當然還有更專業的回答了呵呵

⑵ 對行政法本質的認識

,「飛關於如何評價行政法的作用問題, 我
攀鉀行政法學界雖已從行政法的階級性、行
』 , 川聲政法的內容、行政法與改革的關系等多種
視角進行了探討, 依然存在很大爭議。爭議的焦點
在於從行政法的社會價值取向即其所追求的社會
作用方面, 如何認識行政法的本質當前, 對行政法
本質的不同見解, 基本可以歸納為「 保權」 、「 控權」
和「 平衡」三種觀點。
「 保權』論者認為, 社會主義行政法與資產階級
行政法有著根本不同的性質、目的和作用。資產階
級行政法的作用, 就其根本點來說, 是加強資產階
級對人民群眾的統治。社會主義國家的行政管理
是與人民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管理, 因而社會主義行
政法主要是管理法, 本質上是保權法, 不應襲用資
產階級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當然, 「 保權」論者並不
否認行政法的控權作用, 但與資產階級行政法的控
權作用有本質區別。
「 控權」論者認為, 西方資產階級的行政法, 主
要作用是控制行政權, 社會主義行政法也不例外,
主要作用同樣是對行政權實行法律控制。這並非
簡單移用西方行政法學的觀點, 而是建立在對行政
權力本質認識基礎上的, 正確揭示了行政法與行政
權之間的關系行政權力的性質不因國家不同而
有差別, 它是社會秩序賴以維持的力量。因而在任
何國家, 行政權力都是強制他人服從的, 行政法存
在的原因就在於行政權力存在及其運行有可能損
害他人利益, 需要行政法加以控制「 控權」論者又
認為, 主張行政法有保權的作用, 或者既有保權作
用又有控權作用的「 兩面說」 , 都是不能成立的。
「 平衡」論者認為, 行政法具有「 保權』和「 控權」
的雙重性質, 但這兩種作用是統一的, 並非截然對
立的。「 控權」是在行政權超越行政法治軌道時的必
然要求, 而這同時也就意味著當行政權在合法范圍
內行使時, 它就應當予以保護和維持的, 這本是行
政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同理, 保權也不是偏袒, 而
是保證行政權合法運行, 這種保護實質上也就包含
了控權的要求。「 平衡」論者強調指出, 平衡是一種
狀態和過程, 把平衡解釋成折衷是一種誤解。因為,
平衡是以不平衡為前提的。在此前提下尋求平衡,
是通過對行政權的合理控制實現的。但這種控制
只是實現平衡的手段, 目的是促使行政權合法有效
運行, 使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得以協調統一。
以上三種見解均有可取之處, 但不敢苟同。從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馬克思主義人民主權理論角
度分析, 一毅可以說, 行政法的本質魷最保護人民
利益。眾所周知, 近代以來民主政治和民主思想的
主題, 是人民與政府的關系間題社會主義民主在
內容和形式、理論與實踐各方面, 都以追求人民與
權力的統一為原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國家一切
權力屬於人民並接受人民的監督。在人民與權力
統一的原則下, 一方面確認人民與政府是主人與公
仆的關系, 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包括作為政
府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公
仆, 另一方面, 肯定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必須切實保
護, 不容侵犯和損害。因此, 保護人民利益是社會主
義民主政治和馬克思主義人民主權理論的本質所
在。同時這也是我國憲法的根本要求。我國的行政
法律制度是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基礎, 以馬克思
主義人民主權理論為指導, 以憲法為依據建立和發
展起來的, 因此, 具有保護人民利益的一般屬性。行
政權的設立和行政主體的確認, 行政行為的實施和
監督, 歸根結底, 都是為了保護人民利益

⑶ 如何理解行政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回行政相對人答、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⑷ 行政法的概念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調整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一般說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個時候,它調整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的雙方主體是平等的,而行政法它所調整的這種關系是不平等的,而且它重要的是在調整行政主體,調整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所產生的社會關系,而且特別重視對行政主體行政職權的控制和規范。(舉例,交通罰款,公安局是行政主體,司機是行政相對人,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行政法來調整的。)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五部分內容:

(1)行政組織法:調整行政權在行政主體之間的分配。

(2)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的運用和行使。涉及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的運作規則和程序。

(3)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中應當遵循的方式和步驟。

(4)行政責任法:行政機關行政違法和行政責任的法律規范,主要針對行政主體。

(5)行政救濟法: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方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後,行政相對方可以尋求的法律保護途徑,包括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

2.行政法的特徵

第一,形式上看,缺乏統一完備的實體法法典。

第二,內容上看,行政法具有權責統一性。

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行政合法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2個方面:第一,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都必須遵守行政法律;第二,行政機關按照法律授權活動,越權行為無效,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2)行政合理性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應當採取對行政相對人損害最小的方式進行。

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的關系:二者是完整統一的。

因為法律具有滯後性,所以通過法律對所有的行政行為都予以具體的、詳細的規定是不現實的。這樣,行政機關就被賦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但僅以行政合法性原則限制自由裁量權是不夠的,必須以行政合理性原則加以限制。

(3)程序正當性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⑸ 關於行政法,你到底了解多少

      具體行政行為是行政法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認識到一個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時,那我們才能准確判斷它的救濟方法。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定義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權力,就特定事項對特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有關其權利義務的單方面行政職權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是可訴的,而其他幾種行為是不可訴的,這是最本質的區別。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吧。

1.具體行政行為具有處分性。

2.具體行政行為具有特定性

特定性要求針對的對象是特定的,不能反復適用。特定性區分於抽象行政行為。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針對不特定的對象作出的,能夠反復適用的行為。

3.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外部性

外部性區別於內部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對隸屬於其自身的組織或個人所進行的管理活動。內部行政行為包括人事處理、行政機關公文來往、職權調整。對於內部行政行為的救濟方式是申訴。

4.具體行政行為具有職權性

職權性要求客觀上看授權,主觀上看目的。職權性,區別於刑事司法行為。所謂刑事司法行為,是指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按照《刑事訴訟法》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主要包括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逮捕、搜查、扣押和通緝。

5.具體行政行為具有單方性

單方性要求行政機關是否平等協商,是否強制。單方性,區別於行政協議。行政協議也稱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

綜上所述,是具體行政行為的特徵以及與其他行為的區別。

⑹ 對新行政法的理解與認識

新行政法是指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三部法律的總稱。新行政法在加強行政監督、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行為等方面都有新的規定和要求。以下是對新行政法的理解和認識:

  • 加強行政監督:新行政法明確規定了行政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和職責,加強了對公職人員行政行為的監督,有效地防止了權力濫用和腐敗行為的發生。

  • 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新行政法規定了公民提起行政訴訟、行政復議的程序和條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新法還明確規定了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公開信息,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

  • 規范行政行為:新行政法對行政行為的程序和內容都做出了規范,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時必須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保障公民的轎段合法權益。同時,雀坦新法還加強了行頃帆桐政處罰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權利保障。

  • 推進依法治國:新行政法的出台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提高行政機關的法制意識和行政能力,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總之,新行政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對於加強行政監督、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行為、推進依法治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⑺ 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行政法的特點: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7)談談對行政法的認識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行政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調整的主要是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指向的乃是行政權力的規范與約束,在國家的變遷中承擔著促使傳統「行政國」向現代「法治國」轉型的功能。就中國而言,依法治國的核心環節,在於如何實現對強大的政府權力的依法治理。

對龐大的行政組織系統進行有效的規制。不同於其他邦聯制國家,我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格局,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律為行政組織提供行為指引,這便是制定「行政基本法」的國情背景。

傳統觀點認為,行政法很難生成一部統一的法典,因為生活中的行政關系太過廣泛多樣且穩定性低,很難以一部法典進行格式化規范。這樣的理由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更有說服力,政府主導的改革不僅讓社會始終處在不斷轉型之中。

也讓政府的行政權力和治理方式處在變換之中,從而讓制定統一行政法典的努力更顯徒勞。這樣的認知突出反映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立法轉向上,學者們一開始也試圖勾勒出類似《民法通則》一樣的行政法典框架,但隨後的改革與治理實踐使得這一探索困難重重。

⑻ 什麼是行政法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達達到統一。
(8)談談對行政法的認識擴展閱讀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
《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
1、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2、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繫上:第一,行政機關採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採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1、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2、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第二條 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本條例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是國家的進出關境(以下簡稱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海關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監管進出境的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以下簡稱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並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各級各類教育,適用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增強人民體質,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法院門前石獅子 發布:2024-11-18 18:37:23 瀏覽:974
彬縣司法局 發布:2024-11-18 17:52:58 瀏覽:432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
對刑事訴訟法的感想 發布:2024-11-18 15:57:45 瀏覽: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3下載 發布:2024-11-18 15:55:06 瀏覽: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