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83條內容
⑴ 刑事拘留多久通知家屬才合法
一般不得超過24小時,並在24小時內必須通知家屬。
《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八十三條
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詢問查證,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情況復雜、依照本法規定可能適用行政拘留處罰的,詢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將傳喚的原因和處所通知被傳喚人家屬。
1、行政拘留:是指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一般違法行為,給予的一種最嚴厲制裁,屬於行政處罰的一種。治安拘留最高期限為15日(期滿即釋放,由公安機關決定,在行政拘留所執行;對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 合並執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過20天。2、司法拘留: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 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於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並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3、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採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
⑵ 刑事立案監督的內容和方式有哪些
刑事立案監督的內容如下:(一)依法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公安機關是否立案偵查。即符合《刑事訴訟法》第83條、第86條之情形,公安機關均應立案偵查。公安機關對其所發現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或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應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檢察機關依法對此予以審查和監督(二)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是否有管轄權。《刑事訴訟法》第18條的規定,除了由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和自訴案件,其他刑事案件均由公安機關直接受理。檢察機關通過立案監督發現和糾正公安機關越權立案的違法情形。(三)不符合法定立案條件不應當立案,而公安機關予以立案的,檢察機關通過立案監督予以糾正。立案監督的方式如下:一、受理被害人的申訴。二、受理其他有關人員的報案、控告和舉報。三、人民檢察院發現的刑事立案監督案件線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的,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
應當立案。
⑶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家人被刑事拘留的情形下,是否會被拘留
你說的刑法應為刑事訴訟法,就是說家人被刑事拘留第八十條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⑷ 刑事偵查工作中的立案的概念
刑事偵查工作中的立案的概念?
立案的概念和意義
立案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機關,對報案、控告、舉報和犯罪嫌疑人自首的材料進行審查,根據事實和法律,決定是否作為一個案件進行偵查或審判的訴訟活動。
立案是刑事訴訟中的一個獨立的訴訟階段,它包括《刑事訴訟法》第83條至88條規定的全部內容。即對立案材料的接收、審查。處理以及對立案的監督等。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
立案決定同接受控告、檢舉不是一回事。《刑事訴訟法》第84條中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犯罪人的自首,都應當接受。但這里的接待受理並不是決定立案。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對受理的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犯罪人自首的材料,必須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
,又屬於自己管轄的,經過領導批准後才能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或者雖符合立案條件但不屬於自己管轄的,就應作出不立案決定,或者移送主管機關處理。
立案階段是刑事訴訟的開始,是每個刑事案件的必經程式,是對案件進行偵查和審判的合法依據。
偵查工作中發現外地刑事案件立案程式
當地公安立案,如果犯罪嫌疑人為偵查機關當地人,可以偵查機關立案
刑事偵查工作中如何理解依靠群眾
調查取證需要廣大群眾提供對偵查有價值的證據線索,抓捕罪犯也需要群眾的積極配合.通輯犯罪嫌疑人也需要群眾提供嫌犯可能匿身處所等等.
如何理解刑事偵查工作中的實事求是原則?
(一)迅速及時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偵查機關接到報案後要立即組織偵查力量,制定偵查方案,及時採取偵查措施,收集案件的各種證據。偵查工作必須迅速及時,這是由偵查工作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偵查工作迅速及時,是順利完成偵查任務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偵查工作是一項時間性很強的訴訟活動。犯罪分子作案以後,為了掩蓋罪行,逃避罪責,總是想方設法隱匿、毀滅、偽造證據,或者與同案人訂立攻守同盟,有的還可能繼續危害社會。另外,由於自然的或者其他一些原因,證據難以收集,由此,為了順利完成偵查工作,偵查人員必須貫徹迅速及時原則。
(二)客觀全面原則
所謂客觀,就是指一切從實際情況出發,尊重客觀事實、按照客觀事實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它並如實反映它。所謂全面,就是要全面地調查了解和反映案件的情況,不能僅僅根據案件的某個情節或部分材料就下結論。這一原則要求偵查人員一切從案件的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地收集證據。既要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證據,又要收集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的證據。
(三)深入細致原則
刑事案件千變萬化,十分復雜。在偵查過程中,為了准確查明案件的真實情況,偵查人員還必須堅持深入細致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偵查人員必須作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對犯罪的具體情節要全部查清,並要求有相應的證據證明。
(四)依靠群眾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在偵查工作中,不僅要充分發揮專門機關的作用,而且要善於依靠群眾的力量。犯罪嫌疑人生活在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群眾對於犯罪嫌疑人的經歷、表現都比較了解,可以為偵查人員提供線索;並且由於人民群眾對犯罪的深惡痛絕,人民群眾也會主動同犯罪做斗爭。所以在偵查工作中,偵查人員應當充分注意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
(五)遵守法制原則
程式法制原則是刑事訴訟的一項基本原則,旨在將刑事訴訟活動納入法制的軌道,以防止國家專門機關濫用職權,恣意妄為,保證刑事訴訟的民主性、公開性,從而順利實現刑事訴訟的目的和任務。偵查是一項嚴肅的執法活動,偵查機關和偵查人員進行偵查活動,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的程式。偵查機關所適用的各種專門偵查手段和採取的強制性措施,稍有不慎,就會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或者其他訴訟權利。因此,在偵查工作中,偵查人員必須增強法制觀念,嚴格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收集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嚴禁以威脅、引誘、欺騙、允諾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採取逮捕、拘留等強制措施,也必須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式進行。
(六)保守秘密原則
偵查是同各種刑事犯罪嫌疑人進行的尖銳而復雜的斗爭。偵查與反偵查的矛盾,存在於整個偵查的過程。偵查工作的這種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在偵查工作中要注意保守偵查工作秘密,嚴格禁止將案情、證據、當事人及訴訟參與人的情況向無關人員泄露,以保證偵查活動的順利進行。
(七)比例原則
比例原則,是指偵查權在侵犯公民權利時,必須在法律規定范圍內選擇侵害公民權利最小的方式。偵查階段是刑事訴訟中國家權力與公民基本權利對抗最嚴重的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偵查權的行使可能涉及對公民個人權利和自由的限制或者剝奪,國家權力與公民個人權利之間的對抗比其他領域更為尖銳。基於偵查階段的這一特性,現代法治國家普遍確立了比例原則,將偵查權對公民個人權利的侵犯設定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我國刑事訴訟法有的條文體現了比例原則,如刑事訴訟法第60條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但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比例原則的貫徹卻遠遠不夠,尤其是偵查階段對於這一原則的貫徹存在嚴重缺陷,如在司法實踐中偵查人員在訴訟手段的適用上非常隨意,對於一些強制性訴訟手段的適用過於寬松等。為了避免對公民個人權利的過度侵犯,刑事訴訟法必須確立比例原則。
刑事偵查工作體制和機制?
刑事偵查工作體制,通常被認為是不同地區偵查機關在受理案件管轄分工、以及上下級之間偵查機關在受理案件管轄上的分工。而偵查工作機制,則指偵查機關如何組織其工作人員就案件偵查工作進行分工,主要包括人員激勵、執法質量監督、技術與情報支援等方面。
我國當前的偵查工作體制,主要包括四級(公安部刑偵局、省公安廳刑偵處(局、總隊)、地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縣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負責制,其中地市公安機關的刑偵支隊與縣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承擔了絕大多數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而公安部刑偵局、省公安廳刑偵處(局、總隊)則主要承擔了辦案協調及技術支援、政策調研工作。有一個例外的情況,即公安部所設立的一些專業性的偵查機構(如經濟犯罪偵查局下設的證券犯罪偵查機構)則直接承擔了專業性較強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
我國當前的偵查工作機制,雖然前些年曾經有些地方試點了命案招標制、探長負責制等有益探索,但這些都不是佔主流地位的偵查工作機制。即我國當前的偵查工作機制,仍屬於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偵查工作機制。
公安機關刑事偵查不作為的概念
如果是在刑事偵查期間內,那麼不作為就有這幾點了,首先刑事偵查肯定立案,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證據,公安機關應該收集證據及保護證據。
刑事偵查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哪些
(1)依法進行公開的、秘密的專門調查和運用刑事科學技術,揭露和打擊刑事犯罪;
(2)運用公開管理手段、秘密力量和群眾聯防控制社會上的復雜場所,限制和縮小犯罪分子的活動空間;
(3)研究犯罪分子的活動規律,防範刑事犯罪活動。
質普圖在刑事偵查中的作用
主要增加了技術偵查措施,其他和原刑事訴訟法是一致的。
刑事偵查的工作場所?
公安局刑偵大隊或刑偵科,辦公場地與派出所、公安局類似,公安系統沒有搞特殊的,唯一不同的是根據工作側重點不同,工作儀器、裝置上的不同而已。
刑事偵查技術與刑事偵查樣么
不一樣。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刑警去進行訪問、調查,尋找線索,這是刑偵,而一個技術員去現場提取指紋、血跡等活動就是刑事偵查技術。再公安機關,一般是刑警隊的人主管刑偵,刑事偵查技術的人主管技術分析。可以說後者的工作是為前者提供足夠線索、證據,從而令前者更好、更快破案。
但是,一個警察不可能職能單一。比如你進行偵查也得會一些偵察技術,而一個技術員也不可能不具有偵查邏輯思維或是不了解破案程式。只是偏重不一而已。
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八十三條第二款
刑事訴抄訟法八十三條第二款就是下列法條的第二自然段。規定的刑事拘留時要及時通知家屬。
【相關法條】: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八十三條第二款
刑事訴訟法八十抄三條第二款,就是下列法條中的第二自然段。此款法條規定的刑事拘留後應當及時通知被拘留人家屬。
相關法律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⑺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到底是什麼規定
在我國刑訴法八十三條的規定如下: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三條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