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辨析體法律保留

行政法辨析體法律保留

發布時間: 2023-04-25 20:21:50

① 分析法律保留原則在我國行政法中的適用300字

長久以來,法律保留原則並未收到重視,即使現在,法律保留原則也僅僅是版作為依法權行政的一個方面存在於行政法中。
第一,對於公民政治生活,法律保留只規定了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屬於絕對保留事項。如公民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可以被行政機關的授權立法限制。
第二,對公民基本權利的絕對保留事項過於籠統,不利於保護。
第三,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沒有列入法律保留事項。
第四,給付行政行為未納入法律保留范圍。
行政給付又稱行政物質幫助,它是指行政機關對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等情況或其他特殊情況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或政策等規定,賦予其一定的物質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將其納入法律保留的范圍,以免行政權力的肆虐。

② 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

法律主觀:

《擔保法》已經作廢,由《民法典》中的擔保編對擔保作出法律規定,不屬於行政法。行政法是有關行政以及與行政有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擔保編只是民法典的組成部分,沒有獨立的法律地位。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山漏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逗升爛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同時廢止。
擔保是指法律為確保特定的債權人實現債權,以債務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來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擔保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笑念政處罰法》
第十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③ 在行政合法原則中,法律保留原則是指

有關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十七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
第十八條國家在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農業等領域推行建立綜合行政執法制度,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
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和法律規定的其他機關行使。

④ 法律優先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的區別

「法優先」和「法保留」是行政法治中最基礎的兩個原則,是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體現法治國家的核心價值。長期以來,受實用思想影響,行政權在我國的權力體制中歷來獨大,行政活動往往重視「效率」而忽視「合法合理性」的拘束。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提出及推行中,此種現象不會永遠存在,對審計機關而言,積極踐行「法優先」和「法保留」原則亦將是提升審計機關形象,提高審計執法質量,推進審計事業的必由之路。
一、「法優先」和「法保留」原則的基本辨析
「法優先」原則是指行政主體的一切行政行為都要與法律規范相一致,不得與法律、法規、規章相違背。而「法保留」原則是指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能任意作出,只有在立法機關對該事項作出了規范的情況下,行政主體才能按照法律的規范作出相應的行政行為,即「無法律無行政」。日常生活中對老百姓而言是「法不禁止即自由」,行政事務中對行政機關而言是「法無明文即禁止」,體現了法律對公權力的制約和對私權利的保護。
可以看出,法律保留原則要比法律優先原則的要求更高,如果說法律優先原則是對行政主體依法行政的消極要求的話,那麼法律保留原則則是對行政主體依法行政的積極要求。因為法律優先原則僅要求任何行為不得與法律相違背,其實這不僅是對行政主體的要求,而且也是對法治社會中任何一個主體的最基本的要求,與其稱其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還不如稱其為法治的基本原則更准確。但法律保留原則就不同了,它針對行政主體,且只在行政法領域具有普遍指導性,其真正稱得上是行政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更能體現行政法治精神,對整個行政法起著精神貫徹和實踐指導作用。
二、審計法律規范對「法優先」「法保留」的解讀
《審計法》中規定了審計監督的基本原則和制度,第一項就是依法審計原則。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對國家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此就是「法優先」原則在審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審計法還規定「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處罰」,這就是「法保留」原則對審計工作的規制。
《審計法》與其他審計法律規范在規定審計機關職責、審計機關許可權、審計程序等內容時,在不同的層面對「法優先」「法保留」均有相關闡述及解讀。
三、「法優先」「法保留」的審計適用之我見
目前,公務員群體對法律優先基本上有了普遍的認識,但法律保留原則在中國的實踐指導卻很有限。按照法律保留原則,對公民權益或社會公共生活有重大影響的行政行為必須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作出,但一直來我國的行政主體往往意識不到這點,他們總習慣於在法律沒規定的情況下就作出對公民不利的行為。這導致一些地方亂收費、亂攤派、亂處罰、亂設許可或隨意強制的現象相當普遍。法治社會中任何主體,尤其是權力主體的行為必須在預先公布的規則的約束下進行,而不能超脫於規則之外,由此掌權者的行為不僅是可預測的,而且是可制約的,國民不僅有了安全感,而且有了計劃自己行為的自由。審計工作在面對此種現象時更要求我們深刻理解及領會「法優先」「法保留」,才能做出合法合規,讓人信服的審計決定。
還有,社會大眾對審計的理解還停留在審計監督法律地位高,有「生殺予奪」大權;對審計的監督大多也只關注審計機關是否廉潔,審計機關待遇如何等等,其實這是對審計的不全面的理解。
作為審計人員我們對自身的要求遠遠不應止於此,近年來審計機關在「人、法、技」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審計影響力也日漸擴大,在社會評價高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加強「自省」,是否嚴格踐行了「法優先」「法保留」?國家公共事務紛繁復雜,具體情況千變萬化,立法不可能預見復雜的社會事務,所以,法律、法規在許多條款中只能作一些原則性、概括性的規定,這一方面賦予了審計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又便於審計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和幅度內根據具體情況行使監督職責,實現監督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行使審計監督權時,一是「法優先」二是「法保留」。審計機關只有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才能提高審計執法水平,樹立審計的權威。
在審計發展中,研究「法優先」和「法保留」在審計中的適用既是研究如何審計,又是研究如何約束審計,前者是經濟學、行政學的問題,後者是法學、管理學的問題。說明在日趨復雜審計業務與審計環境中,不斷進步的行政法治實踐中,審計執法,包括審計創新都必須兼顧行政的合目的性與合法性的特徵。這是基本人權保障的要求,這是法治國的要求,也是民主的要求。
「法優先」及「法保留」涵義比較深刻,此文只是對其中一小方面進行了簡單敘述,審計工作中還待努力踐行,使之實現此二原則,充分發揮審計在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中的「免疫系統」功能。

⑤ 行政法上的法律保留為什麼要分為立法保留和執法保留

法律保留是指某些事項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規范,行政法規、規章都無權版予以規范。
在我權國,法律保留原則嚴格區分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權與行政立法權之間的界限,保障了法律的至上性或者法律效力等級的有序性,有利於控制行政立法權的膨脹,也有利於行政相對人的權益保護。
例如《行政處罰法》第9條規定:「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10條第1款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法》的這些規定是「法律保留」原則的具體體現。

⑥ 請問行政法中的 職權法定原則與 法律保留原則 有什麼區別嗎在

職權法定原則是說行政機關的職權由法律加以規定,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范圍和程序。

法律保留原則主要是說某些特定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比如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都不能「染指」,比如限制人身自由等。不是說只能在法律准許的范圍內做事。

⑦ 法律保留原則

所謂法律保留原則,就是凡是法律保留的事項,行政機關不能擅自作出規定。 凡屬憲法、法律規定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作出規定,行政機關不能代為規定,除非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權對其作出規定。與法律優先原則相比,法律保留原則是從積極的角度約束行政行為,要求行政活動不得涉及立法保留范圍的事項,或者必須具有法律依據。 一般來說,法律保留原則主要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重大權益事項,尤其是限制或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人身權、自由權的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條為了規嫌旦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碧者塵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悔禪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⑧ 法律優先和法律保留

法律優先:從狹義上說,法律在效力上高於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從廣義上說,法律優先是指上一層次的法律規范的效力高於下一層次的法律規范。

在已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任何其他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在法律尚未規定,其他法律規范作了規定時,一旦法律就此事項作出規定,法律優先,其他法律規范必須服從法律。法律優先在於保證國家法制內部的統一與和諧。

法律保留:是指凡是只能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則只能由法律規定,或者在法律明確授權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有權在行政規范中予以規定。其目的在於禁止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對公民的個人自由、財產權等涉及公民基本人權的重要事項予以干涉和侵犯。

(8)行政法辨析體法律保留擴展閱讀

保留標准規定,《立法法》第8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1、國家主權的事項。

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4、犯罪和刑罰。

5、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6、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7、民事基本制度。

8、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9、訴訟和仲裁製度。

10、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⑨ 在行政合法原則中法律保留原則是指

在行政合法原則中法律保留原則是指《立法法》第8條所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其又分為絕對保留和相對保留。前者如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授權行政機關做出規定:後者如立法法第8條規定的其他事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授權國務院先制定行政法規。
法律依據
《立法法》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⑩ 什麼是法律保留(議會保留)制度

法律保留原則是指對於影響人民自由權利之重要事項,沒有法律之明確授權,行政機關即不能合法作成行政行為。換言之,社會生活中某些重要的事項,應保留給立法機關以法律規定之,其它任何法的規范都無權規定,行政權非有法律依據不得為之。故法律保留原則,也就是保留給法律去規定原則。法律保留原則是行政法的一項重要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表現如下:
第八條: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九)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熱點內容
法院與原告 發布:2024-11-18 16:56:13 瀏覽:43
導游9道德 發布:2024-11-18 16:33:36 瀏覽:173
律師專業前沿 發布:2024-11-18 16:23:36 瀏覽:78
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現依法治國 發布:2024-11-18 16:22:58 瀏覽:394
網路小說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4-11-18 16:16:35 瀏覽:455
買黑車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16:15:53 瀏覽:912
對刑事訴訟法的感想 發布:2024-11-18 15:57:45 瀏覽: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3下載 發布:2024-11-18 15:55:06 瀏覽:555
法學解說 發布:2024-11-18 15:32:26 瀏覽:844
中國人大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4-11-18 15:24:50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