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常考知識點
㈠ 2021法考行政法常考考點: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重要程度:★★
分值:1-6分
考點性質:理解性
考試特點: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主要考查各個原則的具體內涵,特別是合法原則、合理原則這兩個原則。要求考生一定要理解,學會能從具體案例當中去對應所體現的原則,不用強求把每個原則的內容都牢記,只要能做到從案例中對應出來原則即可。
㈡ 2020法考知識點解析:【行政法】行政許可訴訟
法考行政法主觀題重要考點系列 —— 行政許可訴訟
2018年司法考試改革為法考,變化最大的是“一考變兩考”。通過2018、2019這兩年的法考所呈現出的特點來看,客觀題考試的難度沒有提升,對於客觀題的備考,只要考生按照考點進行系統的復習,然後反復的作歷年真題,將歷年真題研究“透”,通過客觀題,已經不再有難度。但問題是,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畢竟是一個淘汰性的考試,每年要嚴格控制“通過率”。關鍵是如何控制呢?顯然通過主觀題考試來控制,必然成為法考改革後不二的選擇。這就使得要想順利的通過法考,要求考生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就要重視對主觀題高頻考點的復習,而不是等到客觀題通過後,才臨時抱佛腳再來看主觀題,那樣效果不會好的。君若不信,有可能被主觀題“刷”下來的就是你。針對如此,法考推出行政法主觀題高頻考點系列,希望能夠幫到你。今天要介紹的主觀題高頻考點是行政許可訴訟。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許可規定》),對於行政許可案件的訴訟,歸納如下:
一、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
行政許可是一項動態過程,在決定作出前可能出現不少過程性行為,當事人可以針對其中哪些行為提出行政訴訟,是行政許可訴訟首先遇到的問題。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主要包括:
1.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及不作為
針對當事人提出的許可申請,行政機關審查後,或作出准予許可決定,或作出不予許可決定,或者不予答復,對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許可管理行為及不作為
行政機關准予許可之後,針對被許可人的情況和客觀情形可以採取一系列的管理行為,這些行為及相應的不作為同樣會侵犯當事人的權益。針對此類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提起行政訴訟。
3.未公開行政許可決定或者未提供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記錄
行政許可法課以行政機關公開行政許可決定和提供監督檢查記錄的義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未履行這些義務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4.具有事實上終止性的過程行為
行政機關在行政許可實施過程中採用的程序行為或過程行為原則上不可訴,當事人可以通過訴行政機關作出的最終決定尋求救濟。不過,鑒於實踐中一些程序行為或過程行為具有事實上的最終性,且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賦予當事人對其的訴權,難以有效保護當事人的權益,故此類行政行為也屬於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
二、行政許可案件被告的確定
(一)一般情形
通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屬於行政許可訴訟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應以作出該決定或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二)特殊情形
1.經上級批准、由下級決定的被告確定
實踐中,一些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而後由下級機關作出決定。對此情形,當事人原則上應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下級機關為被告。但是,如當事人對批准或者不批准行為不服一並提起訴訟的,以上級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
2.下級初審,上級決定的被告確定
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初步審查並上報,當事人對不予初步審查或者不予上報不服提起訴訟的,以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為被告。當然,當事人只對最終決定不服,則應以最終作出決定的上級機關為被告。
3.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被告確定
對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當事人對行政許可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以對當事人作出具有實質影響的不利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三、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
法院對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原則上需要遵循一般的審理規則,《許可規定》對以下三點作出特別規定:
1.被告不履行舉證責任及處理
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解釋的規定,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證據。《許可規定》結合行政許可案件的特殊性,設置了特殊規則需要注意。即“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與被訴行政許可行為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第三人對無法提供的證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人民法院在當事人無爭議,但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也可以依職權調取證據。”如果“第三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能夠證明行政許可行為合法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對關聯行政行為的審查
有些行政行為本身不是行政訴訟的審理對象,但是這些行政行為構成被訴的行政行為的基礎,與被訴行政行為具有很強的關聯性,這種行政行為被稱之為關聯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作為被訴行政許可行為基礎的其他行政決定或者文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①明顯缺乏事實根據;②明顯缺乏法律依據;③超越職權;④其他重大明顯違法情形。這一點,大家要給予重視,在2012年司法考試的主觀題考試中,曾經考過。
四、行政許可案件的判決
1.不予許可案件的判決
針對被告所作出的不予許可決定而形成的案件,法院審理後應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和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判決。不過,較為復雜和重要的一種情形是,被告不予許可決定錯誤或違法,而原告請求准予許可且理由成立時,法院應如何判決《許可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案件,認為原告請求准予許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沒有裁量餘地的,可以在判決理由寫明,並判決撤銷不予許可決定,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2.查閱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案件請求成立的判決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絕原告查閱行政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內准予原告查閱。
五、行政許可中的賠償和補償及訴訟問題
1.賠償問題
因行政許可給原告合法權益造成損失而賠償,如此責任完全可歸因於行政機關,賠償問題簡單明了。復雜的是,原告的損失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確定行政機關的賠償責任。
《許可規定》主要區分了三種情形:
(1)被告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與他人惡意串通共同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被告與他人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其違法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作用等因素,確定被告的行政賠償責任。
(3)被告已經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審慎合理的審查職責,因他人行為導致行政許可決定違法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2.補償問題
《許可規定》針對《行政許可法》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提供了兩方面的具體規則:
(1)補償標准。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對變更或者撤回行政許可的補償標准未作規定的,一般在實際損失范圍內確定補償數額;行政許可屬於《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一般按照實際投人的損失確定補償數額。
㈢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 #司法考試# 導語】夢想在前方,努力在路上。對於考生來說,拿到證書就是我們嚮往的遠方。以下是「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歡迎閱讀參考!更多相關訊息請關注 !
第一節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
(一)概念
【名言】馬克思:行政就是一個組織的管理活動。
【圖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逗敏宏行政的含義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不僅包括國家行政,也包括非國家行政;不僅包括公行政,也包括私行政。公共行政是對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和提供服務;私行政則是指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其內部事務的管理。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一種運用國家權力進行執行與管理的活動,主要是指公共行政,一般並不包括私人行政。
(二)分類
在行政法學上,可以將國家行政分為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負擔行政和授益行政、秩序行政和給付行政。
1.形式行政和實質行政
形式行政是指以行政機關作為劃分行政的根據,只要是行政機關從事的職能活動都可以被認為是行政活動,無論它們是制山冊定規則的(行政立法)、處理具體事項的(行政執法)還是裁決爭議案件的活動(行政司法)。
實質行政是指以國家機關的活動功能作為劃分行政的根據,制定規則和裁決爭議案件以外的執行性活動(國家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組織管理活動)被認為屬於行政活動,無論它們是由什麼國家機構實施的活動。
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一般是指形式行政,實質行政作補充。因此我們研究的內容不僅包括行政執法活動,還包括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
2.負擔行政和授益行政
負擔行政是對相對人設定義務,限制或剝奪其權益的行為,如行政處罰、稅收徵收、行政收費。
授益行政是為相對人提供利益和賦予權利的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物質幫助。在符合信賴保護原則的情形下,對於有法律瑕疵的授益行為一般不得撤銷或者撤回。
3.秩序行政和給付行政
秩序行政和給付行政是以公民自由權為中心劃分的,為防止濫用自由權導致社會危害實施的秩序性管理是拿亮秩序行政,為消除和減少過度自由競爭帶來的社會差別和維護社會公平提供的公共服務是給付行政。
㈣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實施機關
一、實施機關(★)
實施行政許可原則上應當由行政機關進行。行政機關的實施許可權由法律規定。“法律規定”說明,行政許可的實施權既不產生於實施機關自己的假定,也不產生於實施機關與其他人的約定。
(一)行政許可的實施主體
1.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是實施行政許可最主要與最通常的主體。
2.被授權組織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但要注意,此處所講的被授權組織只能由法律、法規授權,規章及其以下規范性文件一律不得授權實施行政許可。
(二)行政許可實施主體的制度創新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有三個重要制度。第一是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第二是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集中實施);第三是在涉及一個機關內設多個機構、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行政許可的情形下,進行統一受理、統一送達、統一辦理或者聯合辦理、集中辦理(內部協調)。
1.委託其他行政機關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雖然本法規定了委託許可制度,但委託主體嚴格限定為行政機關。
委託機關對受委託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受委託機關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2.集中實施
經國務院批准,省級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該規定與《行政處罰法》中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類似。
這里的集中實施是將其他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權賦予某一個行政機關,由該行政機關來行使行政許可權,其他機關不再行使,性質上是權力的集中。
3.內部協調
(1)一個窗口對外
行政許可需要行政機關多個內設機構辦理的,該行政機關應當確定一個內設機構統一受理行政許可的申請,統一送達行政許可決定,由原本多個內設機構審核的繁瑣程序集中到一個對外窗口進行。“一個窗口對外”是為了便利申請行政許可的申請人設計的制度,體現了高效便民的基本原則。
這里的集中到一個窗口對外進行,並沒有改變行政機關內部機構各自的許可許可權,僅僅只是為了便民的考慮而將受理與送達集中於一個窗口而已。
(2)統一辦理、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行政許可依法分別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工作部門實施的,本級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並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後統一辦理,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這里所說的統一辦理,是一個機關統一受理,聽取其他機關意見後作出決定,並沒有改變各機關的許可許可權,性質上是程序的集中。聯合辦理、集中辦理,是多個機關集中在一起,分別作出許可決定,也沒有改變許可許可權,性質上是空間的集中。
㈤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一、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1.概念
所謂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規范性文件。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基本特徵,是規范對象的不特定性和適用的反復性。
2.制定機構
制定發布行政決定、命令的機構,可以是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3.制定許可權
制定發布決定、命令是人民政府的普遍職權和表達其管理意志的普遍形式。各級人民政府有權以發布決定、命令的形式行使其各種職權。
4.制定程序和監督程序
(1)在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的制定程序方面,依法不具有規章制定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具有普遍約朿力的決定、命令,參照有關規章的制定程序進行。
(2)監督程序按照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可以分為人民代表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的監督和法院的監督。例如,《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9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權改變或者撤銷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3)《行政訴訟法》第53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磨早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査。這意味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能直接對規范性文件或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決定、命令提起行政訴訟,但可以間接或者附帶提出審査要求。為此,2018年公布的《行訴法適用解釋》列專門部分作出具體規定。
5、【注意】
(1)一般規范性文件可以對法律、法規、升氏規章進行執行細化,吵游散但不得違背上位法,不得設行政處罰、許可、強制。
(2)一般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復議中,可以作為衡量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但在行政訴訟中,只能作為參考。
㈥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行政許可的設定許可權和形式
一、行政許可的設定許可權和形式
設定行政許可是國家機關創制有關行政許可權利義務的活動,設定行政許可應當規定行政許可的實施機關、條件、程序和期限。設定許可權是關於在相關國家機關中分配行政許可設定權的制度。設定形式是設定行政許可可以採取的文件形式。
(一)經常性行政許可的設定
1、經常性行政許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法律、國務院以行政法規、有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以地方性法規來設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效力等級來確定,即上一個等級沒有設定的,下一個等級才可以設定。
2、對於國務院行政法規設定的有關經濟事務的行政許可,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認為可以通過前述設定的優先原則所列方式解決的,經過報國務院批準的程序後,可以在本行政區域內停止實施該行政許可。
(二)非經常性行政許可的設定
國務院可以以決定形式和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以規章形式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
1.國務院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的條件
(1)尚未制定法律。
(2)在有必要的時候。
(3)實施後,除了臨時行政許可事項以外,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規。
2.省級政府設定非經常性行政許可(臨時性的行政許可)條件
(1)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2)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確須立即實施行政許可。
(3)實施滿一年需要繼續實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㈦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
(1)依法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的原則。
(2)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3)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的便民原則。
(4)保證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陳述權、申辯權和提供法鍵畝律救濟的原仔寬則。
(5)依法變更或者撤回生效許可並給予補償的信賴保護原則。
①基於正當的合理信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稿戚森可不能隨意改變、撤銷;
②因客觀原因(行政許可的法律依據修改或廢止、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變更或撤回許可;
③依法變更或撤回行政許可給相對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補償。
(6)對行政機關實施許可和對被許可人從事許可事項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