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監管
① 政府有監管職能嗎
人民政府是行政監督部門嗎屬於行政監督部門。
行政監督
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孫缺沖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分類
行政監督有兩種用法:一是指行政主體基於行政職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是否遵守行政法規范和執行行政決定等情況進行的監督檢查,也叫行政檢查。另一種是指行政組織系統內容的監督檢查,指的是對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的監督。由於第一種行政監督本質上屬於行政管理職能和行政執法活動的組成部分,所以用行政管理或行政執法即可涵蓋,因此一般行政法上的行政監督主要是指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其監督對象則殲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在第一種意義上使用行政監督概念的著作以及法律規范是極少的。 另外,
行政監督可根據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通常由:
(1 )以行政監督的對象是否特定為標准,可以分為一般監督與特別監督。
(2 )以行政監督的內容為標准,可以分為公安、工商、海關、資源、環境保護、審計等行政監督。
(3 )以其實施的時期為標准,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後監督。
(4 )以其主體的任務為標准,可分為依職權的監督與依授權的行政監督。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人民政府也屬扮困於行政監督部門,有行政監督的職能,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發現,一些組織或者人員觸犯的法律,可以在法院進行起訴,這樣就可以對案件進行審理。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相關律師。
② 行政監管是什麼意思
行政監管是政府對其轄區內某些事物的控制。政府監管的目的不是取代市場,而是為了矯正市場失靈。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政府監叢行管是同市場化相伴隨的,而不是有你沒我的二元對立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監察工作,保證政令暢通,維護行政紀律,促進廉政建設,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監察機關是人民政府行使監察職能的機關,依照本法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察。
第三條監察機關依法行使職權,不受其他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四條監察工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滲畢嘩查研究,在適用法律和行政紀律上人人平等。
第五條監察工作應當實行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監督檢查與制度建設相結合。
第六條監察工作應當依靠群眾。監察機關建立舉報制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於任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的違反行政紀律行為,有權向監察機關提出控告或者檢舉。監察機關應當受理舉報並依法調查處理;對實名舉報的,應當將處理結果等情況予以回復。數巧
監察機關應當對舉報事項、舉報受理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③ 行政監管部門有哪些
法律分析:專職的國家行政監督機構有監棗唯如察系統(部、廳、局)、審計系統、檢察機關(比如反貪局)、財政部,綜合性的是各級人大和政協以及他們下設的各個專業委員會,還有就是各級政法委執行對黨內各級山核機關和黨員的監督、審查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凳啟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④ 行政監管措施
行政監管措施的內容:
(1)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
(2)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
(3)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的合法性;
(4)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5)行政復議、行政賠償情況;
(6)行政執法責任制度、行政執法投訴制度等執行情況;
(7)行政執法人員執法行為的合法性。
行政執法表現通常採取以下方式:
1、行政監督檢查。為了實現行政職能,行信握銀政機關監督檢查管理相對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情況;
2、行政處理決定。行政執法一般通過行政處理決定的形式表現。關於權利的決定可分為獎勵性滑宴和非獎勵性。獎勵性行政決定是行政機關對遵守法律法規、完成任務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的精神和物質鼓勵。
非獎勵性行政決定是指行政機關賦予公民以一般權利和權能的處理決定,其中以行政許可比較突出。關於義務的決定可以分為懲戒性和非懲戒性。懲戒性行政決定主要是行政處罰。非懲戒性行政決定是對公民科以諸如納稅等一般義務的處理。
3、行政強制執行。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關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用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皮雹政許可的監督檢查。
行政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實施有效監督。
⑤ 誰審批誰監管
法律分析:從字面涵義理解,「誰審批、誰監管」是指依法享有審批許可權的行政主體,對其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事中事後監督管理。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⑥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決定行政監管的性質
法律主觀: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合法的原則;合理行政的原則;程序正當的原則;誠實守信的原則;高效便民的原則;以及權責統一的原則。行政機關在依法履行其職責時,必須遵循上述原則。搜謹歷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世搜行政復議法》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晌模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⑦ 行政監督與監管有什麼區別
法律分析:監管指行政機關對下屬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有效監管,方式有: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廣義的行政監督是指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社會團體、新聞輿論等多種政治力量和社會力量對政府及其公務員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狹義的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內部對自己的機構及其公務員的不良行政行為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行政實踐,最常見的行政監督方法有:檢查、審查、調查、檢驗、勘驗、鑒定等。
行政監督與行政,監管之間的區別就是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機關,並且他們的職能是不一樣的,行政監管部門可以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⑧ 行政監管是什麼意思
行政監管是政府對其轄區內某些事物的控制管理。
同時,政府監管的目的不是取代市場,而是為了矯正市場失靈。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政府監管是同市場化相伴隨的,而不是有你沒我的二元對立關系。
行政監管應該有別司法監管,是指政機關對下屬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的有效監管,方式有: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
例如,《廣東省行政許可監督管理條例》經2014年5月29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9次會議通過,2014年5月29日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公告第17號公布。該《條例》分總則、行政許可的設定、行政許可的實施、行政許可的評價、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法律責任
⑨ 馬工程行政法行政監督的方法有哪些
馬工程行政法行政監督的方法包括:
行政監督方法有哪些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行政實踐,最常見的行政監督方法有:檢查、審查、調查、檢驗、勘驗、鑒定等。
行政監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它可以及時反饋法律、法規實行的社會效果,為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廢除提供實踐依據。
2、可以預防和糾正相對方的違法行為。
3、它是保證執行法律、法規,實現行政目標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監督需要遵守什麼原則
1、合法性原則:行政監督的合法性是行政監督主體從事行政監督的必要條件。
2、經常性原則:經常性監督,有利於及時發現政府行政組織和公務員在處理公務中的不當行為、違法現象,並及時糾正和處理,避免增加社會成本。
3、平等性原則:依法監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會主義行政監督的基礎。
4、廣泛性原則:主要指監督主體、監督對象和監督范圍的廣泛性。
5、有效性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監督實施後的結果如何。有效的行政監督就要做到客觀、公正、准確、及時,做到違法違紀必究,執法必嚴。
執政黨的行政監督方式有哪些
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的方式:一是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來實現黨對國家行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監督;二是通過黨的各級組織對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具體實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令的過程實行監督;三是通過推薦優秀黨員幹部擔任政府重要職務來實現黨對政府工作的領導和監督;四是通過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來實現黨對政府公職人員的領導和監督;五是通過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和處理黨員領導幹部違反黨紀政紀的行為實行監督。
⑩ 行政處罰屬於行政監管措施
法律主觀:
行政處罰不屬於行政監管措施,行政監管措施是用於監督和管理的措施,並不賦予行斗亂政權力。行政處罰是指行政卜拆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其特徵是:1.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2.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3.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一般包括型銷棗警告、通報批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行政拘留。行政監管措施一般包括制定規章制度、敦促、禁止、限制行為。
法律客觀:
《行政處罰法》第九條行政處罰的種類:(一)警告、通報批評;(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