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新舊對比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新舊對比

發布時間: 2023-04-29 18:52:05

① 民事訴訟法2017年和2012年版的區別

《民事訴訟法》2017年新版,第五十五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也就是比2012年版本多增回加一款。

增加的具體內容答:「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

通過日期: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② 新舊民事訴訟法對照表及解讀

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6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決定》(法釋〔2022〕11號,以下簡稱《決定》),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是規范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規則,是人民法院審理和執行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法律依據。《決定》立足審判工作實際,堅持需求導向,嚴格對照新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對《民訴法解釋》條文序號和條文表述進行適應性修改,共計16個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修改簡易程序案件延長審限的相關規定。對照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將簡易程序案件延長審限的條件由「雙方當事人同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修改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同時將簡易程序案件的最長審限由六個月修改為四個月。
二是修改程序轉換和程序異議的相關規定。對照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將簡易程序轉換為普通程序的條件由「案情復雜」修改為「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為下一步細化程序轉換標准預留空間。同時,明確當事人對適用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的異議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
三是修改簡便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的規定。根據新民事訴訟法關於電子送達的規定,明確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採取捎口信、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傳喚雙方當事人、通知證人和送達訴訟文書。
四是修改小額訴訟案件的相關規定。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刪除《民訴法解釋》原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五條關於具體適用和不得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案件類型的規定;調整海事、海商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標的額標准,並允許當事人依法合意選擇適用。
五是修改司法確認案件共同管轄的相關規定。對照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關於司法確認案件管轄規則的規定,對調解組織自行開展調解的司法確認案件管轄問題進行適應性修改。
六是調整所引用民事訴訟法的條文序號和司法解釋自身的條文順序。這是審判實踐亟需解決的技術操作問題。考慮到本次修改需要調整所引用的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多達200餘處,加之司法解釋自身條文順序也需要調整,《決定》堅持精簡原則,通過兩個條文對《民訴法解釋》引用的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民訴法解釋》本身的條文順序進行統一修改。《決定》發布的同時,一並公布新《民訴法解釋》文本,便於各級人民法院准確引用司法解釋相應條文。
此外,《決定》還對個別文字表述進行了修改。如將第九條、第二百一十八條中的「撫育費」改為「撫養費」,確保《民訴法解釋》與新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保持一致。
說明:左欄為新解釋,右欄為原解釋。新增內容,加粗;表述變動內容,加下劃線;原規定被刪除的,加刪除線。凡新解釋有改動之處(包括增加與表述變動),均顯示紅色。

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所長 孫佑海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現行民事訴訟法作了比較大的修改,使得有關民事訴訟程序更為科學,體系更為合理,對於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在法律適用層面,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於2013年1月1日《決定》施行前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施行時尚未審結和執結的案件(以下簡稱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是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還是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廣泛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發布了《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作出了規定,這對於統一規范新舊民訴法銜接問題,切實推動修改後民事訴訟法的正確實施,意義重大。下面筆者結合《規定》內容,就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有關問題談幾點認識。
一、關於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適用的一般規則
《決定》涉及修改條文100多處,對於人民法院在《決定》施行時尚未審結或執結的案件,是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還是原有規定,成為當前審判實踐中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避免司法實踐中對這一問題理解不一致,影響裁判結果的統一,《規定》對此做了一般性規定,即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這樣規定的主要考慮是:其一,「實體從舊、程序從新」是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公認的法則。其二,就《決定》的具體條文而言,許多內容都是針對當前民事訴訟法施行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所作的改進,在維護司法公正、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及提高司法效率方面都較原有規定更加科學,對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程序上採用「從新」的做法,會更有利於糾紛妥善解決,有利於民事訴訟有序進行。其三,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中的有些規定,在《決定》施行前一些司法解釋已經作出明確規定,程序上採取「從新」的做法實際上與原有規定的精神是一致的。如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及第七十九條關於鑒定程序和專家輔助人的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11〕33號)中已有大致相同的規定。
但應當看到,《決定》有些條文涉及當事人的實體權利,簡單地一概從新,可能會損害當事人的合理預期以及與此相關的合法權益,尤其是當前程序法與實體法聯系越來越密切,程序法中存在不少直接與當事人實體權益密切相關條款的背景下,對於「程序從新」原則設置某些例外條款顯得尤為重要。《規定》採取了這一做法,就審判實踐中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一些特殊情形,作了例外規定。
二、關於《決定》施行前已依法完成的程序事項的效力
《決定》對許多訴訟程序作出了修改,對於人民法院已經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完成的程序事項,是否需要依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更改,也是審判實踐中需要明確的問題。筆者認為,《決定》施行前已經依法完成的程序事項,由於在進行該程序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不能因為當時的法律或司法解釋的規定與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內容不一致,就認定該程序違法或者存在程序瑕疵,即使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所作規定更為科學合理,也無需再行更改。對《決定》施行前已經依法完成的程序事項,貫徹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更有利於維護訴訟秩序,也符合提高訴訟效率的要求。《規定》即按照這一思路,對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明確規定了「2013年1月1日前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如在2013年1月1日前,人民法院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關於二審是否開庭審理的規定選擇的審理程序,無需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的規定再行更改或重新進行。
三、關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已完成的管轄和送達效力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對於管轄和送達的規定做了較大修改,新增了公司訴訟地域管轄(第二十六條)、應訴管轄(第一百二十七條)的規定,對協議管轄的范圍也作了擴大(第三十四條),對管轄權轉移(第三十八條)也作了修改,這對於方便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降低訴訟成本都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對於管轄問題的新舊銜接問題,實務上存有一定爭議,尤其是對人民法院在2013年1月1日前已經受理的案件,其對案件的管轄,如公司管轄問題,在當時缺乏明確法律依據,但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情形如何處理,亟待明確。對這一問題,《規定》不僅明確了人民法院依照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有管轄權的,對案件繼續管轄,還進一步規定了若其管轄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應繼續對案件進行管轄。其理由在於:一方面,由於該案件在《決定》施行時尚未審結,人民法院對此案件繼續管轄,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另一方面,這還可以避免當事人再以該管轄不符合案件受理時的法律規定為由提起管轄權異議,造成訴訟拖延,從而減輕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
關於送達程序的新舊銜接問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有關送達的規定(如第八十六條關於留置送達的規定、第八十七條關於電子送達的規定),對方便當事人訴訟、便於人民法院高效審理案件、降低訴訟成本都具有積極意義。關於送達程序的新舊銜接問題,《規定》同樣規定了人民法院對某一案件已經完成的送達符合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或者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仍然有效。這樣規定有利於解決此類案件的送達難問題,有利於減輕當事人訴累,也有利於提高人民法院的案件審理效率。
四、關於妨害民事訴訟行為處理規定的新舊銜接適用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至第一百一十五條加大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制裁力度,其中涉及到當事人可能承擔的罰款、拘留及刑事責任等實體內容。對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人民法院在2013年1月1日及以後尚未處理的妨害民事訴訟行為,就面臨著適用新法還是原有規定的爭議。調研過程中,大家一致認為,由於涉及對當事人的處罰,甚至刑事責任問題,應當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即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是,對於2013年1月1日未結案件中虛假訴訟行為及惡意逃避執行行為的制裁問題,應明確適用新法,為此,《規定》作出了規定:
其一,對於虛假訴訟行為,由於2013年1月1日以後該案件尚未審結且對該行為尚未進行處理的,該案件處於尚未審結的狀態,說明該虛假訴訟行為在2013年1月1日以後處於持續狀態,對此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予以制裁,不僅有理可循,而且於法有據,也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從嚴制裁虛假訴訟行為的立法目的。
其二,對於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進行的訴訟、仲裁、調解等,於2013年1月1日以後仍在進行的情形,由於該惡意逃避執行的行為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後仍然處於持續狀態,故也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五、關於訴前保全措施規定的新舊銜接適用
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天內不起訴的,應當解除保全措施。由於這一規定期限較短,不利於對申請人利益的維護,為此,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將該期限延長至三十日。這就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當事人在2013年1月1日前申請訴前保全,是適用舊法還是新法的問題。由於採取保全措施畢竟影響當事人實體權利,對於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訴前保全措施的,應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但2013年1月1日人民法院尚未作出保全裁定的,由於這時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已經施行,故應當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
此外,現行專利法(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和著作權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對涉及專利權、商標權及著作權糾紛的訴前保全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考慮到涉及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的情形時,有關專利權、商標權及著作權糾紛中的訴前保全措施要適用專利法、商標法及著作權法的上述特別法規則,故《規定》採用「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表述,以將專利法、商標法及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則包括在內。但在涉及適用新法的情形,則要統一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因為其延長了訴前保全期間,採取從新的做法,更有利於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糾紛的妥善解決和實現案結事了人和的目標。
六、關於申請再審期間規定的新舊銜接適用
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的是「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關於該條規定與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銜接,涉及三個問題:
其一,關於二年的一般申請再審期間的銜接問題。根據原有規定,當事人有權在二年內提出再審申請,《決定》對該申請再審期間作了修改,明確規定當事人有權提出再審申請的期限為六個月。根據程序從新的原則,對於當事人就2013年1月1日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申請再審的期間的確定,就有必要與新法規定保持一致。《規定》對此明確為「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這樣既可以與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的立法精神保持一致,也可以督促當事人及時主張權利,穩定社會關系,實現保護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權利與維護生效裁判的權威性的有機統一。
其二,關於三個月特殊申請再審期間的問題。《規定》明確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情形的,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確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對此規定的申請再審的期限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而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對此規定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規定》對此種情形下的申請再審期間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不但足以起到督促當事人及時行使權利的作用,而且又不至於出現將申請再審期間一概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而剝奪或限制當事人再審申請權的問題。
其三,關於當事人申請符合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第一項及第三項的情形。針對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對應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三項規定的情形,其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當事人申請再審期間的起算點與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並不一致,如果當事人在2013年6月1日以後發現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新的證據,或者發現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情形下,若該事由的發現在裁判生效二年內,依據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本可申請再審;依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也可在發現之日起六個月內申請再審,但若一概依據上述「該期間在2013年6月30日尚未屆滿的,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的規定,則會出現剝奪或者限制當事人申請再審權的問題。有鑒於此,為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規定》對此也設了例外規定,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來確定當事人的申請再審期間。
七、關於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的新舊規定銜接適用
由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事由與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相比,已作出了較大修改,限縮了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事由,將「(四)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五)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修改為「(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對於2013年1月1日人民法院尚未審查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若一概適用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當事人會喪失其本可依據原有規定得以申請人民法院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機會。因此,《規定》對此作出了例外規定,對2013年1月1日尚未處理完畢的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適用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予以審查,以充分保護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民事訴訟法新舊銜接問題是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時間效力的重要內容,既涉及到程序法問題,也涉及到實體法問題;既涉及到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也涉及到維護司法公正與提高司法效率,最高人民法院的《規定》,為解決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提供了基本的准則。各級法院和法官們要認真學習好,努力貫徹好這個《規定》。對於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應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④ 民事訴訟法新舊法條對比

法律主觀:

一、民事訴訟法中受理的條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起訴和受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含義是指與起訴案件的訴訟標的有直困磨接有利害關系,或者說,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核早組織的人身權、財產權利或其他權益直接遭到他人的侵害或者直接與之發生了權利、義務歸屬的爭執。2.有明確的被告。所謂明確的被告,是指原告起訴必須明確指出被告是誰,也就是要明確誰侵害了他的民事權益,或者誰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的爭議。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原告要求人民法院予以確認或保護的民事權益的內容和范圍應當明確、具體,請求人民法院保護什麼、支付什麼、反對什麼、確認什麼等應清楚、明白,不能模稜兩可。事實和理由是指原告必須向人民法院陳述的「案件事實」和「證據」以及支持該訴訟請求的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原告起訴的案件應該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也就是說,應當屬於由人民法院主管,人民法院依法有權對這一案件進行審判。二、民事訴訟法對受理條件的規定受理條件規定如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第一百二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三、民事訴訟法對不予受理情形的規定《民訴法》第一百二十四條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汪氏斗:(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上述規定的第六款和第七款明確了不予受理的情形。

⑤ 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法律分析: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主要包含以下幾部分:管轄、迴避、訴訟參加人、證據、期間和送達、調解、保全和先予執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 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⑥ 1.民法中新舊司法解釋沖突時應該怎樣使用 2.刑法中新舊司法解釋沖突時應該怎樣使用

民法中新法優於舊法;刑法中是從舊兼從輕。
1、民法中,新舊司法解釋之間是同一位階關系,應當使用新法。
2、《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一規定體現了在新舊法適用方面「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同時從保護當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又有條件地採取了從新原則,可以歸納為「從舊兼有利」原則。按此規定,新《商標法》和《實施條例》原則上不溯及既往,即新法和條例只能規制其生效後的事件和行為,對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不具有回溯適用的效力。
3、法律適用實體問題上的「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主要表現在新法施行後對舊法下發生的行為仍然適用舊法。在程序問題上,由於新法後進行的程序行為,發生時有效的法律已經是新法,故其適用新法並不違反「法不溯及既往」原則。這就是通行的「程序從新,實體從舊」原則,即關於程序問題的法律適用,原則上對於新法施行後所為的行為,應該按照新法規定的程序進行,新法施行前已按照舊法規定的方法、步驟、時限等執行的程序繼續有效。關於實體問題,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後的,適用新法的規定;行為發生在新法施行前的,新法生效後原則上也應適用舊法的規定。

⑦ 民事訴訟法解釋2022新舊對比

法律解析:

民事 訴訟 如同 刑事訴訟 、行政訴訟一樣,都是透過國家所設立的法院來進行的訴訟程序,僅是依其所針對事務的不同,而將其劃歸為此三大類。刑事訴訟重在國家 刑罰 權的實現,藉由刑事訴訟對於犯罪行為進行追訴,並且加以處罰;行政訴訟則重在救濟國家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時所產生的錯誤。而所謂的「民事訴訟」乃指民事法院依當事人之請求,就民事紛爭事件利用國家公權力強制解決之程序。而須注意的是, 民事訴訟法 中規范的對象主要是針對民事訴訟的開始(起訴)、進行(審理)、終結(判決)之部分,民事訴訟法的意義另外就保全程序的部分亦是在民事訴訟法中加以規定,而就訴訟終結後的執行問題則是屬於 強制執行 法的問題。

法律依據:

根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⑧ 民事訴訟監督規則新舊對比

法律分析:修改前的民訴法規定,申請再審應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實踐當中當事人多頭申訴、反復申訴,造成了人民法院的重復審查。這次的修改明確規定申請再審應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這樣既可以避免多頭申訴、重復申訴的情況,又可以保障人民法院能夠公平地審理案件,增強了當事人的信心,因為當事人往往會覺得向原審法院進行申訴無法得到原審法院的糾正。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明確哪些情形下,法院應對申訴案件進行再審,是保障公民申訴權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本次修改將法定的再審事由從原來較為原則化的五項增加到十五項(包括十三項列明的情況和最後一款中規定的程序違法和審判人員違法裁判的兩種情形),程序與實體並重,增強了操作性,細化了判斷標准,減少了隨意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應再審而不再審的情形,對法院的審查工作起到了明確的指導作用,從而有力地保障當事人的申訴權利。對當事人而言,再審事由的具體化,既不是鼓勵當事人不停地申請再審,也不是限制當事人再審,而是使當事人有更明確的行為指向,避免盲目地申訴或反復申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九條 一審審判組織 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第四十條 二、重、再審審判組織 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發回重審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

⑨ 新修改民事訴訟法解釋是什麼

【法律分析】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
最新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施行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就管轄、迴避、訴訟參與人、證據、期間和送達、調解、保全和先予執行及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進行明確的規定。就迴避而言,明確了如果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則民事糾紛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並規定了對必須到庭才能查清案件基本事實的原告,經過法院兩次傳票傳喚仍然拒不到庭的,可以採取拘傳措施。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 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第三條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第五條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六條 被告被注銷戶籍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確定管轄;原告、被告均被注銷戶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條 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八條 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轄。

⑩ 新舊民事訴訟法對照表及解讀

法律主觀:

新的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在2015年2月4號正式實施。新民訴法司法解釋具有六大亮點亮點一:保障訴權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規范撤訴行為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於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民訴法司法解釋》還依法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申請撤訴行為,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明確規定因重復起訴不予受理的判斷標准,對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或者 增加訴訟請求 作模碰出細化規定。」杜萬華說。亮點二:法庭紀律未經許可現場傳播審判信息,法院可強制刪除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 訴訟參與人 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引發輿論關注。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審判公開是實現審判公正的重要保障。《民訴法司法解釋》嚴格執行開庭審理規定,對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予以限制,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製作,規定了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作為與《民訴法司法解釋》配套的成果,我們正在制定人民法院 民事訴訟文書 樣式,全面梳理、規范民事訴訟涉及的法律文書,制定可操作性規則,以此切實提高裁判文書製作水平和質量。」最高法貫徹實施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佑海說。亮點三:電子證據明確簡訊、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證據證據制度是現代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的要求,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襪碼滲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增加舉證證明責任分配原則的規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對逾期舉證及其後果作出了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增加關於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的規定,指引和規范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活動;增加關於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的規定,要求法官公開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理由和結果。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也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亮點四:誠信原則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的納入「黑名單」近年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證、虛假調解、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規避執行等現象時有發生,必須予以嚴厲制裁。」杜萬華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在分則部分增加了禁止虛假訴訟、規避執行的規定,並修改提高了對 妨害民事訴訟 行為的罰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為促進訴訟誠信,《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拒不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 失信被執行人 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亮點五:公益訴訟 提起公益訴訟 需有公益受損初步證據2012年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僅有一個條文規定。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機關和告脊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為規范公益訴訟有序進行,《民訴法司法解釋》按照立法原意,結合有關審判實踐,細化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有關機關和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 人民法院管轄 。為明確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小額訴訟明確物業、電信服務合同等小額訴訟一審終審什麼是 小額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根據此規定,我國確立了小額訴訟程序,而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釋進行了細化。《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明確,買賣合同、借款合同、 租賃合同糾紛 ,銀行卡糾紛,物業、電信等 服務合同糾紛 等九類金錢給付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以及其他不宜適用一審終審的糾紛,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熱點內容
財政撥款屬於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不征稅收入 發布:2025-01-12 20:29:09 瀏覽:577
什麼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01-12 20:26:00 瀏覽:336
招商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20:12:39 瀏覽:931
王哲律師 發布:2025-01-12 20:09:00 瀏覽:161
一村一法律顧問責任 發布:2025-01-12 19:59:30 瀏覽:964
中國電影關於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9:18:02 瀏覽:681
屬於商法的是什麼法 發布:2025-01-12 19:00:48 瀏覽:595
法是以為核心內容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5-01-12 18:49:24 瀏覽: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1-12 18:47:49 瀏覽:35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遠在身邊二 發布:2025-01-12 18:46:50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