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效力
㈠ 行政訴訟中6個月與兩年的時效怎麼區分
六個月是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如果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訴訟時效可以延長,版但最長不得超權過2年。
行政訴訟法司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㈡ 行政訴訟具有法律效力嗎
行政訴訟裁定的法律效力有兩種情況:
1、對一審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裁定、駁回起訴裁定和管轄權異議裁定,當事人可以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定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逾期不提出上訴的,一審人民法院的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
2、對於除以上三類裁定之外的其他所有裁定,當事人無權提出上訴,一經宣布或者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
行政訴訟裁定適用於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管轄異議、終結訴訟、中止訴訟、移送或者指定管轄、財產保全、先予執行、訴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或者駁回停止執行的申請等事項。下面由華律網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行政訴訟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或者執行案件的過程中,就程序問題所作出的判定,在行政訴訟的任何階段都可能作出。法院在一個審理程序可能作出多個裁定,既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
政訴訟的裁定和行政訴訟判決一樣都是人民法院行使國家行政審判權的體現,具有權威性和法律效力,但二者有許多區別,正是這些區別體現了行政訴訟的裁定特點:
第一,行政訴訟的判決解決的是行政案件的實體問題,而行政訴訟的裁定解決的是行政案件審理過程或者是案件執行過程中的程序問題;
第二,行政訴訟的判決一般是在行政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的,而行政訴訟的裁定在行政訴訟的任何階段都可能作出。通常一個法院在一個審理程序中只能作出一個判決,而人民法院在一個審理程序可能作出多個裁定;
第三,行政訴訟判決依據的是行政實體法和行政程序法,而行政訴訟裁定依據的是行政訴訟法;
第四,行政訴訟判決是要式行為,必須採用書面形式,而行政訴訟裁定則既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
第五,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均可以提出上訴,而當事人對第一審程序中的行政裁定並非都可以提出上訴,而只能對部分裁定有權提出—亡訴。
㈢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准(即具體行政行為一般合法要件):
①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
②合乎法定職權范圍;
③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
④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⑤符合法定程序;
⑥不濫用職權;
⑦無明顯不當。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確認無效、被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撤銷和廢止,是終止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重要原因。
1.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重大和明顯的法律缺陷
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有嚴重和明顯的法律缺陷,這種違法達到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識性理解都可以明顯看出的程度,那麼它就是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
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表現為許多具體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窮盡列舉。但是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如下情形,就可以構成無效的理由:
(1)要求從事將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例如,命令違法侵入公民住宅、發行非法出版物、捕殺珍稀瀕危動物並達到違反刑事法律的程度。
(2)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例如,許可當地企業製作、銷售傳播淫穢內容的光碟。
(3)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或者要求從事客觀上不可能實施的行為。例如,根據沒有查證的材料給予一個無辜的公民以治安處罰。
《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具體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
(1)在實體上,自始無效,無拘束力。
(2)在程序上,行政機關和相對人可隨時主張無效。
(3)在處理後果上,被確定無效後,應盡可能恢復至原狀態。
2.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構成可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一般性違法或明顯不當。《行政訴訟法》第70條確立了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基本標准。(廣義的撤銷包括撤回)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1)在實體上,被撤銷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行政行為成立之日;
(2)在程序上,必須經法定程序,經有權機關撤銷;
(3)在處理後果上,能夠恢復原狀態的應恢復至原狀態,造成損失的賠償。
3.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
廢止是行政機關依職權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法律效力的行為。廢止的理由和條件是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繼續保持其效力的必要。廢止的條件中沒有違法或者明顯不適當的因素,是廢止區別於無效和可撤銷制度的主要方面。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具體行政行為廢止的條件通常有:
(1)依據變化
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已經為有權機關依法修改、廢止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如果繼續維持效力,將與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抵觸,所以必須廢止原具體行政行為。
(2)情勢變更
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的客觀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已經不復存在,具體行政行為的繼續存在已經沒有事實根據,需要廢止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
(3)目的實現
具體行政行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經實現,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試題】
關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卷二·第80題)(ACD)
A.與抽象行政行為不同,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強制執行是實現具體行政行為執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經送達領受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
D.因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㈣ 行政法規與民事訴訟法的效力
(一)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 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等的活動, 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
(二)民事訴訟的任務是通過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 解決民事爭議, 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制裁民事違法行為, 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三)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解決的是私權利之間的糾紛。
(四)行政訴訟則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當事人的基本權益,依照訴訟法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
(五)行政訴訟的法律關系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具有行政管理權的行政機關,而另一方只能接受。因此行政訴訟解決的是不平等主體間涉及公權力與私權利交叉的部分。
(六)行政訴訟法的任務也不是單純解決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糾紛,同時,通過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訴訟也可以起到監督與完善行政立法與執法的後果。
㈤ 行政訴訟法學 法律效力包括哪些
主要目的
中國制定行政訴訟法法典的目的明確、具體地規定在法典第一條中,即:
①為了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②為了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③為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主要特點
中國行政訴訟法的主要特點是:
①規定被告一方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案件是當事人控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案件。
②它解決的糾紛,是政府機關進行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同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行政糾紛。
③它規定的行政訴訟,是法律規范明文規定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控告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訴訟。
④行政訴訟雙方當事人所爭議的,只能是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⑤行政訴訟不適用調解。
「民告官」更加暢通 明年5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上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全文共計61條,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這是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制定後作出的首次修改。修改的最大亮點,是擴大了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表現在:一是具體列舉了除人身權、財產權以外的其他一些社會權利,比如社會保障權、公平競爭權等等;二是把部分行政合同也納入到受案范圍;三是把「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更加便利了立案難問題的解決。此外,對於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也就是俗稱的紅頭文件,《決定》規定可以在提起具體訴求時提出審查請求。
另外,《決定》明確提出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起訴的權利,擴大原告資格,延長起訴期限等等,進一步加強對公民訴訟權利保護,切實解決立案難問題;提出要適時解決行政爭議,避免程序空轉,並增加了調解制度;加強對行政行為的監督,明確復議機關維持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和作出原行政行為的機關作為共同被告,並要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完善管轄制度,規定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可以確定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一審行政案件;完善判決形式,增加了確認違法判決和確認無效判決等判決形式,切實強化了法院審判權力,等等。
行政訴訟法是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實施以來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公民權利意識、法律意識的增強,行政訴訟案件逐漸增多,一些行政機關千方百計不當被告,導致很多應當通過訴訟解決的糾紛進入信訪渠道,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信訪不信法」情況。統計顯示,近年來全國法院年均受理行政案件僅有十幾萬件,佔全部案件總量的比例很低。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對於拓寬「民告官」法律渠道,完善依法維權和化解行政糾紛機制,改進和完善行政訴訟起訴、審理、判決、執行等機制,強化對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監督,均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
㈥ 行政訴訟時,法院如果發現地方性法規違法,如何適用
結論是適用行政法規。其實行政訴訟法中,不論地方性法規,就是規章的審查,也應當注意,不可在裁判文書中直接對規章及其以上拍螞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效力及其適用直接作出判斷。
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殲斗制定機關提出處理襲改埋建議。對於附帶審查的,需在判決理由中具體說明相關規范性文件是否可作為相應行政行為的合法依據,但不應對規范性文件的效力作出評判,不能直接確認其無效或作出撤銷。
㈦ 行政訴訟法與勞動法兩者的效力如何
首先 ,行來政訴訟法自主要是為了規范和保障人民法院能夠正確、及時的審理行政案件,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
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從而根據憲法的規定製定的一部程序性法律。
其次,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勞動法的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㈧ 行政訴訟法 作用
1、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8)行政訴訟法效力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是一種最公正、最有效的監督行政方式
在我國國家機關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它依據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而管理國家和社會,行政職權不同於一般的權力,它具有強制性和優先性。
所謂強制性是指行政權力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增進社會福利,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同時,行政權力具有優先權,是指行政權力與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的權利在同一領域或同一范圍內相遇時,行政權具有優先行使和實現的效力。
又由於行政權力事關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又具有自我擴張性,造成該權力極易濫用,導致腐敗。為了防止行政權力的濫用,促進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照法律正確行使其職權,就有必要對之進行監督,以保證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能夠得到正確的反映和真正的實現。
在我國,監督行政的主體比較廣泛,包括政黨、權力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以及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等。它們都對行政機關工作目標的實現起到了監督保證作用,其中作為審判機關的人民法院以其解決行政爭議的行政訴訟方式對行政的監督最為公正、有效。
防止權力濫用和防止腐敗的最好辦法是以權力制約權力,這已成為一條公理。行政訴訟正是人民法院運用國家審判權來監督行政權的行使的。
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在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自己的合法權益時,依法向人民法院請求司法保護,並由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和裁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國家和人民把審判權賦予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可以保證法律得到統一和正確的實施。
正是由於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地運用司法審查權對行政權的行使進行的監督決定了行政訴訟是最公正、最有效的監督行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