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291條分析

刑事訴訟法291條分析

發布時間: 2023-05-17 15:59:48

『壹』 在抖音下面評論說291條刑法什麼的什麼意思

291條刑法的意思是《刑法》第291條散布虛假握蠢消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大鬧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段仿陪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請大家謹慎言論。

『貳』 已被起訴到法院的輕傷案件,達成刑事和民事和解後,能否和解,不判刑

可以。以下為相關部門對於和解不判刑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96年修正,對於2012年修正部分延用)第142條第2款規定:「對於罪行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或免予刑罰的被不起訴人,檢察機關有權依照法律規定以非刑罰方法予以處置。
《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第三十條規定:「對於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情節較輕尚不夠刑事處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公安機關可以依法調解處理:(一)親友、鄰里或者同事之間因瑣事發生糾紛,雙方均有過錯的;(二)未成年人、在校學生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三)行為人的侵害行為系由被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四)其他適用調解處理更易化解矛盾的。」實踐中公安機關對於輕傷案件調解成功後,一般直接作撤銷案件處理,而不再移送檢察院,縮短了訴訟環節,又有利於給犯罪人一個悔過自新回歸社會的機會。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91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可以根
據案件的不同情況,對被不起訴人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根據這一規定,予以訓誡、責令悔過、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構成不起訴處分中的非刑罰替代方法。悔過、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都是針對被害人的行為,在實踐中只能通過加害人與被害人面對面的商談才能實施,而在雙方商談中,檢察院所扮演的就是居間調停人的角色,從這種商談所具備的形式特點、基本內談頌容及檢察院對此的調控機制看,完全可以歸入調解的范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埋知的解釋》第1條第2款第1項和兩高三部一委《關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致人輕傷案件屬於輕微刑事案件。司法實踐中大部分輕傷害案件是屬於主觀惡性較小、危害不大的偶發性犯罪,從其特點來看,對此類案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是完全有法律依據的。因此,對於達成調解協議的輕傷案件檢察院可以根據案情和加害人的表現作出法定不起訴或酌定不起訴的決定。這樣既有利於縮短訴訟環節,又有利於給犯罪人一個悔過自新回歸社會的機會。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當事人達成和解的輕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見》高
檢發研字【2011】2號也對辦理當事人達成和解的輕微刑事案件作了相關規定。就此意義上,上述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可以看作新刑彎侍消訴施行前公訴案件調解的法律依據。

『叄』 《刑事訴訟法》附條件不起訴的規定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法》程序設計上則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訴訟程序以及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的訴訟程序等四個特別程序,其中對於未兄遲成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增設是最大的亮點和特色。
一、《刑事訴訟法》附條件不起訴適用條件
根據《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一條的規定,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適用應符合以下條件:
1、主體條件,適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2、罪名條件,必須是涉嫌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規定侵犯公民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或者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輕微犯罪的犯罪,並且是依法可能被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拘役或單處罰金處罰的犯罪。
3、主觀條件,是行為人有悔罪表現;
4、程序條件,是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以前,應當聽取公安機關、被害人的意見。
二、《刑事訴訟法》的附條件不起訴考驗期
刑訴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在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內,由人民檢察院對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進行監督考察。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加強管教,配合人民檢察院做好監督考察工作。
「附條件不起訴的考驗期為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從人民檢察院作出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之日起計算。
三、《刑事訴訟法》的附條件不起訴附帶處分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法規,服從監督;
2、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4、按照考察機關的要求接受矯治和教育。
四、《刑事訴訟法》的附條件不起訴撤銷
新《刑事訴訟法》第273條規定: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撤銷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提起公訴:
1、實施新的犯罪或者發現決定附條件不起訴以前還有其他罪需要追訴的;
2、違反治安管理規定或者考察機關有關附條件不起訴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被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沒有上述情形伍檔,考驗期滿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五、《刑事訴訟法》的附條件不起訴救濟
對附條件不起訴的決定,公安機關可以要求復議、提請復核;被害人可以申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人民檢察院決定附條件不起訴有異腔塵亂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起訴的決定。
以上就是對刑事訴訟法附條件不起訴的相關司法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國《刑事訴訟法》附條件不起訴的規定是對未成年人立法的重視,但是在規定的考驗期類再出現犯罪或違法治安規定的,人民檢察院可撤銷不起訴條件,所以在考驗期間需監護人嚴加看管,以防未成年人再次出現犯錯的行為。

『肆』 下列案件在滿足一定條件下有可能適用缺席審判程序審理的是:( )

【答案】:A、B、D
《刑事訴訟法》第291條規定:「對於貪污賄賂犯罪案件,以及需要及時進行審判,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的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監察機關、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事實已經攔野告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符合缺席審脊春判程序適用條件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顯然ABD均有可能適用缺席審判程序。同時第296條規定了「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情況下適用缺席審判簡明的條件,而C中「無法長時間出庭」與「無法出庭」存在差異,因此C錯誤。

『伍』 刑法291條是什麼罪

法律分析:刑法二百九十一條是聚眾擾亂公共場敗岩所秩序、交通秩序罪。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芹岩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察首御百九十一條 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聚眾堵塞交通或者破壞交通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陸』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原文

法律主觀:

刑事訴訟法九十一條的內改輪容是提請批捕和審查批捕的時限。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遲殲差或者不批准逮捕碼皮的決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柒』 刑訴法129條的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的內容如下: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並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並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

『捌』 造謠傳謠罪刑法第291條第二款

法律主觀:

造謠傳謠判刑標准:捏造事實造謠他人,情節嚴重,構成誹謗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尚不構成犯慶殲罪的,由公安機關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兄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譽塵沖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玖』 刑事訴訟法291

法律主觀:

刑事訴訟法109條立案的規定是: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刑事立案作為刑事訴訟開始的標志,是每一個刑事案件都必須經過的法定階段,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一種職權,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立案。

法律客觀: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予以立案;
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七十八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畝吵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碧臘人批准,予以立案;
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迅慧侍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情形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

『拾』 求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保護制度的案例分析

一、我國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制度的缺憾

(一)刑事被害人程序性訴訟權利存在缺陷

1.被害人自訴權的行使受到嚴格限制。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賦予了被害人提起自訴的權利。但要求被害人必須有證據證明被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而我國法律將犯罪的偵查權明確賦予給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被害人作為普通公民,尤其是在受到犯罪侵害後處於弱勢狀態下,其對犯罪證據的搜集能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公訴轉自訴案件中,被害人通常不具備專門的法律知識,而公訴機關不再承擔任何訴訟義務,被害人即便有律師的幫助,往往也很難在訴訟中享有如同國家公訴機關一樣的訴訟能力。

2.刑事被害人缺乏獨立的上訴權。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的,自收到判決書後五日內,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這樣一個看似保護被害人權利的規定,卻在實質上剝奪了被害人的上訴權。刑事訴訟法一百八十二條賦予被害人的僅僅是抗訴請求權,它並不是必然導致第二審程序的啟動,跟被告人的上訴權相比,是頗為不公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被害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被害人缺乏必要的刑事訴訟參與權。被害人作為犯罪的直接受害人,刑事訴訟的結果與其有最直接的利害關系,但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除了附帶民事訴訟外,被害人一般不出庭,即被害人不能直接參與審判活動的權利。在審理過程中,只有被告人享有申請迴避的權利,進行答辯的權利,最後陳述的權利等,被害人的相應權利無疑是被剝奪了。

(二)刑事被害人的救濟程序存在缺陷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項制度的建立,旨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解決被害人的物質損失賠償問題,但由於我國這項制度的規定不盡合理,程序不盡完善,使得其在被害人保護中的作用被削弱。

1.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將精神損失排除在外。傳統刑事司法理念認為,行使國家公權利懲治犯罪,對其定罪科刑就是對被害人最大的精神撫慰和精神賠償。然而「精神」雖然是指人的某種意識活動,但「精神損失」無疑是與「損害賠償」聯系在一起的。而賠償的范圍必定要用財產才能衡量。我國《民法通則》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而我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卻排除精神損害賠償,這樣一個具有民事訴訟性質的程序法卻排斥民事實體法的規定,這在處理具體案件中極易造成了法律適用上的混亂。在刑事案件中,除了單純的侵財類案件外,針對公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名譽尊嚴的刑事犯罪,除了會造成被害人經濟上的損失外,最重要的還是對其精神上的損害。從當今世界立法和司法實踐趨勢來看,許多國家的刑事訴訟法是明確把精神損害賠償納入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讓罪犯承擔精神損失,才能體現對被害人正當權益的認可和充分保護,才能體現讓侵權者承擔全部責任的公平精神。

2.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完全依附於刑事訴訟而存在的,在程序上缺乏民訴的完整性,容易造成「重刑輕民」。在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片面強調刑事優先,不能完整地體現民事訴訟特有的財產保全、舉證責任、證明標准、辯論原則等程序規定,不能稱其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民事訴訟。以證明標准而言,我國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民事訴訟部分的證明標准沒有作出明確規定,如果單純採用民事訴訟的證明標准,會造成法官在處理刑事審判部分的證明標准出現邏輯混亂。司法實踐中一般採用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來衡量民事請求是否成立。但刑事案件的證明標准遠遠高於民事訴訟,會造成被害人的某些民事請求因證據不能達到真實、客觀要求,不被法院支持,這樣認為的提高附帶民事訴訟證據的證明標准對被害人而言是不公平的。

3.缺乏國家補償制度,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往往有名無實。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目的在於讓被害人能夠得到經濟賠償,但拿到一紙判決的被害人卻常常無法及時從被告人那裡得到實際的賠償。鑒於刑事被告人的特殊性,其常常是缺乏賠償能力的,甚至很多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長期不能被抓獲,面對這種情況,被害人只能面對漫長地等待和苦苦的尋求。國家補償制度是對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有利補充。當刑事被害人不能及時取得罪犯或者其他賠償義務人實質性的賠償時,可以通過國家補償制度解決一時困難,維持自身生活。而正是缺失這一制度的有利支撐,被害人民事權力實際上處於了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

(三)刑事被害人的保障性訴訟權利存在缺陷

1.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獲得法律援助的權利缺失。法律援助是針對一些經濟困難或者存在特殊情況的當事人提供免費或者減費的法律幫助,以保障其利益得以實現的一項法律制度。我國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已經為被告人的法律援助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但被害人的法律援助卻被嚴重忽視,幾乎成為空白。

2.被害人委託訴訟代理人制度有待完善。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規定了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這位被害人作為當事人有效的參與訴訟起到了有利的保障作用,有利於被害人完整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意願。但這一被害人代理制度在立法上的規定卻過於簡單,且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限制。例如《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二十五條對律師閱卷權設置了范圍的限制,對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責任的規定不盡明確,這些都制約了被害人代理制度作用的發揮,不利於被害人權利的保護。

3.刑事被害人缺乏應有的知情權。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作為犯罪行為的直接侵害對象,理應對整個案件的處理進程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於其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卻對被害人知情權沒有明確規定,加之傳統司法理念對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存在偏失,導致被害人常常要想盡各種辦法通過各種渠道打聽案件進程,直到法院開庭審理前都沒有明確規定要將起訴書副本送達被害人。在判決的執行環節,法律也沒有賦予被害人了解、參與執行的權利,這就可能會損害到被害人尋求賠償,追回損失的合法權益。

二、完善我國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制度之構想

(一)轉變司法理念,提高保護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意識。被害人作為刑事案件的當事人之一,在刑事訴訟活動中應當與被告人處在同樣平等的地位,保護被告人的人權不能就忽視被害人的人權。司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在處理刑事案件時,要克服國家本位主義的影響,強化保護被害人合法權益的司法理念,不能片面追求辦案效率而無視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和正當要求,充分發揮被害人在追訴犯罪當中的積極作用。

(二)完善對被害人訴權的規定。真正賦予被害人補充起訴的權利,加強對司法機關不立案、不起訴權利的制約,排除被害人直接起訴權的障礙。賦予被害人獨立的上訴權,使被害人的當事人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增強其對法律的信任感,同時也加強了對公、檢、法機關的法律監督。賦予被害人最後陳述權,使被害人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識,平息被害人對判決結果的對立情緒,促進社會和諧。

(三)完善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制度。擴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受案范圍,針對犯罪嫌疑人長期不能到案的情況,如果被害人具備了提起民事訴訟的條件,應當允許其先於刑事訴訟提起獨立的民事訴訟,對潛逃的犯罪嫌疑人作缺席判決,使被害人損失可以得到及時的補償。賦予被害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的權利,對由於被告人實施了侵犯他人人身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造成被害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害人有權要求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建立國家補償制度,在刑事被害人無法獲得經濟賠償的情況下,由政府給與適當的補償和援助,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以國家公權利的追訴代替被害人私權利的追訴,由國家通過實施代為求償權追究被告人的賠償責任,減輕被害人尋求經濟賠償的壓力,避免造成被害人的二次傷害。

(四)完善被害人權利保護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刑事被害人受到財產損失,經濟上形成巨大困難時,雖然可以通過訴訟獲得賠償或補償,但數量往往不能完全滿足其要求,就可以通過保險賠償、社會救助等途徑給與適當援助。同時,還可以從社會公益服務、新聞輿論等各個方面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招募志願者建立社會服務機構,向被害人提供急需的法律服務、心理咨詢等,給被害人的以多方面的幫助,切實保障其合法權利。

熱點內容
欠條手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6:17:19 瀏覽:757
八方啟航法律碩士 發布:2025-01-12 14:51:14 瀏覽:448
四川省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2 14:45:11 瀏覽:736
行政法中的連帶責任 發布:2025-01-12 14:44:59 瀏覽:884
法治對稱性 發布:2025-01-12 14:08:01 瀏覽:94
燃放煙花爆竹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2 14:07:58 瀏覽:971
律師馬樹立 發布:2025-01-12 13:46:24 瀏覽:10
大竹縣律師 發布:2025-01-12 13:07:20 瀏覽: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發布:2025-01-12 12:24:08 瀏覽:893
特別行政法律是我國法的淵源嗎 發布:2025-01-12 12:24:00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