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徵收補償

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徵收補償

發布時間: 2023-05-22 20:58:22

A. 行政訴訟輔導: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含義和確立方式】

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是指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行政行政爭議的種類和許可權。涉及三個因素:基本權利保護和人權保障;職能分工體制;司法政策。

確立方式:概括式,對受案范圍作原則行。概括性的規定。優點是簡單、全面、靈活,缺點是具體解釋困難。列舉式,由法律逐一列舉屬於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或不屬於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或兩者同時列舉。優點是具體、細致、易於掌握,缺點是機械、有時難以列舉全面。混合式,兩種方式混合使用,以相互取長補短,但是存在銜接難題。

我國確立方式屬於混合式,但是有自己的特點:概括式規定與列舉式規定相結合;肯定式定與排除式規定相結合;行政訴訟法的一般規定和單行法規的個別規定相結合。法定受案范圍大於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受案范圍。

【受案范圍的確定標准】

一、行為標准

1、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只能受理因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原則上只審查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只受理外部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有關公務員任免、獎懲等內部行政行為引起的行政爭議,人民法院不受理;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具體行政行為引起的爭議,人民法院受理;對國家行為、行政指導、法定最終裁決行為、刑事訴訟行為等引起的爭議,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事實行為、公務員管理行為、法定最終裁行為,不屬於一般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但在特定條件下,屬於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

二、權利標准

1、人身權和財產權。行政法上的人身權的范圍比較廣泛,除了包括憲法規定的人身權、民法規定的人身權以外,還包括行政法律法規規定的特殊的人身權。如公務員的人身保障權。財產許可權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產權,具體來說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經營自主權和物質幫助權。

2、合法權益。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權利標准。包括人身權、財產權、政治全和社會權。政治權是指公民的參政議政權具體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批評、控告和野巧檢舉權。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和集會**權,社會權是指公民為了謀求個人發展而要求國家提供各種社會保障的權利具體包括勞動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社會保障權、文化發展權等,就權利標准而言,行政復議法的保護范圍明顯閉行政訴訟法寬。

【應予受理的案件】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廳世。

【行政處罰案件】

行政處罰是行頌伏鍵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懲戒。1、人身罰,以公民人身權的限制或者剝奪為內容的行政處罰,包括警告、通報批評和行政拘留。2、財產罰。即以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財產權為內容的行政處罰。包括:A罰款。注意區分作為行政強制執行措施的罰款予行政處罰的罰款的區別。「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其中「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雖然也適用了罰款一詞,但是屬於執行罰而不是行政處罰。B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3、資格罰。即以剝奪或者限制公民從事特定行為的資格為內容的行政處罰。主要形式是小小或者暫扣許可證和執照。凡是行政機關頒發的具有許可性質的文書都應當視為許可證或者執照的范疇。4、行為罰。即責令公民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行政處罰。如責令停產停業,行政機關可以通過附條件或者附期限兩種方式實施責令停產停業的處罰。

【行政強制措施案件】

行政強制措施是行政機關為了實現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直接適用強制力限制公民人身權或者財產權的措施。包括

1.對人身的行政強制。針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自由。

2、對行為的行政強制,針對行政相對人的特定的作為、不作為或者容忍的義務。

3、對物品的強制,針對特定的物品。

4、對場所的強制,通常是對有關場所的強制進入、檢查或者搜查。

與行政處罰的區別

行政強制 行政處罰
客體不同 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權益的事實狀態 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
形式不同 扣押、查封、凍結、拆除違章建築、扣留、盤問、強制搬出 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拘留
程序不同 特別法規定的不同程序 行政處罰法的一般程序、聽證程序和簡易程序
次數不同 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行政處罰 對同一個違法狀態,行政機關可以反復適用行政強制措施,直到違法狀態消除為止。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違法主要表現為:超越職權採取強制措施;違反法定程序;不按照法律規定的期限和方式妥善包管被扣押的財產;對象錯誤,是指對案外人採取強制措施;不遵守法定的期限。

【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行為】

法律作廣義的理解,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

經營自主權的主體,主要是各種企業和經濟組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合資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等。在個人從事經營活動時,也享有經營自主權。如個體經營戶、承包經營戶。

經營自主權是指個人或者企業依法對自身的機構、人員、財產、原材料供應、生產、銷售等各方面事務自主經營管理的權利。包括:企業對其經營管理的財產的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機構設置、人事管理和勞動用工自主權;生產經營決策權和投資決策權;產品、勞務定價權;產品銷售權;物資采購權;進出口權;留用資金支配權;聯營、兼並權;拒絕攤派權等。

【行政許可案件】

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應行政相對人的申請,經審查後決定是否解除法律的一般禁止,並且允許其從事某種行為享有某種權利或者資格的行政行為。包括認可;注冊、等級;證明;批准。行政許可案件的形成條件是:

1、頒發有關證照對行政機關來說是一種依申請的行政行為,從法定程序上講必須是公民先提出申請。

2、行政機關對公民要求頒發有關證照的申請拒絕或者不予答復。拒絕是行政機關對公民的申請明示不予同意或者不予辦理。不予答復是行政機關對公民的申請,不理睬,推諉或者故意拖延不辦等。

【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案件】

公民認為行政機關拒不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法定指責而引起的行政案件。這種案件的形成條件:

1、公民向行政機關提出保護申請;但是行政機關已經通過其他途徑知道有關情況時,無論當事人是否提出請求保護的申請,都不是案件形成的條件。

2、接到申請的行政機關負有法定職責。

3、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拒絕或者不予答復。

一般情況下,公民要求行政工作人員在非工作時間履行保護法定職責,屬於保護請求不合法不屬於行政機關不履行職責。但是,下列情況例外:

1、對具有應急職責的行政機關而言,工作人員實際上隨時處於待命上崗狀態,如公安民警等。

2、任何行政工作人員,無論是在工作時間之內或者之外,只要身著標志其身份的國家行政機關致富,其就是代表著國家行政機關並處於在崗狀態,對公民要求履行保護職責的申請予以拒絕或者不予答復的,都屬於職責行為。

【撫恤金案件】

撫恤金應有廣義理解包括傷殘撫恤金和遺屬撫恤金,福利金和救濟金等。

原告和被告具有特定性,原告只能是享受撫恤金等的公民個人;被告只能是依法具有發放撫恤金等專項職責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未依法發放撫恤金的行為通常表現為:不按法定標准發放撫恤金,扣減撫恤金;不按期限發放撫恤金。

【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案件】

違法要求履行義務主要是指三亂,亂罰款屬於行政處罰的情形。亂攤派、亂收費屬於行政徵收案件。違法要求履行的義務可能是財產義務,也可能是行為義務。

1、法律、法規沒有設定義務,但行政機關要求公民履行義務。

2、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要求履行義務。如收費不出具法定的收據。

【其他侵犯人身權、財產權的案件】

1、行政裁決案件:人身侵權賠償裁決;徵收補償裁決;土地等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裁決;商標權和專利權的權屬裁決。

2、行政確認案件:身份確認如身份證姓名確認;法律關系確認,婚姻登記;法律事實確認,文物保護單位的確認;資格確認,如學歷證明,學位證書等。

3、行政檢查案件,行政機關為了督促公民遵紀守法,而了解有關情況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公民合法權益時,公民可以起訴。

4、行政合同案件。當事人對行政合同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起訴。主要情形有:合同約定行政機關實施特定的具體行政行為;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行政機關按照合同條款行使監督權、處罰權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通過具體行政行為的形式變更、終止或者廢除行政合同。

【法律、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案件】

具體而言:法律法規是指除行政訴訟法之外的其他各種法律規范,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性條例,還包括司法解釋和WTO等國際條約。其他一詞首先意味著這類案件是行政訴訟法未予以列舉的行政案件,即前述幾種案件以外的行政案件。從權里標准看,其他一詞意味著這些案件不限於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也可以包括其他任何合法權益,如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社會權利、文化權利等。從行為標准來看,其他一詞意味著這類案件不限於具體行政行為,可以是引起行政爭議的任何公共行政活動,例如行政立法、行政指導、行政合同等。這類案件有:

1、侵犯人身權、財產權之外的其他合法權益的行政復議決定,可以起訴。

2、行政行為侵犯公民公平競爭權的案件。行政機關在對具有相互競爭的公民實施行政許可時,他方公民認為自己具有同等或者更的條件卻未能取得成功的,可以以其公平競爭權收到侵害提起行政訴訟。

3、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4、反傾銷行政案件。

5、反補貼行政案件。

【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有關國際貿易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提起的訴訟,包括(一)有關國際貨物貿易的行政案件; (二)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行政案件; (三)與國際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行政案件; (四)其他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注意:

(1)第一審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由具有管轄權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由行政審判庭審理。

(2)適用中國法律: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地方立法機關在法定立法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

參照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門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部門規章,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有關或者影響國際貿易的地方政府規章。

國際條約優先:人民法院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所適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條文存在兩種以上的合理解釋,其中有一種解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相一致的,應當選擇與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相一致的解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同等和對等原則: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國際貿易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但有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情形的,適用對等原則。

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當事人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參照該規定處理。

【反傾銷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對下列反傾銷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訴訟:

(一)有關傾銷及傾銷幅度、損害及損害程度的終裁決定;

(二)有關是否徵收反傾銷稅的決定以及追溯徵收、退稅、對新出口經營者征稅的決定;

(三)有關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傾銷稅以及價格的復審決定;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其他反傾銷行政行為。

與反傾銷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個人或者組織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利害關系人,是指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提出反傾銷調查書面申請的申請人,有關出口經營者和進口經營者及其他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反傾銷行政案件的被告,應當是作出相應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的國務院主管部門。與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其他國務院主管部門,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一審反傾銷行政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反傾銷的法律、行政法規,參照國務院部門規章,對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進行合法性審查。

被告對其作出的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反傾銷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依據被告的案卷記錄審查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被告在作出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時沒有記入案卷的事實材料,不能作為認定該行為合法的根據。原告對其主張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審查,原告提供的證據具有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被告在反傾銷行政調查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證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實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而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在反傾銷行政調查程序中,利害關系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不如實提供證據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的,國務院主管部門根據能夠獲得的證據得出的事實結論,可以認定為證據充分。

人民法院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被訴反傾銷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反傾銷行政行為: 主要證據不足的; 適用法律、行政法規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職權的;濫用職權的。

(三)依照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作出的其他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可以參照有關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反補貼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對下列反傾銷行政行為提起的行政訴訟:

(一)有關補貼及補貼金額、損害及損害程度的終裁決定;

(二)有關是否徵收反補貼稅的決定以及追溯徵收的決定;

(三)有關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補貼稅以及的復審決定;

(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其他反補貼行政行為。

與反補貼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個人或者組織為利害關系人,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利害關系人,是指向國務院主管部門提出反補貼調查書面申請的申請人,有關出口經營者和進口經營者及其他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反補貼行政案件的被告,應當是作出相應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的國務院主管部門。與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其他國務院主管部門,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一審反補貼行政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被告所在地高級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及其他有關反補貼的法律、行政法規,參照國務院部門規章,對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的事實問題和法律問題,進行合法性審查。

被告對其作出的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反補貼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依據被告的案卷記錄審查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的合法性。被告在作出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時沒有記入案卷的事實材料,不能作為認定該行為合法的根據。原告對其主張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經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審查,原告提供的證據具有關聯性、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被告在反補貼行政調查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證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實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而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採納。 在反補貼行政調查程序中,利害關系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不如實提供證據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的,國務院主管部門根據能夠獲得的證據得出的事實結論,可以認定為證據充分。

人民法院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行政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被訴反補貼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反補貼行政行為: 主要證據不足的; 適用法律、行政法規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職權的;濫用職權的。

(三)依照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作出的其他判決。

人民法院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可以參照有關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

【不予受理的案件】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五)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六)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七)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八)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九)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賒購那實際影響的行為。

【國家行為】

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委、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對外國家行為是指經國防部、外交部等中央國家機關在國際事務中代表整個國家行使國際法權利和履行國際法義務的國防外交行為。與一般行政行為的區別在於:

國家行為 一般行政行為
名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 特定行政機關名義
相對一方 另一個國家國際組織等國際法主體 特定的公民、法人護著其他組織
客體 國際關系事項 國內具體行政事務
依據 憲法、國際慣例、國際條約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

對內意義上的國家行為主要包括為了防止民族分裂,搶救巨大自然災害等而採取的宣布總動員,戒嚴和其他措施。

【抽象行政行為】

是指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和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為。具體包括: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行為;國務院各部委制定部門規章的行為;省級人民政府、省會城市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規章的行為;行政機關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的行為,即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公務員權利義務的各類決定的統稱。除獎懲、任免決定外,行政機關的內部人事管理行為還包括行政機關對其工作人員作出的培訓、考核、離退休、工資、休假等方面的決定。沒有列入范圍的原因是,這類行為依據高度經驗性的判斷,不涉及公民的基本權益。

【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對國務院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本法作出最終裁決。根據國務院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劃的勘定、調整或者徵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為最終裁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受公安機關罰款或拘留處罰的外國人,對處罰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起申訴,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選擇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訴的,上一級公安機關作出的裁決為最終裁決的決定,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公安、國家安全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1、主體只能是公安、國家安全機關、海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具有偵查職能的機關,並且通常由其內部專門負責刑事偵查的機構和工作人員具體實施。

2、時間。必須在刑事立案之後在偵查犯罪行為的過程中實施,在刑事立案之前實施的行為一般應認為是行政行為。

3、依據。必須在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范圍之內。刑法授權不等於行政訴訟法授權,刑法規定「因不滿16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嚴加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政府的收容教養不屬於刑事訴訟法授權的行為,公民不服可以起訴。

4、對象,必須對犯罪嫌疑人等對象實施刑事強制措施。如果對與行為無關的公民採取強制措施的,是具體行政行為,公民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行政機關的調解和仲裁行為】

1、行政調解是指行政機關勸導發生民事爭議的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的一種行政活動。沒有公權力的屬性,沒有可訴性。但是行政機關借調解之名,違背當事人的意志作出具有強制性的決定或者行政機關為了實施調解或者在調解過程中實施了行政行為例如採取了強制措施。公民可以針對強制性決定和強制措施起訴。

2、仲裁是法定機構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對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作出有法律約束力的裁決的行為。目前主要是勞動爭議仲裁。已經納入民事訴訟法范疇。

【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是指行政機關以倡導、示範、建議、咨詢等方式引導公民自願配合而達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為。如果行政機關在實施行政指導是,通過利益引誘、反復說服教育甚至威脅等方式強迫行政相對人服從的這種行政指導實際上是行政行為公民可以起訴。

【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是指以行政機關根據公民的申請或者申訴對原有的生效行政行為作出的沒有任何改變的二次決定。條件是當事人對原行者果農行為不服而提出了申訴,是指當事人在超過復議申請期限和起訴期限的情況下,對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不服而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的申訴。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之前實施的各種准備行為。實際影響是指應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發生了重大變化。

B. 拆遷補償糾紛是民事訴訟還是行政訴訟啊

拆遷補償糾紛是行政訴訟,依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因拆遷補償問題產生糾紛的是屬於行政糾紛,應該向人民提起行政訴訟,而不是提起民事訴訟。
法律分析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五款的規定,如果公民對拆遷糾紛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通常我們所說的民告官,這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為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根據我國行政訴訟法,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決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行政協議,是可以提出行政訴訟的。對於政府拆遷部門公布的拆遷公告、徵收決定、補償決定等,都是具體行政行為,符合行政訴訟法受案的范圍,如有糾紛,應當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C. 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新規定

法律主觀:

行政訴訟法在狹義上,被稱形式意義上的行政訴訟法,特指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具有專門、完整法律形式的行政訴訟法典,通常被稱為「民告官」。
一、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行政訴訟區別於其他訴訟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存在著一個受案范圍,即並不是所有行政爭議,行政相對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只有當行政爭議在法律規定的受案范圍之內,行政相對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關於我國行政訴訟范圍問題的研究,從行政凳散侍訴訟法起草時就受到立法和理論部門的高度關注。盡管我國《行政訴訟法》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試圖界定受案范圍,但在當時的立法者看來,行政訴訟法對受案范圍的規定只不過是法律遷就現實的一種表現,是行政訴訟制度初步建立階段的歷史現象。[i]所以隨著行政訴訟法實施10多年以來我國法制建設的發展、行政訴訟理論研究的深入與司法實踐經驗的積累,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原則的確立,我國現行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存在的諸多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不斷引發學術爭論,並有升溫的趨勢。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這一范圍同時決定著司法機關對行政主體行為的監督范圍,決定著受到行政主體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訴訟的范圍,也決定著行政終局裁決權的范圍。
二、行政訴訟法具體受案范掘顫圍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棗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第十一條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D. 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

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包括:對行政拘留、臨時吊銷或者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非法所得、沒收違法財產、罰款以及警告等行政的處罰不服的;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凍結以及扣押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拒絕或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不服的。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人民法院會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E. 論述行政訴訟法關於受案范圍的規定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包括:對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行政行為不服;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認為行政機關有違法行為的,或者認為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行為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F.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事項有哪些

一、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事項有哪些
1、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事項有:
(1)對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4)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的。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二、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表述方式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表述方式有三種方式:
1、列舉式,法律列舉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案件規定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概括式,是指法律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作抽象的規定,不作具體列舉;
3、概括和列舉相結合,法律採取概括和列舉並舉的方式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作出規定。

G. 行政訴訟案件受理范圍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為:
(1)對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3)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4)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的。
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
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是對受案范圍的總體劃定,《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是對受案范圍的正面列舉,《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外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三是對不可訴行為的排除。《行政訴訟法》第12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二、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表述方式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表述方式有三種方式:
1、列舉式,法律列舉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案件規定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概括式,是指法律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作抽象的規定,不作具體列舉;
3、概括和列舉相結合,法律採取概括和列舉並舉的方式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作出規定。

H. 屬於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行政訴訟范圍的事項有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包括:對行政處罰、禪畝汪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行政行為不服;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認為行政機關有違法行為的,或者認為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行為的。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的范圍,這一范圍同時決定著司法機關對行政主體行為的監督范圍,決定著受到行政主體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訴訟的范圍,也決定著行政終局裁決權的范圍。
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規定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是對受案范耐飢圍的總體劃定,《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賀仔起訴訟。」
二是對受案范圍的正面列舉,《行政訴訟法》第1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外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三是對不可訴行為的排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I.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有哪些

法律分析:
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給付等8類侵犯相對人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具體行政行為屬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受理事項①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產等行政處罰不服的。②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③認為法律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④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⑤申請行政機關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⑥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⑦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⑧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上述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一) 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二) 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三) 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四) 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五) 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六) 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七) 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八) 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九) 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十) 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十一) 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十二) 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四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衍生問題:
行政訴訟律師的收費標準是什麼
行政訴訟案件律師收費標准,無財產爭議案件:普通民事、經濟、行政案件,不涉及財產的,根據案件性質、復雜程度、工作所需耗費時間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間協商收取;外地民事、經濟、行政案件不涉及財產的,代理費不低於20000元。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