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法無明文授權不可為的原則

行政法中法無明文授權不可為的原則

發布時間: 2023-05-23 23:01:37

行政法學:對「法無授權皆禁止,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理解

這兩句話針對的其實是不同的主體,法無授權皆禁止是指國家機關尤其是行政專機關,在沒屬有法律的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不得擅自做出超出法律的越權行為,也就是說依法行政。
法不禁止皆自由針對的是公民和組織,只要法律對公民和組織的行為沒有禁止,那就是你的自由和權利,你有權做法律未禁止的一切事

⑵ 如何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

「法無授權不可來為源,法不禁止即自由」,是一句法諺,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是盧梭《社會契約論》、孟德私鳩《論法的精神》的相關表述與延伸。所謂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法不禁止即自由,指公民的行為無法律禁止皆不違法。

⑶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什麼意思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

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

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3)行政法中法無明文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出處來源:

在2月11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對市場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而言,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這句話,言簡意賅地為政府與市場間劃出了一條明確的邊界線,也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過去,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都只能在指定范圍內進行。應該說,在政府起主導作用的市場初創時期,這樣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漸進式的市場開放節奏,既有利於集中當時有限的生產資源用於該用之處,也有利於對沖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種種爭議,維護應有的共識。

但在市場經濟體系業已確立的今天,政府指導市場主體的做法愈來愈顯現出其弊端。全面指導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為審批制尋找到了合法性,這實際上也為審批制所帶來的種種腐敗和抑制經濟的行為創造了合法性。

市場具有比行政意志更為敏感的經濟意識和更為快捷的糾錯能力,如果只能囿於規定的條條框框內行事,盡管可能防範一定的市場風險,但卻必須付出昂貴的成本,而且,並不能排除更大的結構性風險。

尋求改革紅利,就必須打破禁止式的經濟管理體系,讓市場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出於這一目標,在去年設立上海自貿區時,已經確立了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即除了負面清單不準涉及的項目外,均交由市場主體自由選擇。

「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新概括,實際上是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從上海自貿區的框架拓展到了全國范圍。這也就意味著,「法無禁止即可為」將成為普遍適用的市場法則。

與「法無禁止即可為」相對應的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其實是在解放市場主體的同時,對行政權進行更明確的限定。

長期以來,「權力管不了閑不住的手」幾成慣性,甚至發展出了權力部門化、權力私有化的現象。究其根源,都是因為權力的運用缺乏清晰的授權來源,或者清晰的授權來源無法落地。此前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在實踐中的弱勢,已經表明這一點。

事實上,作為起碼的政治常識,「法無禁止即可為」和「法無授權不可為」早已眾所周知,但為什麼在現實中經常無法兌現?說到底,是沒有建立起市場與權力的對等關系,權力可以越界而為。

因此,要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首先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這也就意味著,政府部門需要建立明確的權力清單,並且「照單行事」。有了這樣的行政習性,市場主體與權力之間,就能形成雙贏式的共生關系。

⑷ 如何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授權不可為,是一句法諺,源自於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孟德私鳩的論法的精神的中的相關表述與延伸;

2、所謂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卜首授權;

3、具體而言, 這是行政法中的一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沒有法律法規的授權,是無權做出有關行政行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保護公民權利;

4、法無授權不可為是針對國家公民權利的行使,如今已成為法制國家通行的法律原則;

5、法無授權不可為是指政府機關不可以超越法律授權做出行政行為,個人及企業單位沒有法律的授權都不可以衡弊彎做;

6、法無授權不可咐悶為的後一句為法無禁止即可為。

⑸ 我曾經看過法學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法律沒有規定禁止的,就是合法的。叫什麼原則來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無授權不可為,也稱」法不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他出自西方十七、十八世紀的法諺,是對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與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這兩部著作中相關思想表述的提煉和延申。

法不禁止即自由是針對私權利主體而言,指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公民去做的事就應該視為允許,政府就不應干預。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背正義的法律,就應允許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

畢竟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都是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除非受到代表公意的法律的明確禁止,否則公民的行為就不應當受到任何限制與干預。

法無授權不可為是針對公權利主體而言的,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凡是未經法律明確授權,公權力機關就不得行使該種行為,越權無效。

實際上法無授權不可為是西方古典形式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公民是國家主權的享有者,政府只能通過公開的,經過公民授權制定的,代表公民意志與利益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進行統治;凡是作為主權者的公民沒有授予的權力,為公民自身所保留,政府不得享有和行使。

(5)行政法中法無明文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擴展閱讀:

1. 公權力不適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理由

第一,從公權力的天性看,公權力有任意擴張和侵略私權的天性。孟德斯鳩說,「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提出了三權分立理論,其目的就在於以權力制約權力,通過抑制權力之惡以弘揚權力之善。社會主義國家更加強調權力的監督制約與反腐倡廉。

所以,權力的范圍與限度是明顯小於權利的,此所謂「制約權力以保障權利」。所以,不能將用於保障權利的法不禁止即自由錯誤地用於對權力的界定上。否則,勢必使權力過分張揚與膨脹。

第二,從公權力的來源看,公權力源於私權利。從啟蒙時代確立的民主理論認為,國家權力來源於公民權利,因此,權利在位階上高於權力,在界域上廣於權力。權力服務於權利,只能為了權利而約束權力,而不能為了權力而約束權利。

從權利與權力的關系來看,「法無禁止即可為」是一個寬泛的、擴充性的、外向性的規定,更適用於私權利的自由性;「法無授權即禁止」是一個狹窄的、限制性的、內斂性的規定,更適合公權力的剋制性。

2. 公權力適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後果

第一,公權力適用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理論上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後果:一是會會導致公權力的無限擴張,從而成為警察國家;二是會產生泛刑化、重刑化,用嚴刑峻法治理社會,會走向反法治反人權的專制社會,帶來對權力的個人崇拜和個人迷信。

第二,公權力適用於「法無禁止即可為」,在實際生活中會產生兩方面的消極後果:一是濫作為。由此帶來的隨意執法損害了法律權威,破壞了公民的法律信仰,而這種法律信仰比嚴苛的法律制度更為珍貴。二是不作為。

「法無禁止即可為」意味著自由選擇,即對法律未禁止的事項,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對個人而言,這種自由意味著權利,為或不為出於個人意願而免於外部干預。

但是對國家而言,權力的行使具有強制性,公權力不是自由而是職責,因而不能隨意放棄。權力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權利,權力的不作為將會喪失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

⑹ 請教各位,什麼叫「法無禁止即可為」

法無禁止即可為,是一句法律諺語,意思是只要法律禁止的事情,公民從事該種行為就是合法的。

該種諺語主要適用於行政法領域,只要法律沒有禁止做某件事,那麼行政機關就無權予以處罰。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不禁止即自由。」前一句針對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後一句則針對公民權利的保護,現已成為行政法領域通行的法律原則。

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合理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

我國《行政處罰法》規定,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就體現了這一原則。

⑺ 法無明文規定禁止不可行為是什麼意思

行政法上沒有明文規定即為禁止,民法刑法沒有明文規定即容許。是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也就是罪刑法定原則。該原則還派生出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有罪類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四個原則。

大體上說,對於公權利,(例如行政行為)法無明文規定許可,就是公權機關不可以做的。即為不許可。對於私權利,(例如民事法律行為)法無明文規定不可的,都是許可的。

行政法通常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

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的是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法律漏洞源自於法律的概念和區分,由於人們對法律可以依照不同的標准作不同的劃分,與此相對應,對法律漏洞也可作不同的分類。

(7)行政法中法無明文授權不可為的原則擴展閱讀:

法律漏洞不可避免的原因主要在於:

一、法律所調控的對象――社會關系具有復雜、多變的性質,由此決定了法律自發布之日起就必然與社會有關法律關系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法律不可能涵蓋全部社會關系和規范人們的全部行為,不可能完全適用於復雜的包羅萬象的社會生活,加之客觀形勢的不斷變化,必致法律規定與社會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空隙和不適應性。

二、立法者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或者由於立法者的疏忽等主觀原因),通過文字表述的法律條文也是有限的,由此決定了法律規定本身總會有所遺漏,欠缺其相應規定的情形。

三、法律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它是通過一般的普遍性規則來規范和調控社會關系的,這樣對於實際生活中的個別情況可能不相適應,以致出現空白或適用上的疑惑從而產生令人不滿意的結果。

⑻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資料擴展: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不同的定義體現了對行政法基本原則認識的逐步深化,也體現了其所依據的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四種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都包含了相同的含義,即對行政法制定、實施等全部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在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中,其「指導」作用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行政法基本藉以建立和展開的基礎。

熱點內容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 發布:2025-01-12 08:39:18 瀏覽:523
法學會研究課題 發布:2025-01-12 08:30:37 瀏覽:90
最新勞動法工傷界定 發布:2025-01-12 08:24:57 瀏覽:816
無錫市蠡湖景區條例 發布:2025-01-12 08:12:04 瀏覽:288
公司工作股東承擔公司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2 07:52:31 瀏覽:1000
大連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發布:2025-01-12 07:50:53 瀏覽:265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