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基礎知識

行政法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 2023-05-27 20:45:35

Ⅰ 2020法考知識點解析:【行政法】行政許可訴訟

法考行政法主觀題重要考點系列 —— 行政許可訴訟

2018年司法考試改革為法考,變化最大的是“一考變兩考”。通過2018、2019這兩年的法考所呈現出的特點來看,客觀題考試的難度沒有提升,對於客觀題的備考,只要考生按照考點進行系統的復習,然後反復的作歷年真題,將歷年真題研究“透”,通過客觀題,已經不再有難度。但問題是,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畢竟是一個淘汰性的考試,每年要嚴格控制“通過率”。關鍵是如何控制呢?顯然通過主觀題考試來控制,必然成為法考改革後不二的選擇。這就使得要想順利的通過法考,要求考生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就要重視對主觀題高頻考點的復習,而不是等到客觀題通過後,才臨時抱佛腳再來看主觀題,那樣效果不會好的。君若不信,有可能被主觀題“刷”下來的就是你。針對如此,法考推出行政法主觀題高頻考點系列,希望能夠幫到你。今天要介紹的主觀題高頻考點是行政許可訴訟。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許可規定》),對於行政許可案件的訴訟,歸納如下:

一、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

行政許可是一項動態過程,在決定作出前可能出現不少過程性行為,當事人可以針對其中哪些行為提出行政訴訟,是行政許可訴訟首先遇到的問題。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主要包括:

1.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許可決定及不作為

針對當事人提出的許可申請,行政機關審查後,或作出准予許可決定,或作出不予許可決定,或者不予答復,對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行政許可管理行為及不作為

行政機關准予許可之後,針對被許可人的情況和客觀情形可以採取一系列的管理行為,這些行為及相應的不作為同樣會侵犯當事人的權益。針對此類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提起行政訴訟。

3.未公開行政許可決定或者未提供行政許可監督檢查記錄

行政許可法課以行政機關公開行政許可決定和提供監督檢查記錄的義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未履行這些義務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4.具有事實上終止性的過程行為

行政機關在行政許可實施過程中採用的程序行為或過程行為原則上不可訴,當事人可以通過訴行政機關作出的最終決定尋求救濟。不過,鑒於實踐中一些程序行為或過程行為具有事實上的最終性,且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賦予當事人對其的訴權,難以有效保護當事人的權益,故此類行政行為也屬於行政許可案件的受案范圍。

二、行政許可案件被告的確定

(一)一般情形

通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屬於行政許可訴訟受案范圍的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應以作出該決定或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二)特殊情形

1.經上級批准、由下級決定的被告確定

實踐中,一些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而後由下級機關作出決定。對此情形,當事人原則上應以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下級機關為被告。但是,如當事人對批准或者不批准行為不服一並提起訴訟的,以上級行政機關為共同被告。

2.下級初審,上級決定的被告確定

行政許可依法須經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初步審查並上報,當事人對不予初步審查或者不予上報不服提起訴訟的,以下級行政機關或者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為被告。當然,當事人只對最終決定不服,則應以最終作出決定的上級機關為被告。

3.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被告確定

對行政機關依據《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統一辦理行政許可的,當事人對行政許可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以對當事人作出具有實質影響的不利行為的機關為被告。

三、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

法院對行政許可案件的審理原則上需要遵循一般的審理規則,《許可規定》對以下三點作出特別規定:

1.被告不履行舉證責任及處理

根據行政訴訟法及相關解釋的規定,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被告未在法定期限內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行政行為沒有證據。《許可規定》結合行政許可案件的特殊性,設置了特殊規則需要注意。即“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與被訴行政許可行為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第三人對無法提供的證據,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取;人民法院在當事人無爭議,但涉及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也可以依職權調取證據。”如果“第三人提供或者人民法院調取的證據能夠證明行政許可行為合法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2.對關聯行政行為的審查

有些行政行為本身不是行政訴訟的審理對象,但是這些行政行為構成被訴的行政行為的基礎,與被訴行政行為具有很強的關聯性,這種行政行為被稱之為關聯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作為被訴行政許可行為基礎的其他行政決定或者文書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認可:①明顯缺乏事實根據;②明顯缺乏法律依據;③超越職權;④其他重大明顯違法情形。這一點,大家要給予重視,在2012年司法考試的主觀題考試中,曾經考過。

四、行政許可案件的判決

1.不予許可案件的判決

針對被告所作出的不予許可決定而形成的案件,法院審理後應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和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判決。不過,較為復雜和重要的一種情形是,被告不予許可決定錯誤或違法,而原告請求准予許可且理由成立時,法院應如何判決《許可規定》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不予行政許可決定案件,認為原告請求准予許可的理由成立,且被告沒有裁量餘地的,可以在判決理由寫明,並判決撤銷不予許可決定,責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2.查閱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案件請求成立的判決

被告無正當理由拒絕原告查閱行政許可決定及有關檔案材料或者監督檢查記錄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內准予原告查閱。

五、行政許可中的賠償和補償及訴訟問題

1.賠償問題

因行政許可給原告合法權益造成損失而賠償,如此責任完全可歸因於行政機關,賠償問題簡單明了。復雜的是,原告的損失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確定行政機關的賠償責任。

《許可規定》主要區分了三種情形:

(1)被告在實施行政許可過程中,與他人惡意串通共同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2)被告與他人違法侵犯原告合法權益的,應當根據其違法行為在損害發生過程和結果中所起作用等因素,確定被告的行政賠償責任。

(3)被告已經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審慎合理的審查職責,因他人行為導致行政許可決定違法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2.補償問題

《許可規定》針對《行政許可法》第八條第二款的規定提供了兩方面的具體規則:

(1)補償標准。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規范性文件對變更或者撤回行政許可的補償標准未作規定的,一般在實際損失范圍內確定補償數額;行政許可屬於《行政許可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情形的,一般按照實際投人的損失確定補償數額。

Ⅱ 稅務師《涉稅服務相關法律》知識點學習: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法是關於行政權力的授予、行使、監督控制,以及對其消極後果予以補救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更多關於稅務師考試的內容請點擊:https://www.gaon.com/cta/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行政合法性原則(形式合法性原則)

行政權的存在、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規定,不得與法律規定相抵觸。

(1)行政權力的存在有法律依據;

(2)行政權力必須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s://www.gaon.com/cta/1309995.html

2.行政合理性原則(實質合法性原則)

行政機關必須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符合社會大多數人的公平正義觀念,符合情理、事理、法理。

(1)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

(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考慮相關因素的基礎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平等地適用法律規范,符合公正法則

(4)行政行為應保持適度,符合比例原則要求(又稱「禁止過分」原則)

【提示】比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某一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當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

(5)符合自然規律、客觀性要求和社會道德觀念,符合人類理性和公平正義觀念。

關於稅務師考試內容請點擊:https://www.gaon.com/cta/zhuanti/rukouchaxun/index.html

Ⅲ 公務員考試中,《法律基礎知識》考哪些內容

法律基礎》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法理學

一.法律的一般原理:法律的基本特徵,法律的本質,法律的作用、法律的要素、法律的歷史發展、法系、法治和法治國家。
二.法律的制定:法律制定的概念和原則、法律的淵源、法律的分類、法律體系。
三.法律的實施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概念、法律執行、法律適用、法律的效力、法律關系、法律責任和制裁、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法律監督。

第二部分 憲法

一.憲法概述:憲法的概念,憲法的歷史發展、憲法的分類、憲法監督保障制度。
二.中國的基本制度:國家的性質,政權的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的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
三.中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四.中國的國家機構:國家機構的概念和活動原則、中央國家機構。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淵源、行政法律關系。
二.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公務員。
三.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內容和分類、行政行為的效力。
四.行政復議:行政復議的概念和原則、行政復議的主體和管轄、行政復議的范圍。
五.行政處罰:行政處罰的概念和種類、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行政處罰的程序。

第四部分 刑法

一.刑法概述:刑法的概念和淵源、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適用范圍。
二.犯罪和犯罪構成:犯罪的定義與特徵、犯罪構成的要件。
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
四.犯罪的形態:犯罪預備、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
六.刑罰:刑罰的概念、刑罰的種類、量刑、刑罰的適用和執行。
七.幾種重要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

第五部分 民法

一.民法概述:民法的調整對象、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法律關系。
二.民事主體:公民、法人、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三.民事行為和代理: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民事法律行為的分類、無效民事行為與可撤消民事行為及其後果、代理的概念和種類、代理人和委託人的權利和義務、無權代理及其法律後果。
四.民事權利:物權、所有權、相鄰權,債權、人身權。
五.民事責任:違約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六.民事訴訟時效

第六部分 公司法

一.公司法概述:公司的概念和類型,公司法的適用范圍。
二.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章程和組織機構。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組織機構、上市公司。
四、公司破產、解散和清算

第七部分 知識產權法

一.知識產權法概述:知識產權的概念和法律特徵、知識產權制度的作用。
二.著作權法:著作權的概念、作品及其種類、著作權的主體和歸屬、著作權的內容、著作權的取得和限制、著作權的保護期限、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三.專利法:專利權的概念、專利權的主體和客體、授予專利權的條件、專利權的期限、專利權人的權利和義務、專利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四.商標法:商標的概念和種類、商標注冊、注冊商標的期限、續展和終止、商標的轉讓和使用許可、商標使用的管理、商標侵權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第八部分 合同法

一.合同法概述:合同的概念、合同的種類、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二.合同的訂立:合同訂立的程序、合同的主要條款。
三.合同的效力:有效合同和無效合同、可變更和可撤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
四.合同的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則和規則、合同履行的擔保。
五.合同的變更、轉讓和終止
六.合同責任:締約過失責任、違約責任。

第九部分 市場管理法

一.反不正當競爭法:不正當行為的特徵、種類和法律責任。
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法律責任及爭議解決途徑。
三.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的義務,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及其解決途徑。

第十部分 勞動法

一.勞動法概述:勞動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勞動法律關系。
二.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主體、勞動合同的訂立及主要條款、勞動合同的無效、勞動合同的變更和解除、集體勞動合同。
三.勞動爭議的處理:勞動爭議的解決機構、勞動爭議的解決方式及原則。

第十一部分 婚姻法和繼承法

一.婚姻法:婚姻法的基本原則、結婚、家庭關系、離婚。
二.繼承法:繼承法的基本原則、法定繼承、遺囑繼承和遺贈、遺產的處理。

第十二部分 訴訟法

一.訴訟法概述: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特有原則。
二.訴訟主體: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訴訟主體。
三.訴訟證據:證據的概念和種類,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舉證責任。
四.訴訟管轄:管轄的概念、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的管轄。

Ⅳ 綜合法律知識: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一)行政合法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二個方面:第一,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既包括行政機關,也包括行政相對人)都必須遵守行政法律;第二,行政機關按照法律授權活動,越權行為無效,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

規定行政合理性原則,是用合理性原則來補充合法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合理性,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法律對所有的行政行為都予以具體的、詳細的規定是不現實的,行政機關就被賦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但僅以行政合法性原則限制自由裁量權是不夠的,必須以行政合理性原則加以限制。行政合法性是行政合理性的前提,行政合理性是行政合法性的必要補充,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割裂開來,兩者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求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做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應當採取對行政相對人損害最小的方式進行。

(三)程序正當性原則

程序正當性汪絕源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做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政行為,必須遵守正當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對人,向相困態對人說明行為的根據、理由,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事後為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等。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的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宏歲其他組織的意見(如聽證制度)。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Ⅳ 公共基礎知識行政法:消除影響

國家賠償法中的消除影響是指國家機關承擔的在特定范圍內消除因侵犯名譽權、榮譽權所產生的各種不良影響,對受害人名譽和榮譽的賠償方式。在運用這一賠償方式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受害人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已經受到了損害,這是消除影響適用的前提。如果侵權行為尚未公開,並不為公眾所知,或者公民的名譽權和榮譽權僅僅受到損害威脅,還未造成不良影響,則沒有必要採用這一賠償方式。

2.消除影響必須在受到損害的特定的范圍內。即侵權行為在多大的范圍內侵害了受害人的名譽權和榮譽埋段權,在多大范圍內對受害人造成不良影響,必須在多大范圍內消除之,以恢復受害人在公眾中的名譽和榮譽。例如,某公安機關認定某人正液梁有賭博行為對其實施拘留,並在全廠作為法制教育典型進行宣傳,後該拘留被確認違法,公安機關應當在全廠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不良影響。

3.消除影響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與其他賠償方式合並適用。如果國家機關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較短,損害的程度又較輕,單獨適用消除影響的賠償方式即可。否則,除為受害人消除影響外,還須用其他方式賠償。

公共基礎知識復習資料推薦:

· 市場經濟概述

· 民法的含義

· 行政舉運合同的特徵

· 螃蟹效應

· 成語俗語里的哲學原理

Ⅵ 公考法律知識專題之行政與行政法訴訟(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是組織的一種職能或者功能。行政,就其最為廣泛的意義而言,是指組織的執行和管理職能。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體系。行政關系,是公共行政組織在行使行政管理職能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其他行政組織或者與行政組織所屬公職人員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一般將公共行政組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關系,稱為外部行政關系,而將公共行政組織之間、行政組織與其所屬公職人員之間的關系,稱為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指導和規制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制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規范。

一、行政法治原則

1.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則對政府行為的一個基本要求,即公共行政組織必須依照法定許可權、法定方式、法定程序來實施行政管理行為。依法行政原則也要求行政組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加強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規則的制定,盡可能多地使行政行為受到規則的約束、減少行為的任意性。

2. 控制濫用自由裁量權。當代法治既允許行政自由裁量,也強調對自由裁量給予有效的控制。如立法的授權控制、行政程序規則的約束、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事後進行的合理性監督,等等。

3. 責任政府。依法行政、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是從正面對行政的要求,任何公共行政組織若違背這一要求,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

4. 維護和促進人權。這要求:第一,無論是立法機關的立法還是行政立法,都應當充分考慮人的基本尊嚴、自由和權利;第二,行政機關在法律未作細致、明確規定,得享自由裁量權之時,亦應尊重、保障人的基本尊嚴、自由和權利。

二、行政公正原則

1. 實體公正。所謂實體公正,就是行政組織作出的行政決定,在內容上必須達到不徇私情、不存偏見、不武斷專橫。反而言之,即相同情況、相同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合理考量相關因素,不考量不相關因素。

2. 程序公正。所謂程序公正,就是指行政組織在作出行政決定時,必須遵循形式上符合正義要求的程序。具體包括:自己不得決定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事項;在對兩個以上行政相對人尤其是有著相互沖突之利害關系的行政相對人作出決定時,不得進行單方接觸;在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應聽取行政相對人的意見。為了保障行政程序的公正,行政程序法設置了以下制度:

(1)情報公開制度。它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行政法規、規章、行政政策、行政決定及行政機關據以作出相應決定的有關材料、行政統計資料、行政機關的有關工作制度、辦事規則及手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4條規定,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等等。

(2)告知制度。告知制度是一種基本的行政程序制度,其具體要求是:行政主族念清體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為,應事先告知該行為的內容,包括行為的時間、地點、主要過程,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和法律根據,相對人對該行為依法享有的權利等。告知制度通常只適用於具體行政行為,對於抽象行政行為則適用前述情報公開制度。

(3)聽取陳述和申辯。行政主體擬實施一定行政行為,在告知相對人後,相對人可能認為相應行為違法、不當,根本不應實施該行為;也可能認為相應行為雖應實施,但所持事實、法律根據不當;或者認為行政行為雖不存在瑕疵,但對行為實施的時間、地點、方法有所建議、要求。無論屬何種情況,行政主體都應認真地聽取相對人的意見,並加以認真的、充分的考慮,如其合理、適當,則應予以採納;如不合理、不適當,雖不應予以採納,但應向相對人予以解釋、說明。行政主體聽取相對人的陳述兆前和申辯一般應記錄在案,以作為行政復高雹議和司法審查的證據。

(4)職能分離制度。該制度要求將行政機關內部的某些相互聯系的職能加以分離,使之分屬於不同的機關或不同的工作人員掌管和行使。例如,法律在規定行政機關對相對人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時,將調查控告職能與作出處罰裁決的職能分離,負責調查違法行為事實和提起指控的機構或工作人員不能同時作出行政處罰裁決,職能分離制度最先源於英國的自然正義原則,該原則要求任何與爭議有利害關系的人不得參與爭議的裁決。

(5)不單方接觸制度。不單方接觸制度要求行政主體在處理某一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的行政事務或裁決他們之間的糾紛時,不能在一方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單獨與另一方當事人接觸,聽取其陳述,接受和採納其證據等。不單方接觸主要適用於行政裁決行為。

(6)迴避制度。迴避制度包括三項內容:任職迴避、地區迴避、公務迴避。

(7)記錄和決定製度。記錄和決定製度的內容是:行政主體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為,其過程應有記錄,其最終形成的意見表示應有書面決定,並送達相對人,為相對人所受領。

(8)說明理由制度。說明理由制度的內容是:行政主體作出涉及相對人權益的決定、裁決,特別是作出對相對人權益有不利影響的決定、裁決,必須在決定書、裁決書中說明其事實根據、法律根據或行政主體的政策考慮。除了具體行政行為以外,行政機關在制定行政法規、規章或發布其他規范性文件時,在可能的條件下,也應在有關政府公報中說明其事實和法律根據。

(9)時效制度。時效制度的基本內容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特別是涉及相對人權益的行為,法律、法規要對之確定明確的時間限制。如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許可行為,法律法規要規定其申請的時限、審查的時限、決定的時限、送達的時限等;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處罰或行政處分時,法律法規要為其規定調查相對人(外部相對人,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或內部相對人,即公務員)違法行為的時限、審查違法違紀事實、證據或聽證的時限、作出處罰、處分決定的時限、向相對人送達處罰、處分決定書的時限、執行的時限,等等。

(10)救濟制度。行政救濟包括聲明異議、行政復議(或稱「行政訴願」)、行政復核(含復查、復審),以及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即行政訴訟)等。聲明異議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向作出相應行為的行政主體提出異議,要求其重新審議和作出決定。行政復議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向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的上級主管部門(或行為機關所在的政府)申請復議,要求其對被申請的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並根據審查結果作出相應救濟的決定(如撤銷或變更相應行為,給予相對人以損害賠償等)。行政復核(含復查、復審)是公務員對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或行政處分決定不服,向作出處理或處分決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核(行政復查是公務員不服主管行政機關的行政處分決定,向監察機關申訴,請求作出復查決定;行政復審是公務員不服監察機關的給予其行政處分的監察決定,向作出相應監察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復審),要求其重新審查,撤銷或改變原決定。司法審查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為其依法提供相應的救濟,如撤銷或改變被訴行政行為,責成行政主體重新作出行政行為,責成行政主體賠償相對人因被訴行政行為造成損失,等等。

一、行政行為的種類

1.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之分,在我國行政法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根據當前的行政救濟機制,行政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而對抽象行政行為(包括國務院行政法規、部委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行政機關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行政相對人只能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復議或者訴訟過程中,要求復議機關或者法院判斷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抽象行政行為是否與上位階的法律規范相沖突、相抵觸,以對抽象行政行為進行間接的監督。根據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條規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區分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的標准有兩個:對象是否特定、是否可以反復適用。

在通常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等)所指向的對象,即行政相對人,都是明確的、特定的,抽象行政行為則是適用於不特定多數人的普遍性規則。而且,除了行政許可是對未來具有約束力的以外,具體行政行為一般都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適用一次。而抽象行政行為作為普遍性規則,就如同法律一樣,是對未來發生的事件不斷地反復適用的。

2. 作為行為和不作為行為

行政行為可以分為:作為和不作為。作為是行政機關積極採取某種行動的行為,不作為是行政機關消極地不採取任何行動的行為。

從行政機關行動的方式和內容上看,「不作為」可能包括兩種:(1)行政機關在形式上不採取任何行動,如不予理睬,既然在形式上不採取任何行動,也就無任何內容可言;(2)行政機關在形式上採取某種行動,如決定拒不頒發許可證,但是在內容上表現的是「行政機關不為某種行動」的意思表示,即向行政相對人表達「不為」的意思。

二、行政行為的成立行政行為之成立:行政行為具備外部可以認知的形態,並正式對外發生法律效力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因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而不同。

1. 抽象行政行為的成立標志:簽署公布。

2. 作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標志:(1)最後決定正式作出,例如:《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聽證程序開始之前,行政機關往往告知行政相對方行政機關將要作出的決定,這種擬制的決定並非最後的。(2)行政決定告知行政相對人,通過送達的方式完成:當面送達、留置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成立的時間以告知到達並為相對人受領的時間為准。

3. 不作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標志:有法定期限的,期限屆滿即成立;無法定期限的,60日期滿即成立;緊急情況的,即時成立。

三、行政行為的效力

1. 公定力。行政行為一經成立,不管合法與否,若非無效行政行為,就產生一種拘束所有機關、組織或個人的效力,在未經有權機關撤銷或有其他理由影響其效力之前,都推定其為合法有效。

2. 確定力。確定力指一個行政行為既經頒布之後產生了拘束力,在未經有權機關撤銷或有其他理由影響其效力之前,即享有存續效果。(1)形式確定力。超越期限未提起對違法行政行為的救濟,其救濟途徑即為窮盡,行政行為即確定。又稱為不可爭力。也就是說,由行政行為所形成或變動的法律關系,從形式上得以確定。形式確定力只是從行政相對人方面來看,排除其獲得復議或訴訟的可能性,但是,從行政機關方面來看,並不妨礙其撤銷自己的行政行為,如果其認為的確違法而需要撤銷的話。形式確定力是對一般行政行為而言的,若是無效行政行為,不存在形式確定力。(2)實質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自成立開始,即具有不可變更力,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撤銷或者廢止。

實質確定力是從行政機關角度而言的,即行政機關撤銷或者廢止其行政行為是需要有條件的,而不是任意撤銷或者廢止。只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撤銷或者廢止行政行為,那麼,該行政行為就具有了實質確定力。

3. 執行力。執行力是指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要求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對其內容予以實現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公開原則行政公開的具體要求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 行政決定公開。任何行政決定,只要涉及外部公共管理事項,無論是行政政策、行政立法、行政執法還是行政裁決、行政復議,最終的決定內容都應當以適當的形式公開。

2. 行政過程公開。除非法定事由之外,行政決定的過程一般也都需要公開。

3. 行政信息公開。上述行政決定、行政過程公開,在相當程度上也意味著,行政組織將行政決定這一信息以及與決定有關的其他信息,向行政相對人公開。

四、行政效率原則行政效率原則主要有下述要求:行政組織精簡,行政程序規則化、模式多樣化。

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權力,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一般認為,在我國,行政主體可以分為兩大類: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又稱為「被授權的組織」)。

1. 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指具有法人資格,能夠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並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的行政單位。行政機關不同於行政機構,行政機構則是指行政機關內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對外不能以自己名義發布決定和命令的單位,其行為的對外法律後果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機關。

2.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授予行使行政權力的組織。其中,「法律」、「法規」都是在其最為嚴格的意義上運用的,即法律是指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經濟特區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由於「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行政機關」同歸行政主體范疇,又經常並列使用,故也可以稱之為非行政機關的組織。

非行政機關的組織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即可成為獨立實施公共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主體。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也不局限於非政府系列的組織,如上所述,還包括並非行政機關、但又屬於政府系列的行政機構。

行政行為行政行為概論行政行為是指具有公共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而作出的對外直接產生法律後果的行為。

Ⅶ 2017年司法《行政法》基礎知識點:具體行政行為

司法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 2017年司法考試課程! 】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取證夢想助力!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準是:(1)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2)合乎法定職權范圍;(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4)適用法律法規正確;(5)符合法定程序;(6)不濫用職權。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撤銷、變更。以下對事實證據、法律適用、法定程序和濫用職權幾個要件做些討論。
一、有確鑿的事實證據
這一要件的直接意義,是要求行政決定應當有確實可靠的證據。證據是客觀存在的、關聯行政的和依法收集和認定的事實。這一要件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第一,作出行政決定首先要有事實,即存在需要行使行政職權的客觀事實。事實是行使行政職權的第一個法定條件,是判斷行政合法性的第一個條件,也是保證行政職權不濫用的第一個條件。否則就無異於放縱任性的行政職權,國家利益和公民權利就沒有安全保障。安全來自於將行政職權聯系在一定的事實條件上。沒有事實不能行使權力;事實不變,行政決定就不能變。沒有充分的證據就不能行使國家行政職權,沒有證據就是違法行使行政權力。事實和證據有約束和穩定行政活動的功能。
第二,事實應當是確實充分的。只是有事實還不夠,事實必須是客觀的、合法的和與行政決定相關聯的。
對於行政活動中的事實證據問題,行政訴訟法規定了一些重要的制度。第一,證據的法定種類,回答什麼屬於證據和證據表現為什麼形式的問題。第31條規定了七種證據,如果行政機關使用的證據材料不符合該條規定的證據特徵和形式,那麼在訴訟上就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第二,證據應當是充分的,不是零散的,殘缺不全的,能夠足以證明採取行政行為是正確合法的。在訴訟中,如果法院認為證據不夠,法院有權向當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其他的公民和組織收集證據。法院還可以組織證據的鑒定。經過取證和鑒定,法院確定行政機關所依據的證據不可靠不充分,就察扮鎮可以判決行政機關敗訴。
二、正確適用法律法規
第一,行政管理是一種適用法律的國家活動。如果行政機關打算使自己的意志產生預定的法律效果,必須依法處理行政事務。
第二,將法律法規作為處理行政事務的根本准則和依據。行政機關的活動應當服從上級的指示、命令,執行國家發布的關於行政管理的文件,但是根本的依據是憲法和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法規。將法律法規作為處理行政事務的准則和依據,是講它的性,而不是講它的性。
第三,正確適用還表現於正確把握法律法規與調整對象的聯系。法律法規的適用是有條件的。法律是對社會關系的調整,社會關系的性質和狀況是適用法律的條件。適用法律不能取決於行政官員的任意和偏好,而必須以法律所要求的事實條件作為適用法律的根據。
第四,只能適用有效的法律。適用法律的含義之一,是對現行有效法律的遵守。已經失去效力的法律和尚沒有生效的法律,都不得適用。
如果行政機關在上述有關方面有缺陷,法院就可以在行政訴訟中以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撤銷行政決定,判決行政機關敗訴。
三、符合法定程序
程序是實現行政管理目標過程中的行政方法和形式。法定程序賦予這些方法和形式以權利義務的法律屬性,要求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必須遵守,成為判斷行政行為是否正確合法的重要標准。例如,行政決定送達至當事人,是行政決定生效的必要程序。送達之日是行政決定生效之時,生效的內容限於送達的內容。沒有完成送達這一程序,行政決定的法律效力就是有缺陷的。行政訴訟法規定法定程序是行政行為合法的必要條件,在我國立法第一次將程序法提到與實體缺汪法同樣重要的地位。
目前行政法中對行政程序規定得比較好的和體現時代精神的,是行政處罰法。該法規定了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和執行程序。決定程序有簡易程序、昕證程序和一般程序,這三個決定程序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必須得到滿足,即當事人的了解權、陳述權和申辯權必須得敗粗到行政機關的尊重。如果行政機關不尊重不滿足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行政處罰決定就無效。所以這種對程序權利的尊重和滿足,具有法律強制性。法律 教育 網
四、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
除了上面講的三個基本條件以外,行政訴訟法還對行政機關提出了兩個禁止性要求,即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院可以予以撤銷。
關於超越職權的要件,是要求行政機關應當在法律授予的許可權以內活動。不能以公共需要的理由對抗職責許可權的要求,過於熱心也會構成違法和侵權。法院不是按照行為人的動機,而是按照法律的規定來判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主要由行政組織法和授權法規定。首先是國務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包括行政機構的編制方案和公務員的職位分類;其次是單行的授權法。行政機關一定要按照行政組織法的規定,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進行管理活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必須是享有事務和地域管轄權的行政機關。地域管轄權涉及交由主管部門的空間范圍,事務管轄權涉及委託給主管部門的行政任務內容。
濫用職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在行政法上它是一個實質違法的概念和制度。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違反了授權法的立法目的,即使在形式上符合條件,它仍然是一個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時,不只是機械和簡單地按照有關法律和有關條款辦事,而且還要執行法律的精神和立法目的。這就需要對法律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制度和規則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具體行政行為表達中的明顯疏忽,不具有違法性。行政意思的表達錯誤,如書寫錯誤、計算錯誤、顯然的遺漏以及數字化加工過程的錯誤,因為它不是行政意思本身的錯誤,所以應當排除其違法性,可以由行政機關進行更正。如果給公民權益造成損害,因為行政機關有過錯,應當給予賠償,但是不應當認定為違法。
應當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原始的違法和客觀情形變化後的「違法」。違法行政行為的規則只是約束原始性的違法行政行為,對後來的所謂「變化違法」要按照行政廢止的規則處理。評價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時間界限,是具體行政行為的發布時間。如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事實和法律狀態發生變化,不應當影響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也不會構成違法。對於一次性可以執行完畢的具體行政行為是這樣,對於延續性具體行政行為也是這樣,如工商許可。

Ⅷ 行政法律法規基礎知識是什麼包括哪些內容啊和公務員的公共基礎知識一樣嗎

行政法,包括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賠償法、行政訴訟費等等,公共基礎知識裡面有大致內容,但不全面,建議下載完整的法律文件學習。

Ⅸ 土地登記相關知識行政法一至三章筆記

一、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概念:指調整和控制行政權運行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特點:內容上:涉及的領域極為廣泛,內容非常豐富;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相交織並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形式上:行政法沒有完整、統一的法典;行政法在局部領域內形成了統一的法律。
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職權必須基於法律的設定和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職權必須依據行政法律規范行使;行政授權、行政委託必須有行政法律規范的依據,不得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規定。
行政合理性原則:(自由裁量權)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不得宏嘩頃考慮不相關因素,適用法律規范平等,不得對相同事實給予不同對待。
4、了解行政法的地位與作用。

二、行政主體
1、行政主體的概念: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
2、行政機關的分類: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一般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和部門許可權的行政機關;派出機關與派出機構。
3、行政機關:是國家機關;是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國家機關;是依照憲法和組織法的規定而設置的。
4、行政機關的特徵:執行性和法律從屬性;相對獨立性;領導從屬制和首長負責制;具有社會、專業和服務性。
5、公務員:指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執行國家公務的,除工勤人員(打字員、清潔工、修理工等)以外的工作人員。
6、衩授權組織:依照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組織,但可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職能。在行使授權的行政管理權時,具有與行政機關同等的行政主體。只能是事業性質組織。
7、受委託組織:行政機關委託行使特定行政管理權的非國家機關組織。可以是任何性質的組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三、行政行為概述
1、行政行為的概念: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能所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2、行政行為的特徵:是執行法律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是以國家強制力為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
3、行政行為的分類:
依形成的法律關系分: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
是否具備一定的法定形式為標准:要式行政行為和不要式行政行為。
根據實施對象及適用力的不同:抽象和具體行政行為。
是否必須由相對人的申請為標准分:依職權行政行為與依申請行政行為。
參與意思表示的當事人數目為標准分:單方行政行為和雙方行政行為。
4、行政蘆大行為的成立:主體條件;主觀條件;客觀條件;法律效果條件。
5、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主體合法;內容合法;程序合法。
6、行政行為的內容:賦予權益和剝奪、限制權益;科以義務或免除義務;確認法律事實與法律地位。
7、行政行為的效力:蔽陸確定力;拘束力;執行力。
8、行政行為的生效:具體(即時、送達、附條件)和抽象(公布、附期限)。
9、行政行為的無效:撤銷;吊銷;廢止。

熱點內容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 發布:2025-01-12 08:39:18 瀏覽:523
法學會研究課題 發布:2025-01-12 08:30:37 瀏覽:90
最新勞動法工傷界定 發布:2025-01-12 08:24:57 瀏覽:816
無錫市蠡湖景區條例 發布:2025-01-12 08:12:04 瀏覽:288
公司工作股東承擔公司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2 07:52:31 瀏覽:1000
大連海事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 發布:2025-01-12 07:50:53 瀏覽:265
律師參與虛假訴訟 發布:2025-01-12 06:49:12 瀏覽:203
陳井法院電話 發布:2025-01-12 06:36:29 瀏覽:416
婚姻法二婚夫妻 發布:2025-01-12 06:26:49 瀏覽:235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