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六大原則及依據

行政法六大原則及依據

發布時間: 2023-05-28 12:09:56

A.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
五、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

B.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法律分析:1、合法行政原則;

2、合理行政原則;

3、程序正當原則;

4、高效便民原則;

5、權責一致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C.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具體解釋如下: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行為。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第二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法律依據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第二款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行政強製法》第四十三條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行政許可法》第十三條 本法第十二條所列事項,通過下列方式能夠予以規范的,可以不設行政許可∶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的;
(二)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
(三)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
(四)行政機關採用事後監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夠解決的

D. 行政法六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有六大基本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法無授權即禁止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依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行政行為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的約束,是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
2、合理行政原則:公平、正義(行政主體應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國家應平等對待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考慮應當考慮的因素(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適當性(行政機關採取的手段必須能夠達到行政目的或者至少有助於目的的達成,並且是正確的手段)、必要性(最小損害原則,行政機關應當選擇侵害相對人權益最小的手段)、狹義的比例(衡量性原則,要求行政機關所採取的手段,不能給相對人權益帶來超過行政目的之價值的侵害)
4、程序正當原則(行政公開、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聽取厲害相關人的意見、說明理由當作出對當事人不利的決定時,負有說明理由的義務、不得單方接觸)高效便民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
5、誠實守信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相對人基於對行政機關的決定或意思表示的信賴而對自己將來的行為進行籌劃和安排,由此產生的信賴利益應受法律保護,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
6、權責統一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E. 行政法基本原則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一是合法行政原則;二是合理行政原則;三是程序正當原則;四是高效便民原則;五是誠實守信原則;六是權責一致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合理行政原則是指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程序正當原則包括行政公開原則、公眾參與原則、迴避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行政效率原則、便利當事人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包括行政信息真實原則、信賴保護原則和行政允諾應予兌現原則。權責統一原則包括行政效能原則和責任行政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F. 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分析
1、合法行政原則。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2、合理行政原則。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3、程序正當原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行政公開原則;行政參與原則;迴避原則。4、高效便民原則包括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5、誠實守信原則包括行政信息真實原則和行政信息真實原則。6、權責統一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十五條 省、直轄市、縣、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組織由法律規定。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設立自治機關。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第三章第五節、第六節規定的基本原則由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G.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應行政法螞褲旁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悶橡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純手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合理行政追求公正、權利、平等、正義,屬於實質行政范疇,合理行政原則有三個子原則,分別是公平公正對待原則、考慮相關因素原則和比例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含了三個原則,分別是行政公開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和迴避原則。

誠實守信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另一個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也包含兩個原則,即誠實公開原則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高效便民原則包含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不完全作為;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行政機關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的程序性負擔的是行政侵權行為。

權責統一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效能原則,另一個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要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執行手段,用國家強制力作保障,行使行政優益權,保證政令有效。行政責任是指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H. 行政法6個基本原則和子原則

法律解析: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在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後來學界認為這六項要求恰恰是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現象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其結論是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我國的合法行政原則包括行政機關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機關實施的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 2.行政機關負有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二,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進行活動。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繫上: 其一,行政機關採取的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這可稱為「職權法定」。在行政法上對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適用的規則是不同的,判斷他們違法的標准也是不同的,前者為「無法律即無行政」——後者是「法無明令禁止即自由」有著天壤之別。 其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利行政(以 行政處罰 、強制為典型代表),即剝奪相對人權利、課以義務的行政行為。 這一原則決定了在行政法領域判斷行政主體和相對人違法標準的不同。對相對人而言,違法往往是違反了強制性禁止規定;對行政主體而言,其實施的行為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法律根據即構成違法。當然,在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方面還包括無相應的事實根據、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濫用職權與行政處罰顯失公正。 (二)合理行政原則 主要含義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理性基礎,禁止行政主體的武斷專橫和隨意。最低限度的理性,是行政行為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歧視對待,相同情況,差別對待;不同情況,相同對待。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時,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該考慮的不考慮,考慮了不該考慮的因素。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是必要、適當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行政相對人權益的方式,如果為達致行政目的必須對相對人的權益形成不利影響,那麼這種不利影響應當被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內,並且兩者應當處於適當的比例。違反此子原則就表現為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與針對的對象不相稱,用「高射炮打小鳥」,「殺雞」用了「宰牛刀」。 (三)程序正當原則 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子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即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 商業秘密 、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了解權。2008年5月1日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共5章38條,是中國首部調整、規范政府信息公開的行政法規,在2009年的司法考試中仍然重要。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即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聽證。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四)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則,其基本內容有二,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其次是遵循法定時限。 第二是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不增加相對人程序負擔,處處替相對人著想,方便相對人到行政機關辦理相關事宜。 (五)誠實守信原則 有三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真實、准確、可信。不能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 第二是信賴保護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決定。 行政許可 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為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對於被許可人而言,行政許可行為是授益性行政行為,屬於有利行政且由於被許可人因行政許可行為由國家機關所為,因此而產生了心理上的信任和依賴,據此對自己的相關財產或行為加以處理或安排。如果獲得行政許可後,行政機關隨意加以撤回和改變必然造成被許可人的損害,也會使行政機關失信於民,因此,一旦行政許可生效,行政機關一般不能撤回與改變。這就是行政許可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內涵。信賴保護原則作為《 行政許可法 》重要的原則之一,其目的首先著眼於對受益的相對人權益加以保護。 不能撤回生效的行政許可是原則,如果出現特殊的情況,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則可以撤回,但由此給被許可人造成的損害應當給予補償,可以撤回行政許可的情況主要有兩種: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一是頒發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是行政允諾應予兌現,行政機關應作其諾言的「奴隸」。實踐中,以下情況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 1.當行政機關作出兩個相互矛盾行政行為,往往一個是有利行政(在前),另一個是不利行政(在後),對行政相對人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2.授益行政後的行業「整頓」、收回、關閉、撤回、「停止」等,應適用信賴保護原則; 3.由於政策的變化相對人的行為從合法變成違法,應適用信賴保護(誠實守信)原則; 4.行政機關公告或決定允諾的條件和優惠不兌現時,應適用誠實守信原則等。 (六)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 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保證政令有效。 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主體的基本行為准則,行政主體的行為應當在符合具體規定的同時不違背基本原則的要求。以上便是由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行政法基本原則的知識,如有疑問歡迎到網進行 法律咨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訴訟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訴訟 。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 法規 、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I. 依法行政6個基本原則

法律知識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來源:找法網
2020-11-03 19:25:33
閱讀數:1856
導讀
行政法並不是單指一部法律,而是各類法律、行政法規等規范性文件的一個合稱,但是行政法擁有六個基本原則貫穿整個行政執法過程。因此接下來將由找法網小編為您介紹關於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及其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內容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導和規范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法則,是貫穿於行政法具體規范之中,同時又高於行政法具體規范體現行政法基本價值觀念的准則。

(一)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或稱合法性原則,是各國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或者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其要求為:職權法定(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的行政職權,必須由法律予以規定或授予);法律優先(又稱為消極的依法行政,行政活動均不得與民意代表機關制定的法律相抵觸,即法律優先於行政);法律保留(又稱積極的依法行政,具體是指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授權,法律無明文授權即無行政);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其要求為:比例原則(適當性--對行政行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為的作出要適合於目的的實現,或者說不得與目的相悖離、必要性---為達成目的面對多種可能選擇的手段,須盡可能採取對人民利益影響最輕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稱狹義比例原則或平衡原則,指手段應按目的加以衡量);平等對待(行政主體應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國家應平等對待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正當原則(系指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行為時,應當符合一般的道德標准與生活價值觀。或者說,應當符合人們公認的「情理」標准。)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的決定,尤其是不利決定時,必須遵循正當、公開的程序。具體要求為:行政公開(行政過程公開透明也是預防行政主體恣意、濫權和腐敗的有效手段);程序公正(在救濟程序領域,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對待時應當給予其陳述和辯護的機會);公眾參與(信息公開透明、充分保障公眾的參與機會、給予當事人陳述與申辯的機會)

(四)誠信原則
誠實信用,基本內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和信賴保護兩個方面。具體為:

1、誠實守信:

行政主體不得為了自身的利益、欺騙行政相對人,違反法律、法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

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決定和作出承諾前,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復雜的情形,聽取多方意見,在慎重考慮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行政主體必須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

法治要求法律規范具有穩定性與連續性、可靠性與可預測性。

行政活動應具有真實性與確定性。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活動,應出於真實的目的和意圖,意思表示真實、准確,真實性不只適用於行政法律行為,也應包括行政事實行為,如咨詢、信息提供等。虛假、錯誤的行政行為造成公民合法權益損害的,行政主體負有賠償義務。

2、信賴保護

信賴保護原則指人民基於對國家公權力行使結果的合理信賴而有所規劃或舉措,由此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應受保護。

信賴前提:須有信賴基礎、信賴表現以及信賴值得保護

具體要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既得利益和合理期待。

(五)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和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

具體要求:

1、高效原則,即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成果。

2、便民原則:是指民眾能夠方便獲得行政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

(六)監督與救濟原則
1、所謂監督原則,即監督行政的原則,是指有權國家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活動有權進行監督與問責。基於「權責一致」和「有權力必有監督」的要求,監督原則主要包括監督與責任兩個方面的內容。

監督主要表現為:

(1)自覺接受「他律」監督。

(2)加強行政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

責任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行政機關有責任依法行使職權。

(2)對違法、不當行為及其他造成公民或組織權益損害的行為應當承擔責任。

(3)問責。

2、救濟原則

處於行政相對人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救濟權利,主要包括申請行政復議權、提起行政訴訟權、要求賠償權或補償權以及救濟過程中的相應權利等。這些救濟權的行使及實現,在我國主要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與補償等制度來保障。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