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知道或應當知道的一年

勞動法知道或應當知道的一年

發布時間: 2023-05-29 10:03:52

1. 勞動仲裁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怎麼理解

勞動法屬於民法的范疇,「知道或應當知道」的通俗理解就是:在權利人實際知道某個事實的存在或雖然不知道但是基於權利人的個人經驗、社會認識或者職業認識應當能夠認識到某個事實的存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七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也可以協商解決。調解原則適用於仲裁和訴訟程序。
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畝扒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十六條申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迅好昌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被申襪姿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決。

2. 勞動法訴訟時效是幾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專裁的時效期間為屬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2)勞動法知道或應當知道的一年擴展閱讀: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目的: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頒布時間及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范圍: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3. 申請勞動仲裁需要在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權利被侵害的一年之內申請,一年以後就不能申請仲裁了.

勞動仲裁的時效為一年,自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若是拖欠勞動報酬的,自勞動關系解除之日起開始計算。超過叢租粗一年仍然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但超過訴訟時效的,喪失勝訴權;用人單位可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會支持你的勞動仲裁請求。

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滲鎮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型鍵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4. 中國勞動法拖欠工資最多可以多久

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超過一年,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4)勞動法知道或應當知道的一年擴展閱讀

《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用人單位如果存在「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數額達到認定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數額標準的」和「因拖欠農民工工資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將被納入拖欠工資「黑名單」。

用人單位被列入「黑名單」,不僅要受到行政處理或行政處罰,還要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生產許可、資質審核、融資貸款、市場准入、稅收優惠、評優評先等方面被予以限制。此外,用人單位在被列入「黑名單」期間,其社會信譽將會受到貶損評價。

用人單位首次被列入拖欠工資「黑名單」的期限為1年,若期間改正違法行為且自列入之日起1年內未再發生拖欠工資情形的,將於期滿後20個工作日內移出「黑名單」。

對納入「黑名單」期間未改正違法行為或者期間再次發生拖欠工資行為的,期滿不予移出並自動續期2年;對於已移出「黑名單」的用人單位再次發生拖欠情形的,將被再次列入「黑名單」,期限為2年。

5. 勞動仲裁時效期一年如何界定

法律分析: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的界定:
(一)適用法律不同
勞務關系由民法通則和合同法進行規范和調整。 勞動關系是我國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其發生的糾紛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在勞動過程中的糾紛。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建立勞動關系必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其糾紛是平等主體之間在履行合同中所產生的糾紛,應適用《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進行規范和調整。建立勞務關系時,當事人可以雙方協商確定是否需簽訂書面勞務合同,法律對此不加干涉。
(二)主體資格不同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勞動關系的雙方主體具有特定性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然是勞動者。勞動者必須是符合勞動年齡條件,具有勞動權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單位是指符合法定條件的用人單位,是指與勞動者建立起勞動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或民辦非企業;而勞務關系的主體可以是兩個自然人或者自然人與單位之間,類型較多,可能是法人之間的關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間的關系,還可能是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關系。此外,法律法規對勞務提供者主體資格的要求,不如對勞動關系主體要求的那麼嚴格。
(三)主體地位不同
在建立勞動關系之後,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地位不平等,不僅存在財產關系,還存在著領導與被領導的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成員,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遵守其規章制度,從事用人單位分配的工作和服從用人單位的人事安排等。反映的是一種穩定、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與勞動對象相結合的關系;而勞務關系中,雙方是平等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彼此之間只體現財產關系,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且二者關系往往呈「臨時性、短期性、一次性」等特點。
(四)當事人權利義務不同
勞務關系中,接受勞務的一方可以不承擔提供勞務一方的社會保險。但勞動關系中的用人單位必須按照相關規定為職工購買社會保險,勞動風險由用人單位承擔。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一般義務外,還存在附隨義務,如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勞動風險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動者應當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等,勞務關系中卻不存在這些附隨義務。
(五)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
首先是對外責任的區別,勞動關系中,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一員,以用人單位的改茄名義進行工作,因勞動者的過錯導致的法律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而勞務關系中,一般由提供勞務的一方含殲首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其次是相互責任的區別,在勞動關系中,若不履行、非法履行勞動合同,當事人不僅要承擔民事的責任,而且還要負行政的責任,如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勞動行政部門給予用人單位罰款等行政處罰。勞務關系糾紛中,當事人之間違反勞務合同的約定,可能產生的責任一般是違約和侵權等民事責任,無行政責任。
(六)國家法律干預程度不同
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地位的不平等,導致用人單位欺凌勞動者的現象談數時有發生,為了更好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以強制性法律規范規定了用人單位的各項義務,如各類保險金的繳納、最低工資、最高工時、保障勞動者的勞動安全與衛生等強制性義務;而勞務關系作為一種民事關系,以私法自治為原則,尊重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受國家干預程度低。因此,除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等強制性規定外,當事人可以基於合同自由原則對合同條款充分協商,法律不予干預。
(七)糾紛解決途徑不同
因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必須先經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勞動仲裁是民事訴訟的前置程序,未經仲裁不得訴訟。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且適用中止和中斷;因勞務關系發生爭議後,當事人可以協商解決,也可以直接至法院起訴,不需要先經過勞動仲裁程序。
(八)在審判決實踐中應予區分的二種現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6. 關於勞動法規定公司企業追究員工責任的時限

仲裁時效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回
法律依據
中華人答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7. 勞動仲裁時效

很簡單,你怕過時效,可以委託律師負責,你這種案子不復雜呢,估計2000-3000就搞定啦。

至於你一直關心的仲裁時效問題要分兩方面:
1,補交保險,不管是幾月幾年後都可以申請補交的,這個不管是單位錯還是你的過錯離職都可以申請的。
2,雙倍工資賠償,這個只能在你與單位「書面結束勞動關系「那天開始+60天內申請仲裁,趁現在沒過期的趕緊,但根據你的實際情況,我詳細解釋給你聽吧。
你07年6月-09年1月在公司工作,未簽合同雙倍工資的說法是新勞動法才有的,意思就是2008/1/1之前的勞動關系是不能申請雙倍工資的,新勞動法嚴格地來說:按第四十七條規定,你要申請補償金也是從2008/1/1開始計算的(但你仲裁的時候不妨從入職時開始算,因為仲裁員每個人對這個的理解都不同,這就是新舊條文交替期的肓點)。那你可以申請雙倍月工資的賠償期限是:08年2月-09年1月之間的雙倍工資。

法律依據就是: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好,理清你的勞動關系後,再來看是你要提出離職還是公司通知你離職,兩種情況又不一樣。

1,你提出離職,按勞動法第47條規定辦,你可以得到2個月薪水的經濟補償。
2,公司抓到你把柄說你不能勝任那個崗位,或者算計了你讓你簽了什麼你自願離職的協議,你怕是得不到任何賠償了。但是要是公司無理由讓你離職,你可以申請的賠償如下:
1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的代通金1個月薪
2未簽勞動合同雙倍賠償
3補交保險
4加班費
5未付的工資
6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補償金,按工作年限*月薪計算,不滿半年算一年。如果單位違法解除,按雙倍計算。

雖然法律依據是這樣,但你可以嘗試申請從入職開始的未簽合同的雙倍工資,估計仲裁會

仲裁法的效力先是調解,二是仲裁,三才是訴訟,你調解無效的話還是要提請仲裁的,盡量不要浪費時間的好。你可以單位不講信用的理由(拿出事舉例),不接受調解就是要仲裁。

8. 違犯勞動法追責期是幾年有效問責

企業對勞動者有違法行為,勞動者維權的仲裁時效為1年,自知道蠢模慎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超過仲裁時效帶敬的,權利很難得碼塵到法律支持。

9. 勞動法一年的時效是除斥期間還是訴訟時效

所謂一年的時效,勞動者及其近親屬和工會申請工傷認定時效為一年,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為一年。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10. 社保勞動訴訟時效1年到法院支持經濟補償金嘛


一、勞動合同法經濟補償金的時效是多久?

勞動糾紛的仲裁時效是1年,超過1年的不受理。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茄肢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第4款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為1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對於拖欠勞動報酬的,適用特殊時效,即該1年起算點是從勞動者離職之日起計算。

二、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有哪些

按照《勞動法》和《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相關規定,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應根據違反或解除合同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標準的補償。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對不同的補償標准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它對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規定了四種標准補償:

(1)違反《勞動法》和合同約定,剋扣拖欠工資,拒不支付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支付低於當地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的,用人單位應加發工資報酬和低於部分25%的經濟補償金。

(2)對因勞動者患病、非工負傷或不能勝任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對患重病和絕症者,用人單位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50%,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100%。

(3)對「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換工顫者世作崗位後仍不能勝任,由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若勞動者工資高於社平三倍的,則最多付給12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4)對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此種情況的經濟補償金支付沒有12個月的限制。

有關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基於實際的工作年限而定的,一般情況下應當根據解除勞動合同的主體來確實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涉及到用人單位主動解除勞動者的合嫌謹同的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而勞動者自己辭職是不需要支付的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