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認識論文

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認識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5-29 20:18:30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論文可以寫哪些最好比較好寫,有人寫過可以參考,但是沒有被寫爛的!

行政
俺們幫你這個可以的

以畢業論文為例,現說明論文正文版面格式:

①正文部分與「關鍵詞」行間空兩行;

②漢語正文文字採用小四號宋體;英語正文文字採用Times New Roman 12號,標題漢語採用四號黑體,英語採用Times New Roman 14號,每段首起空兩格,1.5倍行距;

③段落間層次要分明,題號使用要規范。理工類專業畢業設計,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序號與層次要求;

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順,語言流暢,無錯別字,無違反政治上的原則問題與言論,要採用計算機列印文稿;

⑤圖表要求:所有圖表、線路圖、流程圖、程序框圖、示意圖等不準用徒手圖,必須按國家規定的工作要求採用計算機或手工繪圖,圖表中的文字漢語用小五號宋體;英語採用Times New Roman10. 5號;圖表編號要連續,如圖1、圖2等,表1、表2等;圖的編號放在圖的下方,表的編號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兩邊不能有邊;

⑥字數要求:一般不少於1500(按老師要求);

⑦學年論文引用的觀點、數據等要註明出處,一律採用章節附註。
格式要求[1]文稿用word文件(頁面A4),統一用宋體排版.

頁面設置:

紙型:A4標准紙 方向:縱向

頁邊距:左3cm 右2.8cm;上,下邊距為默認值:上2.54cm 下2.54cm

頁眉1.5cm,頁腳1.75cm

格式: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字型大小:

中英文題目:三號字

② 結合本學期學習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談談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結合本學期學習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談談建設法治政府如下。
1、是提高認識,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個尊法守法的政府。
2、更是一個有為、有效、有力的政府。二是抓住關鍵。推進法治建設,領導幹部是關鍵。
3、三是完善規則。建設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同時,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與協調,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奠定堅實基礎。
4、四是健全體系。加強政府內部的制約和監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實施為目標,努力實現行政執法監督從個案監督到體系監督的轉變。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行政執法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提升行政執法效能,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5、五是加強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既具有政治視野、又精通法律知識,既能堅持政治原則、又能捍衛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③ 關於行政法的核心論文

行政法的核心與理論模式

作者:羅豪才

行政法的核心是什麼?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論模式和研究方法和理論模式。

一、傳統行政法學以行政權為核心夠建理論體系

傳統的行政法學都是以行政權為核心來構建理論體系。戰前的大陸法系國家如德、日以及舊中國等,他們的行政法學的核心概念,就是行政權。這集中表現在行政法學理論體系的架構上結構方面。傳統行政法學的結構主要由有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行政組織法。行政組織、行政機關、行政主體,這三個概念的含義存在差別,運行機能也不盡相同,不是同等概念,但都與行政權有關,都是作為行政權的載體存在的。二是行政作用法或行政行為法,都是有關行政權運作的表現形式和具體內容的法律。三是行政救濟法。行政機關要為其權力的行使承擔責任,給受損害的公民提供賠償。總的說來,在歷史上大陸行政法系國家強調以行政法為工具來保障行政權有效地行使,強調行政效率、公共利益等。

英美傳統行政法理論體系,主要也是三個部分,即由委任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審查三部分內容構成。這三個部分內容體現的中心原則,是以權力制約權力。委任立法是通過立法權對行政權進行制約,行政程序是事中控制行政權,司法審查是司法權對行政權進行制約。可以看出,這種理論體系還是以行政權力為核心來構建,強調控權,不重視相對方應有的地位位置。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行政法學界也有過關於行政法性質、功能的爭論,提出了控權、保權以及既要控權又要保權的三種理論觀點。由於當時行政法學還處於起步階段,又急於回應社會實踐的需求,便大量地從日本和我國台灣教材中「移植」其概念、原則甚至理論框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為制定行政訴訟法作理論准備,我國行政法學階曾圍繞行政法與行政權的關系、行政法的性質和功能、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等問題,展開一場關於行政法要「控權」、「保權」還是「既要保權又要控權」的爭論。我國1989年制定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這場學術爭論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因此爭論並不深入的立法宗旨,與這一階段理論爭論有密切的關聯。

自8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制定與實施,我國行政法學界對實踐的發展作了比較深入的總結。人們逐步認識到,雖然以行政權為核心構建行政訴訟制度,、強調維護和監督行政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從整個行政法制、行政法學理論體系來看,其視角比較狹窄,思路比較短淺,形而上學的片面性比較突出,認識到以行政權為核心來構建理論體系具有很多缺陷很多,難以揭示行政法內在質的規定性和發展的預期,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事實上,二戰後,特別是自80年代以來,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其行政法理論也不完全拘泥於傳統的理論,也在不斷探討2。這些都促使我們重新考慮行政法的核心問題。

二、以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為核心重構行政法的理論體系

當前,理論界已就行政法的核心問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即我們認為,應以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為核心來重構行政法的理論體系。以行政權和公民權的關系作為行政法的核心,應該說在當前的理論界爭議並不大,共識程度比較高。行政權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只有同相關的概念結成一定關系,才有其實質意義。在行政法上,行政權與公民權是一對相互關聯的范疇。行政法學歸根到底也是權利義務之學。但是即便承認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是行政法的核心,也不等於只有一種理論模式。對行政權力和公民權利相互關系的認知和定位的不同,以及價值取向、目標的差別,會形成不同的理論模式。

第一種理論認為行政主體和公民的關系是一種「支配與服從的關系」,把公民置於被管理、被支配的地位,主張二者法律地位不平等,強調維護行政特權。以這樣的原則來構建的行政法理論體系,我們稱之為「管理理論」。第二種理論強調控制行政權、保護公民權利,主張通過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審查來控制行政權,認為只有行政權受到嚴格控制,公民權利才有保障。其最大特點是突出監督行政的關系。,我們稱之為「控權理論」。第一種理論曾主要流行於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和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如蘇聯等,第二種理論主要流行於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應該說,近幾十年來德、日以及普通法系國家的行政法學已有長足的進步,無論在體系、方法、原則、規范,還是行政法的適用范圍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並加以借鑒,但也應當看到,他們的行政法理論模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第三種就是我們所倡導的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我們認為,行政法關系的各方主體都是能動的,擴張的,又有兩重性。雙方既對立又合作,是行政法制發展的根本原因。行政法對雙方主體既要加以制約,又要加以激勵。當然在中國現有的法治條件下,我們應該重點強調制約行政權。行政主體應維護和增進相對方的合法權益,行政相對方要理解和支持行政主體的執法行為,特別要通過互動的參與機制,形成和諧、合作的行政關系格局。我們的理論框架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上。因此,以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為核心來構建行政法理論體系,至少有三種模式。這些模式在價值取向、目標、規范體系、制度體系的設定,以及行政法治原則的適用范圍和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別3。

三、行政法平衡理論的創見與價值

在行政法學的研究中,是否還存在別的研究視角?是否還有別的研究範式,或者別的理論模式?回答是肯定的。行政法現象紛繁復雜,並在發展之中,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行政法的研究方案也呈現多樣化,理論模式決不會是單一的。何種理論模式更具合理性,有待時間的考驗。

但是,我們認為,行政法的平衡理論作為一種理論模式,主要有自己的有如下獨特的創見和價值特點:

(一)平衡理論為建立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良性互動構築重要平台提供理論支持。

要構築行政主體與相對方行政領域十分廣泛,具體關系多種多樣,非常復雜。但隨著現代行政的發展,以「命令-服從」為特徵的強制性行政行為的范圍將日益縮小,而以協商、引導等方式實施的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為將大量增加。激勵性規則的引進,將極大地改善行政主體與相對方之間良性互動的關系。平衡理論認為,要構築行政主體與相對方良性互動的平台,必須保證行政法關系主體之間平等的法律地位。從我國憲法上看,這個問題早已明確。但仍有不少人認為,「行政法是以公共利益為本位的公法」,「主體地位不平等是行政法的本質特徵」。我們認為,主體地位平等是現代行政法治的重要標志,就我國當前轉型的社會形態而言,首先要逐步提升相對方的法律地位,使其成為獨立的主體;其次,要調整行政主體的職能,改革行政權力的運作方式;第三,要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增強其公共治理能力;第四,要盡量發揮其他國家機關的制約作用,保證行政機關和相對方的權利義務處於動態平衡平等。

(二)平衡理論為調整行政法權利(權力)結構機制的構建提供理論指導。

在行政法實踐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行政主體和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作為最優化的平衡狀態是相對的,不平衡狀態則是絕對的。平衡理論不僅在行政法學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繫上有所創新,同時非常注重對行政法制度的研究。主張構建調整權利結構的機制,明確評價權利結構平衡與失衡狀態的標准,並通過相應的手段對影響權利結構平衡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的調整,以維護和實現相對平衡的狀態。

平衡理論認為,有效的機制是發展和維持一種良好行政法制度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良好的機制調整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的結構,一個完美的制度設計是無法在運作中發揮現實作用。因此,行政法學不但要對制度本身進行研究,還要研究相應的機制,通過機制的有效運作,實現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的平衡。

在行政法機制的構建上,應當特別注重對激勵機制的研究。建立激勵機制是現代行政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這是由現代市場經濟、現代行政以及民主政治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而這些機制的構建與權力的配置、行政程序的設置以及司法審查的范圍和標准有著密切的聯系。

(三)平衡理論揭示了行政法特有的不對等關系。

平衡理論首次揭示行政法關系的本質特徵,認為行政法關系中的每一個具體關系都是不對等的。一般情況下,在實體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形成行政機關為優勢主體、相對方為弱勢主體的不對等關系;在程序法律關系和司法審查關系中,則形成另一種反向的不對等關系。4不對等關系是行政法關系不同於私法領域的其他法律關系的最重要特徵。在行政法關系中,一定的不對等關系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不等於所有的不對等關系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也不等於不同性質的不對等關系必然形成平衡的行政法關系。

平衡理論對行政法中不對等關系的揭示,有助於行政法在權利義務配置的合理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我們在研究特定的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不對等關系的形成過程的同時,要研究正向不對等關系的必要性、行政指導和行政合同等非強制行政行為過程中形成的不等關系的特徵和行政程序、司法審查中的反向不對等關系等等相關問題。

另外,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不對等程度的區別,具體法律關系的不對等與行政法關系平衡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與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制度構建之間關系。把不對等關系問題的研究與行政管理、行政程序和司法審查的具體制度安排相結合,改善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的結構。

(四)平衡理論揭示了行政程序的性質。

行政程序制度的建構對於建立和維持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對行政程序性質的研究和探索至關重要。傳統行政法理論認為,行政程序規范對於行政機關而言既可以是權利性規范也可以是義務性規范。不同的學派持不同的主張,集中體現了不同的程序性價值取向。這種觀念阻礙了行政程序理論的發展和行政程序制度的建設。平平衡理論第一次把行政程序界定為行政行為的時間和空間的表現形式,並根據雙方的情勢,認為把行政程序法應重點制約行政主體的行為,應為其設定更多的規范界定為義務性規范。,但不同的行政行為其適用的程序的性質應有所不同,行政相對方亦應遵守必要的義務性規范。是對行政程序理論的重要變革。

平衡理論認為,義務性的行政程序規范,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義務性規范,行政程序其制度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行政行為對相對方權利的影響程度。但行政程序不應是越復雜越好,越嚴格越好,而是要根據行政行為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安排。對於嚴重影響相對方權利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等,應當設置嚴格的行政程序,以規范行政行為,防止行政權力濫用;對於不會嚴重影響或者不會直接影響相對方權利的行政行為,如行政指導行為、行政合同行為、行政建議行為等,應當設置相對寬松的行政程序,要給行政機關積極行政、充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留有餘地。

(五)平衡理論有利於行政法方法的創新和引進。

促使行政主體和相對方進行良性互動、進而調整權利結構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平衡理論主張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實現權利義務的均衡化。這有利於方法論的創新和引進。除了傳統的歷史、比較、邏輯等方法外,平衡理論更多地運用博奕和利益衡量的方法研究行政法的制度、機制和規范。

在某種程度上講,行政立法是一個通過博奕的方法使行政主體和相對各方達成共識或達成一定的共識,並通過一定的程序上升為法律和政策的過程;行政管理是行政機關和相對方在既有的規則(法律規范和行政政策)的框架內的博奕過程。平衡理論為引進博奕方法研究行政法問題提供理論上的可能,而博奕方法有助於分析和解決行政機關和相向對方的動態矛盾,為制度的設計和機制的構建提供實證依據。博奕方法的引進,有利於促進作為博奕規則的法律規范和行政政策公平、公開,並有利於優質的行政對策的產生和行政管理質量的提高,對於揭示行政法的價值取向也有重要意義。

由於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在司法審查案件中有著充分的體現,利益平衡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司法方法。平衡范疇不僅體現行政權力和公民權利的狀態,同時也體現一種方法。在司法過程中,利益衡量是法官審視行政法主體之間博弈是否符合原則和規則的重要方法,同時,利益衡量也是在司法解釋和司法裁判的過程中促使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正在司法審查的各個領域受到重視並得到不斷運用。

(六)平衡理論揭示了行政法的功能。

關於行政法的功能問題,理論界歷來爭議很大。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從平面思維轉換到立體思維,可以認識到行政法應當為行政主體和相對方良性互動的構建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首先,行政法為行政機關和相對方提供一定的程序和機制,使各方有可能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主張。5這種利益主張表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為一個政治過程,但更多的應當體現為一個行政過程,這就要求行政程序的公平、公開和公正。其次,行政法還應當為行政機關和相對方合理的利益主張的實現提供渠道和保障。其三就是這是一個權利補救的問題,即當相對方的合理利益主張無法通過相應的制度和機制獲得實現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候,提供應當有一個後續的制度和機製作為權利補救的保證。此外第三,行政法不但應當具有為行政法主體利益主張得到代表並得以實現的功能,還應當具有保護行政法主體利益以外的權利的主張和實現協調發展的功能。行政法的功能不應當簡單的界定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保護公民權利,我們需要通過對行政過程的研究,揭示現代行政法的最高真正功能,並為行政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盡管平衡理論提出了自己的創見,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但目前還存在一些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今後,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行政相對方行為、非強制性行政行為、市場機制與政府機制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平衡理論是一種開放式的理論,自身也正在不斷的完善。理論模式的變化,會引起行政法概念、原則、制度等方面的變化,也會引起行政法的價值取向和目標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整體把握。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研究,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取。

例如:注意行政法權利(力)結構的研究,主張現階段要強調提升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合理定位行政職能,調整行政權力,綜合利用相關因素,逐步實現權利(力)結構動態平衡、實現利益均衡、實現行政法關系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主張整合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調整規范體系,形成統一、有機、協調的行政法律制度;強調制約與激勵並重、實體與程序並重的行政法機制;主張行政程序重點制約「硬性行政行為」,對「軟性行政行為」,則重績效,只要求其符合一般程序原則;主張保障行政相對方權利的行使,促進其與行政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營造一種合而不同、和諧的行政法制環境;注意研究行政法制方法,提倡在某些決策過程中,通過各方反復博弈,形成廣泛共識,並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堅持行政法治原則支配整個行政過程,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實現行政法權利(力)結構的均衡化;等等。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行政法平衡理論的不是我一個人,而是一個不斷擴大的群體,並已歷時十餘年。本書作者是參與行政法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一員,為行政法平衡理論研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本書以兩個對立的理論模式為切入點,對行政法的基礎理論作了系統的、歷史的、比較的研究,對行政與法律的基本理論作了深入的闡釋,對中國的行政法理論狀態提出不少建設性批評觀點,反映了一部分平衡理論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創見。本書作者作為一名法官,對基礎理論的實踐運用價值問題有較為深入的觀察和分析,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本書對於推動司法改革,完善司法機制,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注釋: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會理事長。

2 可參見:(英)CarolHarlow, RichardRawlings,在《Law andAdministration》(《法律與行政》)一書中關於行政法的「紅燈理論」和「綠燈理論」的論述;[日]和田英夫在《現代行政法》一書中關於「對以公共權力為中心的行政法體系一直在傳統的行政法中佔主導地位,現在人們對此提出了疑問和批評,不斷主張建立新的方法」(第12頁)的論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

3 關於行政法的三種理論模式,即「管理理論」、「控權理論」和平衡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異之處,我曾在一些論著中論及,也有其他同志的相關論著可以參考。可參見羅豪才主編:《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 參見羅豪才、袁曙宏:《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石》,《中國法學》1993年第1期。 羅豪才、甘雯:《行政法的「平衡」和「平衡理論」范疇》,《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

5 美國學者理查德·B·斯圖爾特認為,「歷史上,行政法的根本前提始終是限制政府權利以保護私人自治權」,然而,由於積極行政的出現,公民的參與,「私人行為和政府活動截然兩分的領域已經融合在一起」。這個設想就不再是一個適當的模式了,外部對政府控制的原則已「無濟於事了」。他更認為,「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是,行政法的功能不再是保障私人自主權,而是代之以提供一個政治過程,從而確保在行政程序中廣大受影響的利益得到公平的代表」。見(美)理查德·B·斯圖爾特著,沈巋譯:《美國行政法的重構》,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96-197頁。

④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間的關系

行政法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

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4)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認識論文擴展閱讀: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

2、監督

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

3、保護

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

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⑤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抄。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有兩種觀點:一是程序法只是實體法的助法或者說是附法,程序法的所有價值和功能就在於為實體法內容的實現提供手段或工具;二是認為程序法並不是助法,而是具有實體內容形成作用的法的重要領域。
本人認為程序法與實體法是相互配合的法。

⑥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1、 性質不同:行政法是一種實體法,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
2、適用的主體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實體依據。
3、適用的階段不同: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法是關於行政行為作出的依據;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認識
行政法是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許可的問題。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在依法行政時必須要做的程序,雖然二者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行政法含義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訴訟法含義
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區別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區別在於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它規定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程序方面的法律規范和行政訴訟參加人行使權利、承擔義務的各種法律規范,是現代國家據以建立行政訴訟制度的【法律依據】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之間的關系
1、行政法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訴訟法是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國家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訴訟。行政訴訟法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和行政訴訟參加人(原告、被告、代理人等)進行訴訟活動必須遵守的准則。
【法律依據】
《行政訴訟法》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⑦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小論文)怎麼寫

就用下邊論文的格式
[摘要]

[關鍵詞]

一、行政主體的概念

二、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缺陷分析
三、我國行政主體在執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四、我國行政主體的改革設想

[參考文獻]
[1] 江永清.《行政處罰》.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35-51頁
[2] 江永清.《行政處罰法適用手冊》.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63-82頁
[3] 徐繼敏.《行政處罰法的理論與實務》.法律出版社,1996年:109-133頁
[4] 馬懷德.《中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26-48頁
[5] 皮純協.《行政處罰法原理與運作》.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年:94-107頁
[6] 應松年、馬懷德.《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學習輔導》.人民出版社,1996年:94-106頁
[7] 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2-117頁
[8] 雷新華.《論依法行政與行政監督》載《行政法研究》.2001年,第7期:29頁
[9] 龐京城.《論行政監督》載《海南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32-34頁
[10] 石東坡 《論行政法制監督機制的完善》載《雲南行政學院報》.2001年,第1期:45-46頁
[致謝]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劉春萍老師的精心指導,劉老師從開題的論證直到最後論文的撰寫都給予了特別細致、耐心的指導,使本人得以順利的完成此論文。在次,我對劉老師在次論文撰寫期間給予的幫助表示衷心的感謝。

⑧ 怎麼論述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一個是是實質法
一個是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⑨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區別

法律主陸瞎春觀: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關系: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早耐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法律客觀:

《行政神首訴訟法》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熱點內容
電大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小抄 發布:2025-01-12 05:54:29 瀏覽:915
廉潔法規案例 發布:2025-01-12 04:24:50 瀏覽:976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