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釋義
❶ 行政法名詞解釋
行政法名詞解釋: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而不是別的社會關系。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
行政主體的大量行政行為,如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對人為對象實施的,從而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產生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即行政法制監督主體在對行政主體及其公務人員進行監督時發生的各種關系。
❷ 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所謂行來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自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貫徹的問題所作的說明。行政解釋學是法律解釋學的一部分。
從解釋主體來說,行政解釋主要可以分為: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辦等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方面的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進行解釋。
2.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對同級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何應用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中國現行法定法律解釋體制的特點有:立法部門主導,集中壟斷,分工配合。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於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❸ 行政法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一般行政法指的是什麼?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問題二:行政法大白話講到底是什麼意思?謝謝! 就是關於 *** 機關工作規則的法律。行政訴訟法就是規定和 *** 機關打官司的法律。
問題三: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源於法文droit administratif,英文為administrative law。由於社會制度的不同,法律文化的差異,觀察問題角度的差別,人們對行政法的理解與界定也便存有分歧。
最簡單的定義方法是把行政法描述為有關行政的法。統而論之,這並無不當,但只有進行進一步的闡釋,人們才能明了行政法的內容體系、本質特徵與重心所在,才能對這種定義的准確性、完整性、正確性作出判斷。
有的學者從管理的角度界定行政法,人們稱之為管理論。這種理論在早期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前蘇聯的行政法學中占據統治地位。最集中、最直接地表述這一理論的一個定義是:「行政法作為一種概念范疇就是管理法,更確切一點說,就是國家管理法。」 1 管理論者從「分析實證主義」出發,信奉「法律是無限 *** 者的命令」,認為行政法是「對國家事務進行管理的工具。」認為行政機關是權力主體,相對方是義務主體,二者之間的關系是權力義務關系,權力義務不對等是行政法的基本特徵,命令――服從是行政行為的基本模式。強調法制的中心是以法行政,即用法律管理國家事務,要求行政相對方服從法律的命令,否則要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將行政法律責任的范圍限於行政相對方的責任,不強調行政主體的法律責任,追究行政法律責任的機關是主管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行政救濟,早期被認為是行政長官對受害的相對方的一種恩賜,此後方逐步被承認為相對方的一種權利補救措施。他們一般都是以行政組織、行政職能和作用為核心來構築行政法學理論體系。在他們的早期著作中,不講司法審查和司法補救。管理論的產生有其歷史、社會的必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但這種理論有較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政法的實質,它以管理者為本位,以管理為使命,視法為管理工具,無視行政相對方的權利,忽略了對管理者的監督,過於強調行政效率和行政特權,加深了行政領域「官本位」的特徵,同現代社會的發展,同民主與法治原則不相適應。
問題四:行政是什麼意思? 行政就是在公司打雜的。比如:對公司人員文件資料,人事檔案進行合理歸類,有序整理,比如公司內部人員的聯系方式,住址等內容的記錄。比如協助公司列印或復印相關文件資料,比如接聽或需要轉接給領導的來客電話的工作,還有就是接待外來人員........還有很多呢。很雜。
問題五:行政法和行政法規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有關行政活動、行政機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行政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等。行政法規是行政法的一部分。
問題六:什麼是行政法?什麼是行政法學?二者有什麼區別? 行政法是有關調解行政法律關系和監督行政法律關弧的所有法律法規的總稱。 我國現在還沒有統一的一部《行政法》法典。
行政法學是以研究行政權為核心、以維護行政相對人為目的,以行政法的淵源、原則、種類、作用等為內容的學科體系
簡單的說 行政法是法律 行政法學是學問
問題七: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行政解釋是什麼(法律上
所謂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貫徹的問題所作的說明。行政解釋學是法律解釋學的一盯分。
詳細解釋
從解釋主體來說,行政解釋主要可以分為: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辦等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方面的法律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進行解釋。 行政解釋
2.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 *** 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 *** 主管部門,對同級權力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何應用的問題所進行的解釋。 中國現行法定法律解釋體制的特點有:立法部門主導,集中壟斷,分工配合。 行政解釋是指由國家行政機關對於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體應用問題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規進行的解釋。 指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門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一是對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二是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在行使職權時對於自己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所進行的解釋。
編輯本段權力淵源描述
中國的法律解釋作為一項獨立的權力,是由憲法和法律法規賦予的,憲法、法律、法規是法律解釋的權力淵源,也是行政解釋的權力淵源。 憲法淵源 1949年9月通過的中央人民 *** 組織法第7條規定,中央人民 *** 委員會有權制定並解釋國家的法律。1954年憲法第31條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解釋法律,1975年憲法保留了此項權力,1978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進一步增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具有「解釋憲法」的權力。 組織法淵源 1949年9月的中央人民 *** 組織法第7條規定,中央人民 *** 委員會有權制定並解釋國家的法 行政解釋
律。1979年通過、1983年修訂的法院組織法第33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淵源 1955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解釋法律問題的決議》規定: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凡關於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進行解釋。 1981年五屆全國人大第19次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包括以下四項原則性規定。 1.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2.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和檢察院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兩院解釋如有原則分歧,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3.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4.凡屬於地方性法規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出補充規定的,由制定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進行解釋或作出規定,凡屬於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 *** 主管部門進行解釋。 法律淵源 2000年3月15日通過的《立法法》第42條規定:「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第43―46條規定了法律解釋的程序問題。 第4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行政法規淵源 1999年5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作出的《關於行政法規解釋許可權......>>
問題八:請問行政法中的行政與行政管理學中的行政的意思有何不同 前者指國家行政和公共行政,後者指的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的總稱
問題九:行政工作是啥意思 只要是做管理的~~都屬於行政工作...
問題十:行政是什麼意思? 20分 這個有很多含義啊,一般來說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對於國家各種事務的管理職能。當然也可以指企事業單位內部的管理。
當然還有更專業的回答了呵呵
❹ 行政法的解釋
行政法的解釋關於 國家 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它調整進行行政管理活動的 機關 、 組織 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和其他國家機關、 社會 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公民 之間 的關系。行政法內容極其 廣泛 ,由一系列數量很大的法律文件組成,沒有一部統一的、 無所 不包的行政法。
詞語分解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襲襪。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雲 流水(喻 自然 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政法的解釋 政治 和法律政法學院詳細解釋.法制。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其緩知或犯逾之者,則繩以政法。」拍哪激《敦煌變文集·頻 婆娑 羅王變文》:「時則有 王舍 大城 頻婆娑羅王 統握瞻部,紹繼黔黎,常以政法治國,不
❺ 行政法規的名詞解釋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內行政容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它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5)行政法律釋義擴展閱讀:
法規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規章
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❻ 行政法律關系名詞解釋
是指受行政法律規范調控的因行政活動而形成或產生的各種權利義務碼搭關系。
其構成要素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客體、內容三部分。其具備的特徵是主體的恆定性與不可轉化性、主體權利義務的對應性與不對等性、國家權力的有限性與不可處分性等。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法律主體包含有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行政主體一般指享有行政職權、行使職權的組織如行政機關;行政相對方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所指向的對象。《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核模源條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改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准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❼ 名詞解釋 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進一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對行使行政職權的監督等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段賣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行政法的作用概括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維護: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要求行政機關履行發展經濟、穩定社會、保護環境、控制人口、加強治安等各項職責。因此,行政機關必須通過行政立法、行政執法及行政司法等各種手段,來有效地規范、約束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制止危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違法行為,建立和維護社會秩序與行政管理秩序,確保行政機關充分、有效地實施行政管理。
2.監督:由於行政權力客觀上存在易腐性、擴張性以及與個人權利的不對等性,因而必須對其加以監督和制約。在各類監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監督就是行政法監督。行政法通過規定行政權力的范圍、行使方式及法律責任等方式,可以達到有效監督行政主體、防止行政權力違法或拍燃李濫用的目的。
3.保護:行政法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賦予行政機關合法許可權並監督其行使,來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各項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通過賦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為的監督權(如檢舉權、控告權),行政權行使過程中的參與權(如知情權、要求聽證權),特別是對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提起復議權、訴訟權和要求賠償權,來保護自己的合襲遲法權益。
❽ 行政處罰法釋義以及有什麼意義
法律分析: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依法實施管理 以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保護公民和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意義:1、健全了我國法律責任制度。2、完善了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3、它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 加強廉政建設有著促進作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第三條 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❾ 行政法規的解釋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三條制定規章,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