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授權什麼制定行政法規

授權什麼制定行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3-06-09 15:16:27

❶ 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

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法律分析
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所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規章是行政管理活動的重要根據,其數量之多、適用范圍之廣、使用頻率之高均居行政法各表現形式之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❷ 制定行政法規的國家機關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國務院可以行使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依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和外事等方面的各類法律法規。由於法律中關於行政權的規定往往更具原則性和抽象性,需要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是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主要形式。
一、簡述行政法規的基本特徵。
(1沒有統一完整的行政法規范;(2)行政法規范表現為多種法律形式,是由各種不同效力層次的行為規范構成的統一體;(3)行政法規范眾多,內容廣泛;(4)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可變性;(5)行政程序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種行為規范,通常與行政實體規范交織在一起,並存於同一法律文件中。
二、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應優先適用行政法規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
行政法規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一般適用於當地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法規是行政活動的重要依據,其數量、適用范圍和使用頻率在所有行政法形式中居於首位。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依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有關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和外事等方面的各類法律法規。由於法律中關於行政權的規定往往更具原則性和抽象性,需要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是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主要形式。
一、簡述行政法規的基本特徵。
(1沒有統一完整的行政法規范;(2)行政法規范表現為多種法律形式,是由各種不同效力層次的行為規范構成的統一體;(3)行政法規范眾多,內容廣泛;(4)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可變性;(5)行政程序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種行為規范,通常與行政實體規范交織在一起,並存於同一法律文件中。
二、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效力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應優先適用行政法規的規定。
地方性法規不得與行政法規相抵觸。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由大會主席團或者常務委員會用公告公布施行的文件。
行政法規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組成部門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決定、命令,在本部門許可權內,按照規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城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一般適用於當地的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法規是行政活動的重要依據,其數量、適用范圍和使用頻率在所有行政法形式中居於首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❸ 行政法規是什麼制定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蠢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畝啟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帶耐姿。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❹ 行政法規是誰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誰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並且按照相關規定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用「根據」原則對行政機關的立法許可權作了基本的界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用「不抵觸」原則界定了地方的立法許可權。
行政法規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國務院關於鼓勵華僑和香港澳門同胞投資的規定》;
3、《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4、《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5、《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條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❺ 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

法律分析: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

法律依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❻ 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機關是

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機關是國務院。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國務院嫌睜是中央政府最高行政機關,負責全國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行槐叢政法規,頒布行政命令和政令等。國務院下屬鉛者櫻的各部委、委員會、局、辦公廳等機構也可以根據授權制定具體領域的行政法規。

❼ 享有行政法規的制定權是哪一個主體

所謂行政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以自己的名義履行行政職責(行使行政職權)、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主體。行政機關,是依法設立的國家機關,一般都通過編委制定的該機關「三定」方案(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三定)確定其行政職責,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在其法定職責范圍內是當然的行政主體。
派出機構與派出機關,也是有區別的。派出機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門依法設立的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不屬一級政府也不屬一級政府所屬部門的機關,具有法人資格,在其法定職責范圍內是行政主體,如,街道辦事處是區政府的派出機關,由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一般也認為是其所屬政府的派出機關。曾有段時間有觀點認為開發區管理機構也只是派出機構而非派出機關,但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 第21條,以是否經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為標志,實質上將經國務院或者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認定為派出機關,一些地方立法如《江西省開發區條例》也是類似規定。
派出機構是指行政機關向其所轄某一區域派出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如,公安派出所是縣區公安局的派出機構,市場監管所是縣區市場監管局的派出機構。派出機構一般以其隸屬的行政機關的名義開展活動,相關法律責任也由其隸屬的行政機關承擔,一般情況下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 。但是,當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明確授權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的,該派出機構在履行相關職責時,屬於行政主體。不過,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五條、第十七條的規定,派出機構以自己名義實施行政處罰(成為行政處罰實施主體)的,必須要有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規章不得授權行政機關之外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若有,只能視為行政委託)。也就是說,派出機構取得行政主體資格,實質上是基於行政授權而非行政委託。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法學 發布:2025-01-11 23:36:41 瀏覽:222
司法部公證管理規章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23:03:26 瀏覽:269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