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主體行政訴訟法

行政主體行政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3-06-11 05:06:26

❶ 行政訴訟法的主體

法律主觀:

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的侵犯時,公民在選擇救濟途徑時,可以選擇提起行政訴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又有原告主體資格,行政訴訟法原告主體資格的認定是有條件限制的。
行政訴訟訴訟主體
(一)原告
原告是指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以自己的名義向法廳亂院提起行政訴訟的公民、法人和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是原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1)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
(2)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
(3)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4)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在行政訴訟中,要注意以下情況下原告的確定:
1)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慎伏信、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2)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託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
3)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4)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5)合夥企業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原告,由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夥組織提起訴訟的,合夥人為共同原告。
6)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沒有主要負責人的,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
7)同案原告為5人以上,應當推選1至5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在指定期限內未選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指定。
8)聯營企業、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的聯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營、合資、合作企業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9)農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10)非國有企業被行政機關注銷、撤銷、合並、強令兼並、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隸屬關系的,該企業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訴訟。
11)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訴訟。
12)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同一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是共同原告。
13)如果在訴訟進行中,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和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的主要負責人被更換,導致參加訴訟的法定代表人也要更換時,應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證明書,繼續參加訴訟;已進行的訴訟活動對於繼續參加訴訟的法定代表人具有約束力。
(二)被告
被告是因原告認為其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侵犯其合法權益,而被起訴要求承擔責任的行政機關或履行行政職能的授權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一般按以下情況確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2)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3)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4)兩個以寬輪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5)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但法律、法規對派出機構有授權的除外。
a)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也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b)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c)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8)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與非行政機關共同署名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應以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為被告,非行政機關不能當被告。但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需要進行賠償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非行政機關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10)當事人不服經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具體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人民法院在第一審程序中,徵得原告的同意後,可以依職權追加或者變更被告。應當變更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三)第三人
第三人是指同某一行政案件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或同這個案件的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是指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行政機關的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兩個以上利害關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關系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沒有起訴的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如行政機關就同一違法事實處罰了兩個以上共同違法的人,其中一部分人對處罰決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發現沒有起訴的其他被處罰人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應當通知他們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出上訴。
綜上所述,只有在認定行政訴訟法原告主體資格之後,法院才能受理行政相對人提起的行政訴訟。行政相對人想要自己的遭受的損失能夠獲得相應的救濟,就首先應當對行政訴訟的訴訟主體進行了解,否則行政訴訟這種救濟途徑也是於事無補。

法律客觀:

我國的行政訴訟法有以下兩種形式:一種是行政訴訟法典。這就是1989年4月4日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頒布的,並於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這部法律分11章75條,主要內容有行政訴訟法的重要原則;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圍、管轄、受理、審理和判決;行政訴訟參加人;行政訴訟的證據;執行;行政侵權賠償責任;涉外行政訴訟等。另一種是散見在許多具體的、單一的法律、法規中的行政訴訟法律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39條規定:「被裁決受治安管理處罰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機關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裁決的,在接到通知後五日內,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訴,由上一級公安機關在接到申訴後五日內作出裁決;不服上一級公安機關裁決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後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類似這樣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許多法律、法規中都有。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就行政訴訟所作的某些解釋和規定,也可以認為是我國行政訴訟法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行政訴訟法在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和支持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行政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

❷ 行政訴訟主體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主要是法院、行政訴訟參加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訴訟人、第三人和訴訟代理人等)、行政訴訟的其他參與人(比如證人、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❸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如下:
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
一、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二、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三、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四、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五、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六、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七、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行政訴訟的特徵如下:
一、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二、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我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三、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其中進行審查的行政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訴訟案件不得以調解方式結案;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行政訴訟的裁判以撤銷、維持判決為主要形式等;
四、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行政訴訟並不解決所有類型的行政爭議,有的行政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均無類似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限制。至於,不屬於行政訴訟解決的行政爭議只能通過其他的救濟途徑解決;
五、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具有恆定性。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這個特點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同。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恆定性,允許被千反訴;而刑事訴訟,也存在著自訴案件中允許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所訴自訴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訴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❹ 行政訴訟法規定被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被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是:
1、國家明文規定建立某一機關或組織承擔某種行政執法任務;
2、國家通過法律,法規授權的方式將某種執法權直接賦予某個業已存在的機關或組織。
行政主體具有下列三個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的區別所在;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具體表現,也是—個組織成為行政主體的必備條件。
在中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授權的組織。行政主體是行政管理法律關系的一方當事人,是指能以自己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能作為被告應訴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七十五條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❺ 行政訴訟法基本的原則是什麼

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包括: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等。關於行政訴訟法基本的原則是什麼的問題,下面由我為你詳細解答。
一、行政訴訟法基本的原則是什麼
1、行政訴訟法基本原則如下:
(1)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3)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
(4)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
(5)使用民族語文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
(6)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原則。
(7)人民檢察院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二、行政訴訟的特徵
(1)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2)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我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3)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其中進行審查的行政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訴訟案件不得以調解方式結案;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行政訴訟的裁判以撤銷、維持判決為主要形式等。
(4)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行政訴訟並不解決所有類型的行政爭議,有的行政爭議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而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均無類似於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的限制。至於,不屬於行政訴訟解決的行政爭議只能通過其他的救濟途徑凳或解決。
(5)行政訴訟中的當事人具有恆定性。行政訴訟粗擾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棗凳伍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這個特點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同。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恆定性,允許被千反訴;而刑事訴訟,也存在著自訴案件中允許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所訴自訴人。
依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包括: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原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等。

❻ 行政訴訟法被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是誰

法律分析:行政訴訟法被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是認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