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授權的組織

行政法授權的組織

發布時間: 2023-06-15 20:41:24

1.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法律主觀: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法律主體包含有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行政主體一般指享有行政職權、行使職權的組織如行政機關;行政相對方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所指向的對象。

法律客觀: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指狹義的行政法律關系,廣義的行政法律關系含行政關系與監督行政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在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的享有者和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社會組織。行政主體從形式上分,包慎困洞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具體如下:一、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行政機關是指依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規定設置的,行使國家行政職權,負責對國家各項行政事務進行組織、管理、監督和指揮的國家機關。行政機關屬於國家機關(包括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等)。根據職權管轄范圍,可將行政機關分為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中央行政機關包括國務院、國務院組成部門、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國務院辦事機構。地方行政機關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要注意的是派出機關包括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此外,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的管理委員會也屬於派出機關。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並不是一級人民政府,但實際上卻履行著一級人民政府的職能,在一定區域內依法行使對所有行政事務的組織和管理權,能以自己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因而它們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具體可分為:1、行政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因行政管理的需要而設置的,具體處理和承辦各項行政事務的內部組織、派出組織和臨時組織。(1)內部機構:行政機關的某些內部機構在得到法律、法規授權情況下,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如工商總局內設的商標局(《商標法》授權)、國家專利局內設的專利復審委員會(《專利法》授權)等。(2)派出機構:是指政府職能部門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置的,代表該職能部門管理某項行政事務的派出工作機構。如審計署駐各地辦事處、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財政所等。(3)臨時機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設立的,協助其處理某項臨時性行政工作的組織。如國務院就曾設有國家防汛救災指揮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辦公室等。2、企業組織:在特定情況下,通過法律、法規授權,企業組織也成為行政主體。如我國的公用企業(郵電部門、鐵路運輸部門、煤氣公司、自來水公司等)、金融企業、行政性專業公司(如國家電網公司)等。3、事業單位:教學科研單位和從事某種專門技術檢驗或鑒定的事業單位等,經尺凳行政法律、法規的授權,可成為行政主體。如《高等教育法》授予高等院校學位授予權等。4、社會團體:它們之中被授權成為行政主體的多為公益性社會團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授權的消費者協會。5、其他組織:一些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如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等經授權,也可從事一定行政職能活動,成為行政主體。行政主體以權力來源為標准,可分為:職權行政主體,即地域性行政主體,主要賦予行政機關;授權行政主體,即公務性行政主體,主要授予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行政主體的概念、構成與分類告訴我們,某一社會組織成為行政主體必須具備:享有行政權力(先決條件)、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主要標准)、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關鍵條件,這里指行政責任,還有民事、刑事責任)。總之,國家行政機關是最主要的行政主體,但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能成為行政主體,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成為行政主體;成為行政主體(還有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也不一定都是行政機關。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成為行政主體)的社會組織(含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也不一定在任何場合都以行政主體的身份(在民事活動中是民事主體)出現。只有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寬枯,並能獨立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時才是行政主體。

2. 行政法中被授權組織和被委託組織的區別

  1. 授權是法律法規授權,委託是政府等行政機關委託:

  2.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回是非政府組織,以自己名義答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受行政機關委託組織可以是行政機關(系統內委託),也可以是非政府組織(系統外委託),沒有法律授權,以委託方的行政機關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3. 另見行政訴訟法解釋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3. 行政案件的被告必須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嗎

行政訴訟的被告必須是行政主體,一般是行政機關,還有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納仔爛,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這是行政訴訟的一大特點。
一、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一)1、行政主體是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的組織;2、行政主體是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4、行政主體應當是組織,個人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二)被告應當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
二、直接向和經過行政復議以後向被告的確定。
在我國,就救濟途徑而言,行政訴訟案件有兩類:一類是經過行政復議以後再向人民另一類是不經過行政復議程序當事人直接向人民的。前者稱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案件,後者稱直接的訴訟行政訟訟案件。
⑴、直接的行政訟訟案件的被告的確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1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提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是被告。」因此,直接的行政訟訟案件的被告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
⑵、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案件被告的確定。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案件,是指經過行政復議程序之後,復議申請人對復議結果不服,繼而向人民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規定:「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三、共同行政行為中被告的確定。
《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3款規定:「兩個以上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是共同被告。」這是說,當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作出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時,它們是共同被告。共同被告之間負有連帶責任,當事人不能只選擇其中一個作為訴訟對象。這里必須說明的是,共同被告的構成必須是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組織都是行政主體,非行政主體不能與行政主體組成共同被告。

四、行政授權關系中被告的確定。
《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4款規定:「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行政訴訟若干問題解釋》第20條、第21條的規定看,最高人民已把授權法的范圍從「法律、法規」擴大到「規章」。據此,行政訴訟法意義上的「授權」,系指法律、法規與規章把某一國家行政職權設定給某一組織的行為。
五、行政委託關系中被告的洞漏確定。
《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4款規定:「由委託的組織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是被告。」《行政訴訟若干問題解釋》第21條又補充規定:「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訟的,應當以該為被告。」這些規定,明確了行政委託的特徵與在行政委託關系中對被告的認定。
六、被撤銷後被告的確定。
被撤銷,在機構精間、改革中是常有的事。行政訴訟法對這種情況下被告如何確認作了規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5款規定:「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是被告。」從理論與實踐上說,被撤銷以後,繼續行使其職權的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一個被撤銷後,它原有的職權被並入到另一個之中,這時,這一被並入職權的屬於「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被告得由它來承擔。另一種情況是一個被撤銷之後,它的職權沒有被明確並入到另一個之中,這時,應由撤銷其的作為「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被告得由它來承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戚賀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4. 2020法考背誦點【行政法】其他行政組織

一、其他行政組織

(一)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

1、派出機關是由有權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代表設立機關管理該行政區域內各項行政事務的行政機構。

2、派出機關有三類:第一類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的行政公署;第二類是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設立的區公所;第三類是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設立的街道辦事處。上述三類組織均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二)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

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有以下三類:

1.內設機構

行政機關內部的工作機構包括地方各級政府的內設機構和政府工作部門的內設機構。

2.派出機構

有權地方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代表該設立機構管理該行政區域內某一方面行政事務的行政機構。如區縣公安局設立的公安派出所、工商局設立的工商所、國稅局或者地稅局設立的稅務所等。

3.臨時組建的機構

行政機關為履行職權的需要臨時組建的執法機構。

要注意的是,法律、法規、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部機構,如果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仍然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內部機構為被告。(區分幅度越權和種類越權,詳見行政訴訟法部分)

(三)法定授權組織

我國行政法上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是指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參加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非政府組織。在被授權的范圍內相當於行政機關,具有行政主體資格。

法定授權組織,常見的是國有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

國有的公用企業、金融企業和全國性總公司往往能成為授權的對象。公用企業包括郵電、鐵路運輸、煤氣公司和自來水公司等,它們也會被國家立法授權實施一部分行政職能。

(四)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是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在委託事項范圍內從事行政管理活動的非政府組織。這類組織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和對外承擔法律後果,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受委託的組織可以是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也可以是個人。

5. 法律法規授權履行行政職能的組織有哪些具體常見的單位,請各位知識淵博的大俠們回答

例如:政府部門,環保部門等等非法律直接賦予權力的部門都是哈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