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行政法發展水平如何

我國行政法發展水平如何

發布時間: 2023-06-19 06:12:34

⑴ 2022年行政法變化大嗎

2022年行政法變化不大。行政法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行政法基本原則漸趨成熟行政法觀念實現重大轉變,行政法理論取得重大突破,今後我國行政法還將呈現五個方面的發展趨勢,和其他法律制度相比行政法產生較晚,但發展迅速在現代國家法治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22年行政法的特點

通過行政關系的法律調整,確認行政關系參加者的法律地位,保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公務員正確,合法有效地行使職權,履行職責,通過行政法制監督,追究違法者的行政責任,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提高國家公務員和公民。

行政法是指調節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旳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旳法律規范旳總稱。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

⑵ 新行政法的形成與發展論述題怎麼答

一、行政法產生的基礎
(一)行政法產生的理論基礎
行政法產生的理論基礎是自然權利、三權分立以及法治理論。
1.在法國大革命前,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了「自然權利」的主張,認為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權利,並認為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可讓與。這一思想在資產階級大革命後為法律所肯定。行政法的出現正是為了保障公民的自然權利。當然,現代行政法更注重拓展公民的權利,促進公民個體及社會的發展。對行政法的產生具有更直接影響的是「三權分立」理論。該學說創始人孟德斯鳩認為一切國家都存在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三種權力,主張將這三種權力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行使,以確保自由的存在。三權分立強調權力的制衡,這里必然引申出對行政權的規范和控制。
(二)行政法產生的社會基礎
行政法的產生固然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但直接導致行政法產生的原因卻根植於現代國家的憲政體制。現代西方國家的政權都建立在「三權分立」的基礎之上,它孕育著行政法產生的最基本的條件,即行政相對獨立,沒有行政的相對獨立,也就沒有行政法。
二、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一)法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最早產生於西方國家,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法國大革命後確立起來的。1789年的大革命****了封建****制度,資產階級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重新設計了法國的政體。法國的三權分立,不僅是為了限制王權,同時也是為了限制司法權。1790年的《法院組織法》明確將司法職能和行政職能分開,並排除普通法院對行政糾紛的管轄權。1799年,法國拿破崙一世建立了國家參事院和省參事院。國家參事院一方面受理行政糾紛,提供解決糾紛的意見,另一方面為政府提供法律咨詢。自此,法國逐步形成獨立的行政審判制度。為行政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英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英國行政法的萌芽可追溯至資產階級政權建立初期,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的普通法制度就已包含了現代行政法的精神,即對行政的控制。但在英國,行政法真正受到重視是在19世紀後期。這一時期,由於科技、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兩個顯著變化:(1)委任立法。為應付工業經濟發展所引起的社會問題,需要制定大量法律。議會由於時間、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滿足這一需要,不得不授權行政機關制定具體的規則,以補充地方立法之不足。(2)行政裁判所的迅速發展。行政裁判所的職能是行使部分司法權,受理行政機關和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公民之間的爭端。由於上述變化,英國的司法審判制度得到充實和加強,行政法得到進一步發展。
(三)美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美國是嚴格實行三權分立的國家,分權與制衡為立國之本,立法、司法對行政的控制與其國家的歷史一樣悠久。但由於美國承襲了英國的普通法制度,公法與私法不分,行政法的出現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至洲際貿易委員會的成立,人們常將此作為美國行政法產生的標志。由於嚴格的三權分立原則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需要,新型的行政機構——獨立管制機構應運而生。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承襲了英國傳統,但更側重於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強調行政程序的控權作用。1946年,美國制定了《聯邦行政程序法》之後又制定了許多程序法規,如《陽光下的政府法》等。此外,在行政組織方面,美國建立了許多獨立管制機構,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體美國學者視獨立管制機構的建立為美國行政法的開端。在解決民事和行政爭端方面,美國還建立了行政法官制度,並逐步使之完善。
三、中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一)中華民國行政法的歷史簡況
在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直到民國時期才開始萌芽。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清王朝的封建****統治,主張實行資產階級民主與法治。1911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並第一次提到行政訴訟:「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但關於行政訴訟,其他他別訴訟,另以法律定之。」民國3年(1914年)5月18日,北洋軍閥政府公布了《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了《行政訴訟法》,並在同年3月公布了《平政院編制令》,規定了行政審判組織。至此,在形式上初步建立起行政訴訟制度。北洋政府依照日本的體制設有行政法院,成為「平政院」。
******政府成立後,「平政院」改名為「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處理行政訴訟,行政訴訟有三個程序,必須經過向行政機關的訴願,再訴願後,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統治時期還頒布了一些規范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法律,如省政府組織法等。[1]
從總體上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連年內外戰爭不斷,蔣介石******政府又長期實行獨裁統治,不講法治,因此,無論是行政訴訟,還是對行政組織行政活動的規范的作用都是徒有虛名。行政法治只不過是開明人士的良好心願,客觀上並不具備行政法生存和發展的條件,維護公民權利更談不上。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新中國的行政法萌芽於20世紀50年代,但真正受到重視並形成體系、走向成熟則是在80年代以後。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行政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監察法》、《立法法》等相繼制定實施,《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正在制定過程中,行政法制度已在逐步地建立和健全,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經濟體制的改革意味著國家與公民關系的變化,意味著公民從客體到主體地位的轉變,意味著對政府權力重新界定和規制的必要,這一切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國行政法的發展歷程,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健全,民主政治以及依法治國的推進,我國的行政法將逐步成熟與完善。

⑶ 行政法規的地位如何

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⑷ 行政法發展的五大趨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同經濟建設一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伴隨著一這歷史進程,我國行政法也從無到有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第一階段是從1979年到1988年以重建行政權立法為重點階段;第二階段是從1989年到1996年以加強行政監督立法為重點
階段;第三階段是從1996年至今以加強程序立法為重點階段。
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正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正向著科學發展的轉折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國的法治建設,包括行政法發展,既面臨著良好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今後一段時期,我國行政法的發展將會呈現以下五個趨勢:

一、逐步從形式法治向實質法治過渡

由於我咐高信國歷缺乏法治傳統衡輪和習慣,法律制度很不完善,特別在「文化*」期間更是無法無天,因此,3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的任務首先是致力於形式法治的實現,側重於法律制度的建構和保證現行法律規范得到確實有效的貫徹實施。應當說,在法治建設的初期階段,這是完全正確的。但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僅停留於形式法治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向法治的更高層次即實質法治發展。所謂實質法治,就是要求法治不僅必須具有必要的形式要求,更要符合時代的價值追求,符合時代對民主、人權、自由、公平、正義等價值的普遍共識;不僅重視秩序和效率,更要重視自由和活力;不僅要求整體公正、形式公正,還要體現個體公正、實質公正;不僅要求最後公正,還要求及時公正,等等。

二、逐步從國家行政法向公共行政法轉變

目前,我國行政法主要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這是與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國家」、「全能政府」緊密相聯系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行政國家正在向法治國家轉變,全能政府正讓位於有限政府,過去許多由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務正越來越多地轉由社會通過各種行業協會、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依法管理。這些行業協會、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與一般民事活動不同,而與行政活動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因此,不應由民法調整,而應由行政法調整。比如,律師協會對律師、學校對學生、醫院對醫生的懲戒行為,如果由民法調整,起訴到法院適用民事訴訟程序,採取誰主張權利誰舉證的原則,顯然不利於律師、學生、醫生權利的保護。因此,把這些納入行政法調整范圍,將是今後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三、實現行政程序法典化

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是我國行政法學界和立法工作者的共同願望,也是一個完善的行政法體系必不可少的內容。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著手起草制定行政訴訟法之前,就已經研究過是否直接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程序法。但當時考慮到實踐經驗不足,加上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的條件不成熟,因此,決定改批發為零售,陸續制定出台了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目前又正在審議制定行政強製法。200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就委託行政立法研究組著手研究起草行政程序法,行政立法研究組已將草案送交法工委。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行政程序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相信在可見的不久,行政程序法典化終將得到實現。

四、繼續推進放鬆規制

規制,又稱管制,主要指國家採取許可、審批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經濟無序發展的一種制度。規制的出現,是西方在自由市場失靈情況下提出的政府介入市場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物品可以分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兩大類。私人物品可以由私人生產,公共物品必須由國家組織生產或者必須在國家監管下生產。私人物品雖然可以由私人生產,但有些私人物品具有外部性,這種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對負外部性,必須由國家加以監管,把它減低到最小限度。由此,西方國家開始大肆介入市場。但後來發現,政府也會失靈,政府管制過多,也會造成成本過高、腐敗現象嚴重等問題。因此,又開始放鬆管制。我國解放後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政府是一個全能的政府,直接管理著各個方面的事務,不經政府事先審批、許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什麼事也辦不成。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這種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特別是經過2001年以來的三輪行政審批改革和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和各地念彎方都廢止了一大批審批事項,過度規制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按照發達市場經濟要求,實現與國際接軌,我們的差距仍然很大,過度規制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因此,繼續推進審批改革,進一步放鬆規制,仍是今後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五、進一步完善行政救濟制度

經過30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等行政救濟制度。但受歷史條件制約,這些制度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實施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響,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國家賠償法修改已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程序,賠償范圍、標准和簡化賠償程序等,是國家賠償修改的重點問題。行政訴訟法修改也已經列入立法規劃,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公益訴訟等問題,將是行政訴訟法修改的重點問題。因此,進一步完善行政救濟方面的法律制度,是今後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

⑸ 中外行政法歷史發展的比較

本人認為,為了更好地比較中外行政法的歷史發展,應該首先了解各自的發展歷史,這是前提所在,然後再分別對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的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進行比較。
一、新中國建立以前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意義的行政法在中國產生於民國初期。1914年5月18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條例》,同年7月15日公布的《行政訴訟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行政訴訟法。1914年3月21日公布的《平政院編制令》,平政院具有行政法院的性質,行政審判權不屬於普通法院,而屬於平政院。1932年11月27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了《行政訴訟法》,1945年4月16日又頒布了《行政法院組織法》,這兩個法律規定,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分立,專門處理行政訴訟案件。它規定行政訴訟有三個步驟,當事人必須先向行政機關提出訴願和再訴願,不服的才能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
二、新中國行政法的產生與發展
新中國行政法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1、行政法的初創階段(1949-1956年)。這是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初創階段,沒有制定系統的行政法體系,甚至對行政法的認識也是有限的。
2、行政法的倒退與破壞階段(1957-1977年)。這一時期由於反右運動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爆發,行政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被破壞殆盡。
3、行政法的恢復階段(1978-1988年)。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82憲法開始,行政法進入了恢復階段。許多領域的行政法律規范相繼制定,初步結束了無法可依的局面。1982年頒布的《民事訴訟法(試行)》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審理行政案件,這一規定標志著中國行政訴訟制度誕生的。
4、行政法的發展階段(1989年-)。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具有重大意義,確立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制約機制,給公民的合法權利以切實的保障,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的水平。近年來,行政機關和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極大的提高,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對行政權的監督機制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中國正朝著「法治國」的目標艱難而穩步地前進著。
三、外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現在人們使用行政法這一概念是指現代意義上的行政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勝利的產物,是在資產階級民主與法制的理論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一、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大陸法系的行政法產生較早,體系完善、理論發達。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有兩個法院系統,即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都存在兩種法律規則,即公法和私法。法國行政法和德國行政法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是由於大陸法系各國的歷史不同,在行政法的產生和發展上也存在差異。
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的歷史發展
其特點主要是各國都沒有獨立的行政法院系統;普通法院在審理各種案件(包括行政案件)時,適用同一體系的法律規則。
1、英國行政法
在英國沒有明確的法律部門的劃分,所以早期的英國沒有明確的行政法概念。作為現代意義的行政法是17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的,它是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產物。
2、美國行政法
美國行政法受英國行政法的影響產生較晚,美國行政法的產生是同政府積極干預經濟相聯系的,1887年成立的州際貿易委員會被認為是美國行政法的開始。從羅斯福「新政」開始,美國行政法迅速發展,1946年聯邦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是美國行政法上劃時代的法律,該法以美國憲法中的正當法律程序為基礎,建立起准司法的行政程序。
四、歷史發展比較
外國行政法主要分為兩大法系行政法,即為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和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1、中國行政法與大陸法系國家行政法
雖然中國屬於大陸法系國家,但中國行政法相對大陸法系其他國家的,特別是法國、德國的而言,起步較晚。從產生開始,中國的行政法就直接或間接的受到德國行政法的影響。
2、中國行政法與英美法系國家行政法
與英美法系國家相比,中國行政法研究則起步較早,重視程度也較高。中國現代意義的行政法產生於民國初期,而英美法系國家直到19世紀後半葉,其
學者們才開始注意行政法的功能並逐步建立了理論體系。在英國,作為一門科學,行政法研究真正受到重視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美國行政法的發展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
從當代行政法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外行政法日趨融合。兩大法系互采之長,英美法系的行政法范圍向廣義演進,既包括程序法,又包括實體法,既包括內部行政法,又包括外部行政法。過去上訴法院把行政案件看作私法案件,由民事庭審理,現在,上訴法院專設了行政庭,審理行政案件。大陸法系行政法已經突破公法的范圍,在一些行政領域適用私法,在法德等國,行政私法已成為流行詞,公私法的界限日漸模糊。
參考文獻:
1、《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應松年,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
2、《新編行政法學》,譚宗澤,重慶出版社,2001年。

⑹ 我國的行政體制

法律分析:行政法及其所確定的行政法律制度,是保障、規范、監督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為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行政提供了基本依據和制度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持續加強行政立法和行政法律制度建設。現行有效的法律有276部,行政類法律就有90部,佔比近1/3。加之絕大多數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都屬於行政法范疇,我國行政法數量眾多,行政法律制度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強制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⑺ 行政法新論的問題:從行政法產生的角度,談我國行政權利的現狀和行政法的發展趨勢

我國行政法的建立和完善,應當說是我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同步的,它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分散在集中、從低層次到高層級的逐步發展的過程,其中有兩次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一是1989年《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和實施,它從司法監督的角度有力推進了行政程序法制建設,其中有宣言式的規定條款:具體行政行為違背的法定程序的,得以撤銷;二是1996年《行政處罰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全面行政程序法制建設的開始,《行政處罰法》的重要貢獻在於:在行政訴訟法確立的程序違法無效的原則上,又進一步確立了保障公民權利與促進行政效率相結合的公正、公開原則,規定了告知、陳述、早辯和聽證等程序制度。總體來看,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逐步加快,並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1、新憲法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憲法依據。西方國家的憲法中往往有關於行政程序基本原則的規定,這些規定構成這些國家行政程序的根本法律淵源。我國憲法並沒有專門明確規定行政程度的基本原則,但是,憲法中的有些規定卻可以被認為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依據。例如,憲法第2條第3款規定:「人民依照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一規定是行政程序法上公開原則、參與原則的憲法依據。

2、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建國以來,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先後制定了一大批行政程序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使行政程序無法可依的狀況有了明顯改善。20世紀80年代以後,行政程序法律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有關國家機關先後制定了《行政法規制度程序暫行條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行政復議條例》、《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等。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使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覆蓋面大為擴大。

3、某些行政領域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程序制度。雖然目前我國的行政程序制度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但從局部看,有些領域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經相當完備。如行政處罰程序、行政復議程序等。以行政處罰以例,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決定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和聽證程序,以及行政處罰的執行程序都作了統一、明確、具體的規定。此外,還制定了大量專門規定特定領域的行政處罰程序的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這使我國行政處罰程序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規則體系。

4、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行政程序制度開始得以確立,隨著法制建設的發展,我國行政程序法律化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行政程序已不再被單純地看作保障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工具,它的控權功能和保護公民權益的功能逐步被立法者所認識,其結果,使得我國行政程序中以控制行政權和保護公民權益為主要目的、體現現代法治精神的規則和制度逐步被確立。例如,告知程序、聽證程序、迴避程序、復審程序等。這種變化表明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逐步向現代化邁進。

5、行政程序制度獲得了相對獨立的法律地位。隨著國家法治的發展,行政程序開始獲得獨立的法律地位。例如,《行政訴訟法》明確地將程序合法作為行政行為合法的三個必要條件之一。《行政處罰法》則明確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些規定表明,我國行政程序不再是行政實體法的附庸,它已經獲得了獨立的法律地位。盡管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化的水平還比較低,行政程序法律化還存在諸多問題。

二、完善我國行政法的必要性和趨勢(途徑)

就我國行政法存在的種種問題和不足來看,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應當加以改進和完善;根據行政法學的一般理論和學術界的研究、成果,我國行政程序制度加以改進和完善,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要求,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應當加以改進和完善;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的行政程序制度也應當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完善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是改變我國向來重實體、輕程序這一落後觀念的必要途徑

行政法是實體法與程序法的有機統一,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法律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沒有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就談不上行政實體法律目標的實現,甚至還可能帶來破壞和其它消極的作用。在行政法制建設的起步階段,一般地說,行政程序法往往成煤其實體法的附屬品,行政程序法遠沒有行政實體法發達。但是,隨著行政法治與民主觀念的提高,行政過程中的一切活動,不僅實體上要求合法,而且帶必須在程序上合法。行政程序法的興起和發展,使其具有與行政實體同等重要的法律效力和地位。違反程序法則,與違反實體法規則一樣,都將影響行政行為效力。

行政程序法在行政法中的地位,在美國,行政法就是正當的法律程序,行政法就是行政程序法。美國學者認為,「程序法是執行,而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從實際的觀點來看,程序法的重要性超過了實體法。一個健全的法律,如果使用武斷的專橫的程序去執行,不能發生良好的效果;一個不良的法律,如果用一個健全的程序去執行,可以限制或削弱法律的不良效果」。在我國,以往往重實體法,輕視程序法,認為行政行為只要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上有所不足,責令予以補政即可,一般不影響行政行為的效力。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程序法,認為違反程序也是違法。立法上在規定實體權利義務的同時,作出了適當的程序性規定。其實,從某種意見上說,程序法比實體法更重要,如果存在著一些實體規則,但沒有好的程序規則去執行,實體規則定是再漂亮,沒有程序規則來保障,十有八九是執行不好的,相反,即使沒有實體法制,但卻有一個良好的程序法律,我們仍然可以實現理想的目標。為什麼在執法中經常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關鍵是我們的法律缺乏科學合理的程序設定,以致受該實體法律規范調整的人可以尋找很多對策來對付這個法律,致使法律得不到貫徹執行。有時實體法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程序法可以公平合理地解決好。即使沒有一個實體規范,只要有一個好的程序規定,事情仍然可以處理得很好,所以行政程序規范具有獨立存原的價值。

行政機關的程序義務在很多情況下將會影響相對一方的實體效權益,但也有相當一些行政程序,並不涉及相對一方實體權益,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意味著就沒有權利義務問題。首先,行政機關不履行程序義務,即程序違法,是行政機關違反法律的問題,就「違法」這一點而言,是實體違法還是程序違法,並無差別;行政機關違法而不糾正,其危害遠較公民違法要嚴重很多。其次,實際上程序問題也涉及到實體問題。比如,在檢查公民身份證時,公安人員必須首先出示自己的證件,這是表示身份程序。是否表明身份,在很多情況下並不影響相對一方的合法權益。立法者設置這一程序,首先是為了體現執法工作的嚴肅性,也是為了防止假冒,避免社會秩序混亂,損害國家利益。可以說,在很多情況下,程序的背後都體現著國家的、社會的某種更高層次的利益。

凡是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這也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一項重要原則。這一切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同樣應當追究法律責任。

(二)建立和完善我國行政程序制度,是發揮行政程序法功能的基本的主要途徑

各國的行政程序法律由於其價值取向不盡相同,在功能上表現出一定差異。從理論上講,現代行政程序法功能有三種:

一是效率型。以提高行政效率為其基本功能。這種類型的行政程序法律講究比較少的人力、財力來進行行政管理。

二是控制型。以控制行政權力為其基本功能。這種類型的行政程序法律側重於防止行政機關超越職權、濫用權力。

三是權利保障型。以保障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為其基本功能。這種類型的行政程序法律側重於保護相對各種合法權益,尤其是程序上的權利。

我國行政程序法的功能類型應當是以效率為基礎的權利保障型。學術界普遍認為,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應當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兩方面。以提高公民的民主和法治意識來看,應當保障公民的程序權利。但是,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如果脫離社會利益而過分強調公民權利的保障,就會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不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也要把效率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效率型和權利保障型都是非此即彼的思路,並不可取,「並重型」的具體設想是把效率和權利保障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兼顧權利保障和效率。這樣的功能類型既不是完全的效率型,也不是完全的權利保障型,而是介於的選擇。立法者應當從全體公民的共同利益出發,考慮每個公民的具體利益應當保障到什麼程序。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處理好效率與權利保障的關系,因為效率更多地反映社會利益,而權利保障更多的反映個人利益。處理兩者關系的原則是:以提高效率為范圍,以權利保障為目標,在效率允許范圍內,對權利的保障努力達到「最大化」。

要實現行政程序的上述功能,只有通過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即通過科學的立法,才能構建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只有有了完備的或盡可能完備的程序法,才可能發揮程序法的功能,以保障行政機關的依法行政,實現公共管理職能,同時又最大限度的維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以實現社會的正常運轉和社會進步。

(三)行政程序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地發揮行政程序制度的積極作用,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程序在行政行為中無處不在的,實體法不通過一定程序,就不可能被實施。為批准某一申請,可以通過幾個部門,蓋幾個章就簡明迅速地完成,也可以蓋上幾十甚至幾百個章,使這一程序成為一個漫長的難以完成的過程。對當事人從事一種行為,可以放任,可以要求備案,也可以要求審批,程序不同,效率也不同;對於審批許可,是規定一個月,還是三個月,直接影響行政效率。程序法的作用,就在於將合理的、即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保護公民權益的程序法律化、制度化,免去不必要的程序或簡化繁瑣的程序,從而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2、制約作用。所謂制約作用是指行政程序法能夠在程序上對行政機關起制約作用,防止其失職、越權和濫用職權。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或為行政行為產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成為行政行為產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行政程序合法,不等於運用實體法也正確;但是,如果行政程序嚴重違法,即使運用實體法正確,也將導致行政行為無效。例如,依照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局批准專利權必須經過三個月的公告期。這是批准專利權行為的行政程序。如果專利局不經過公告程序就給予申請人專利權,那將導致該行為無效,即使申請人的發明實際上已符合專利的條件,還是不能獲得專利權。第地理與腐敗行為等行政違法行為做斗爭的重要手段。行政違法中的失職和濫用職權等行為,大都與行政程序不健全、不規范有關。例如,在公民申請某貳權利的程序中由於沒有明確的時效限制,就可以為以權謀私開方便之間。處罰程序中缺少說明理由和聽證程序,就便於濫用職權。行政程序強調公開原則、參與原則,都對防止腐敗起積極作用。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將從制度上制止腐敗、違法現象,保證為政清廉。

3、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僅要靠行政實體法予以規定,還要靠程序法予以保障。例如,在行政處罰中設置說明理由,聽取意見以至聽證、裁決的順序性程序,就具有避免和減少濫用職權,保障個人和組織法權益的作用。

總之,適應依法治國、建議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我國加入WTO的需要,必須建立和完善我國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我認為,我國盡快制定「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等,並對有關單行法律、法規、規章等作進一步的清理,以備在制定我國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時參考。

參考書目:

1、施瓦茨《行政法》群眾出版社

2、林紀東《行政法》

3、趙震江《中國法制四十年》光明日報出版社

4、周旺生《立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5、王名楊《法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6、王名楊《英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7、王名楊《美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8、應松年《行政法新論》中國法制出版社

9、應松年、徐平《行政行為法》人民出版社

10、應松年、徐平《涉外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1、羅豪才《行政審判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12、應松年、胡建淼《中外行政訴訟案例述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3、馬懷德《行政訴訟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4、姜明安《行政訴訟與行政執法的法律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15、張宗厚《法學更新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⑻ 行政法原論-本體論(讀書筆記)

行政法原論-本體論(讀書筆記)

1.行政法的含義

行政法是規定公共行政管理活動,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行政法的內容是公共行政,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內在構成要素是行政法規范。

行政法上的行政僅指公行政,代表觀點有國家意志執行說,除外說,國家事務管理說。行政是國家行政主體對公共事務的組織和管理活動,從本質上看,行政是一種對公共利益的集合、維護和分配活動。集合利益的手段包括行政徵收、行政徵用、征購、征調等。

行政關系是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的各種社會關系。社會關系實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而利益關系在質上包括三種:即公共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以及個人利益與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行政法調整的是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憲法調整的是公共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如司法權與行政權之間的關系,由此引發的糾紛只能是憲法糾紛,須通過憲法途徑予以解決。

2.行政法的特點

形式上的特點:難以制定統一的法典;形式廣泛且數量眾多。

內容上的特點:實體法規范富於變動性;實體法與程序法並存。

3.行政法的歷史

法國在大革命時期,法國人的一個共同信念就是:最高法院代表舊制度,大革命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取消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干預。行政法院的獨立性逐步增強,但在行政法起主要作用的卻是判例,一些重要的行政法原則都是由判例產生的。

英國是普通法系的典型國家。由於科技、經濟的高度發展,帶來了兩個顯著變化:一是委任理發的大量出現,即議會由於時間、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不能滿足需要,不得不授權行政機關制定具體的規則,以補充地方立法之不足。二是行政裁判所的迅速發展。行政裁判所的主要職能是,行使部分司法權,受理行政機關和公民之間以及公民之間的爭端。

我國的行政法產生和發展,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89年制定行政訴訟法,1990年制定行政復議條例,此後相繼制定了信訪條例、行政監察法等,1994年國家賠償法、1996年頒布的行政處罰法,1999年制定行政復議法,進一步完善了行政監督與行政救濟制度。

進入21世紀後,我國行政法進入全面發展時期,1999年憲法修正案將「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座位治國的基本方略,明確載入憲法。2003年8月27日,通過行政許可法,該法在建設有限政府、開放政府、高效政府和誠信政府等方面,全面推進我國行政法治建設的整個進程。2004年3月16日,國務院通過的《全民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和基本要求。2005年通過了公務員法,首部幹部人事管理的綜合法律,標志著幹部人事管理被納入科學化、法治化軌道。2011年行政強製法,進一步規范政府公共行為的重要法律。

除了立法層面外,還有幾股力量在共同推動我國的行政法發展。一是國務院層面,先後出台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卻帶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代替了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這些富有成效的努力,極大推進了法治政府建設。而是地方立法,如在行政立法方面,地方行政程序規定;在行政裁量方面,各地紛紛制定了統一規范行政裁量權的規定,並創造性地建立了裁量權基準制度。三是法官造法,在大量的個案中,創造性地運用法律原則判案,確立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和制度,如田永案、劉燕文案、張成銀案等。

4.行政法上的特別權力關系

特別權力關系,系由於特別的法律原因所建立起來的一種特別權利義務關系。特別權力關系有三種類型:一是公法上的勤務關系,如公務員與國家、軍人與國家間的關系;二是公法上的營造物利用關系,如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系;三是公法上的特別監督關系,如國家對公共團體、特許事業進行特別監督而形成的關系。

傳統的特別權力關系理論將公務員和軍人之勤務關系、學生與學校等營造物利用關系定位為「力」的關系,而非「法」的關系,排除法律保留原則的適用...。

5.行政法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的爭論:早起的行政管理原則論,晚近的行政法治原則論。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功能:法律整合功能、行為准則功能、司法適用功能。

行政法基本原則體系:

行政法定原則:職權法定原則、法律優先原則、法律保留原則行政均衡原則:平等對待原則、比例原則、信賴保護、

行政正當原則:避免偏私、行政參與、行政公開

6.行政裁量

行政裁量是法律賦予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自行判斷而作出處理決定的權利。裁量權是伴隨著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分權或分工而存在的。

裁量存在一元論與裁量二元論之爭。二元論主張將法律要件與法律效果加以區分,裁量近限於其中的效果裁量,而並不包括要件裁量。一元論則主張不應當將兩者加以區分,無論是法律要件的認定,還是法律效果的認定,都存在著裁量。

行政裁量的界定。裁量=情節補充+效果選擇。行政裁量就是行政機關在對法律要件中的事實情節做出判斷補充後對法律效果所做出的決定。裁量效果有如下四個方面:行為方式裁量、行為內容裁量、行為程序裁量、行為時間裁量。

如何將裁量權控制在適度范圍內,保證必要的裁量權而又不至於偏離依法行政的軌道,成為依法行政說必須面臨和解決的一大難題。目前學者提出的理論框架仍局限於規范主義控權模式,在宏觀上逃脫不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重控制的傳統固有模型。

有學者提出以原則為取向的功能主義建構模型。作為自製規范的裁量基準,實體上的利益衡量,過程上的意志溝通。

7.行政法理論基礎

管理論、權力論、平衡論、服務論和公共利益本位論。

行政法理學:同一論,即平衡、保權與控權、服務與合作的綜合。

堅持單線型體系: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救濟,並在此基礎上適當加以補充完善。首先時關於行政組織等內部行政法的研究;其次是關於公物法的研究;最後從過程論的角度,推動行政行為的多樣化。

2020.11.20整理

⑼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

(一)關於行政法概念的幾種觀點

由於行政法是關於行政的法,人們對行政的涵義有多種多樣的理解,對行政法的理解也就必然多種多樣。因此,關於行政法的概念的表述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在對行政法概念的眾多表述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行政法是規定主權行使限度與行使方式的法。

(2)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機關特定行政內容的法。

(3)行政法是控制政府權力的法。

(4)行政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法。

(5)行政法是行政機關制定的法。

(6)行政法是執行機關適用的法。

(二)行政法的涵義

對行政法可作如下表述:行政法是法的一個獨立部門,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而產生的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一表述包括以下兩層涵義:

1、行政法是調整特定社會關系的一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是法的-個獨立部門

(三)行政法的特徵

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其他普通部門法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顯著的不同。

1、行政法在內容上的特點

(1)行政法內涵豐富、范圍廣泛、技術性較強。

(2)行政法具有很強的命令、服從性。

(3)行政法律規范的內容易於變動。

2、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點

(1)行政法律規范數量繁多,表現形式多樣,沒有統一完整的法 典。

(3)行政法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相互交織,往往共存於同一 法律文件之中。

(四)行政法調整對象

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任何-個部門法律,都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一般是行政機關)在實施國家行政權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簡單地說,即國家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關系是社會關系,但它不同於一般的社會關系。它的個性是通過它的特徵反映出來的。行政關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從主體上看,在行政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即必有一方是作為行政管理主體的行政機關或得到授權的其他組織。否則,就不屬於行政關系。

第二,從內容上看,行政關系的內容都與國家行政權力直接有關。或者說,國家行政權是行政關系的核心。行政關系共實就是國家行政權實施所引起的關系。

第三,從內容處分上看,當事人對行政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不能自由處分。

第四,從雙方當事人所處的地位上看,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享有很大的優益權。行政主體的這種主導地位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1)行政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大多取決於行政主體的單方行為,無須以雙方協商一致為產生前提。(2為保證行政關系的實現,行政主體可以對相對人採取直接的強制措施,如行政強制執行,而相對人不具有這種手段。(3)行政主體實施行政權過程中享有不少行政特權,而這是相對人所沒有的。

第五,從解決爭議的方式上看,行政主體有處理行政爭議的權力這與民事關系明顯不同。在民事關系中,爭議雙方當事人,無論那--方都無權單方處理糾紛,只能求助於第三者來解決。而行政關系不同,雖然行政主體是爭議的-方當事人,但它有單方處理的權力;即使有的爭議需法院作最終裁決,但行政主體也往往有先置處理權。就是說,行政關系的特徵允許行政主體在-定范圍內"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五)現代行政法本質上是平衡法

行政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作為行政法主體一方的行政機關擁有國家權力,是管理者;其相對一方則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擁有國家權力,是被管理者。這就決定了行政法的本質隨著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對行政法主體雙方地位的不同規定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行政法發展到今天,一方面,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已有效地控制了行政專橫,保障了公民權利;另一方面,這種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又要求適當擴大行政權、約束公民權。因此,適應這一社會趨勢,現代行政法在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跳出了"管理法"或"控權法"的窠臼,向著"平衡法"的方向發展。其特徵是行政權既受到控制,又受到保障;公民權既受到保護,又受到約束;行政權與公民權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平衡。

與現代行政法實質上是平衡法相適應,現代行政法存在的理論基礎應是"平衡論",即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關系中,二者的權利義務在總體上應當是平衡的,而這一平衡是通過立法、執法和救濟三個動態環節來不斷調整和實現的。立法是公平分配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過程;執法是著重保障行政權,要求公民服從的過程,但也應摻入民主與公正的機制與因素;救濟是著重保障公民權、審查行政行為的過程,但也應注意維護行政權的合法行使,防止公民權濫用。上述立法--執法--救濟的整個發展過程,實質上是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在權利義務關繫上既對立又統一、既沖突又平衡的矛盾運動過程。正是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的權利義務在執法和救濟兩個具體環節上的差異性和不對等性,保證了其在行政法總體狀態上的對等性和平衡性;也正是這種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內在發展規律,構成了現代行政法發展的動力和現代行政法學研究的核心。80年代以來我國行政法治和行政法學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重要行政法律的頒布,充分證明"平衡論''的思想確實貫穿於我國行政法治和行政法學的發展過程以及上述法律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內容之中。

平衡理論的主要內涵。平衡論最基本的主張是:現代行政法的目的、功能以及整個制度設置應該是平衡行政權與公民權以及相應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等社會多元利益。它包括兩方面的意涵:一是立法上權利義務的公平配置;二是以利益衡量方法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的解釋與適用過程。根據平衡論的觀點: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是行政法所調整的一對基本矛盾。在總體上實現行政權與公民權的平衡,對於實現行政機關與公民義務的平衡,兩者各自權利義務之間的平衡,乃至各方法律地位(權利義務綜合體現)的平衡,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意義。

1、行政法的價值導向:平衡論認為,涉入行政法領域的社會多元利益、價值都應當得到尊重和協調。主張在價值沖突中訴諸中庸、平和的制度性解決方案。

2、行政法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平衡理論認為,行政法學應當轉移以法院或行政機關為中心的視角,直接以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切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應當強調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配置,而以立法控制或司法審查作為一種憲政視野下的制度性保障。

3、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平衡論主張,從調整對象的角度界定,行政法的概念應當表述為,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4、行政法關系:平衡理論認為,行政法和民法一樣,均調整平等主體間的關系,並且兩者調整的狀態都應當是一種平等、平衡關系。平衡理論認為,無論在哪個具體的行政法關系中,行政法的權利義務結構都是不對等的,但這種不對等是必要的。

5、行政法治原則:平衡理論認為,權力和權利既然是法律授予的,就應當得到同等保護,都需要激勵;同時,權利和權力一樣,都有被濫用的可能,因此應當同等地受到法律的制約。

6、行政程序法 平衡論認為行政程序法的功能在於通過規范行政行為的空間和時間的表現形式,制約行政權力的行使,因而其規范應主要限定為行政機關的義務性規范,將更多的程序性權利機制賦予行政相對方。在行政程序法的價值取向上,主張協調、兼顧公正與效率,實現二者的動態平衡。

7、行政法體系 平衡論倡導在行政法律制度的層面上建立一種"行政權--公民權"之間的協調模式,認為行政法律制度應當分為兩大類:保障行政權有效行使的制度和抑制行政權違法行使、濫用的制度。

⑽ 我國行政法學在整個法學體系裡的地位和現狀怎樣

行政法部門的法律主要有:《行政許可罰》、《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行政復議法》、《政府采購法》等,上述法律都對政府行為作出了規制。

熱點內容
法人變更了還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22:45:01 瀏覽:485
關於黨支部上牆張貼的規章 發布:2025-01-11 22:11:03 瀏覽:146
在職法律碩士報名條件 發布:2025-01-11 22:10:51 瀏覽:764
醫生的診斷證明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1 22:04:02 瀏覽:647
江蘇省法律援助機構接待的來訪咨詢量 發布:2025-01-11 21:56:07 瀏覽:884
環境法律責任的內容包括 發布:2025-01-11 21:24:29 瀏覽:906
泰州法院颶風行動 發布:2025-01-11 21:24:21 瀏覽:349
行政法原則口訣 發布:2025-01-11 21:15:06 瀏覽:775
印度勞動法裁員補償 發布:2025-01-11 21:07:39 瀏覽:247
醫療機構器械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1 21:06:04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