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3

刑事訴訟法3

發布時間: 2020-12-16 16:07:08

Ⅰ 刑事訴訟法中證據三特徵有什麼訴訟價值

(一) 客觀來性:是指作自為案件證據的客觀物質痕跡和主觀知覺痕跡,都是已經發生的案件事實的客觀反映,不是主觀想像、猜測和捏造的事物。
(二) 相關性:又稱為關聯性,是指證據必須與案件事實有實質性聯系,從而對案件事實有證明作用。
(三) 合法性:是指證據的形式、收集、出示、和查證,都由法律予以規范和調整,作為定案根據的證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采證標准,為法律所容許。

Ⅱ 3.《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自訴案件有哪些

根據法律規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1、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

(4)侵佔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2、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

(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

(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的);

(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

(5)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

(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7)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8)屬於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對上列八項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於其中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3、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已經作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

Ⅲ 刑事訴訟法3,選擇題

1B 2A 3D 4A 5B 6A 7D 8 9B 10A 11C 12C 13C 14D 15C 16C 17C 18A 19B 20C(其實B也沒錯,刑法第五十條就是按照B那麼表述的,版而刑訴法第二百一十權條是按C那麼表述的,鑒於你問的是刑訴的問題,我就按刑訴法的規定回答你)

Ⅳ 刑事訴訟法案例題3

按照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專的法定代理人如果不服一屬審判決或者裁定,有權在法定期限內以書狀或者口頭形式提出上訴;被告人的辨護人和近親屬在法定期限內經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訴;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判決或者裁定中的附帶民事部分提出上訴。

按照民通意見21條,夫妻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因此,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仍是子女的監護人,即法定代理人。
因此,母親有權提出上訴。法定代理人的上訴權是獨立上訴權,即母親有權不經兒子同意提起上訴
民法通則 第十四條 【監護人的法定代理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民通意見
21.夫妻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但是,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對該子女有犯罪行為、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的除外。

Ⅳ 刑事訴訟法三百七四條第四款判多少年

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五條、將第三十三條修改為:「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案件的機關。」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條、「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於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案場所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刑事訴訟法修正案二十八、將第六十四條改為第八十三條,第二款修改為:「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這三條修正案中,沒有明說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在偵查階段請辯護律師,也就說這些犯罪嫌疑人有權聘請辯護律師。我們不禁會有一個疑問: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拘留逮捕後要求請律師,偵查機關怎麼?一、如果以有礙偵查為由不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或近親屬,那麼犯罪嫌疑人本人被羈押,其監護人或近親屬又不知道,其監護人或近親屬如何幫助其聘請辯護律師?二、如果犯罪嫌疑人將自己要請的辯護律師請求告知偵查人員,偵查人員按照規定又不能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屬?那麼,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如何按照規定轉達其請求?三、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你一方面告知他有權利聘請辯護律師,另一方面又不告知其家屬,那麼告知這兩類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聘請辯護律師的權利又有什麼意義?四、如果犯罪嫌疑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發現犯罪嫌疑人失蹤了,向公安報警,那麼接到報警的公安是否應該對此予以核查並將實情告知犯罪嫌疑人的近親屬?如果告知,是否算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屬?如果不告知,那麼公安還是否值得我們信賴?其實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第 條, 條的規定,實際上是剝奪了觸犯危害國家安全罪和恐怖活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的聘請辯護律師的權利!這也實際上是在製造不平等和不正義!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回採取強制措施之日答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縱橫法律網-廣東德城律師事務所-貴鑄律師

Ⅶ 刑事訴訟法108條第三款

第三款: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

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7)刑事訴訟法3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 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參考資料:中國法院網-《刑事訴訟法》

Ⅷ 刑事訴訟法的三類模式

一、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

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又稱對抗制審判模式、抗辯式審判模式,是指法官(陪審團)居於中立且被動的裁判者地位,法庭審判的進行由控方的舉證和辯方的反駁共同推動和控制的一種審判模式。當事人的積極性和法官的消極性是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最重要的特徵。二、職權主義審判模式

職權主義審判模式,又稱「審問式」審判模式,是指法官在審判程序中居於主導和控制地位,而限制控辯雙方積極性的審判模式。與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不同,法官的中心地位和在事實和證據調查中的積極作用,是職權主義審判模式的主要特點。
三、混合式審判模式

當事人主義實行控辯雙方當事人主導推進庭審進程之制,賦予被告人與檢控方進行平等對抗的權利,具有鮮明的訴訟民主與程序公正的特點。但是,法官的過分消極被動和控辯雙方對審判程序的控制權,又易造成審判效率和發現案件實體真實方面效率的降低,而且訴訟成本高昂。職權主義庭審模式因強調庭審法官的職權作用從而突出了國家的審判職能,固然有利於提高訴訟效率以及發現事實真相,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檢控方與辯護方參與訴訟的積極性,程序的正義性略顯不足。正是由於這兩種審判模式都有優點和缺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互相借鑒吸收的改革趨勢。英美法系國家開始強化法官對審判程序的控製作用,不再完全放任控辯雙方對審判程序的主導;大陸法系國家則通過立法加強了訴訟程序中被告人的人權保障,允許庭審中控辯雙方的交叉詢問等。如今,純粹的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或純粹的職權主義審判模式已經不復存在。

一方面,由於一國的審判模式受其歷史傳統和法律文化的影響很大,因而盡管兩種審判模式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但當事人審判模式和職權主義審判模式依然保持了自己最主要的程序特徵。另一方面,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種混合式審判模式。這種審判模式是指吸收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和職權主義審判模式的長處,使兩種審判模式融合的一種審判模式。即使在這樣一種混合的審判模式中,還是可以看出其中更多地體現了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或職權主義審判模式的一些程序特徵。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學什麼 發布:2024-12-22 12:26:59 瀏覽:863
新刑法出台 發布:2024-12-22 11:30:02 瀏覽:536
道德經體例 發布:2024-12-22 10:38:40 瀏覽:49
仲裁員制度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4-12-22 10:09:57 瀏覽:84
法是社會道德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4-12-22 09:53:11 瀏覽:445
德國反腐敗條例附件 發布:2024-12-22 09:43:28 瀏覽:579
法官王芳 發布:2024-12-22 09:41:52 瀏覽:667
法律條文不服刑事責任的年齡是多少 發布:2024-12-22 09:35:11 瀏覽:488
法律援助預算績效表 發布:2024-12-22 09:25:13 瀏覽:207
左寧刑事訴訟法2017 發布:2024-12-22 09:16:39 瀏覽: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