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關於第三方
㈠ 第三方勞動合同解除會賠償嗎
第三方勞動合同解除會補償。
第三方勞動合同解除的賠償標准如下:
1、與第三方簽訂勞動合同,被辭退應該向本單位申請賠償金,由本單位賠償;
2、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相關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若員工不要求繼續履行合同或者合同已經無法繼續履行,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向辭退員工支付賠償金,按年限賠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
3、鋒褲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4、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5、如果是員工嚴重違反公司紀律,單位不需要支付補償。試用期被以不符合錄用條件被辭退是無經濟補償的。
勞動合同解除的方式有:
1、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法定解除合同情形,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
2、約定解除。約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事項,待約定的事由出現時,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我國《合同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在發生了勞動合同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後,享有解除權一方的勞動者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後,勞動合同的權利義務即告終止,無須獲得用人單位同意;
3、協商解除。協商解除是指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合同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不管是《勞動法》還是《合同法》,都允許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綜上所述,「解除勞動合同」,這是這份協議書目的所在,在表述時用詞一定要准確,不能用「准備解除」、「即將解除」、「希望解除」等詞語,否則會對「解除」的意思產生質疑,直接影響解除協議的效力;要直接表達「雙方經協商一致,解除雙方勞動合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仔襪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銀戚簡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㈡ 簽有勞動合同的公司將員工交第三方代管,這個行為違反勞動法嗎
簽訂勞動合同的公司,將員工交第三方代管,是現代勞動力的管理新模式。第三方將會對員工簽訂勞務合同,派遣員工到實體單位工作,實行專業勞務管理。符合勞動法的規范。供參考。
㈢ 勞動法甲方與第三方的連帶責任是什麼
大致共有三種,根據不同的情況予以適用,具體請參看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
1、未簽訂書版面勞動合同的賠權償金。根據《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必須在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不簽訂的,自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起一個月後向勞動者支付相當於其雙倍工資的賠償金;
2、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了用人單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包括許多合法解除的情形(如合同到期終止不再續約),均需支付經濟補償;
3、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違法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即無理由、無依據,不符合《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用人單位合法解除合同的情形,都屬於違法解除合同需要支付相當於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兩倍的賠償金;
4、其他。還有一些其他情況用人單位需要賠償,包括違約行為、工傷、未繳納社會保險、強令作業造成損失等。
㈣ 新勞動法是不是規定,用人單位不能委託第三方簽訂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可以委託第三方簽訂勞動合同的。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
不是他們本公司直接和你簽訂勞動合同,而是通過第三方,一般是人才中介公司等等。
有些企業(也有大企業)為了規避用工風險,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形成「勞動者-中介-用人單位」的用工形式。
可以這么理解:
1、一般是同工同酬的,不管用工形式如何,所有企業員工都享受同等福利、薪酬待遇。
2、根據最新的《勞動合同法》,人事代理制度得到了進一步規范,企業必須更好的貫徹同工同酬的思想。
即人事代理單位與你簽定勞動合同,再由人事代理單位將你派往用人單位進行工作。就是所謂的「人事代理制度」,現在從事「人事代理」的部門越來越多,最權威的人事代理部門當屬當地勞動局的人才交流中心了。
現在的大部分企業單位都採用這樣的外包形式,由第三方公司來和員工簽定合同。這是合法的.因為不管是哪個公司簽.只要合同上包含了必須的條件,福利.義務等等內容.這合同就是有效的。外包公司,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省卻了本公司的一些瑣碎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