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行政法制度PPT

我國行政法制度PPT

發布時間: 2023-07-05 16:10:02

1. 如何製作法律法規,制度PPT

對於PPT個人理解,是你理解提煉後的再傳遞。那麼對於法律條文類的ppt製作,你可以內先整理出一個容「脈絡」(你想以怎樣的邏輯/思路來傳遞給你的受眾),然後PPT的製作是圍繞你這個「脈絡」的,每頁PPT可以進行內容的提煉,最終再整體看一下是否有不協調或需要調整的地方

2. 行政法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高效便民原則、誠實守信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
1、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則,其他原則可以理解為這一原則的延伸。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
合法行政原則的根據,是行政機關在政治制度上對立法機關的從屬性。合法行政原則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行政制度上的體現和延伸。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對人民代表大會的從屬性。
憲法第2條和第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國家行政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樣就從根本法上解決了國家行政權力來源的合法性問題。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國家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行政職權。
合法行政的內涵和要求,隨著憲法制度的演變、行政職能的消長而不斷變化。早期的合法行政是絕對、消極和機械的公法原則。為適應時代變遷和行政職能變化的需要,合法行政原則不斷得到新的解釋。從歷史發展看,我國的行政法制度尚處於發展進程中的初級階段。從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到憲法規定實行依法治國,我國法律在規范行政活動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強。
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行政機關必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這塌物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禁止行政機關違反現行有效的立法性規定。
(1)行政機關的任何規定和決定都不得與法律相抵觸,行政機關不得作出不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和決定。行政機關的規定和決定違法,就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2)行政機關有義務積極執行和實施現行有效法律規定的行政義務。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行法定作為義務,將構成不作為違法。
行政機關應當依照法律授權活動。這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在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關繫上:第一,行政機關採取行政措施必須有立法性規定的明確授權;第二,沒有立法性規定的授權,行政機關不得採取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行政措施。行政機關不遵守這一不作為義務,將構成行政違法。
2、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原則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最低限度的理性,是指行政決定應當具有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鋒衫運人所能達到的合理與適當,並且能夠符合科學公理和社會公德。更為規范的行政理性表現為以下三個原則:
(1)公平公正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
(2)考慮相關因素原則。作出行政決定和進行行政裁量,只能考慮符合立法授權目的的各種因素,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
(3)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括了以下幾個原則:
(1)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2)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特別是作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利的決定,要聽取他們的陳述和申辯。
(3)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4、高效便民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效率原則。基本內容有一、首先是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者不完全作為;其次是遵守法定時限,禁止超越法定時限或者不合理延遲。延遲是行政不公和行政侵權的表現。
(2)便利當事人原則。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權銀梁行為。在國際貿易中,行政當局不合理延遲和增加當事人程序負擔,也被認為是政府設置的貿易壁壘形式。
5、誠實守信原則
分為兩個方面。
(1)行政信息真實原則。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無論是向普通公眾公布的信息,還是向特定人或者組織提供的信息,行政機關都應當對其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2)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6、權責統一原則
(1)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要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執行手段,用國家強制力作保障,行使行政優益權,保證政令有效。
(2)行政責任。是指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權責統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權力和法律責任的統一,即執行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行政法基本原則定義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基本原則的作用主要是指導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指導行政法的統一適用和解釋,彌補法制漏洞。
行政法基本原則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國家立法性和政策性文件的規定;二是行政法學理論的闡述。法學理論對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闡述注重反映人們對一般規律的認識,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差異,法學著作對基本原則的表述會有所不同。國家相關文件的規定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吸收理論研究的成果,因此,這兩種來源會在一定程度達達到統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3. ppt 什麼是法律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統治集團就是政黨,包括國王、君主),為內了實現統治並容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可劃分為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憲法是高於其它法律部門(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國家根本大法,它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法律是從屬於憲法的強制性規范,是憲法的具體化。憲法是國家法的基礎與核心,法律則是國家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可劃分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法、商法、國際法等)和普通法律(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行政法規,是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規范的總稱。

4. 經濟法和民法,行政法的區別.ppt

區別 1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內的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容系 民法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參加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民法屬於私法的范圍。 行政法--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2。主體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農戶和農民 民法主體是法人和自然人 行政法主體不包括企業內部組織 3。作用 經濟法維護國家利益和維護公共利益為主 民法維護自然人和法人利益為主 行政法對於引導、推進和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方面所起的作用,經濟法比行政法的直接和明顯 4。調整方法 經濟法採取獎勵和懲罰相結合的調整方法 就懲罰而言,經濟法採取了追究經濟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相結合的制裁方式 民法採取民事制裁的形式 行政法除了實行獎勵以外,採取了行政制裁的方式 商法嗎。。。中國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商法典,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還有爭議。雖然我覺得是一個獨立的法的部門,但是好多專家不這么想,我苦惱阿,苦惱也沒有用 很多人要求把商法歸到經濟法裡面去,呵呵,一歸進去,就沒有區別啦哈哈

5.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六個,分別是合法行政原則、合理行政原則、程序正當原則、誠實守信原則、高效便民原則和權責統一原則。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反應行政法螞褲旁本質和具體制度規則內在聯系的共同性規則。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准則,其他基本原則都悶橡是合法行政的延伸和擴展,實行合法行政原則是行政活動區別於民事活動的主要標志。我國合法行政原則在結構上包括對現行純手法律的遵守和依照法律授權活動兩個方面。

合理行政追求公正、權利、平等、正義,屬於實質行政范疇,合理行政原則有三個子原則,分別是公平公正對待原則、考慮相關因素原則和比例原則。

程序正當原則是當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則之一,它包含了三個原則,分別是行政公開原則、公眾參與原則和迴避原則。

誠實守信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信息真實原則,另一個是保護公民信賴利益原則;也包含兩個原則,即誠實公開原則和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高效便民原則包含行政效率原則和便利當事人原則。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行法定職責,禁止不作為或不完全作為;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定時限,禁止不合理延遲;行政機關在行政活動中增加當事人的程序性負擔的是行政侵權行為。

權責統一原則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行政效能原則,另一個是行政責任原則。行政效能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要擁有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強制執行手段,用國家強制力作保障,行使行政優益權,保證政令有效。行政責任是指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6. 行政法的概念

行政法

(一)關於行政法概念的幾種觀點

由於行政法是關於行政的法,人們對行政的涵義有多種多樣的理解,對行政法的理解也就必然多種多樣。因此,關於行政法的概念的表述可以說是眾說紛紜。在對行政法概念的眾多表述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行政法是規定主權行使限度與行使方式的法。

(2)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機關特定行政內容的法。

(3)行政法是控制政府權力的法。

(4)行政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法。

(5)行政法是行政機關制定的法。

(6)行政法是執行機關適用的法。

(二)行政法的涵義

對行政法可作如下表述:行政法是法的一個獨立部門,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而產生的特定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一表述包括以下兩層涵義:

1、行政法是調整特定社會關系的一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2、行政法是法的-個獨立部門

(三)行政法的特徵

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與其他普通部門法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有顯著的不同。

1、行政法在內容上的特點

(1)行政法內涵豐富、范圍廣泛、技術性較強。

(2)行政法具有很強的命令、服從性。

(3)行政法律規范的內容易於變動。

2、行政法在形式上的特點

(1)行政法律規范數量繁多,表現形式多樣,沒有統一完整的法 典。

(3)行政法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相互交織,往往共存於同一 法律文件之中。

(四)行政法調整對象

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任何-個部門法律,都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的法。

行政關系,是指行政主體(一般是行政機關)在實施國家行政權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簡單地說,即國家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關系是社會關系,但它不同於一般的社會關系。它的個性是通過它的特徵反映出來的。行政關系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從主體上看,在行政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即必有一方是作為行政管理主體的行政機關或得到授權的其他組織。否則,就不屬於行政關系。

第二,從內容上看,行政關系的內容都與國家行政權力直接有關。或者說,國家行政權是行政關系的核心。行政關系共實就是國家行政權實施所引起的關系。

第三,從內容處分上看,當事人對行政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不能自由處分。

第四,從雙方當事人所處的地位上看,行政主體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享有很大的優益權。行政主體的這種主導地位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1)行政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大多取決於行政主體的單方行為,無須以雙方協商一致為產生前提。(2為保證行政關系的實現,行政主體可以對相對人採取直接的強制措施,如行政強制執行,而相對人不具有這種手段。(3)行政主體實施行政權過程中享有不少行政特權,而這是相對人所沒有的。

第五,從解決爭議的方式上看,行政主體有處理行政爭議的權力這與民事關系明顯不同。在民事關系中,爭議雙方當事人,無論那--方都無權單方處理糾紛,只能求助於第三者來解決。而行政關系不同,雖然行政主體是爭議的-方當事人,但它有單方處理的權力;即使有的爭議需法院作最終裁決,但行政主體也往往有先置處理權。就是說,行政關系的特徵允許行政主體在-定范圍內"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五)現代行政法本質上是平衡法

行政法與其他法律部門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作為行政法主體一方的行政機關擁有國家權力,是管理者;其相對一方則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擁有國家權力,是被管理者。這就決定了行政法的本質隨著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對行政法主體雙方地位的不同規定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行政法發展到今天,一方面,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已有效地控制了行政專橫,保障了公民權利;另一方面,這種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又要求適當擴大行政權、約束公民權。因此,適應這一社會趨勢,現代行政法在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跳出了"管理法"或"控權法"的窠臼,向著"平衡法"的方向發展。其特徵是行政權既受到控制,又受到保障;公民權既受到保護,又受到約束;行政權與公民權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平衡。

與現代行政法實質上是平衡法相適應,現代行政法存在的理論基礎應是"平衡論",即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關系中,二者的權利義務在總體上應當是平衡的,而這一平衡是通過立法、執法和救濟三個動態環節來不斷調整和實現的。立法是公平分配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過程;執法是著重保障行政權,要求公民服從的過程,但也應摻入民主與公正的機制與因素;救濟是著重保障公民權、審查行政行為的過程,但也應注意維護行政權的合法行使,防止公民權濫用。上述立法--執法--救濟的整個發展過程,實質上是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在權利義務關繫上既對立又統一、既沖突又平衡的矛盾運動過程。正是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的權利義務在執法和救濟兩個具體環節上的差異性和不對等性,保證了其在行政法總體狀態上的對等性和平衡性;也正是這種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關系的內在發展規律,構成了現代行政法發展的動力和現代行政法學研究的核心。80年代以來我國行政法治和行政法學的迅速發展,特別是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等重要行政法律的頒布,充分證明"平衡論''的思想確實貫穿於我國行政法治和行政法學的發展過程以及上述法律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內容之中。

平衡理論的主要內涵。平衡論最基本的主張是:現代行政法的目的、功能以及整個制度設置應該是平衡行政權與公民權以及相應的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等社會多元利益。它包括兩方面的意涵:一是立法上權利義務的公平配置;二是以利益衡量方法貫穿於整個行政法的解釋與適用過程。根據平衡論的觀點: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是行政法所調整的一對基本矛盾。在總體上實現行政權與公民權的平衡,對於實現行政機關與公民義務的平衡,兩者各自權利義務之間的平衡,乃至各方法律地位(權利義務綜合體現)的平衡,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意義。

1、行政法的價值導向:平衡論認為,涉入行政法領域的社會多元利益、價值都應當得到尊重和協調。主張在價值沖突中訴諸中庸、平和的制度性解決方案。

2、行政法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平衡理論認為,行政法學應當轉移以法院或行政機關為中心的視角,直接以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切入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應當強調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配置,而以立法控制或司法審查作為一種憲政視野下的制度性保障。

3、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平衡論主張,從調整對象的角度界定,行政法的概念應當表述為,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4、行政法關系:平衡理論認為,行政法和民法一樣,均調整平等主體間的關系,並且兩者調整的狀態都應當是一種平等、平衡關系。平衡理論認為,無論在哪個具體的行政法關系中,行政法的權利義務結構都是不對等的,但這種不對等是必要的。

5、行政法治原則:平衡理論認為,權力和權利既然是法律授予的,就應當得到同等保護,都需要激勵;同時,權利和權力一樣,都有被濫用的可能,因此應當同等地受到法律的制約。

6、行政程序法 平衡論認為行政程序法的功能在於通過規范行政行為的空間和時間的表現形式,制約行政權力的行使,因而其規范應主要限定為行政機關的義務性規范,將更多的程序性權利機制賦予行政相對方。在行政程序法的價值取向上,主張協調、兼顧公正與效率,實現二者的動態平衡。

7、行政法體系 平衡論倡導在行政法律制度的層面上建立一種"行政權--公民權"之間的協調模式,認為行政法律制度應當分為兩大類:保障行政權有效行使的制度和抑制行政權違法行使、濫用的制度。

7.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及其含義、具體要求是什麼

行政法的抄基本原則
(一)合法行政原則
合法行政原則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要嚴格依法進行。第二,合法行政中的「法」法律淵源表現為法律、法規和規章。第三,行政機關必須遵守「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
(二)合理行政原則
「合理行政」的主要含義是行政決定應當具有理性,屬於實質行政法治的范疇,尤其適用於裁量性行政活動。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的正義就是對程序施加了道德標准和要求,符合一定的道德標準的程序才能叫做符合程序正義的程序。
(四)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能夠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
(五)誠實守信原則
我國《行政許可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行政機關的誠信原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信賴利益保護原則。該原則主要體現在《行政許可法》第八條中。該條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因不誠信的行政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負補償責任。
(六)權責統一原則
權責統一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享有法定職權時,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 行政法發展的五大趨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同經濟建設一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伴隨著一這歷史進程,我國行政法也從無到有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第一階段是從1979年到1988年以重建行政權立法為重點階段;第二階段是從1989年到1996年以加強行政監督立法為重點
階段;第三階段是從1996年至今以加強程序立法為重點階段。
當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正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正向著科學發展的轉折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國的法治建設,包括行政法發展,既面臨著良好機遇,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面對機遇和挑戰,今後一段時期,我國行政法的發展將會呈現以下五個趨勢:

一、逐步從形式法治向實質法治過渡

由於我咐高信國歷缺乏法治傳統衡輪和習慣,法律制度很不完善,特別在「文化*」期間更是無法無天,因此,3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的任務首先是致力於形式法治的實現,側重於法律制度的建構和保證現行法律規范得到確實有效的貫徹實施。應當說,在法治建設的初期階段,這是完全正確的。但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僅停留於形式法治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向法治的更高層次即實質法治發展。所謂實質法治,就是要求法治不僅必須具有必要的形式要求,更要符合時代的價值追求,符合時代對民主、人權、自由、公平、正義等價值的普遍共識;不僅重視秩序和效率,更要重視自由和活力;不僅要求整體公正、形式公正,還要體現個體公正、實質公正;不僅要求最後公正,還要求及時公正,等等。

二、逐步從國家行政法向公共行政法轉變

目前,我國行政法主要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這是與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行政國家」、「全能政府」緊密相聯系的。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行政國家正在向法治國家轉變,全能政府正讓位於有限政府,過去許多由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務正越來越多地轉由社會通過各種行業協會、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依法管理。這些行業協會、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與一般民事活動不同,而與行政活動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因此,不應由民法調整,而應由行政法調整。比如,律師協會對律師、學校對學生、醫院對醫生的懲戒行為,如果由民法調整,起訴到法院適用民事訴訟程序,採取誰主張權利誰舉證的原則,顯然不利於律師、學生、醫生權利的保護。因此,把這些納入行政法調整范圍,將是今後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三、實現行政程序法典化

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程序法,是我國行政法學界和立法工作者的共同願望,也是一個完善的行政法體系必不可少的內容。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著手起草制定行政訴訟法之前,就已經研究過是否直接制定一部統一的行政程序法。但當時考慮到實踐經驗不足,加上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正在進行之中,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的條件不成熟,因此,決定改批發為零售,陸續制定出台了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目前又正在審議制定行政強製法。200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就委託行政立法研究組著手研究起草行政程序法,行政立法研究組已將草案送交法工委。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行政程序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相信在可見的不久,行政程序法典化終將得到實現。

四、繼續推進放鬆規制

規制,又稱管制,主要指國家採取許可、審批等一系列措施控制經濟無序發展的一種制度。規制的出現,是西方在自由市場失靈情況下提出的政府介入市場的一種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物品可以分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兩大類。私人物品可以由私人生產,公共物品必須由國家組織生產或者必須在國家監管下生產。私人物品雖然可以由私人生產,但有些私人物品具有外部性,這種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對負外部性,必須由國家加以監管,把它減低到最小限度。由此,西方國家開始大肆介入市場。但後來發現,政府也會失靈,政府管制過多,也會造成成本過高、腐敗現象嚴重等問題。因此,又開始放鬆管制。我國解放後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政府是一個全能的政府,直接管理著各個方面的事務,不經政府事先審批、許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什麼事也辦不成。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這種狀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特別是經過2001年以來的三輪行政審批改革和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國務院及其各部門和各地念彎方都廢止了一大批審批事項,過度規制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按照發達市場經濟要求,實現與國際接軌,我們的差距仍然很大,過度規制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因此,繼續推進審批改革,進一步放鬆規制,仍是今後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五、進一步完善行政救濟制度

經過30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國家賠償等行政救濟制度。但受歷史條件制約,這些制度還存在著許多缺陷,實施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響,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國家賠償法修改已進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程序,賠償范圍、標准和簡化賠償程序等,是國家賠償修改的重點問題。行政訴訟法修改也已經列入立法規劃,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公益訴訟等問題,將是行政訴訟法修改的重點問題。因此,進一步完善行政救濟方面的法律制度,是今後行政法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

熱點內容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