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

發布時間: 2023-07-07 14:40:29

㈠ 求《〈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釋義與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二000年三月八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 法釋〔2000〕8號)

為正確理解和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現結合行政審判工作實際,對執行行政訴訟法的若干問題作出如下解釋:

一、受案范圍

第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不服,依法提起訴訟的,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不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
(一)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行為;
(二)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三)調解行為以及法律規定的仲裁行為;
(四)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五)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六)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的國家行為,是指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國防部、外交部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以國家的名義實施的有關國防和外交事務的行為,以及經憲法和法律授權的國家機關宣布緊急狀態、實施戒嚴和總動員等行為。

第三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第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的「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是指行政機關作出的涉及該行政機關公務員權利義務的決定。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四)項規定的「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中的「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通過的規范性文件。

二、管轄

第六條 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和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專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審理行政案件,也不審查和執行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第七條 復議決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規定的「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
(一)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的;
(二)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所適用的規范依據且對定性產生影響的;
(三)撤銷、部分撤銷或者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處理結果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一)被告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且基層人民法院不適宜審理的案件;
(二)社會影響重大的共同訴訟、集團訴訟案件;
(三)重大涉外或者涉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復雜案件。

第九條 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的「原告所在地」,包括原告的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行政機關基於同一事實既對人身又對財產實施行政處罰或者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被扣押或者沒收財產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上述行為均不服的,既可以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受訴人民法院可一並管轄。

第十條 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三、訴訟參加人

第十一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公民因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不能提起訴訟的,其近親屬可以依其口頭或者書面委託以該公民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二條 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該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
(二)與被訴的行政復議決定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或者在復議程序中被追加為第三人的;
(三)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四)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

第十四條 合夥企業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原告,由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夥組織提起訴訟的,合夥人為共同原告。
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沒有主要負責人的,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訴訟代表人。
同案原告為5人以上,應當推選1至5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在指定期限內未選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指定。

第十五條 聯營企業、中外合資或者合作企業的聯營、合資、合作各方,認為聯營、合資、合作企業權益或者自己一方合法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人等土地使用權人對行政機關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七條 非國有企業被行政機關注銷、撤銷、合並、強令兼並、出售、分立或者改變企業隸屬關系的,該企業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可以提起訴訟。

第十八條 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等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訴訟。

第十九條 當事人不服經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具體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條 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二條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間內不作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告;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

第二十三條 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的同一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兩個以上利害關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關系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沒有起訴的其他利害關系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第三人有權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主張,對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不服,有權提起上訴。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委託訴訟代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和具體許可權。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託的,也可以口頭委託。口頭委託的,人民法院應當核實並記錄在卷;被訴機關或者其他有義務協助的機關拒絕人民法院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公民核實的,視為委託成立。當事人解除或者變更委託的,應當書面報告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他當事人。

四、證據

第二十六條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承擔舉證責任。
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交答辯狀,並提供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的證據、依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應當認定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

第二十七條 原告對下列事項承擔舉證責任:
(一)證明起訴符合法定條件,但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起訴期限的除外;
(二)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證明其提出申請的事實;
(三)在一並提起的行政賠償訴訟中,證明因受被訴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失的事實;
(四)其他應當由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事項。

第二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補充相關的證據:
(一)被告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已經收集證據,但因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的;
(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訴訟過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實施行政行為過程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權調取證據:
(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了證據線索,但無法自行收集而申請人民法院調取的;
(二)當事人應當提供而無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

第三十條 下列證據不能作為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根據:
(一)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後自行收集的證據;
(二)被告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其他證據。

第三十一條 未經法庭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據。
復議機關在復議過程中收集和補充的證據,不能作為人民法院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根據。
被告在二審過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審過程中沒有提交的證據,不能作為二審法院撤銷或者變更一審裁判的根據。

五、起訴與受理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對原告的起訴進行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7日內不能決定是否受理的,應當先予受理;受理後經審查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
受訴人民法院在7日內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訴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訴或者起訴。上一級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予受理;受理後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也可以自行審理。
前三款規定的期限,從受訴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之日起計算;因起訴狀內容欠缺而責令原告補正的,從人民法院收到補正材料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三條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申請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復議機關不受理復議申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四條 法律、法規未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既提起訴訟又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先受理的機關管轄;同時受理的,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選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申請行政復議,在法定復議期間內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三十五條 法律、法規未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行政訴訟必經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後,又經復議機關同意撤回復議申請,在法定起訴期限內對原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六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第三十七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起訴期間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四十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沒有製作或者沒有送達法律文書,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只要能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存在,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第四十一條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四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三條 由於不屬於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

六、審理與判決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第四十五條 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後,原告提出新的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但有正當理由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合並審理:
(一)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分別依據不同的法律、法規對同一事實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二)行政機關就同一事實對若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分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分別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三)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對原告作出新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服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訴的;
(四)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迴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申請人對駁回迴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第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於因一方當事人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具體行政行為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不能或者難以執行的案件,可以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作出財產保全的裁定;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依法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審理起訴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社會保險金、最低生活保障費等案件,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依法書面裁定先予執行。
當事人對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第四十九條 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原告或者上訴人申請撤訴,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准許的,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而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決。
第三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第五十條 被告在一審期間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原告或者第三人對改變後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就改變後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
被告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應當作出確認其違法的判決;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告起訴被告不作為,在訴訟中被告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原告不撤訴的,參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原告死亡,須等待其近親屬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原告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送請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六)案件的審判須以相關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的;
(七)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第五十二條 在訴訟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訴訟:
(一)原告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近親屬放棄訴訟權利的;
(二)作為原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後,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因本解釋第五十一條第一款第(一)、(二)、(三)項原因中止訴訟滿90日仍無人繼續訴訟的,裁定終結訴訟,但有特殊情況的除外。

第五十三條 復議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復議決定自然無效。
復議決定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錯誤,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復議決定時,應當責令復議機關重新作出復議決定。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被告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理由有改變的,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受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限制。
行政機關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對原告的處罰,但利害關系人同為原告的除外。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得對行政機關未予處罰的人直接給予行政處罰。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一)起訴被告不作為理由不能成立的;
(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
(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變化需要變更或者廢止的;
(四)其他應當判決駁回訴訟請求的情形。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不適宜判決維持或者駁回訴訟請求的,可以作出確認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
(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責令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
(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
(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

第五十八條 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並責令被訴行政機關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造成損害的,依法判決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判決撤銷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人民法院在判決撤銷的同時,可以分別採取以下方式處理:
(一)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二)責令被訴行政機關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三)向被告和有關機關提出司法建議;
(四)發現違法犯罪行為的,建議有權機關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如不及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將會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利益造成損失的,可以限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應當指定履行的期限,因情況特殊難於確定期限的除外。

第六十一條 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民事爭議當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

第六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的,應當在裁判文書中援引。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在裁判文書中引用合法有效的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

第六十三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駁回起訴;
(三)管轄異議;
(四)終結訴訟;
(五)中止訴訟;
(六)移送或者指定管轄;
(七)訴訟期間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或者駁回停止執行的申請;
(八)財產保全;
(九)先予執行;
(十)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十一)補正裁判文書中的筆誤;
(十二)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十三)提審、指令再審或者發回重審;
(十四)准許或者不準許執行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
(十五)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項。
對第(一)、(二)、(三)項裁定,當事人可以上訴。

第六十四條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第六十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之日止的期間。鑒定、處理管轄爭議或者異議以及中止訴訟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第六十五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和裁定後,當事人均提起上訴的,上訴各方均為上訴人。
訴訟當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訴,沒有提出上訴的對方當事人為被上訴人,其他當事人依原審訴訟地位列明。

第六十六條 當事人提出上訴,應當按照其他當事人或者訴訟代表人的人數提出上訴狀副本。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其他當事人,對方當事人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出答辯狀。
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副本送達當事人。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5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已經預收訴訟費用的,一並報送。

第六十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對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判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全面審查。
當事人對原審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有爭議的,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原審人民法院認定事實不清楚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第六十八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審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且起訴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審人民法院依法立案受理或者繼續審理。

第六十九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理的行政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第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改變原審判決的,應當同時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判決。

第七十一條 原審判決遺漏了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訴訟請求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原審判決,發回重審。
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依法不應當予以賠償的,應當判決駁回行政賠償請求。
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的,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

㈡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 年 4 月 4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三章 官 轄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五章 證 據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八章 執 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
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
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訴訟。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
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
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
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八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
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
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
提供翻譯。
第九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
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
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
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
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
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
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
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
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 轄
第十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
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十五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
案件。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
政案件。
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
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
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管轄。
第二十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
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
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
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
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
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
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
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
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四條 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
告。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
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
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
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
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
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
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
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
訟。
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
訴訟。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
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
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
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
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第五章 證 據
第三十一條 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二條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
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第三十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
據。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
第三十五條 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對專門性問題需要鑒
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
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第三十六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
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
措施。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三十七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
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
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
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
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
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
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
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一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
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
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
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
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四十四條 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
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
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
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
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
單數。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
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
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
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
可以申請復議。
第四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
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四十九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
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千元以下的
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
推拖、拒絕或者妨礙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
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六)對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人侮辱、誹謗、
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
申請復議。
第五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
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
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
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
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
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
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
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
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
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
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
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
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
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
政行為。
第五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
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該行政機關或
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
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
判決。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
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
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
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
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
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
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
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
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
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
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
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
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
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
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
決定是否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六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第八章 執 行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
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
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以下
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
政機關的帳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執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
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
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
況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
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期
間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
者依法強制執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六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
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
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
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第六十八條 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
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
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
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
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六十九條 賠償費用,從各級財政列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責
令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
規定。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七十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
行政訴訟,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
行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加以限制
的,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七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
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
條款除外。
第七十三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
行行政訴訟,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應當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機
構的律師。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收取訴訟費用。訴訟
費用由敗訴方承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分擔。收取訴訟費用的具
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七十五條 本法自 1990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㈢ 行政案件的執行

【行政案件的執行的概念】是指人民法院或行政機關對已經生效的法院的法律文書,在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逾期拒不履行時,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從而使生效法律文書的內容得以實現的活動。《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執行程序包括兩類法律文書的執行:一類是對經過行政訴訟程序作出的判決的執行,另一類是對未經行政訴訟程序審理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執行的主要特徵】①執行的主體是人民法院,適用司法程序,執行的主要是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②執行的根本目的在於強制行政訴訟當事人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或職責,或者承擔行政法上的責任;③執行程序中的申請人或被申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④執行措施的適用因被執行人是行政機關或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而有所不同。

【執行的條件】主要有:①必須有法定執行根據。即人民法院經過行政訴訟程序作出的且已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統稱為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②必須有可供執行的內容。只有裁判確定給被執行人的是作為義務時才有執行的可能。行政訴訟中具有執行內容的義務一般包括給付義務或履行特定行為的義務。③必須是當事人拒絕履行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當然,這一條件成立的前提是義務人有能力履行而拒絕履行。④必須是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執行申請。即申請人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生效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期限為一年;申請人是行政機關、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180日。申請執行的期限從法律文書規定的履行期間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沒有規定履行期限的,從該法律文書送達當事人之日起計算。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執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強制執行過程中所採用的具體執行手段和方法。執行措施必須有法律的明確規定。

【執行措施的種類】分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執行措施和對行政機關的執行措施兩類。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執行措施】①凍結、劃撥被執行人的存款;②扣留、提取被執行人的勞動收入;③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④強制被執行人遷出房屋、拆除違章建築、退出土地;⑤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強制措施。

【對行政機關的執行措施】①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政機關的賬戶內劃撥;②在規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處50~100元的罰款;③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況告知人民法院;④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行政訴訟的執行程序】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書、行政裁定書、行政賠償判決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第一審人民法院認為情況特殊需要由第二審人民法院執行的,可以報請第二審人民法院執行;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行,也可以決定由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條件】行政機關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①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執行;②具體行政行為已經生效並具有可執行內容;③申請人是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④被申請人是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⑤被申請人在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期限內或者行政機關另行指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⑥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⑦被申請執行的行政案件屬於受理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人民法院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立案受理,並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如果法律、法規沒有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權,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法律、法規規定既可以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期限】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自被執行人的法定起訴期限屆滿之日起180內提出。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對行政機關申請的受理】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的,由申請人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執行對象為不動產的,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基層人民法院認為執行確有困難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執行;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決定由其執行,也可以決定由下級人民法院執行。

【對行政機關行政裁決執行的申請】行政機關根據法律的授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作出裁決後,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執行的期限內未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生效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或者繼承人、權利承受人在90日內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享有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參照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具體行政行為的規定。

【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依據】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據以執行的行政法律文書、證明該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材料和被執行人財產狀況以及其他必須提交的材料。享有權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向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調取有關材料。

【財產保全】行政機關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有充分理由認為被執行人可能逃避執行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後者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人民法院對行政機關執行申請的審查和裁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機關申請執行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後,應當在30日內由行政審判庭組成合議庭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就是否准予強制執行作出裁定;需要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的,由本院負責強制執行非訴行政行為的機構執行。

【先予執行】在訴訟過程中,被告或者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權利人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不予執行,但不及時執行可能給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先予執行。後者申請強制執行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財產擔保。

【不予執行】被申請執行的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準予執行:①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②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③其他明顯違法並損害被執行人合法權益的。

【對行政機關拒絕履行的處罰】行政機關拒絕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理,並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的有關規定,對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處罰。

㈣ 行政案件第三人答辯狀

要寫答辯狀,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寫,看看下面的行政案件第三人答辯狀範文吧!

行政案件第三人答辯狀【1】

答辯人:XXX,女,漢族,1947年8月22日生,XXXX人。

聯系電話:XXXX-XXXXXXXX

被答辯人:XXX,男,漢族,1923年12月27日生,原XXXX人。

因被答辯人訴XXX市人民政府撤銷原XXX市郊區人民政府頒發給答辯人第1988-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一案,法院已追加答辯人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現提出答辯如下:

一、1988-011號宅基地及其以上房產系答辯人合法財產,被答辯人所述與事實不符

被答辯人原系XXX村村民,參加工作後於1950年從XXX村遷往呼和浩特,將農業戶口變為城鎮戶口,作為呼和浩特市居民至今。

1975年被答辯人之子XXX從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返回XXX村,並於當年與答辯人結婚,當時所爭議的宅基地上有土坯房西房四間,但因年久失修,破損不堪幾乎已無法居住,為安身立命,只有重建。

被答辯人曾對其子XXX明確表示:“有錢你們早點蓋,沒錢就晚蓋幾年,經濟上你們慢慢想辦法吧,反正我們也不準備回去了,以後這個家就是你的,你怎麼蓋我們也沒意見。”答辯人與其丈夫自1976年至1982年,歷經數年艱辛,努力備料,經老人同意,拆掉了破舊的西屋,在1983年春夏之際蓋上了六間北屋,以後幾年又緊衣縮食蓋了一間東屋和大門。

1988年原XXX市郊區人民政府對土地重新丈量並登記造冊,由於被答辯人及其子已非XXX村村民,也非農業戶口,且被答辯人在呼和浩特擁有住房,根據當時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被答辯人及其子均不再符合在村集體擁有宅基地的條件。

而由於答辯人一直系XXX村村民,亦是農業戶口,原XXX市效區人民政府於1988年11月30日向答辯人發放了1988-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將該宗宅基地確權在答辯人名下。

根據1987年《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農村居民需要宅基地,由本人申請,經村民討論,村民委員會同意,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第三十八條第二款:“農村五保戶、外遷戶等騰出的宅基地,由村民委員會收回。”及第四十條:“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無房居住,需要使用集體土地建住宅的……。”之規定。

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及其子在1988年土地重新丈量登記時已不符合在村集體擁有宅基地的條件,XXX村民委員會依據當時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將該宗宅基地收回並重新分配給符合條件的答辯人,以及原XXX市郊區人民政府為答辯人發放1988-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完全符合法律規定。

同時,由於該宗宅基地上的房屋系答辯人夫婦出資重建,因此答辯人對該宅基地及房產擁有合法的使用權及所有權。

二、被答辯人提起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不符合法律規定

1、20XX年答辯人的兒子結婚,被答辯人專程從呼和浩特趕回參加婚禮,在此期間答辯人之夫XXX與被答辯人經常談論在村裡買樓一事。

XXX向被答辯人說明,正是因為宅基地使用權證已經確權在答辯人名下,所以答辯人才有資格用該宅基地使用權證購買了現在居住的90號樓住宅,之後宅基地使用權證便收歸集體。

後被答辯人於20XX年春節回來之際,答辯人之夫XXX又曾向其提及此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及第四十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

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之規定。

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對1988年原XXX郊區人民政府將1988-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確權在答辯人名下這一事實至少在2000年就已明知,而被答辯人於20XX年才提起行政訴訟,顯然不符合上述兩項法律規定,已超過起訴期限。

2、退一步講,被答辯人即便於20XX年才知道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已確權在答辯人名下,被答辯人提起的行政訴訟亦不符合起訴的條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的溯及力不能及於行政訴訟法實施以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的請示的答復,答復如下:“行政機關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實施之後即1990年10月1日以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的計算應當適用本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根據上述規定,最高法院在承認四十二條溯及力的同時,對溯及時間也做了嚴格的限定,即只有在1990年10月1日以後行政機關實施的具體行政行為,才是可訴對象。

而原XXX市郊區人民政府為答辯人發放1988-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是在1988年,是在1990年10月1日《行政訴訟法》實施之前。

另外,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施行前法律未規定由法院受理的案件應如何處理的批復,批復如下:“行政侵權行為,案發在行政訴訟施行之前,當時的法律沒有規定法院受理此類案件,因此,人民法院不能受理。”

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提起的行政訴訟不符合起訴的條件,即便被答辯人認為其合法權利受到侵犯,也只能通過當時的法律法規主張權利,而不應提起行政訴訟。

因此,應依法駁回被答辯人的起訴。

三、 被答辯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

被答辯人參加工作後於1950年從XXX村遷往呼和浩特,將農業戶口變為城鎮戶口,作為呼和浩特市居民至今。

因此,被答辯人早已不再是XXX村集體組織的成員,且其在呼和浩特市擁有住房。

被答辯人請求撤銷1988-011號宅基地使用權證,將該宗宅基地確權在他的名下,違背法律規定。

答辯人認為,被答辯人對所爭議的房產及土地均無任何權利,與具體行政行為沒有任何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不具有原告訴訟主體資格。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之規定,被答辯人的起訴應予駁回。

綜上所述,答辯人作為本村村民,自籌資金重新建房,後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領取了政府頒發的宅基地使用權證,其權利理應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

而被答辯人在沒有村集體成員身份及已經擁有住房的情況下,鑒於目前房價的迅猛攀升,受利益的驅使,不顧及父子感情和法律的權威,肆意編造謊言,已嚴重侵害了答辯人的合法權益。

且被答辯人根本不具備訴爭土地及房產的訴訟主體資格,原XXX市郊區人民政府為答辯人頒發土地使用權證的事實清楚、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

此致

橋西區人民法院

答辯人:XXX

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行政案件第三人答辯狀【2】

答辯人:付冬梅,女,1953年1月29日生,南昌鐵路第一中學退休老師,住南昌市青雲譜區井岡山大道681號玉河明珠小區16棟3單元601室,身份證號360103195301290726.

答辯人付冬梅就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南昌鐵路局的上訴狀,提出答辯意見如下:

一、 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1、法庭查明事實已經充分證明:答辯人付冬梅丈夫周東安在住院治療期間,其主管單位南昌鐵路局南昌車輛段沒有安排他人接替其工作,雖然住院治療,仍然帶病堅持工作,把辦公室當病房,與公司客戶保持聯系,及時協調公司業務,與公司下屬商談公司業務事項,布置任務。

期間,廣告公司的業務工作一直未停止開展,還收回公司業務賬款16餘萬元。

20XX年12月10日上午9時許,廣告公司業務人員方錫平到第九醫院看望了周東安,並商談工作兩個多小時,至11時許離開。

後於當天晚上20時左右突發疾病經搶救無效於當晚23時55分死亡。

據南昌市第九醫院的搶救記錄、死亡記錄以及證明,周東安肝病病情已經趨向穩定和好轉,系因當天工作勞累過度後出現一體偏癱,血壓急劇上升,造成顱內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些事實充分證明周東安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因商談工作勞累過度引發顱內出血,經搶救無效死亡。

2、上訴人南昌鐵路局作為用人單位在發生工傷爭議時,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應當負舉證責任。

即證明周東安死亡不屬於工傷,但上訴人沒有提供充分有效證據證明周東安不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因工作原因突發疾病或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

(1)原審被告江西省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廳在作出工傷認定行為時,上訴人南昌鐵路局沒有提供其不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以及工作原因突發疾病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的任何有效證據,其證明周東安請病假的計工表庭審證明不具有證據合法性和客觀性,而且與法院判決書確認的事實相違背。

(2)上訴人南昌鐵路局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周東安符合《工傷保險條例》不屬於工傷的情形。

(3)上訴人南昌鐵路局沒有證據證明周東安2006年12月10日死亡與當天與公司業務人員商談工作勞累過度引發顱內出血無關。

二、原審被告江西省人事和勞動社會保障廳在沒有新的事實和理由情況下作出與已被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撤銷的贛勞社傷認字【2007】第A007號工傷認定決定書完全相同的行政行為,明顯違反《行政訴訟法》第55條之規定

原審被告2007年8月20日作出贛勞社傷認字【2007】第A007號工傷認定通知書,以周東安是因肝炎肝硬化住院死亡,不屬於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為由,駁回答辯人工傷認定申請。

答辯人向南昌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以事實不清和主要證據不足為由依法撤銷原審被告於2007年8月20日作出贛勞社傷認字【2007】第A007號工傷認定通知書的具體行政行為,並限令被申請人在60日內重新作出工傷認定。

但原審被告在沒有新的事實和理由,也沒有進行重新調查取證,更沒有讓原告進行陳述申辯的情況下,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贛人社傷認字[2007]第137號工傷認定決定書。

理由是:1、主要理由和事實相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被告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結果相同,但主要事實或者主要理由有改變的,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第規定的情形。

人民法院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判決撤銷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受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限制。

行政機關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五十五條的規定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三款的規定處理。”這里所稱同一事實和理由中的“事實”,指的是行政機關所認定的據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事實;“理由”指的是行政機關據以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原審被告兩份工傷認定決定書不予認定周東安死亡屬於工傷的具體行政行為所認定的基本事實都是以周東安是因患肝炎肝硬化住院後死亡,屬於基本事實相同;兩次工傷認定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理由都是住院期間不屬於工作時間,醫院不屬於工作崗位,故不屬於《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屬於基本理由相同。

熱點內容
央視社會與法平安365幾點 發布:2025-01-11 18:01:47 瀏覽:966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