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對人權的保護
A. 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16條的內容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B. 刑事訴訟法176條規定第一款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任務和基本原則
1.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3.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4.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5.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6.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7.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8.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9.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並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適用緩刑等提出量刑建議,並隨案移送認罪認罰具結書等材料。
C. 簡答題:如何理解刑事訴訟的人權保障功能
刑事訴訟的槐稿人權保障功能就是國家在追究和懲罰犯罪的過程中採取一定措施埋明嫌,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使之不受國家機關的肆意彎手侵犯。
D. 刑事訴訟法169條第一項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九條 凡需要提起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一百七十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依照本法和監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核實的,應當退回監察機關補充調查,必要時可以自行補充偵查。
對於監察機關移送起訴的已採取留置措施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對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留置措施自動解除。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拘留後的十日以內作出是否逮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決定。在特殊情況下,決定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人民檢察院決定採取強制措施的期間不計入審查起訴期限。
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
(一)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
(二)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
(三)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
(四)有無附帶民事訴訟;
(五)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4)刑事訴訟法對人權的保護擴展閱讀
提起公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以及自行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經審查認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的起訴條件而代表國家將其提交人民法院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提起公訴,作為起訴的一種類型,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的一項訴訟活動。
提起公訴是人民檢察院的一項專門權力,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不得行使。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的控訴機關,應當謹慎地行使控訴權,保證犯罪行為得到應受的懲罰,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以保護人權。
人民檢察院決定起訴時,應製作起訴書。起訴書應明確記載:
1、被告人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職業,曾否受過刑事處罰,被捕的年、月、日。
2、犯罪事實和證據,包括被告人犯罪的時間、地點、經過、手段、動機、目的、造成的危害,以及足以證明被告人犯罪的各種證據。
3、起訴的根據和理由,包括被告人觸犯的刑法條款、犯罪的性質、犯罪的責任、從輕從重處罰的條件。
E. 如何理解刑事訴訟法的人權司法保障功能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憲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國在對刑事訴訟法進行修改的過程中,著重將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了總則中,成為了刑事訴訟法修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新刑事訴訟法對人權保障原則的這一修改,也是我國人權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人權與法律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在對人權的保障中,只有法律才是其最基本、最權威的保障。同時人權保障也應該且必須成為法律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立法原則。刑事訴訟法作為憲法之下最為重要的法律之一,在人權保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刑事訴訟法中,寫入了諸多關於人權保障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我國對公民人權的保障。具體體現方面:
一、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保護
二、對證人、被害人、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F. 論述刑事訴訟法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懲罰犯罪,是指通過刑事訴訟活動,在准確、及時地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對構成犯罪的被告人公正適用刑法,以抑制犯罪,以及通過刑事程序本身的作用來抑制犯罪。保障人權,是指在通過刑事訴訟懲罰犯罪的過程中,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犯。具體包括:(1)無辜的人不受追究;(2)有罪的人受到公正處罰;(3)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和行使。我國憲法庄嚴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我國刑事訴訟法不僅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還規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既統一又對立。如果在刑事訴訟中違反憲法、刑事訴訟法有關權利保障的規范,濫用司法權力,甚至刑訊逼供、誘供等,往往造成冤假錯案。因此,懲罰犯罪不能忽視保障人權。同時,保障人權也不能脫離懲罰犯罪。如果不去查明案件事實、懲罰犯罪,不僅被害人的實體權利得不到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實體權利易受侵犯,而且訴訟參與人的程序性權利保障就失去了原本的含義。因此,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是具有密切聯系、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
G. 《刑事訴訟法》尊重人權保護 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
法律主觀:
辯護人是刑事訴訟中獨有的法律名詞,在刑事訴訟中具有獨立的訴訟地位。辯護人為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辯護,維護其合法的權益。刑事辯護人在訴訟中獨立地維護法律的實施,刑事訴訟法中辯護人的訴訟權利由相關法律明文規定。
一、辯護人有權游坦根據事實和法律,獨立進行辯護
辯護人根據自己對事實的認定和對法律的理解,獨立進行辯護,其他任何機關,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或團體、個人,都無權干涉。
二、會見通信枯純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面和通信。在審判階段,辯護律師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通信。
三、調查取證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7條的規定,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並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其他辯護人則沒有這項權利。
四、提出辯護意見權
刑事訴訟法第139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聽取犯罪嫌疑人委託的人的意見。也就是說,犯罪嫌疑人委託的辯護人在審查起訴階段就有權為委託人辯護。對此,人民檢察院應當聽取。
五、在案件的審判階段,辯護人有權至遲在開庭3日以前接到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書。
六、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在法庭調查階段,辯護人在公訴人訊問被告人後,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向被告人發問;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對證人、鑒定人發問;法庭審理中,辯護人有權申請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物,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可以就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並且可以和控方展開辯論。
七、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權利
刑事訴訟法第180條規定,被告人的辯護人,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即辯護人經被告人同意,有權對第一審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提出上訴。
八、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辯護人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法第75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的律師及其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採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九、拒絕辯護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律師法的規定,拒絕辯護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絕辯護人繼續辯護;另一種拒絕辯護是指辯護人具有法定理由不再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的行為。律師法第29條第2款規定:律師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的,不得拒絕辯護或者代理,但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神敗桐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託人隱瞞事實的,律師有權拒絕辯護或者代理。
十、代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申訴。
十一、辯護人在合法執業活動中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
刑事訴訟法中辯護人的訴訟權利就是以上這些內容所覆蓋的了,它們是由《刑事訴訟法》和《律師法》共同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律師獨立的訴訟地位,保護了律師的人身自由與安全,有利於刑事訴訟公正地開展。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H.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
法律分析:刑事訴訟法的價值主要在於維護秩序、保障人權,即刑事訴訟作為分配權利義務,並據以解決糾紛創造合作關系的活生生的程序,為了保證刑罰權的實現不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國家報復,必須對國家追訴犯罪的行為予以程序規范,以保證國家刑罰權實施的公正性。因此對於刑事訴訟的價值主要是刑事司法程序的設計和程序權利與義務的分配都應以公正為價值趨向,在我們充分關注公正價值目標的同時,也不應忽略刑事司法對效率的追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I. 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
刑事訴訟法作為刑事實體法的程序法,它能夠獨立保障刑事實體法的實施。它作為程序法本身就具有獨立的價值,體現的是一種程序正義。
它回答或者解決了如何發現犯罪,揭露犯罪,懲罰犯罪!它更加的保護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權利和人權問題。
刑事訴訟法的價值主要在於維護秩序、保障人權,即刑事訴訟作為分配權利義務,並據以解決糾紛創造合作關系的活生生的程序,為了保證刑罰權的實現不演變成為赤裸裸的國家報復,必須對國家追訴犯罪的行為予以程序規范,以保證國家刑罰權實施的公正性。
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結構、原則、制度、程序,體現著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權精神,也反映出一國刑事司法制度的進步、文明程度,是衡量社會公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指標。
刑事訴訟法具有彌補刑事實體法不足並「創制」刑事實體法的功能。當刑事實體法規范的語意抽象而模糊時,刑事訴訟法擔負特別的「解說」功能,而這種活動是由刑事訴訟法規范的。
刑事訴訟法立法目的是什麼
1.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
2.懲罰犯罪
3.保護人民
4.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
5.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
法律依據:
《刑法》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訴訟原則、結構、制度、程序,體現著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權精神。
J. 刑事訴訟基本理念中懲罰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
一、追究犯罪、懲罰犯罪是刑事訴訟的一個直接目的,也是我國制定刑事訴訟法宗旨中「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的一個方面。否則,就不能保障公民的生命、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不受侵犯,就不能保障國家的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就需要國家通過刑事訴訟行使刑罰權對犯罪加罰。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立案偵查。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通過法律監督促使公安機關對犯罪追究。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檢察院應當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刑事訴訟目的的另一個方面是保障人權。除了通過打擊犯罪以保護人民的權利不受犯罪分子侵害以外,刑訴中的人權保障主要指:
①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等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行使;
②保證無罪的人不受到刑事追究和懲罰;
③保證有罪的人得到公正的懲罰。
以上三點中,第一點是從訴訟過程上說的,第二、三點是從結局上說的,只有訴訟參與人權利在訴訟過程中得到保障,才能使訴訟結果的人權保障得到實現。但是,國家專門機關在追究、懲罰犯罪的過程中,往往自覺不自覺地超越權力、甚至濫用權力,從而侵犯了訴訟參與人的權利,特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嚴重損害司法公正。
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法,都規定了旨在保障人權的各種原則、制度和程序。我國的刑事訴訟法也是如此。它不僅規定了「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任務,而且規定了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的訴訟原則,規定了辯護權、訴訟參與人權利及其保障,規定了其他一系列保障人權的原則、制度和程序。
法律規定公民的義務,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刑事訴訟懲罰犯罪,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保護人民、保障人權。但刑事訴訟不可偏廢懲治犯罪,因為刑事訴訟的進行是以存在犯罪並應當追究為前提的。當然,也不能以削弱、犧牲人權保障為代價去追求和強化揭露犯罪、懲罰犯罪的效果。
總之,懲罰犯罪和人權保障,構成了刑事訴訟法目的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體,兩者並重,不可片面強調一面而忽視另一面。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應當有機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