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的理解
『壹』 信賴保護原則
現代衫虛毀福利國家中,國家和人民之間應該存在信賴關系,公民必須信任行政機關所作或備出譽胡的決定,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否則社會秩序的穩定性和社會生活的可預測性便會遭到破壞。當公民信賴行政行為,並且這種信賴值得保護時,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該行政行為受到存續保護而不得任意撤廢,如出於公共利益的緊急需要必須撤廢該行政行為時,也應給予相對人相應的補償,此為行政法上信賴保護原則基本涵義。
法律依據:《行政許可法》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貳』 行政許可中的信賴保護原則
行政許可信賴保護原則是指指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權力的正當合理信賴應當予以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行為,確需改變行政行為的,對於由此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補償。
行政法信賴保護原則肇始於德國行政法院判例,後經日本及中國台灣地區等的效仿、繼受與發展,已成為大陸法系行政法之一般原則。依據該原則進行的制度設計在保障人權、維護法的安定性、實現實質的法治行政方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叄』 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
比例原則又叫適度原則,是說行政行為在合法的前提下,要注意方式方法,盡量減少行政版相對權人不必要損失的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是說,行政相對人處於對行政機關的信賴,但凡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更改,即使處於社會公益必須更改,也必須給予行政相對人合理的補償.
『肆』 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在我國行政法規范中是如何體現的
行政給付權益對於受益人至關重要。尤其在行政救助中,救助或幫助是受益人生存保障唯一的或至少是主要的依靠,行政主體必須保障受益人所享有的權利或利益的穩定性。
其次行政給付和信賴保護均可以看作是一種利益的調整機制,只不過調整方法不同。行政給付通過積極的利益分配直接改變社會成員的利益佔有狀況,信賴保護原則則以利益可期性和穩定性的形成來確保公共負擔平等。
行政指導實施完畢後,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實現了行政主體與相對方所期望的結果,還有一種是行政指導方因自身的信息或判斷有誤,無惡意地誤導了被指導者,結果使被指導者遭受到重大損害。在這兩種情況下均應基於信賴保護原則,對相對人予以補償。
(4)行政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的理解擴展閱讀:
行政法注意事項:
行政審批可以是內部行為,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和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
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作出授益行政行為的,即使事後發現有違法情形,只要這種違法情形不是因為相對人的過錯(行賄或提供虛假資料信息)造成的,行政機關亦不得撤銷或改變,除非不撤銷這種違法行為會嚴重損害國家,社會公共利益。
行政行為作出後,若事後據以作出該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根據作出該行政行為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廢止或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行為。但是行政機關在作出撤銷,改變或廢止的決定之前,應進行利益衡量。
『伍』 什麼是信賴保護原則
信賴保護原則是指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權力的正當合理信賴應當予以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生效的行政許可,確需改變行政許可的,對於由此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補償。
拓展資料:信賴保護原則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行政相對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許可決定一經作出並生效,應給公眾和相對人以明確的預期,非有法定事由和依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或撤銷;
二,行政機關只有在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廢止,或者准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且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具有依法可以撤銷的情形時,可以依法變更、撤回或撤銷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三,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被許可人基於行政許可取得的非法利益不受保護;
四,可以或應當撤銷已生效的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五,行政機關改變或撤銷已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財產損失或合法權益損害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補償或行政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