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事業單位訴訟法知識點

事業單位訴訟法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3-07-14 21:48:39

司法《民事訴訟》知識點:民訴的基本原則

一、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概述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它體現民事訴訟的精神實質,為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指明了方向,概括地提出了要求,因此對民事訴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以我國憲法為根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要求,結合民事訴訟法的特點而確定的。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民事訴訟活動本質和規律以及立法者所奉行的訴訟政策的集中體現。

民事訴訟法第一章規定了一系列基本原則,法學界通常將這些原則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根據憲法原則,參照人民法院組織法有關規定製定的基本原則,這類基本原則的特點是它不僅適用於民事訴訟,而且也適用於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正因為如此,這些原則就成為憲法、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共有原則,簡稱共有原則。共有原則在民事訴訟法典中之所以要做規定,是因為其內容對於民事訴訟來說。在適用上有其特殊要求。第二類是根據民事訴訟的特殊要求制定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民事訴訟的特殊規律性,因此是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簡稱特有原則。下面分別對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加以闡述。

二、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規定的上述原則,可以概括為當事人平等原則,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雙方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訴訟地位平等,也就是訴訟權利和義務平等。訴訟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雖有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的訴訟稱謂,但在有關訴訟過程中的訴訟地位是平等的,不分優劣和高低。民事訴訟當事人雙方,在民事訴訟中平等地享有訴訟權利,平等地承擔訴訟義務。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在民事訴訟中表現為兩種情況:一是雙方當事人享有相同的訴訟權利,如雙方當事人都有委託代理、申請迴避、提供證據、請求調解、進行辯論、提起上訴、申請執行等權利;二是雙方當事人享有對等的訴訟權利,如原告有提起訴訟的權利,被告有提出反駁和反訴的權利。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是互相對應的,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平等,承擔的訴訟義務也平等,如雙方當事人都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遵守訴訟程序等。當然,由於當事人在訴訟中擔負的具體角色不同,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所承擔的訴訟義務也不盡相同,不履行訴訟義務的後果也有差異。因此,無論是從訴訟權利來看,還是從訴訟義務來看,當事人雙方平等都不意味著完全相同。

2.雙方當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同時,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雙方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是實現訴訟權利的具體形式,沒有同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平等的訴訟權利也只是紙上談兵,得不到一實現。行使訴訟權利的具體形式,有口頭的或書面的。例如,實現申請迴避的權利,就要提出口頭的或書面的申請,說明理由;為行使辯論權,就要在法庭上有充分的發言機會,等等。如果在民事訴訟中,只一方當事人享有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就無法保證雙方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保障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是人民法院的職責。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中處於主導地位,起組織、領導和決定性的作用,保障當事人平等地實現訴訟權利,是人民法院職務上的責任。我國民事訴訟法已對原告和被告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做了平等的規定,沒有這種規定,就談不上當事人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或者充其量只是對不平等的平等維護。在立法平等的前提下,人民法院為當事人創造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機會,並且平等地要求當事人履行訴訟義務,不偏袒或者不歧視任何一方,這樣做具有重要的意義。

3.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對一切訴訟當事人,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的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應毫無例外地遵守法律,享受法律規定的權利,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一切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都應受到保護,一切當事人的違法行為都應受到制裁。只有這樣,才能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三、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條第1款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一規定表明,我國法律對在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賦予他們同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就是同等原則。也就是說,我國民事訴訟法給予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的,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樣的待遇。這種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既不優待,也不歧視,既不限制他們的訴訟權利,也不增加他們的訴訟義務的態度,符合當代民事訴訟立法的總趨勢,有利於發展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關系。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條第2款規定: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這就是所謂的對等原則,即外國法院對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也採取相應措施,加以限制。實行對等原則,是維護國家主權的需要,也是保護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需要。

在國際交往中,處理主要國家相互之間的關系,應當以平等互惠為基礎。表現在司法上,一國法院要求他國法院對自己國家的公民、企業和組織提供訴訟上的方便,應當以自己國家的法院對他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不加限制為前提。否則,你怎麼限制人家,人家也怎麼限制你,此所謂對等。我國一貫奉行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在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時,我們絕不首先對外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而是依法確保外國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以實現。但是,如果外國法院對我國公民和法人在該國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那麼,我們也將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採取相應的限制措施,以限制對抗限制,這樣在司法上實現了國家之間的平等互利。

四、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法院調解是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民事訴訟把法院調解用法律條文固定下來,並將自願、合法進行調解確定為一項基本原則。民事訴訟法做如此規定,反映了其中國特色。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要多做說服教育和疏導工作,促使雙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自願合法進行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其含義有三:

1.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後,應當重視調解解決。調解解決的核心是要求審判人員在辦案過程中,對當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用國家的法律、政策啟發當事人,促使雙方當事人互相諒解,達成協議,徹底解決糾紛。重視調解解決,就是指民事案件,凡能用調解的方式結案的,就不採用判決的方式結案。

2.要求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做好當事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解決民事案件的基礎.通過說服教育,宣傳國家的法律和政策。即使不能調解結案,需要判決結案的,也要做思想教育工作。

3.法院調解要在自願和合法的基礎上進行。不能因為強調調解而違背自願和合法的精神;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堅持自願、合法進行調解的原則,必須反對兩種傾向:一是忽視調解的意義,把調解工作看成可有可無;二是濫用調解,久調不決。第=種傾向在審判實踐中常有發生,必須堅決克服。調解是人民法院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調解無效,應當及時判決。另外,調解一般不是訴訟的必經程序,對於那些不能調解或不具備調解條件的案件,應當判決結案。

五、辯論原則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對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辯論原則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當事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和爭議問題,各自陳述自己的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和答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辯論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又是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准則。當事人雙方就有爭議的問題,相互進行辯駁,通過辯論揭示案件的真實情況。只有通過辯論核實的事實才能作為判決的根據。對於辯論原則,必須把握以下內容:

1.辯論權之行使貫穿於訴訟的整個過程。在通常的理解中,辯論只指法庭辯論,實際上這種理解並非全面。固然,法庭辯論是當事人行使辯論權的重要體現,法庭辯論最集中地反映了辯論原則的主要精神,但是,辯論絕不限於法庭辯論,而貫穿於從當事人起訴到訴訟終結的整個過程中。原告起訴後,被告即可答辯,起訴與答辯構成了一種辯論。在訴訟的各個階段和各個過程中,當事人雙方均可通過法定的形式,開展辯論。因此,在理論上有人主張將法庭辯論稱為狹義辯論,而把一般的辯論稱為廣義辯論,能夠全面地體現辯論原則的只能是後者。

2.辯論的內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問題,也可以是實體方面的問題。對於程序方面的問題,如當事人是否合格、當事人的某項訴訟行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以及代理人是否有代理權等,當事人雙方均可依據自己的意志提出否定的或者肯定的意見。實體方面的問題通常是辯論的焦點。一般來說,對實體問題的辯論往往是法庭認定事實的重要依據,因為藉助辯論過程,審判人員可以了解雙方的觀點及各自的論據,進而作出某種評判。

3.辯論的表現形式及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辯論既可以通過口頭形式進行,也可以運用書面形式表達。口頭形式便於當事人隨時闡明自己的主張,隨時對他方觀點做辯駁,所借唇槍舌劍,因此口頭形式的運用較為普遍。但是。口頭形式往往容易造成口誤。同時,口頭形式只能在特定場合,向特定對象進行,有一定的局限性。書面形式雖然不夠靈便,同時又受當事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但能夠彌補口頭形式的某些缺陷。

民事訴訟中的辯論原則與刑事訴訟中的辯護原則具有一定的區別。辯護原則建立在公訴權與辯護權分立的基礎之上,檢察機關代表國家,以公訴人的身份對刑事被告人行使追訴權,被告人處於被控訴和受審判的地位,只能就自一已是否犯罪和罪行輕重進行辯護。辯論原則建立在原告和被告訴訟地位平等而又彼此對立的基礎之上,雙方可以相互反駁、爭辯,被告還有權對原告進行反訴。

六、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的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即自由支配,對於權利可行使,也可以放棄。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處分的權利對象多種多樣,但無非兩大類:一是基於實體法律關系而產生的民事實體權利;二是基於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所產生的訴訟權利。對實體權利的處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訴訟主體在起訴時可以自由地確定請求司法保護的范圍和選擇保護的方法。在民事權利發生爭議或受到侵犯後,權利主體有權決定自己請求司法保護的范圍。不僅如此,權利主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行選擇所受保護的方法。例如,在侵害財產所有權的糾紛中,被損害者有權就全部損害提出賠償要求,也有權以部分損害的賠償作為訴訟標的;同時,有權請求返還原物,也有權要求侵權人作價賠償。第二,訴訟開始後,原告可以變更訴訟請求,即將訴訟請求部分或全部撤回,代之以另一訴訟請求;也可以擴大(追加)或縮小(部分放棄)原來的請求范圍。第三,在訴訟中,原告可全部放棄其訴訟請求,被告可部分或全部承認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雙方可以達成或拒絕達成調解協議;在判決未執行完畢之前,雙方當事人隨時可就實體問題自行和解。

訴訟權利是當事人處分的另一重要對象,訴訟權利雖然屬於程序意義上的權利,但往往與實體權利有關,當事人對實體權利處分,一般是通過對訴訟權利的處分而實現的。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訴訟發生後,當事人可依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行使起訴權。目前,立法在起訴方面仍然採取當事人「不告不理」的做法。因此,當事人在其實體權利受到侵犯或就某一實體權利與他人發生爭議時,是否訴諸法院,由當事人自行決定。只有在當事人起訴的情況下,訴訟程序才能開始,法院既不強令當事人起訴,更不能在當事人不起訴的情況下主動進行審理。(2)在訴訟過程中,原告可以申請撤回起訴,從而要求人民法院終止已經進行的訴訟,也就是放棄請求法院審判、保護的訴訟權利。被告也有權決定是否提出反訴來主張自己的實體權利,藉以對抗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雙方都有權請求法院進行調解,請求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當事人還能夠依其意願決定是否行使提供證據的權利。當事人雙方都有權進行辯論,承認或否認對方提出的事實。(3)在一審判決作出後,當事人可以對未生效的判決提起上訴或不提起上訴;對於已生效的判決或調解書認為確有錯誤時,當事人有權提出申請,請求再審,由法院決定是否再審;對生效判決或者其他具有執行力的法律文書享有權利的當事人,有權決定是否申請強制執行。(4)在執行過程中,申請執行人可以撤回其申請,這種撤回申請的處分行為不影響其實體權利的繼續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處分權不是絕對的,我國法律在賦予當事人處分權的同時,也要求當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公民個人的利益,否則,人民法院將代表國家實行干預,即通過司法審判確認當事人某種不當的處分行為無效。我國民事訴訟中的國家干預原則具體體現為人民法院的監督,這是處分原則的題中之意和另一個方面的重要內容。

七、檢察監督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括動實行法律監督。根據檢察監督原則的要求,人民檢察院實行監督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監督審判人員貪贓枉法、徇私作弊等違法行為。這方面的監督主要採取消極的方式,即它一般不主動調查和追究司法審判中的不法行為。民事經濟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或者其他人對審判中的不法行為,對審判人員進行控告、檢舉,人民檢察院應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

(2)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監督。根據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認為有錯誤,應當提出抗訴,並派員出席再審法庭。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判決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障審判權的正確行使,具有重要的意義。1991年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典規定,人民檢察院對生效裁判發現錯誤,應當提出抗訴。這就使檢察監督原則的內容更加豐富,也更為可行。

八、支持起訴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必須具備三個要件:

1.支持起訴的主體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支持起訴的主體主要是對受害者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如婦聯支持受害婦女、共青團支持受害青年、企業事業單位支持本單位受害職工向人民法院起訴,公民個人不能作為支持起訴主體。

2.支持起訴的前提,是法人或者自然人有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違法行為。

3.支持起訴的場合必須是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造成了損害,而又不能、不敢或者不便訴諸法院。如果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訴,就不需支持起訴。

民事訴訟的發生要有利害關系當事人的起訴,這種起訴必須出於自願,通常無須外力的影響。但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和社會有權對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民事糾紛給予一定的干預,只是這種干預必須限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必須符合一定要件。合法的干預如支持起訴,可以調動社會力量與違法行為做斗爭,有利於祛邪扶正,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當然受侵害的當事人是否起訴,還必須遵循自願的原則,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可包辦,更不得強迫。

② 2010年通過司考利劍「民事訴訟法重點法條」講解

內容摘要:法條在司法考試中占的重要性,我在這里不想多說了,因為只要是參加司法考試的司考生都明確法條的重要性,民事訴訟法作為司法考試的重中之重,所以民事訴訟法重點法條對於司考生通過司法考試來說是一把利劍。為了讓司考生這把利劍更加鋒利,在此,特運用例題對民事訴訟法重點法條進行講解。

第十五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十六條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在基層人民政府和基層人民法院指導下,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

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如有違背法律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糾正。

第十七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詳解】

1支持起訴原則(第15條)。

在理解該原則時,重點需注意支持起訴的主體是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而不包括個人。這里的機關指各類機關,不限於行政機關。

2人民調解原則(第16條)。

理解該原則時應當側重於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明畝調解效力,需注意兩點:(1)人民調解不是訴訟的必經階段,即當事人可以不經過人民調解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人民調解不具有法律效力,即當事人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成功,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仍然可以反悔而再向人民法院起訴。

3民族自治

地方在適用民事訴訟法時有其特殊性,可以指定變通或者補充性規定,但須履行法定批准手續,與《立法法》的規定是一致的。

【例題】 (2000年試卷二第12題)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憲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的具體情況,可以制定變通或者補充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但須經有關機關批准。請問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的有關規定應報請什麼國家機關批准?

A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B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

C國務院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答案]D

第十九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相關法條】 《民訴意見》

1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困仿指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復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

2專利糾紛案件由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激尺森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詳解】

關於級別管轄,歷年考試的重點在於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案件的范圍。掌握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的范圍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只有重大涉外案件才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而並不是所有的涉外民事案件。

2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主要是專利糾紛案件;而海商、海事案件則專屬海事法院(相當於地方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地方法院無管轄權。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中級人民法院均可以管轄專利糾紛案件。

3依《民訴意見》第2條的規定,目前由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主要是海商、海事案件(專屬海事法院,級別為中級人民法院),專利糾紛案件,著作權、商標權民事糾紛,涉及域名的糾紛,重大的涉港、澳、台的案件,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對仲裁協議效力有異議的案件。

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當事人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三條 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詳解】

上述條文規定了民事訴訟中幾項重要的基本原則以及基本制度,應當重點理解:

1同等原則與對等原則的適用(第5條)。

(1)同等原則是我國民事訴訟法賦予在我國人民法院進行訴訟的外國民事訴訟主體與我國民事訴訟主體同樣的訴訟權利,是國民待遇原則在民事訴訟中的具體體現。

(2)對等原則是外國法院對我國訴訟主體在該國法院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我國人民法院對在我國法院進行訴訟的該國訴訟主體給予同樣的限制。

2辯論原則的具體內容。

在理解辯論原則時,需注意以下兩點內容:(1)辯論的形式為口頭辯論與書面辯論,辯論原則不同於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是辯論原則的集中體現;(2)辯論的內容廣泛,既包括實體問題的辯論,也包括程序問題的辯論。

3處分原則的具體體現。

處分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一項特有原則。當事人可以處分的權利包括民事實體權利與訴訟權利。對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主要體現為當事人有權確定、變更、放棄、承認訴訟請求,達成和解協議、調解協議等。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主要體現在是否行使起訴權、上訴權、反訴權,申請再審,申請執行,撤回起訴、上訴等。當事人對其民事實體權利的處分通常是藉助對訴訟權利的處分來實現的。由於當事人的處分行為需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因此,當事人行使其處分權的行為與法院行使審判權予以審查的行為相結合就成為貫穿民事訴訟整個過程的一條中心線。

【例題】 (1998年試卷二第56題)

下列哪些選項正確地體現了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辯論原則?

A辯論權的行使,不僅僅是在法庭辯論階段,而且貫穿於訴訟全過程

B未經法庭辯論和質證的證據,通常情況下不得作為法庭裁判的根據

C當事人可以就案件的實體問題進行辯論,也可以就案件的程序問題進行辯論

D當事人提交的書面答辯狀也屬辯論的一種形式

[答案]ABCD

③ 事業單位中的民事訴訟法怎麼考

舉個簡單的粒子

根據《民事訴訟法》關於迴避的制度規定,關於說法正確的是( )
A.審判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B.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
C.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
D.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不適用迴避制度,即時有利害關系也不需要迴避。
解析: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故A選項正確,D選項錯誤。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故B選項正確。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故C選項正確。

④ 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都考什麼

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具體考試內容: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2、毛澤東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4、當代中國的政府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6、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律專業職位的加試內容,包括上述范圍及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

7、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8、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9、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10、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4)事業單位訴訟法知識點擴展閱讀:

公務員考試分為中央和地方兩種形式:

國家公務員考試是指:中央、國家機關以及中央國家行政機關派駐機構、垂直管理系統所屬機構錄用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的考試。

地方的公務員考試是指:地方各級黨政機關,社團等為招錄機關工作人員和國家公務員而組織進行的各級地方性考試。

中央和地方考試單獨進行,不存在從屬關系,考生根據自己要報考的政府機關部門選擇要參加的考試,也可同時報考,相互之間不受影響。

中央公務員考試和地方考試性質一樣,都屬於招錄考試,考生填報相應的職位進行考試,一旦被錄取便成為該職位的工作人員。具體公務員政策可參看國家公務員網的相關政策。

熱點內容
巴中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發布:2025-01-11 16:56:01 瀏覽:566
宰殺家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4:48 瀏覽:237
在我國會計法規 發布:2025-01-11 16:23:10 瀏覽:556
袁世凱立法稱帝 發布:2025-01-11 15:26:46 瀏覽:733
大同肖律師 發布:2025-01-11 15:25:57 瀏覽:13
兒童虛擬游戲法規 發布:2025-01-11 15:23:05 瀏覽:111
車鎖有問題廠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1 15:17:47 瀏覽:577
2017勞動法主動辭職 發布:2025-01-11 15:15:24 瀏覽:403
法律公司開業典禮新聞稿 發布:2025-01-11 14:24:52 瀏覽:494
中華全民共和國合同法 發布:2025-01-11 14:20:17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