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何為公共行政法律知識

何為公共行政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3-07-22 19:51:10

⑴ 公考法律知識專題之行政與行政法訴訟(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是組織的一種職能或者功能。行政,就其最為廣泛的意義而言,是指組織的執行和管理職能。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體系。行政關系,是公共行政組織在行使行政管理職能過程中與行政相對人、其他行政組織或者與行政組織所屬公職人員之間發生的社會關系。一般將公共行政組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關系,稱為外部行政關系,而將公共行政組織之間、行政組織與其所屬公職人員之間的關系,稱為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指指導和規制行政法的立法、執法以及指導、規制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的基礎性規范。

一、行政法治原則

1.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原則對政府行為的一個基本要求,即公共行政組織必須依照法定許可權、法定方式、法定程序來實施行政管理行為。依法行政原則也要求行政組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加強行政法規規章以及規則的制定,盡可能多地使行政行為受到規則的約束、減少行為的任意性。

2. 控制濫用自由裁量權。當代法治既允許行政自由裁量,也強調對自由裁量給予有效的控制。如立法的授權控制、行政程序規則的約束、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事後進行的合理性監督,等等。

3. 責任政府。依法行政、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是從正面對行政的要求,任何公共行政組織若違背這一要求,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

4. 維護和促進人權。這要求:第一,無論是立法機關的立法還是行政立法,都應當充分考慮人的基本尊嚴、自由和權利;第二,行政機關在法律未作細致、明確規定,得享自由裁量權之時,亦應尊重、保障人的基本尊嚴、自由和權利。

二、行政公正原則

1. 實體公正。所謂實體公正,就是行政組織作出的行政決定,在內容上必須達到不徇私情、不存偏見、不武斷專橫。反而言之,即相同情況、相同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合理考量相關因素,不考量不相關因素。

2. 程序公正。所謂程序公正,就是指行政組織在作出行政決定時,必須遵循形式上符合正義要求的程序。具體包括:自己不得決定與自己切身利益有關的事項;在對兩個以上行政相對人尤其是有著相互沖突之利害關系的行政相對人作出決定時,不得進行單方接觸;在作出對行政相對人不利的行政決定之前應聽取行政相對人的意見。為了保障行政程序的公正,行政程序法設置了以下制度:

(1)情報公開制度。它包括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行政法規、規章、行政政策、行政決定及行政機關據以作出相應決定的有關材料、行政統計資料、行政機關的有關工作制度、辦事規則及手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4條規定,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等等。

(2)告知制度。告知制度是一種基本的行政程序制度,其具體要求是:行政主族念清體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為,應事先告知該行為的內容,包括行為的時間、地點、主要過程,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和法律根據,相對人對該行為依法享有的權利等。告知制度通常只適用於具體行政行為,對於抽象行政行為則適用前述情報公開制度。

(3)聽取陳述和申辯。行政主體擬實施一定行政行為,在告知相對人後,相對人可能認為相應行為違法、不當,根本不應實施該行為;也可能認為相應行為雖應實施,但所持事實、法律根據不當;或者認為行政行為雖不存在瑕疵,但對行為實施的時間、地點、方法有所建議、要求。無論屬何種情況,行政主體都應認真地聽取相對人的意見,並加以認真的、充分的考慮,如其合理、適當,則應予以採納;如不合理、不適當,雖不應予以採納,但應向相對人予以解釋、說明。行政主體聽取相對人的陳述兆前和申辯一般應記錄在案,以作為行政復高雹議和司法審查的證據。

(4)職能分離制度。該制度要求將行政機關內部的某些相互聯系的職能加以分離,使之分屬於不同的機關或不同的工作人員掌管和行使。例如,法律在規定行政機關對相對人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時,將調查控告職能與作出處罰裁決的職能分離,負責調查違法行為事實和提起指控的機構或工作人員不能同時作出行政處罰裁決,職能分離制度最先源於英國的自然正義原則,該原則要求任何與爭議有利害關系的人不得參與爭議的裁決。

(5)不單方接觸制度。不單方接觸制度要求行政主體在處理某一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的行政事務或裁決他們之間的糾紛時,不能在一方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單獨與另一方當事人接觸,聽取其陳述,接受和採納其證據等。不單方接觸主要適用於行政裁決行為。

(6)迴避制度。迴避制度包括三項內容:任職迴避、地區迴避、公務迴避。

(7)記錄和決定製度。記錄和決定製度的內容是:行政主體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為,其過程應有記錄,其最終形成的意見表示應有書面決定,並送達相對人,為相對人所受領。

(8)說明理由制度。說明理由制度的內容是:行政主體作出涉及相對人權益的決定、裁決,特別是作出對相對人權益有不利影響的決定、裁決,必須在決定書、裁決書中說明其事實根據、法律根據或行政主體的政策考慮。除了具體行政行為以外,行政機關在制定行政法規、規章或發布其他規范性文件時,在可能的條件下,也應在有關政府公報中說明其事實和法律根據。

(9)時效制度。時效制度的基本內容是: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特別是涉及相對人權益的行為,法律、法規要對之確定明確的時間限制。如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許可行為,法律法規要規定其申請的時限、審查的時限、決定的時限、送達的時限等;對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處罰或行政處分時,法律法規要為其規定調查相對人(外部相對人,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或內部相對人,即公務員)違法行為的時限、審查違法違紀事實、證據或聽證的時限、作出處罰、處分決定的時限、向相對人送達處罰、處分決定書的時限、執行的時限,等等。

(10)救濟制度。行政救濟包括聲明異議、行政復議(或稱「行政訴願」)、行政復核(含復查、復審),以及對行政行為的司法審查(即行政訴訟)等。聲明異議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向作出相應行為的行政主體提出異議,要求其重新審議和作出決定。行政復議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向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的上級主管部門(或行為機關所在的政府)申請復議,要求其對被申請的行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並根據審查結果作出相應救濟的決定(如撤銷或變更相應行為,給予相對人以損害賠償等)。行政復核(含復查、復審)是公務員對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涉及本人的人事處理決定或行政處分決定不服,向作出處理或處分決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核(行政復查是公務員不服主管行政機關的行政處分決定,向監察機關申訴,請求作出復查決定;行政復審是公務員不服監察機關的給予其行政處分的監察決定,向作出相應監察決定的監察機關申請復審),要求其重新審查,撤銷或改變原決定。司法審查是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對被訴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為其依法提供相應的救濟,如撤銷或改變被訴行政行為,責成行政主體重新作出行政行為,責成行政主體賠償相對人因被訴行政行為造成損失,等等。

一、行政行為的種類

1.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之分,在我國行政法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根據當前的行政救濟機制,行政相對人對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而對抽象行政行為(包括國務院行政法規、部委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行政機關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行政相對人只能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復議或者訴訟過程中,要求復議機關或者法院判斷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抽象行政行為是否與上位階的法律規范相沖突、相抵觸,以對抽象行政行為進行間接的監督。根據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條規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對象發布的能反復適用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區分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的標准有兩個:對象是否特定、是否可以反復適用。

在通常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等)所指向的對象,即行政相對人,都是明確的、特定的,抽象行政行為則是適用於不特定多數人的普遍性規則。而且,除了行政許可是對未來具有約束力的以外,具體行政行為一般都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適用一次。而抽象行政行為作為普遍性規則,就如同法律一樣,是對未來發生的事件不斷地反復適用的。

2. 作為行為和不作為行為

行政行為可以分為:作為和不作為。作為是行政機關積極採取某種行動的行為,不作為是行政機關消極地不採取任何行動的行為。

從行政機關行動的方式和內容上看,「不作為」可能包括兩種:(1)行政機關在形式上不採取任何行動,如不予理睬,既然在形式上不採取任何行動,也就無任何內容可言;(2)行政機關在形式上採取某種行動,如決定拒不頒發許可證,但是在內容上表現的是「行政機關不為某種行動」的意思表示,即向行政相對人表達「不為」的意思。

二、行政行為的成立行政行為之成立:行政行為具備外部可以認知的形態,並正式對外發生法律效力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因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而不同。

1. 抽象行政行為的成立標志:簽署公布。

2. 作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標志:(1)最後決定正式作出,例如:《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聽證程序開始之前,行政機關往往告知行政相對方行政機關將要作出的決定,這種擬制的決定並非最後的。(2)行政決定告知行政相對人,通過送達的方式完成:當面送達、留置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成立的時間以告知到達並為相對人受領的時間為准。

3. 不作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標志:有法定期限的,期限屆滿即成立;無法定期限的,60日期滿即成立;緊急情況的,即時成立。

三、行政行為的效力

1. 公定力。行政行為一經成立,不管合法與否,若非無效行政行為,就產生一種拘束所有機關、組織或個人的效力,在未經有權機關撤銷或有其他理由影響其效力之前,都推定其為合法有效。

2. 確定力。確定力指一個行政行為既經頒布之後產生了拘束力,在未經有權機關撤銷或有其他理由影響其效力之前,即享有存續效果。(1)形式確定力。超越期限未提起對違法行政行為的救濟,其救濟途徑即為窮盡,行政行為即確定。又稱為不可爭力。也就是說,由行政行為所形成或變動的法律關系,從形式上得以確定。形式確定力只是從行政相對人方面來看,排除其獲得復議或訴訟的可能性,但是,從行政機關方面來看,並不妨礙其撤銷自己的行政行為,如果其認為的確違法而需要撤銷的話。形式確定力是對一般行政行為而言的,若是無效行政行為,不存在形式確定力。(2)實質確定力,是指行政行為自成立開始,即具有不可變更力,行政機關不得隨意撤銷或者廢止。

實質確定力是從行政機關角度而言的,即行政機關撤銷或者廢止其行政行為是需要有條件的,而不是任意撤銷或者廢止。只要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撤銷或者廢止行政行為,那麼,該行政行為就具有了實質確定力。

3. 執行力。執行力是指已生效的具體行政行為要求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對其內容予以實現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公開原則行政公開的具體要求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 行政決定公開。任何行政決定,只要涉及外部公共管理事項,無論是行政政策、行政立法、行政執法還是行政裁決、行政復議,最終的決定內容都應當以適當的形式公開。

2. 行政過程公開。除非法定事由之外,行政決定的過程一般也都需要公開。

3. 行政信息公開。上述行政決定、行政過程公開,在相當程度上也意味著,行政組織將行政決定這一信息以及與決定有關的其他信息,向行政相對人公開。

四、行政效率原則行政效率原則主要有下述要求:行政組織精簡,行政程序規則化、模式多樣化。

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權力,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能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一般認為,在我國,行政主體可以分為兩大類: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又稱為「被授權的組織」)。

1. 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是指具有法人資格,能夠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並承擔由此而產生的法律責任的行政單位。行政機關不同於行政機構,行政機構則是指行政機關內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對外不能以自己名義發布決定和命令的單位,其行為的對外法律後果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機關。

2.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授予行使行政權力的組織。其中,「法律」、「法規」都是在其最為嚴格的意義上運用的,即法律是指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人大或其常委會、經濟特區市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由於「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行政機關」同歸行政主體范疇,又經常並列使用,故也可以稱之為非行政機關的組織。

非行政機關的組織經法律、法規的特別授權,即可成為獨立實施公共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主體。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也不局限於非政府系列的組織,如上所述,還包括並非行政機關、但又屬於政府系列的行政機構。

行政行為行政行為概論行政行為是指具有公共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而作出的對外直接產生法律後果的行為。

⑵ 什麼是公共基礎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屬於綜合性考試,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歷史、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等諸多方面,范圍廣泛,內容龐雜。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內容都詳細復習一遍是很不現實的,「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學的。從近幾年的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科目考試命題的特點來看,公共基礎知識考題越來越靈活,考查方式也日趨多樣化。
關於公基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測試應試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公職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

⑶ 什麼是公共基礎知識,都包含哪些內容

公基是什麼?

公共基礎知識屬於綜合性考試,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歷史、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等諸多方面,范圍廣泛,內容龐雜。

考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內容都詳細復習一遍是很不現實的,「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做法也是很不科學的。

從近幾年的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科目考試命題的特點來看,公共基礎知識考題越來越靈活,考查方式也日趨多樣化。

公基考什麼?

關於公基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測試應試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公職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

具體考試內容: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2.毛澤東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4.當代中國的政府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6.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律專業職位的加試內容,包括上述范圍及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
7.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8.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9.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10.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⑷ 考公共基礎知識主要考哪些內容

1,定義:公共基礎知識是一個綜合性考試科目,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歷史、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等諸多方面,范圍廣泛,內容龐雜。

2,考察內容: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毛概:毛思的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當代中國的政府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

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3,考試題型:

主要有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糾錯題、簡答題、公文實務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閱讀理解題和材料概括題等形式。

以上內容來自網路,不是在廢話,而是先大致了解一下公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公基的內容十分龐雜,但不是要求全面掌握,主要抓住政治、法律、公文、管理和經濟這幾部分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常識,出題比例不大,不必過於糾結,盡人事聽天命就可以了。

公基的題型多是客觀題,考察的就是對這些基礎內容的掌握情況,但事考各地的出題習慣不一樣,備考的時候最好先通過歷年真題了解一下都有什麼題型,然後針對著做好准備。我考試的時候是只有客觀題和寫作,也就是說除了這些基礎知識,還得分個心去准備寫作。

⑸ 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匯總

法律是由立法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公共基礎 法律知識 匯總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公共基礎法律知識匯總

1. 我國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

2. 行政許可是行政機關的批准行為。

3. 行政行為以受法律規范拘束的程度為標准,可以分為兩類羈束行政行為與自由裁量行政行為。

4. 在訴訟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5. 書寫公文中的成文日期應使用漢字。

6. 規定用於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

7. 以上請示事項當否,請即批復。

8. 命令不屬於規定性文件,屬於規定性文件的有規定、條例、辦法。

9. 由機關領導對發文稿批註核准發出的意見並簽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動,是發文處理中的簽發。

10. 一切唯心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意識的。

11. “靜者,動之靜也”的觀點是認為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12. 運動的主體是物質

13. 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14.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否定是辯證的否定。

15. “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段話強調的是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16. 歷史唯物主義的任務在於揭示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17. 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18.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完成指導思想撥亂反正的標志是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 鄧小平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在於強調解放思想

20. 黨的十四大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作為社會主義發展階段問題進行了新的論述,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基礎。

21. 我國企業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22.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生產力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3. 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時,一般不宜採取松的貨幣政策

24. 勞動力市場是勞動力資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場所

25. 根據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企業擁有包括國家在內的出資者投資形成資產的全部法人財產權

26. 社會主義經濟在資源的配置方面,最為有效的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7. 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社會 保險 。

28.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方針

29. 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

30. 我國政府職能的實施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

31. 國家公務員享有的權利提出申訴和控告

32. 公務員若對降職處理不服,申請復議或申訴必須在接到降職決定之日起30 日之內

33. 對公務員的物質獎勵不包括獎章,包括獎金、獎品、工資晉級

34. 按國家公務員領導職務序列,行政領導者可分為 10 個職務等次名稱和相對應的13 個級別。

35. 現代行政領導個體素質要求全面具備德、才、學、識、體。

36. 一般監督和專門監督構成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

37. 集體決策已成為科學決策理論中的一項基本原則。

38. 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要解決的一般性問題的決策是程序性決策

39. 立法監督的最基本形式是聽取和審議政府 工作 報告

40. 情報信息系統是行政決策組織中的“神經系統”。

41. 現行行政決策體制通常由行政決策中樞系統、行政決策咨詢系統、行政決策審批控制系統和行政決策領導系統四部分構成。

42. 在特殊情況下,國家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43. “公民”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 人民檢察院對行政案件的審理的主要監督方式是抗訴

45. 行政訴訟的原告和被告是恆定的

46. 行政監督的對象是行政相對方

47. 刑法學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規定的犯罪和刑罰的科學。

48. 經營權是經營者對其經營的財產的一種佔有、利用和收益的權利

49. 下列人員中不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的有配偶、父母、子女

50. 行為人沒有約定或法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或服務所實施的行為是無因管理

51. 公文中的詞語應含義確切

52. 公文要選擇適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越級行文

53. 若需向外國有關部門和人士對我國領導人任職、重大政治活動的祝賀表示答謝亦須選用公告。

54. 規定性文件是兼有行政公文和法律的性質

55.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56. 物質從一般反映特性到人類意識產生所經歷的三個決定性環節是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類的意識

57. “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根本特性

58. 物質運動最高級的形式是社會運動

59. 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這種觀點屬於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

60. 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哲學依據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

61. 把“否定之否定”稱作“彷彿回到原來出發點”的運動是辯證法的觀點。

62.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真理觀上的分歧是真理的內容是否是客觀的

63. 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64. 生產力諸因素中的主導因素是勞動者

65. 從個人和社會統一的觀點出發,人的自我價值在於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社會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66. 社會進步的內在根據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67. 建設有中國特社會主義理論的紅線是黨的思想路線

68.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不發達階段

69. 我國要建立的宏觀調控模式應該是:以間接調控為主的調控模式

70.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徵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

71.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是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72. 現階段我國所有制結構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73. 我國政府職能的主要實施手段是依法行政

74. 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應是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和社會經濟生活的調節者

75. 各級政府中設置的政策研究室是辦事機構

76. 分管政府某一方面行政業務的部門即職能機關

77. 對公務員的精神獎勵不包括升職,包括嘉獎、記功、授予榮譽稱號等。

78. 國家公務員升職不包括晉升職稱

79. 公務員考核內容包括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重點考核工作實績

80. 在某一具體法律關系中,主體的多少各不相同,但至少要有兩個主體。

81.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職權和法定程序,將法律規范用於具體事件或案件的活動,稱為法的適用

8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認為有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大會議。

83. 權力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不包括市場監督

84.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行政機關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⑹ 公務員考試的公共基礎知識是什麼

公務員考試一般不考公共基礎知識,只有事業單位考試才考公共基礎知識。公共基礎知識部分就相當於公務員考試中的常識部分,但難度明顯降低了。

從考試范圍上來講,一般涉及政治、經濟、管理、公文、事業單位概況、道德、科技人文等知識。從考查方式上來看,絕大多數題目為識記性考題,考試題型上以客觀題居多。

公共基礎知識在不同的地方所叫的名稱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叫做綜合知識、有的地方叫做綜合基礎知識還有的地方叫做公共知識等。需要根據公告中所描述的內容或歷年真題來判斷是否是我們常說的公共基礎知識。

拓展資料:公共基礎知識題型及內容

在考試題型方面為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不定項選擇題、糾錯題、簡答題、公文實務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分析題、閱讀理解題和材料概括題等形式。在上述形式中選擇4-6種,既有客觀性試題,又有主觀性試題。部分地區公共基礎知識考察的時候,一般都伴隨有寫作題。

關於公共基礎知識科目的考察要求:主要測試應試人員對公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務員義務的必備能力和素質。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

2、毛澤東思想概論: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4、當代中國的政府與政治:中國的國體與政體、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務。

5、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價值取向、道德修養、行為規范。

6、法律知識: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刑法、民法、商法、經濟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等(報考全省法院、檢察院系統法律專業職位的加試內容,包括上述范圍及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知識)。

7、語文基礎知識和公文寫作:漢字、詞彙、語法、修辭、文學常識,黨政機關公文基本知識、常用公文寫作、常用事務文書寫作、公文處理。

8、經濟知識和科技知識:微觀經濟、宏觀經濟、國際經濟、金融經濟、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科學前沿、科技常識。

9、歷史知識: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現代史。

10、其他知識:最新的時政知識。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中關於被辭退員工工資待遇 發布:2025-01-11 13:45:31 瀏覽:550
高要司法局 發布:2025-01-11 13:44:53 瀏覽:125
最早貨幣立法 發布:2025-01-11 13:40:11 瀏覽:766
大學生對性道德 發布:2025-01-11 13:24:13 瀏覽:61
恩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1-11 13:04:37 瀏覽:708
法官司法廉潔 發布:2025-01-11 12:41:40 瀏覽:318
經濟法基礎課程感想 發布:2025-01-11 12:38:36 瀏覽:715
經濟法個人結算賬戶 發布:2025-01-11 11:51:29 瀏覽:226
月工作天數勞動法 發布:2025-01-11 11:22:39 瀏覽:454
依法治國與維穩 發布:2025-01-11 11:22:37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