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行政法法學會年會論文集
❶ 哪裡有勞動報酬權的參考文獻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5年 加入收藏 獲取最新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問題與政府對策研究黎泳宇 【摘要】:本論文研究了深圳市引發勞動爭議最多的勞動報酬爭議現狀,分別列舉了個人勞動報酬爭議和集體勞動報酬爭議案例,分析出存在的問題。並分析和研究了勞動爭議的理論和現狀及其成因,基於相關理論和數據,分析了目前全國及深圳市勞動爭議的狀況和特徵,並剖析了深圳市勞動爭議特徵形成的原因與對策。最後,論文對深圳市的勞動報酬爭議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勞動報酬爭議主要涉及工資總額爭議、剋扣拖欠工資爭議、最低工資爭議、加班費爭議等。目前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對侵犯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的行為立法不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不適應現實情況,審理周期過長、申訴時效60日很容易過期、收費不合理等;欠薪保障制度有待強化和完善;勞動監察執法針對性不強、效率不高等。 全國勞動爭議的特徵為:勞動爭議總量和涉及人數持續上升;集體勞動爭議數量增長迅速;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和解除勞動合同案件仍是勞動爭議案件的焦點;勞動者一方申訴比例大且勝訴率高;經濟發達地區勞動爭議多;國有企業勞動爭議和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數仍居首位。 深圳市勞動爭議的特徵為:勞動爭議數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佔到全國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呈現出各區勞動爭議立案數量差距很大的特徵;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居首位;民營企業佔到七成以上,大量涉及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外來勞務工集體爭議數量大,占廣東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與全國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基本類似,有一定差異;勞動者勝訴比例高;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難度增加等。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集中體現在:是數量引發最多的勞動爭議原因;勞動報酬爭議案件具集中性,涉及民營企業、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特區外外來勞務工上的勞動報酬爭議數量大,且多為剋扣拖欠工資爭議。論文進一步分析了勞動爭議原因多發在勞動報酬上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勞動關系雙方利益差異顯現化,勞動者的權利缺失;其主體原因是勞動關系當事人的法律意識、經營觀念和職業道德水平差;還有政府原因。論文從用人單位、企業經濟成分、行業劃分、行政區域劃分、勞動者等角度分析了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案件具集中性的成因。 針對深圳市的勞動報酬爭議問題,結合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和成因以及深圳市實情,論文提出了相應對策: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侵犯勞動權刑事責任的追究, 【關鍵詞】:勞權 勞動爭議 勞動報酬
【學位授予單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F244
【DOI】:CNKI:CDMD:2.2005.144198
【目錄】: 摘要7-9 ABSTRACT9-12 第一章 緒論12-17 §1.1 研究目的12 §1.2 本論文研究目標與意義12-13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13-16 §1.4 本論文研究內容與組織結構16-17 第二章 勞動爭議理論研究17-31 §2.1 勞權和勞動關系18-23 2.1.1 勞權18 2.1.2 勞動關系18-21 2.1.3 政府在勞動關系中的角色與作用21-23 §2.2 勞動爭議及其處理機制23-31 2.2.1 勞動爭議23-25 2.2.2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25-31 第三章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問題分析31-58 §3.1 勞動報酬爭議概述31-33 §3.2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情況分析33-39 3.2.1 工資總額爭議35-36 3.2.2 剋扣拖欠工資爭議36-38 3.2.3 最低工資爭議38-39 3.2.4 加班費爭議39 3.2.5 其他勞動報酬爭議39 §3.3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案例39-43 3.3.1 個人勞動報酬爭議案例39-42 3.3.2 集體勞動報酬爭議案例42-43 §3.4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政策缺陷分析43-58 3.4.1 對侵犯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的行為立法不完善44-47 3.4.2 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現行的先裁後審模式存在弊端47-54 3.4.3 仲裁申訴時效60日易過期54 3.4.4 收費不合理54-56 3.4.5 欠薪保障制度有待強化和完善56-57 3.4.6 勞動監察執法效率不高57-58 第四章 深圳市勞動爭議特徵及其成因分析58-77 §4.1 我國勞動爭議現狀及特徵分析58-61 4.1.1 勞動爭議總量和涉及人數持續上升58-59 4.1.2 集體勞動爭議數量增長迅速59 4.1.3 勞動報酬是勞動爭議案件的焦點59-60 4.1.4 勞動者一方申訴比例大且勝訴率高60-61 4.1.5 經濟發達地區勞動爭議多61 4.1.6 國有企業勞動爭議和集體勞動爭議案件數仍居首位61 §4.2 深圳市勞動爭議現狀及特徵分析61-67 4.2.1 勞動爭議數量佔到全國勞動爭議受理案件總數的十分之一61-62 4.2.2 呈現出各區勞動爭議立案數量差距很大的特徵62-63 4.2.3 私營企業勞動爭議案件數居首位63-65 4.2.4 集體爭議數量大65 4.2.5 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與全國勞動爭議案件原因構成基本類似65-66 4.2.6 勞動者勝訴比例高66-67 4.2.7 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難度增加67 §4.3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及其成因分析67-77 4.3.1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67-68 4.3.2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特徵成因分析68-77 第五章 深圳市勞動報酬爭議問題對策研究77-86 §5.1 完善勞動法律法規體系77-78 §5.2 增加對侵犯勞動報酬權刑事責任的追究78-79 5.2.1 增加侵犯勞動報酬權的罪名78 5.2.2 增加用人單位與公共行政管理者為侵犯勞動報酬權的刑事責任主體78-79 §5.3 將現有的勞動仲裁院逐步改造為勞動法院79 §5.4 延長仲裁時效至兩年79-80 §5.5 降低收費標准80-81 §5.6 擴大欠薪保障條例規定的范圍81 §5.7 完善勞動監察制度81-82 §5.8 大力開展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82-83 §5.9 建立企業內部勞動關系的協調機制83-84 §5.10 建立行政管理、勞資協調和權益保護協會三重網路84 §5.11 積極推動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承諾制度84-86 結論86-88 致謝88-89 參考文獻表89-91
❷ 楊榮馨的代表性成果
著作類成果
《太平天國》(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簡明中國近代史知識手冊》(合著),中華書局1976年版;
《民事訴訟法講義》(撰稿),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民事訴訟法基本知識》(合著),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釋義》(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民事訴訟法教程》(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民事訴訟法試行問題探討》(合著),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習指導書》(主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中國民事訴訟法簡介》(獨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
《破產法基本知識》(合著),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合著),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公證與調解法律制度》,(主編及)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人民調解學概論》(主編),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律師理論與實務》(主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
《民事訴訟法教程》(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新民事訴訟法釋義》(主編),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中國司法大詞典》(分科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新民事訴訟法知識問答》,(主編)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新編》(合著),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中國民事訴訟法》(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民事訴訟法學》(主編),中央電大出版社1995年版;
《依法治國論》(合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仲裁法理論與適用》(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破產法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民事訴訟法修改的若干基本問屬》(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民事訴訟原理》(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仲裁法學案例教程》(主編),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年版;
《強制執行立法的探索與構建中國強制執行法(試擬稿)條文與釋義》(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楊榮馨法學文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專家意見稿)立法理由與立法意義》,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論文類成果
《談談民事訴訟法的中國特色》,載《政法論壇》1982年第3期;
《企業應當實行破產制度》,載《法苑》1986年第10期;
《把握機遇 迎接挑戰 進一步加強法制在改革開放中的作用》,載《經濟與法律》1992年第5期;
《論民事訴訟法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完善》,載《政法論壇》1993年第1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執行法(專家建議稿)》即將提出》,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5期;
《審執分立——修改民事訴訟法必作的大動作》,載《法學家》2004年第3期;
《標本兼治,解決「執行難」——民事強制執行法專家建議稿起草問題研究》,載《政法論壇》2004年第4期;
《《民事訴訟法》修改若干問題之探討》,載《中國司法》2005年第2期;
《構建和諧社會呼喚調解法》,載《法制日報》2005年3月3日版;
《物權流轉需要公證制度》,載《法制日報》2005年8月9日版;
《民事訴訟不能全部實行三審終審》,載《檢察日報》2005年8月15日版;
《物權法應該引入公證制度》,載《中國公證》2005年第9期;
《審執分立:改革與完善司法制度的宏觀思考》,載《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
《略論公證在建設市場信用體系中的作用》,載《法學家》2006年第2期;
《略論董必武對我國民事程序法制建設的重大貢獻》,載《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輯)》;
《懸賞執行應當完善相關制度》,載《法制日報》2006年7月12日版;
《高效是強制執行的靈魂》,載《法制日報》2007年6月15日版;
《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強制執行法的制定》,載《中國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12月17日版
《略論強制執行的檢察監督》,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13期;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載《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
《學習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觀 推進我國的司法改革》,載《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輯)》;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的探索與爭鳴》,載《中國檢察官》2009年第1期;
《檢察機關「應當」而不是「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進行監督》,載《人民檢察》2009年第1期;
《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強制執行法的制定》,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2月17日版;
《司法能動主義與我國民事司法審判的規范與創新》,載《政法論叢》2010年第6期;
《論我國民事證據收集對象》,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關於民事訴訟訴答程序,訴答程序的探討》,載《民事訴訟法修改重要問題研究·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年會論文集(2011年卷)》。
❸ 張弘的論文
1、論文「論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經濟與法》1989、8
2、論文「對張某行政訴訟案的剖析」,《經濟與法》1992、1
3、論文「行政訴訟非正常撤訴情況探析」,《公安司法論壇》1992、1
4、論文「行政訴訟代表人訴訟研究」,《經濟與法》1992、6
5、論文「市場經濟下的行政許可」,《經濟與法》1993、9
6、論文「市場經濟下的行政行為」,《公安司法縱橫》1994、1
7、論文「論行政性公司」,《經濟與法》1995、6
8、論文「行政機關下屬機構稱謂行政機關之法律性研究」,《公安司法縱橫》1995、5
9、論文「行政通知初探」,《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6、3
10、論文「行政訴訟暗示原告的認定」,《中國刑警學院學報》1997、3
11、論文「行政訴訟附帶行政追償訴訟」,《法律科學》1998増刊
12、論文「政府采購,衣著光鮮」,《中國市場經濟報》1998、4、20
13、論文「聽證代理簡論」,《律師世界》1998、7
14、論文「保障政府機構改革的法律機制及完善」,《遼寧經濟日報》1998、10、1
15、論文「論公民權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8、5
16、論文「行政聲明異議探析」,《遼寧大學學報》1998、8
17、論文「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關鍵」,發表在論文集《司法制度改革與訴訟法學》,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18、論文「具體行政行為模式標准分析」,《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9、4
19、論文「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劃分標准」,發表在論文集《法制現代化與司法制度的改革》,遼寧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20、論文「行政機關強制執行與申請人民法院執行行為性質及關系論」,《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0、1
21、論文「民事行政檢查監督的定位分析」,《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2
22、論文「國家行政追償權探析」,《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3
23、論文「學校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法律分析」,《中國教育報》2000、6、11
24、論文「論行政復議終局選擇評析」,《行政論壇》2001、8。
25、論文「論行政告知制度若干法律問題剖析」,《經濟與法》2001、1
26、論文「WTO與行政法的完善」,《經濟與法》2001年。
27、論文「關於行政公訴制度的構想」,《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01、2。
28、論文「行政強制執行若干問題探析」,《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4
29、論文「行政規制完善與創新論綱」,《經濟與法》2002、1
30、論文「行政合同特權與法律控制」,《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2
31、論文「抽象行政行為納入行政訴訟之可行性」,《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4
32、論文「行政許可的雙重作用、問題及立法完善」,《行政論壇》2002、4
33、論文「行政法治的制度條件」,《經濟與法》2002、4
34、論文「取消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建立行政執行制度」,《法治論叢》2002、6
35、論文「行政法治的基本精神」,《經濟與法》2002、11
36、論文「面對概念沖突的行政行為」,《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3、3
37、論文「中外公務員制度比較及我國之完善」,《社會》2003、5
38、論文「行政賠償制度完善論綱」,《社會》2003、7
39、論文「行政壟斷的現況分析與立法控制」,《經濟與法》2003、7
40、論文「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研究」,《法學》2004、2
41、論文「關於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劃分存在價值的幾點思考」,《遼寧公安司法管理部學院學報》2004、2
42、論文「行政權概念沖突與重新認識確立」,《遼寧大學學報》2004、3
(被人大復印資料2004年第3期轉載)
43、論文「司法聽證的構建」,《中國刑事法雜志》2004、2
(被人大復印資料2004年第4期轉載)
44、論文「行政復議機構獨立設置之我見」,《行政論壇》2004、6
45、論文「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法治」,《法學》2005、4
46、論文「行政權不可推定與行政權法定的實現」,《遼寧大學學報》2005、3
47、論文「行政取證行為補償制度之研究」,發表在論文集《修憲之後的中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48、論文「侵犯人身權犯罪中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研究」,《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1
49、論文「我國行政即時強制制度的設想與建議」,《行政論壇》2006、1
50、論文「論先行登記保存之不可訴性」,《行政法學研究》2006、3
51、論文「依法行政新解」,《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6、3
52、論文「公正抑或效率------我國行政程序法的目標模式問題研究」,《學術探索》2006、5
53、論文「行政決定轉化為行政合同的必要性」,《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5
54、論文「人民檢察院行使行政復議權之我見」,《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5
55、論文「對擴大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思索」,《長白學刊》2006、5
56、論文「警察權擴張的理性分析」,《當代法學》2006、6
57、論文「建議立法上取消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具體行政行為的劃分」,《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6
58、論文「行政登記行為辨析」,《行政與法》2006、9
59、論文「行為抑或利益------行政聽證的適用范圍考量」,《學術論壇》2006、10
❹ 薛剛凌的學術論文
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共計70餘篇:
1. 《行政體制改革基本問題研究——兼論行政體制改革與行政法治的關系》,載《中國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
2. 《社會自治規則探討》,載《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第1期;
3. 《行政法的主體論》,載《憲政與行政法治發展報告》,2006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開創公法學科的奠基之作》,載《法制日報》2006年5月25日第11版;
5. 《行政法發展模式之檢討與重構》,載《公民與法》2006年第3期;
6. 《將公共財政納入法治軌道》,載《中國審計》2006年第2期;
7. 《論府際關系的法律調整》,載《中國法學》2005年第5期;
8. 《土地徵收補償制度研究》,載《政法論壇》,2005年第2期;
9. 《價格聽證制度研究》,載《憲法與行政法治評論》2005年第2卷;
10. 《論行政程序制度的理性價值》,載《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1. 《BOT項目中特許經營人的風險防範及利益保護研究》,載《浙江學刊》2005年第5期;
12. 《地方政府是否有權管轄中央企業資產》,載《法制日報》2005年10月13日;
13. 《立法機關和社會如何形成良性互動》,載《法制日報》2005年8月15日;
14. 《行政訴訟法修訂之結構模式研究》,載《訴訟法論文集》,2005年9月;
15. 《依法管理和監督各類社會組織》,載《人民日報》2005年12月6日;
16. 《依法行政與行政體制改革》,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17. 《行政合同訴訟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4年第7卷;
18. 《國家治理的理性選擇》,載《紫光閣》2004年第8期;
19. 《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4年年會及第七屆海峽兩岸行政法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4年第6期;
20. 《論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上)》,載《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4期;
21. 《論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下)》,載《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5期;
22. 《論公務員錄用平等之保護》,載《依法治國新視點》,2004年9月;
23. 《從認識到規范——悄悄走近的特許經營制度》,載《法制日報》2004年2月19日;
24. 《車牌拍賣是否違法》,載《法制日報》2004年5月19日;
25. 《誰應對三警員的損害負責》,載《人民公安》2004年第4期;
26. 《國家賠償為何如此艱難?》,載《法制日報》2004年8月10日;
27. 《公共服務中的特許經營》,載《公共服務創新》,2004年12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28. 《論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和完善》,載《政法論壇》2003年第1期;
29. 《公聽代表人制度研究》,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2003年第3期全文轉載,並收入《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4年卷)》;
30. 《行政訴訟被告制度之檢討》,載《訴訟法的理論與實踐》2003年卷;
31. 《農村法治發展之思考》,載《湖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
32. 《「行政審判制度改革」調查報告》(上),載《訴訟法學研究》2003年第4卷;
33. 《「行政審判制度改革」調查報告》(下),載《訴訟法學研究》2003年第5卷;
34. 《法治的呼喚:對孫志剛案的行政法學思考》,載《中國訴訟法判解》2003年第1期;
35. 《美國行政裁決替代法》,譯文,載《公法研究》2003年第2輯;
36. 《美國規章協調制定法》,譯文,載《公法研究》2003年第2輯;
37. 《行政判決制度研究》,載《河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38. 《地方制度研究新思路:中央與地方應用法律相規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3年第2期;
39. 《第五屆東亞行政法學術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40. 《行業腐敗,是誰惹的禍?》,載《時代潮》2003年第1期;
41. 《民營化: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路徑》,載《法制日報》2003年2月13日;
42. 《居民身份證制度透析》,載《法制與新聞》2003年8月;
43. 《軍事法學是法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載《法制日報》2003年12月11日;
44. 《行政訴訟類型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45. 《WTO與行政組織法的改革》,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1期;
46. 《行政法理論與實踐關系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1期;
47. 《中央行政組織法律問題之探討》,載《公法研究》2002年第1期;
48. 《地方行政組織法完善與構想》,載《東吳法學》2002年第1期;
49. 《WTO與中國行政法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2年第3期
50. 《完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的思考》,載《中國行政管理》2002年第4期;
51.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之探討》,載《法學雜志》2002年第3期;
52. 《審視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載《法制日報》2002年1月20日;
53. 《法官與法官文化》,載《法制日報》2002年4月21日;
54. 《重構行政判決制度》,載《法制日報》2002年3月3日;
55. 《程序與法治》,載《法制日報》2002年8月18日;
56. 《行政組織法基本原則之探討》,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2期;
57. 《中美行政執行制度比較》,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58. 《行政主體之再思考》,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2期;
59. 《機構改革也需要法律規制》,載《法制日報》2001年1月28日;
60. 《論行政權》,載《政法論壇》2001年第4期;
61. 《第四屆東亞與海峽兩岸行政法學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1期;
62. 《〈WTO與中國行政法的改革〉國際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2001年第5期;
63. 《第五屆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綜述》,載《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4期;
64. 《行政訴權的價值》,載《法制日報》2000年9月24日;
65. 《行政法基本原則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66. 《行政訴訟十年回顧》,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
67. 《東亞行政法研究會第三屆年會暨行政程序法國際研討會綜述》,載《中國法學》1999年第1期;
68. 《行政訴訟受案標准研究》,載《法商研究》1998年第1期;
69. 《處理行政、民事爭議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討》,載《法律科學》1998年第6期;
70. 《我國行政主體理論之檢討》,載《政法論壇》1998年第6期;
71. 《行政組織法與依法行政》,載《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1期;
72. 《市場經濟與行政法的發展思路》,1998年9月,載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編《優秀論文集》;
73. 《論行政法的目的、手段和體系》,載《政法論壇》1997年第3期;
74. 《對行政訴訟審查范圍的幾點思考》,載《行政法學研究》1997年第2期;
75. 《論行政組織法的幾個基本問題》,載《中國行政法學新理念》,1997年11月,中國方正出版社;
76. 《關於行政處罰主體制度的思考》,載《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
77. 《論行政行為與事實行為》,載《政法論壇》1993年第4期;
78. 《行政機關編製法論綱》,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3期;
79. 《論行政機關的不作為引起的訴訟》,載《法學雜志》1993年第1期。
❺ 關於行政法的核心論文
行政法的核心與理論模式
作者:羅豪才
行政法的核心是什麼?對這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論模式和研究方法和理論模式。
一、傳統行政法學以行政權為核心夠建理論體系
傳統的行政法學都是以行政權為核心來構建理論體系。戰前的大陸法系國家如德、日以及舊中國等,他們的行政法學的核心概念,就是行政權。這集中表現在行政法學理論體系的架構上結構方面。傳統行政法學的結構主要由有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行政組織法。行政組織、行政機關、行政主體,這三個概念的含義存在差別,運行機能也不盡相同,不是同等概念,但都與行政權有關,都是作為行政權的載體存在的。二是行政作用法或行政行為法,都是有關行政權運作的表現形式和具體內容的法律。三是行政救濟法。行政機關要為其權力的行使承擔責任,給受損害的公民提供賠償。總的說來,在歷史上大陸行政法系國家強調以行政法為工具來保障行政權有效地行使,強調行政效率、公共利益等。
英美傳統行政法理論體系,主要也是三個部分,即由委任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審查三部分內容構成。這三個部分內容體現的中心原則,是以權力制約權力。委任立法是通過立法權對行政權進行制約,行政程序是事中控制行政權,司法審查是司法權對行政權進行制約。可以看出,這種理論體系還是以行政權力為核心來構建,強調控權,不重視相對方應有的地位位置。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行政法學界也有過關於行政法性質、功能的爭論,提出了控權、保權以及既要控權又要保權的三種理論觀點。由於當時行政法學還處於起步階段,又急於回應社會實踐的需求,便大量地從日本和我國台灣教材中「移植」其概念、原則甚至理論框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後,為制定行政訴訟法作理論准備,我國行政法學階曾圍繞行政法與行政權的關系、行政法的性質和功能、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等問題,展開一場關於行政法要「控權」、「保權」還是「既要保權又要控權」的爭論。我國1989年制定的行政訴訟法規定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這場學術爭論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因此爭論並不深入的立法宗旨,與這一階段理論爭論有密切的關聯。
自80年代後期以來,隨著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制定與實施,我國行政法學界對實踐的發展作了比較深入的總結。人們逐步認識到,雖然以行政權為核心構建行政訴訟制度,、強調維護和監督行政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從整個行政法制、行政法學理論體系來看,其視角比較狹窄,思路比較短淺,形而上學的片面性比較突出,認識到以行政權為核心來構建理論體系具有很多缺陷很多,難以揭示行政法內在質的規定性和發展的預期,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事實上,二戰後,特別是自80年代以來,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其行政法理論也不完全拘泥於傳統的理論,也在不斷探討2。這些都促使我們重新考慮行政法的核心問題。
二、以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為核心重構行政法的理論體系
當前,理論界已就行政法的核心問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即我們認為,應以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為核心來重構行政法的理論體系。以行政權和公民權的關系作為行政法的核心,應該說在當前的理論界爭議並不大,共識程度比較高。行政權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只有同相關的概念結成一定關系,才有其實質意義。在行政法上,行政權與公民權是一對相互關聯的范疇。行政法學歸根到底也是權利義務之學。但是即便承認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是行政法的核心,也不等於只有一種理論模式。對行政權力和公民權利相互關系的認知和定位的不同,以及價值取向、目標的差別,會形成不同的理論模式。
第一種理論認為行政主體和公民的關系是一種「支配與服從的關系」,把公民置於被管理、被支配的地位,主張二者法律地位不平等,強調維護行政特權。以這樣的原則來構建的行政法理論體系,我們稱之為「管理理論」。第二種理論強調控制行政權、保護公民權利,主張通過立法、行政程序和司法審查來控制行政權,認為只有行政權受到嚴格控制,公民權利才有保障。其最大特點是突出監督行政的關系。,我們稱之為「控權理論」。第一種理論曾主要流行於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和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如蘇聯等,第二種理論主要流行於英美等普通法系國家。應該說,近幾十年來德、日以及普通法系國家的行政法學已有長足的進步,無論在體系、方法、原則、規范,還是行政法的適用范圍等方面都有所創新,值得我們高度重視並加以借鑒,但也應當看到,他們的行政法理論模式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第三種就是我們所倡導的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我們認為,行政法關系的各方主體都是能動的,擴張的,又有兩重性。雙方既對立又合作,是行政法制發展的根本原因。行政法對雙方主體既要加以制約,又要加以激勵。當然在中國現有的法治條件下,我們應該重點強調制約行政權。行政主體應維護和增進相對方的合法權益,行政相對方要理解和支持行政主體的執法行為,特別要通過互動的參與機制,形成和諧、合作的行政關系格局。我們的理論框架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上。因此,以行政權與公民權的關系為核心來構建行政法理論體系,至少有三種模式。這些模式在價值取向、目標、規范體系、制度體系的設定,以及行政法治原則的適用范圍和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別3。
三、行政法平衡理論的創見與價值
在行政法學的研究中,是否還存在別的研究視角?是否還有別的研究範式,或者別的理論模式?回答是肯定的。行政法現象紛繁復雜,並在發展之中,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化,行政法的研究方案也呈現多樣化,理論模式決不會是單一的。何種理論模式更具合理性,有待時間的考驗。
但是,我們認為,行政法的平衡理論作為一種理論模式,主要有自己的有如下獨特的創見和價值特點:
(一)平衡理論為建立行政主體與相對方的良性互動構築重要平台提供理論支持。
要構築行政主體與相對方行政領域十分廣泛,具體關系多種多樣,非常復雜。但隨著現代行政的發展,以「命令-服從」為特徵的強制性行政行為的范圍將日益縮小,而以協商、引導等方式實施的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為將大量增加。激勵性規則的引進,將極大地改善行政主體與相對方之間良性互動的關系。平衡理論認為,要構築行政主體與相對方良性互動的平台,必須保證行政法關系主體之間平等的法律地位。從我國憲法上看,這個問題早已明確。但仍有不少人認為,「行政法是以公共利益為本位的公法」,「主體地位不平等是行政法的本質特徵」。我們認為,主體地位平等是現代行政法治的重要標志,就我國當前轉型的社會形態而言,首先要逐步提升相對方的法律地位,使其成為獨立的主體;其次,要調整行政主體的職能,改革行政權力的運作方式;第三,要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增強其公共治理能力;第四,要盡量發揮其他國家機關的制約作用,保證行政機關和相對方的權利義務處於動態平衡平等。
(二)平衡理論為調整行政法權利(權力)結構機制的構建提供理論指導。
在行政法實踐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行政主體和公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作為最優化的平衡狀態是相對的,不平衡狀態則是絕對的。平衡理論不僅在行政法學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繫上有所創新,同時非常注重對行政法制度的研究。主張構建調整權利結構的機制,明確評價權利結構平衡與失衡狀態的標准,並通過相應的手段對影響權利結構平衡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的調整,以維護和實現相對平衡的狀態。
平衡理論認為,有效的機制是發展和維持一種良好行政法制度的重要保障。如果沒有良好的機制調整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的結構,一個完美的制度設計是無法在運作中發揮現實作用。因此,行政法學不但要對制度本身進行研究,還要研究相應的機制,通過機制的有效運作,實現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的平衡。
在行政法機制的構建上,應當特別注重對激勵機制的研究。建立激勵機制是現代行政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這是由現代市場經濟、現代行政以及民主政治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而這些機制的構建與權力的配置、行政程序的設置以及司法審查的范圍和標准有著密切的聯系。
(三)平衡理論揭示了行政法特有的不對等關系。
平衡理論首次揭示行政法關系的本質特徵,認為行政法關系中的每一個具體關系都是不對等的。一般情況下,在實體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形成行政機關為優勢主體、相對方為弱勢主體的不對等關系;在程序法律關系和司法審查關系中,則形成另一種反向的不對等關系。4不對等關系是行政法關系不同於私法領域的其他法律關系的最重要特徵。在行政法關系中,一定的不對等關系的存在是必要的,但不等於所有的不對等關系都是必要的和合理的,也不等於不同性質的不對等關系必然形成平衡的行政法關系。
平衡理論對行政法中不對等關系的揭示,有助於行政法在權利義務配置的合理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我們在研究特定的行政法律關系中的不對等關系的形成過程的同時,要研究正向不對等關系的必要性、行政指導和行政合同等非強制行政行為過程中形成的不等關系的特徵和行政程序、司法審查中的反向不對等關系等等相關問題。
另外,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不對等程度的區別,具體法律關系的不對等與行政法關系平衡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與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制度構建之間關系。把不對等關系問題的研究與行政管理、行政程序和司法審查的具體制度安排相結合,改善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的結構。
(四)平衡理論揭示了行政程序的性質。
行政程序制度的建構對於建立和維持公民權利和行政權力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對行政程序性質的研究和探索至關重要。傳統行政法理論認為,行政程序規范對於行政機關而言既可以是權利性規范也可以是義務性規范。不同的學派持不同的主張,集中體現了不同的程序性價值取向。這種觀念阻礙了行政程序理論的發展和行政程序制度的建設。平平衡理論第一次把行政程序界定為行政行為的時間和空間的表現形式,並根據雙方的情勢,認為把行政程序法應重點制約行政主體的行為,應為其設定更多的規范界定為義務性規范。,但不同的行政行為其適用的程序的性質應有所不同,行政相對方亦應遵守必要的義務性規范。是對行政程序理論的重要變革。
平衡理論認為,義務性的行政程序規范,就其性質而言是一種義務性規范,行政程序其制度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行政行為對相對方權利的影響程度。但行政程序不應是越復雜越好,越嚴格越好,而是要根據行政行為的不同作出不同的安排。對於嚴重影響相對方權利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等,應當設置嚴格的行政程序,以規范行政行為,防止行政權力濫用;對於不會嚴重影響或者不會直接影響相對方權利的行政行為,如行政指導行為、行政合同行為、行政建議行為等,應當設置相對寬松的行政程序,要給行政機關積極行政、充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留有餘地。
(五)平衡理論有利於行政法方法的創新和引進。
促使行政主體和相對方進行良性互動、進而調整權利結構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平衡理論主張運用各種有效方法實現權利義務的均衡化。這有利於方法論的創新和引進。除了傳統的歷史、比較、邏輯等方法外,平衡理論更多地運用博奕和利益衡量的方法研究行政法的制度、機制和規范。
在某種程度上講,行政立法是一個通過博奕的方法使行政主體和相對各方達成共識或達成一定的共識,並通過一定的程序上升為法律和政策的過程;行政管理是行政機關和相對方在既有的規則(法律規范和行政政策)的框架內的博奕過程。平衡理論為引進博奕方法研究行政法問題提供理論上的可能,而博奕方法有助於分析和解決行政機關和相向對方的動態矛盾,為制度的設計和機制的構建提供實證依據。博奕方法的引進,有利於促進作為博奕規則的法律規范和行政政策公平、公開,並有利於優質的行政對策的產生和行政管理質量的提高,對於揭示行政法的價值取向也有重要意義。
由於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在司法審查案件中有著充分的體現,利益平衡已經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司法方法。平衡范疇不僅體現行政權力和公民權利的狀態,同時也體現一種方法。在司法過程中,利益衡量是法官審視行政法主體之間博弈是否符合原則和規則的重要方法,同時,利益衡量也是在司法解釋和司法裁判的過程中促使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法。這種方法正在司法審查的各個領域受到重視並得到不斷運用。
(六)平衡理論揭示了行政法的功能。
關於行政法的功能問題,理論界歷來爭議很大。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從平面思維轉換到立體思維,可以認識到行政法應當為行政主體和相對方良性互動的構建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首先,行政法為行政機關和相對方提供一定的程序和機制,使各方有可能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主張。5這種利益主張表達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體現為一個政治過程,但更多的應當體現為一個行政過程,這就要求行政程序的公平、公開和公正。其次,行政法還應當為行政機關和相對方合理的利益主張的實現提供渠道和保障。其三就是這是一個權利補救的問題,即當相對方的合理利益主張無法通過相應的制度和機制獲得實現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候,提供應當有一個後續的制度和機製作為權利補救的保證。此外第三,行政法不但應當具有為行政法主體利益主張得到代表並得以實現的功能,還應當具有保護行政法主體利益以外的權利的主張和實現協調發展的功能。行政法的功能不應當簡單的界定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保護公民權利,我們需要通過對行政過程的研究,揭示現代行政法的最高真正功能,並為行政法制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盡管平衡理論提出了自己的創見,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發展,但目前還存在一些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問題。今後,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對行政相對方行為、非強制性行政行為、市場機制與政府機制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平衡理論是一種開放式的理論,自身也正在不斷的完善。理論模式的變化,會引起行政法概念、原則、制度等方面的變化,也會引起行政法的價值取向和目標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深入研究,整體把握。行政法基礎理論的研究,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進取。
例如:注意行政法權利(力)結構的研究,主張現階段要強調提升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合理定位行政職能,調整行政權力,綜合利用相關因素,逐步實現權利(力)結構動態平衡、實現利益均衡、實現行政法關系主體的法律地位平等;主張整合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調整規范體系,形成統一、有機、協調的行政法律制度;強調制約與激勵並重、實體與程序並重的行政法機制;主張行政程序重點制約「硬性行政行為」,對「軟性行政行為」,則重績效,只要求其符合一般程序原則;主張保障行政相對方權利的行使,促進其與行政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營造一種合而不同、和諧的行政法制環境;注意研究行政法制方法,提倡在某些決策過程中,通過各方反復博弈,形成廣泛共識,並通過立法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堅持行政法治原則支配整個行政過程,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實現行政法權利(力)結構的均衡化;等等。
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研究行政法平衡理論的不是我一個人,而是一個不斷擴大的群體,並已歷時十餘年。本書作者是參與行政法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一員,為行政法平衡理論研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本書以兩個對立的理論模式為切入點,對行政法的基礎理論作了系統的、歷史的、比較的研究,對行政與法律的基本理論作了深入的闡釋,對中國的行政法理論狀態提出不少建設性批評觀點,反映了一部分平衡理論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創見。本書作者作為一名法官,對基礎理論的實踐運用價值問題有較為深入的觀察和分析,有獨到的見解。因此,本書對於推動司法改革,完善司法機制,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注釋:
1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會理事長。
2 可參見:(英)CarolHarlow, RichardRawlings,在《Law andAdministration》(《法律與行政》)一書中關於行政法的「紅燈理論」和「綠燈理論」的論述;[日]和田英夫在《現代行政法》一書中關於「對以公共權力為中心的行政法體系一直在傳統的行政法中佔主導地位,現在人們對此提出了疑問和批評,不斷主張建立新的方法」(第12頁)的論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
3 關於行政法的三種理論模式,即「管理理論」、「控權理論」和平衡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歷史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異之處,我曾在一些論著中論及,也有其他同志的相關論著可以參考。可參見羅豪才主編:《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4 參見羅豪才、袁曙宏:《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石》,《中國法學》1993年第1期。 羅豪才、甘雯:《行政法的「平衡」和「平衡理論」范疇》,《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
5 美國學者理查德·B·斯圖爾特認為,「歷史上,行政法的根本前提始終是限制政府權利以保護私人自治權」,然而,由於積極行政的出現,公民的參與,「私人行為和政府活動截然兩分的領域已經融合在一起」。這個設想就不再是一個適當的模式了,外部對政府控制的原則已「無濟於事了」。他更認為,「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是,行政法的功能不再是保障私人自主權,而是代之以提供一個政治過程,從而確保在行政程序中廣大受影響的利益得到公平的代表」。見(美)理查德·B·斯圖爾特著,沈巋譯:《美國行政法的重構》,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96-197頁。
❻ 楊建順的代表作品
論文類:
《論「服務型政府」在行政法上的定位》,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論經濟規制立法的正統性》,載《法學家》2008年第5期
《導讀:拓展和創新行政法學研究的階梯》,載王名揚著《法國行政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計劃行政的本質特徵與政府的職能定位》,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摘錄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
《論政府職能轉變與建設和諧社會》,載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論城市創新中的市民參與》,載《法學雜志》2007年第3期(總第166期);收錄入北京市法學會編《走進法治——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2008年7月
《論根治腐敗的制度支撐》,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論行政評價機制與參與型行政》,載《北方法學》創刊號,2007年1月
《論政府職能轉變的目標及其制度支撐》,載《中國法學》2006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6年)
《論構建和諧社會中城管執法的作用》,載《法學家》2006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6年)
《新世紀中國行政法與行政法學發展分析——放權、分權和收權、集權的立法政策學視角》,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7年第3期
《建立和完善國家科研項目監理制度》,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4月17日
《論行政復議——我國行政復議的現狀與課題》,載《人大法律評論》2004年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行政訴訟的類型與我國行政訴訟制度改革的視角》,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5年第 11期
《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視點和方向》,載《人民法院報》2005年6月20日;全文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5年第8期
《論行政訴訟判決的既判力》,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5年第 12期(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5年)
《論房屋拆遷中政府的職能——以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的衡量和保障為中心》,載《法律適用》2005年第5期
《論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維權與政府職能定位》,載應松年教授賀壽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行政法的中國之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論基層政府法治建設的定位及其發展方向》,載《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1期;全文轉載於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6年第 3期
《高校教師聘任制與維權、救濟機制》,載《中國教工》2005年第3期
《公共利益辨析與行政法政策學》,載《浙江學刊》2005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5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5年)
《行政裁量的運作及其監督》,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全文收入中國法制出版社編《憲法與行政法論文選萃》,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全文收入法苑精萃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5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4年)
《行政立法過程的民主參與和利益表達》,載《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4年)
《論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兼及行政自我拘束原則的理論根據》,載《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5期予以摘錄;被收入周國均主編《中國法學文叢?行政法行政訴訟法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版;被收入法苑精萃編輯委員會編《中國行政法學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3年)
《公共選擇理論與司法權的界限》,載《法學論壇》2003年第3期
《論危機管理中的權力配置與責任機制》,載《法學家》2003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3年第6期予以摘編刊載(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3年)
《行政許可的合理化與相對人的權益保障》,載孫琬鍾、江必新主編《行政管理相對人的權益保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6月版
《論政策制定的程序化、法制化和民主化》,載《政府法制建設》2003年第5期
《明確法律定位,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和救濟機制》,載《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第17期(被中國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SSCI)收錄2003年)
《日本行政執行制度研究》,載《法學家》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關於行政執行權力配置的思考》,載《人民法院報》,2002年8月12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6期全文轉載
《教師聘任制與教師的地位——以高等學校教師為中心》,載《中國教育法制評論》第1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行政程序立法的構想與反思》,載《法學論壇》2002年第6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3年第2期全文轉載
《論政府職能的轉變與行政許可的原則》,載《法制建設》2002年第2期
《論勞動教養的目的及政府和社會的責任》,載張紹彥、陳興良、儲懷植主編《理性與秩序——中國勞動教養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政務公開和參與型行政》,載楊解君編《行政契約與政府信息公開——2001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實錄》,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行政強制中的和解——三環傢具城案的啟示》,載《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日本國會議員選舉制度與憲政建設》,載王曉民主編《議會制度及立法理論與實踐縱橫》,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關於依法行政觀念的十個問題》,載《嶽麓法學評論》第二卷,2001年11月
《行政訴訟與司法能動性——劉燕文訴北京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案的啟示》,載《法學前沿》第4期,法律出版社, 2001年2月版
《論行政訴訟判決的拘束力》,載《人民法院報》,2001年9月17日
《憲政與法治行政的課題——憲法與行政法學領域的「現代性」問題研究》,載《人大法律評論》2001年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論壇》2003年第3期、第4期予以全文連載
《日本的行政法治之路》,載應松年、袁曙宏主編《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論研究與實證調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版
《論完善行政監督制約機制》,載《人大法律評論》第二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行政訴訟的界限與行政法學研究的課題》,載《行政法學研究》第28期,1999年12月
《中國行政法和行政法學20年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1999年第1?2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9年第3期轉載
《日本行政法的概念、對象和范圍》,載 《外國法譯評》1998年第3期
《關於行政法的特點》,載《法制與社會發展》第3期,1998年6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8年第4期轉載;《法制建設》1999年第1~3期連載
《日本行政處罰的理論與問題》,載《法學家》第39期, 1996年12月
《規制行政與行政責任》,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2期
《日本憲法訴訟理論與實踐發展述評》,載《法學家》第32期, 1995年10月
《關於行政行為理論與問題的研究》,載《行政法學研究》第11期,1995年9月;人大書報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 年 第 期全文轉載
《關於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載《蘭州學刊》第79期,1994年8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研究》1994年第12期全文轉載
《大膽借鑒、勇於創新、建立完整系統的行政法體系》,載《行政法學研究》第7期,1994年7月
《中國公務員制度論考》(日文,博士論文要旨), 載日本《一橋論叢》108卷5號,1992年11月
《中國國情與公務員制度的導入》(日文),載日本《一橋研究》第17卷第2號, 1992年7月
《中國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展開與課題》(日文),載日本《一橋研究》第14卷第3號, 1989年10月
《行政訴訟中和解的法理》(上、下)(日譯漢,[日]南博方著),載《環球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號(2001年3月);冬季號(2001年11月)
《日本行政法的現狀與課題》(日譯漢,[日]南博方著),載《行政法學研究》第13期,1996年10月;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1996年第4期全文轉載
《中國的行政機構改革》(漢譯日,董成美著), 載日本《一橋研究》15卷1號, 1990年4月
迄今共發表論文(譯文)200餘篇
著作類:
《比較行政法——給付行政的法原理及實證性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行政法Ⅰ[第四版]行政法總論》(獨譯,[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行政法Ⅱ[第四版]行政救濟法》(獨譯,[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行政法Ⅲ[第三版]行政組織法》(獨譯,[日]鹽野宏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法科學生讀本 邁入法學之門》(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法科學生讀本 法學進階之路》(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行政規制與權利保障》(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
《比較行政法——方法、規制與程序》(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參考書》(合主編,第一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版
《日本國會》(獨編著),華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
《行政法》(獨譯,[日]鹽野宏著,姜明安審校),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比較行政法》(合編著,副主編,撰稿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日本行政法通論》(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行政法專題研究》(合著,第二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政處罰實務全書》(副主編), 中國計量出版社,1996年5月版
《日本行政法》(合譯,第一譯者,[日]南博方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8月版
迄今共參加編寫各類教材20餘部
代表性項目
《給付行政法原理與民生行政研究》(08AFX00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重點課題 2008年)
《我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A0803)(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課題重大課題 2008年)
《北京地方旅遊法規范體系研究》(北京市旅遊局委託研究課題,2008年)
《北京城市建設管理法律體系現狀研究》(北京政府法制研究會委託項目 2008年)
《我國郵政行政復議制度研究》(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委託項目 2008年)
《我國郵政行政復議的配套制度和相關制度研究》(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委託項目 2008年)
《知識產權重大問題研究》(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委託項目 2008年)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模式研究》(國務院法制辦、信息辦委託項目 2006年)
《外國專業人才引進與管理立法研究》(國家外國專家局項目 2004年)
《國家科研項目監理的法學研究》(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軍口管理中心863項目2003年)
《規劃法制化問題研究》(國家計委發展規劃研究項目 2003年)
《政府規制與行政許可》(01SFB2028)(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部級科研項目」 2001年)
《亞洲開發銀行「行政許可」課題研究》(國務院法制辦委託研究 2000年)
《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政府規制責任》(999-328004)(國家教育部資助年輕優秀教師基金項目 1997年)
《日本法律制度研究》(96JBY820006)(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