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修改公益訴訟

訴訟法修改公益訴訟

發布時間: 2023-08-13 07:34:03

❶ 公益訴訟普法小知識(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1.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徵是什麼
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徵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

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但古羅馬法亦包括有利害關系的人。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後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第一、公益訴訟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在訴訟領域的體現,它為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提供了現實的途徑和司法保障。

一方面它豐富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形式,為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權利有了司法保障。保障人民參加國家事務管理,成為國家主人;防止公務人員濫用化共權力,矯正錯誤的公共權力。

第二、實施公益訴訟制度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它能極大地促進實現法治。 一方面,它實現以司法權力制約國家權力。

從而避免由於權力集中而出現人治的局面。 另一方面,它有助於實現社會主義法制的十六字方針,維護法律的權威性。

公益訴訟不是一種單獨的訴訟形式,而是一種以訴訟目的為基準界定的概念,旨在描述檢察機關、公益性團體或個人所進行的具有公益性質的訴訟活動。 與維護個人和組織自身的合法權益的私益訴訟相比較,公益訴訟的訴訟目的是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秩序。
2.公益訴訟法律規定
公益訴訟的法律規定: 1、市(分、州)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被訴行政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第一審公益訴訟案件,可以適用人民陪審制。

3、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向人民檢察院送達出庭通知書。 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出庭,並應當自收到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書之日起三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派員出庭通知書。

派員出庭通知書應當寫明出庭人員的姓名、法律職務以及出庭履行的具體職責。
3.行政公益訴訟及相關法律確認有哪些問題
一、關於行政公益訴訟,學者們亦各有論述①。

筆者認為,公益訴訟涉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三大訴訟領域,並不是一種單獨的訴訟形式,其與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休戚相關,是一個以訴訟目的為基準界定的概念。從三大訴訟制度角度,分為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刑事公益訴訟筆者理解為刑事公訴)。

本文將行政公益訴訟定義為: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依據法律的規定,為維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就與自己權益無直接利害關系的事項,對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提起的行政訴訟。 行政公益訴訟應屬行政訴訟法中「悉做纖法律、法規規定可以起訴的其他案件」,以維護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為重要特徵,表現在訴請行政主體查處損害公益的行為,訴請撤銷行政主體損害公益的行為,訴請行政主體履行其他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責等等,它實際是行政訴訟,同時具有不同於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對象的公益性、起訴主體的不特定性和廣泛性等特徵。

建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一方面應考慮利於維護公益,便於提起訴訟;另一方面要考慮是否會給行政機關造成訟累,以影響行政效率。公益訴訟的開放性及社會影響較大,如果認為 *** 的某個行為損害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任何人都可以起訴的話,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為了公共利益,而是為了滿足個人私利、私慾的「濫訴」,造成 *** 被動應付,影響社會穩定,可能會產生負面效應,訴訟的社會效果反而不好。

因此應該設立授權程序,即必須在相關法律明確授權對違反本法規定行為可提起公益訴訟的,方可為之。「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允許胡猛個人或組織以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方面,一般都以特別法律規定為准」②。

若不存在法律之明確規定,法院都會不予受理。我國行政訴訟法修改建議稿主持人馬懷德教授認為:「提起公益訴訟還必須要有法律的特別規定。

除非法律有明確規定,一般情況下並非任何人都有權提起此類訴訟。因為訴訟活動是國家有限的司法資源,是一種有成本的活動。

如果允許任何人隨時可以提起公益訴訟,就有可能引發「搗蛋者訴訟」,浪費司法資源。為了有效監督和制約損害公共利益的行政違法行為,同時睜仿節約有限的訴訟資源,必須由法律特別規定公益訴訟的范圍和種類③。

」所以我國應逐步地在相關的法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環境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婦女權益保護法》、《勞動法》、《殘疾人權益保護法》等法中,在選舉、環保、審計、同業競爭、國有資產保護、壟斷性行業等幾個與公共公益牽涉較大、矛盾較尖銳的領域首先引入公益訴訟,加入有關公益訴訟的內容④。 其實,在我國,這樣的特別法律已經存在。

例如,《商標法》第30條規定,任何人皆可在初步審定的商標公告後提起異議,第33條又規定,若異議經商標局裁定、商標評審委員會復審裁定後,異議人仍然不服的話,可以提起訴訟。假設公民甲認為初步審定的商標存在民族歧視性或有損道德風尚,並在3月之內提出異議,可商標管理機關並不支持該異議,公民甲提起行政訴訟,勢必會主張民族平等或道德風尚等公共利益。

就此而言,《商標法》已經提供了一種公益訴訟。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法律要求行政機關履行某項職責時必須考慮一些公共利益,而法律又明確地、普遍地賦予任何人請求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權利,並授權其在未從行政機關那裡得到滿意答復時可以起訴,那麼,公益訴訟的一種樣式就產生了。

二、行政公益訴訟的原告 原告必須具有原告資格。原告資格是指什麼人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行政訴訟。

原告資格是原告獲得訴訟地位的先決條件,是訴訟程序啟動的必要條件。目前,公益訴訟應當由誰提起,誰具有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爭論較多。

無論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公益訴訟的原告只是法律上的擬制主體,原告事實上並不是或者並不完全是實體權利義務的歸屬主體,而只是實體權利義務關系中的一個成員,有時連成員都不是,這種情況不僅在起訴之初如此,而且很可能在審查判決之時也是如此。 因此,公益訴訟的原告與接受判決的當事人未必是同一主體。

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原告范圍的擴大通過私方司法長官理論和值得保護的權益的理論來實現,但又通過法律的授權來限制原告資格的擴張。 在我國,由於受到權利主體和訴訟主體兩者一致性觀念的影響,以及為防止濫訴的實踐考慮,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能夠提起訴訟的原告必須是認為自己的權益受到行政行為侵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就是說,與行政行為沒有利害關系的相對人無權提起訴訟⑥。

傳統的當事人適格理論,長久以來導致了一方面大多數中國人習慣了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對於行政機關越權對相對人實施的減免稅、濫發許可證等損害公共利益的作為和不作為,普通公民往往敢怒不敢言,或是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考慮,無人問津,更不會提起訴訟。 另一方面眾多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的公民、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無法直接通過啟動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程序來保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受侵害,致使大量損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行為得不到糾正。

為此,有必要在我國盡快建立公益訴訟形式,賦予那。
4.民事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徵有哪些
公益訴訟的特徵 應該說,現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公益訴訟制度已相當地完善和成熟,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目前卻還沒有存在這種制度,隨著司法制度的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勢必會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

比較發達的美、日、英等國相關立法,可以看出,相對於私益訴訟,公益訴訟有其明顯的特徵: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 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但古羅馬法亦包括有利害關系的人。

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後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公益訴訟制度在美國的發展相對健全,尤其在美國的《反欺騙 *** 法》及反壟斷法規中都有相關的詳細而完備的權利規定及程序設計,為人們今天研究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參考。
5.公益訴訟如何進行到底
在經濟快速發展、利益日益分化的今天,各種出於強勢的機構、公司、組織漠視部分個體權利和利益的現象愈來愈多。

為充分表達自己的心聲、維護自身的利益,在依法治國的今天通過訴訟方式維護自身權利、解決問題的人不斷涌現,他們試圖通過訴訟這樣的法律行為維護自己的權利。 這種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愈來愈多的人渴望法治、維護社會正義。

盡管這樣的公益訴訟經常被過分政治化,甚至得到來自諸多方面的阻撓、干涉,相當一部分這樣的訴訟均以實拍而告終。 中國加入WTO,需要遵守世界貿易國際規則,在這個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 *** 在政治上無疑也要「入世」,盡管中國從1997年相繼簽署了《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中國已經批准除《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以外的18個國際人權公約,盡管中國批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公約》還存在諸多的法律、政治、體制等方面的障礙。

國際人權公約是由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制定、達成共識的結果,是 *** 政治制度的一種普遍實踐,因此從這個層面上可以說國際人權公約是世界上的政治標准。據此,筆者認為,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政治上與「入世」是必然的局勢。

作為參與上述的律師,應當在維護委託人合法權益的同時,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這不但是律師的職責,也是推動中國法治進程的一個有力手段。 因此,律師應該做好公益訴訟,特別是有影響性的公益訴訟。

在此,也呼籲其他的律師同行:將公益訴訟進行到底。
6.公益訴訟的法律特徵
應該說,現代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公益訴訟制度已相當地完善和成熟,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目前卻還沒有存在這種制度,隨著司法制度的完善,公益訴訟制度勢必會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比較發達的美、日、英等國相關立法,可以看出,相對於私益訴訟,公益訴訟有其明顯的特徵: 1、公益訴訟的原告是不特定的人。一般僅指無利害關系的人,但古羅馬法亦包括有利害關系的人。且如果原告為多人,可由裁判法官選擇適宜的人作為原告。

2、原告起訴的出發點在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尊嚴及社會公平正義,而非個人一己私利。

3、公益訴訟涉及的案件范圍寬泛,可以是民事侵權行為,也可以是行政違法、刑事犯罪活動。

4、公益訴訟的地位體現在對國家機關執法能力不足的補充與協助,而非取代國家機關進行執法活動。

5、原告在勝訴後往往受到一定的物質獎勵。

公益訴訟制度在美國的發展相對健全,尤其在美國的《反欺騙 *** 法》及反壟斷法規中都有相關的詳細而完備的權利規定及程序設計,為人們今天研究公益訴訟制度的構建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參考。
7.提起公益訴訟其民事主體適合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提起公益訴訟其民事主體適合的法律依據: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五十八條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 *** 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符合前款規定的社會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提起訴訟的社會組織不得通過訴訟牟取經濟利益。 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四條 社會組織章程確定的宗旨和主要業務范圍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且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可以認定為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 社會組織提起的訴訟所涉及的社會公共利益,應與其宗旨和業務范圍具有關聯性。

第五條 社會組織在提起訴訟前五年內未因從事業務活動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受過行政、刑事處罰的,可以認定為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無違法記錄」。 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

關於其中「法律規定的」的限制范圍問題,目前有兩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法律規定的」既限制「機關」,又限制「有關組織」;第二種觀點認為「法律規定的」僅限制「機關」,而不限制「有關組織」。

綜合分析有關立法資料和立法工作者的釋義可知,立法本意並不強調「有關組織」須由法律規定,而是說明「至於哪些組織適宜提起公益訴訟,可以在制定相關法律時作出進一步明確規定,還可以在司法實踐中逐步探索。 」我們贊同第二種觀點,認為「有關組織」不受「法律規定的」限制,但應當與起訴事項有一定的關聯。

關於「法律規定的機關」,含義是可以提起公益訴訟的機關,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這個依據不僅要求機關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其可以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也要由法律明確規定。

從現行法律看,目前可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機關,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 關於「有關組織」的范圍,需要人民法院在司法實踐中逐步探索確定。

鑒於司法實踐經驗不足,有關社會組織的技術力量、訴訟能力等情況參差不齊,為保障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前提下有序、有效開展公益訴訟,建議人民法院目前原則上先探索受理具備以下條件的有關組織所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1。 依法登記成立的非營利性環境保護組織或者消費者協會;2。

按照其章程長期實際專門從事環境保護或者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事業;3。有專職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技術人員和法律工作人員10人以上;4。

提起的訴訟符合其章程規定的設立宗旨、服務區域、業務范圍。 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修改後,作出了相關規定,再依照特別的規定受理。

同時,我們特別建議,對於以下兩類公益訴訟,人民法院不宜受理。一是單純以訴訟為業的組織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

因單純以訴訟為業的組織是接受委託作為訴訟代理人參與訴訟,而不是直接作原告提起訴訟。 二是針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水產資源、海洋保護區造成國家重大損失的行為,有關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索賠國家損失的。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十條第二款已經明確規定:「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水產資源、海洋保護區,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的,由依照本法規定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代表國家對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要求。 」該條款既是賦權條款,也是限定條款,即將海洋生態資源損失索賠主體限定為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排除了有關組織。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社會組織提起的訴訟所涉及的社會公共利益,應與其宗旨和業務范圍具有關聯性。
8.消費公益訴訟如何進行法律處理
實踐中可能存在同一個侵權行為既侵害了公共利益,又侵害了私人利益,便產生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兩者之間的協調問題。

《解釋》第九條、第十條確立了在處理消費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雙輪驅動原則,即通過不同的救濟途徑分別救濟。因為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在主體和客體方面均不同,《解釋》既不是要求公益訴訟優先、也不確立私益訴訟優先原則,而是從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和處分權出發,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分別立案,分別審理,分別判決。

在侵權行為不能確定的情形下,私益訴訟還可以中止審理,待公益訴訟對經營者是否存在侵權行為作出判決後再恢復審理。 針對消費公益訴訟和私益訴訟存在交叉的形成,在確立兩種訴訟方式區分處理原則的前提下,《解釋》第十六條還規定了私益訴訟可搭公益訴訟的「便車」,即公益訴訟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可向私益訴訟擴張。

主要包括:一是對生效公益訴訟裁判認定的事實,相關私益訴訟原被告均可援引並免於舉證;二是,對生效公益訴訟裁判中判決理由部分關於經營者是否存在不法行為的認定,在相關私益訴訟中僅消費者可援引並免於舉證,但經營者不能主張直接適用,仍需就其主張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9.公益訴訟怎麼理解
公益訴訟是相對於私益訴訟而言的,起源於羅馬法,成熟於日、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又被稱為罰金訴訟、民眾訴訟,在此它指的是「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人,基於公益而提起的訴訟。」

私益訴訟是為保護個人所有權利的訴訟,僅特定人才可提起:公益訴訟是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訴訟,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凡市民均可提起。 義大利法學家彼得羅。

彭梵得指出「人們稱那些為維護公共利益而設置的罰金訴訟為民眾訴訟,任何市民均有權提起的訴訟。」在這里公益訴制度是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根據法律的授權,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起訴,由法院追究違法者法律責任的活動。

在古羅馬法中,「人們稱那些為維護公共利益而設置的罰金訴訟為民眾訴訟,任何市民均有權提起它,受到非法行為侵害的人或被認為較適宜起訴的人具有優先權。」由此觀之,古羅馬的任何市民都可以代表集體直接起訴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不限於直接利害關系人,直接利害關系人只具有優先起訴權。

在英國,一般只有法務長官(檢察長)可以代表公眾提起訴訟以倡導公眾利益,阻止公共性不正當行為,但有以下例外:其一,在不正當行為已直接使自己的利益受損或可能受損,而法務長官(檢察長)又拒絕行使其起訴權時,經法務長官(檢察長)同意私人可以提起訴訟,但其目的不是為了其自身而是為了一般公眾的利益。 美國法學家G。

蓋茨稱之為「檢舉人訴訟」。 其二,英國的《污染控製法》規定:「對於公害,任何人都可提起訴訟」。

其三,某些組織經檢察長同意可以提起環境公共衛生群體訴訟。其四,英國法也賦予某些機構如英國的平等委員會及某些特別公職人員如公平交易局局長等以特別訴權,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但美國是現代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它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原告的多元主義思路。1890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謝爾曼法》,1914年《克萊頓法》均規定對反托拉斯法禁止的行為,除受害人有權起訴外,檢察官可提起衡平訴訟,其他任何個人及組織都可以起訴。

1986年10月的《反欺騙 *** 法》第二次修正案規定,任何個人或公司發現有人欺騙 *** ,索取錢財後,有權以美國 *** 的名義控告違法的一方,並在勝訴以後分享一部分罰金(一般是從被告罰金中提取15-30%金額作為獎勵)。《美國區法院民事訴訟法規》第17條也規定:「在法定情況下,保護別人利益的案件也可以用合眾國的名義提起。

」但美國法對公民提起公益訴訟作了限制性規定即只針對「主要的違法行為」以防止濫訴。 德國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機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對涉及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可提起民事訴訟。

防止不正當競爭法、專利法、商標法等民事經濟法律都規定了有關公益團體(如消費者保護團體,促進工商業利益團體等)可以提起團體訴訟。 大革命以後,法官的檢察官在民訴活動和民事活動中不再是國王利益的代表,而是社會公益的維護者。

1804《拿破崙法典》規定,檢察官可以為了社會公益提起或參與訴訟。1806年《民事訴訟法典》及後來的《法國新民事訴訟法》也都有相應規范,如後者第422條規定「法律專門規定的案件中,檢察機關作為主要當事人提起訴訟。

」第423條則更明確規定「在公法秩序受到損害時,它(檢察機關)可以為維護公法秩序而提起訴訟。」 1913年,法國以判例方式確定了團體訴訟。

1973年法國的羅艾依埃法律第46條正式給消費者團體以原告資格。 綜上所述,無論在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關於民事公益訴訟原告的具體制度規定上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在民事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上並未採取一元化即只能由直接利害關系人提起訴訟,而是多元化,除了直接利害關系人外,非直接利益關系人也可以充作原告。

具體而言,檢察機關作為原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是一種通用形式,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一般民眾或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在很多國家也具有原告資格代表他人提起訴訟,並且在一些國家,對基於公共利益而提起的私人訴訟或民眾訴訟有一定的獎勵。這些共同點一方面說明了在民事公益訴訟領域中立法實行原告的多元化已成為近現代民事公益訴訟的基本趨勢;另一方面,也為我國關於民事公益訴訟原告制度的設計提供了藍本。

基於羅馬法「諸法合一」「民刑不分」的立法體例,公益訴訟並未分為刑事、民事等方面的公益訴訟。只是近代,諸法分離,公益訴訟制度也有了相對具體的劃分,諸如:刑事公益訴訟、經濟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勞動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等等。

因此,公益訴訟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公益訴訟泛指一切為維護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訴訟,它既包括國家機關代表國家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的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訴訟:也包括公民、法人和一切非法人組織以自己的名義提起的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訴訟。

而狹義的公益訴訟則僅指國家機關代表國家以國家名義提起的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訴訟。 就目前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狹義公益訴訟,即:檢察機關代表國家對犯罪嫌疑人提起的公訴,但是否可以由檢察機關提起民事。
10.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本解釋對關於公益訴訟制度的規定,訴訟起訴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履行的義務,以及出庭檢查人員應當履行的職責做出詳細的解釋規定。同時,並具體提出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的規定。本解釋未規定的其他事項,適用《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之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❷ 民事訴訟法對於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為了保護廣大社會人民的利益,法律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根據公益訴訟的標的不同,公益訴訟分為派侍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那麼,民事訴訟法對於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今天,我整理了以下內容為您答疑解惑,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民事訴訟法對於公益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民事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問題
山羨族民事公益訴訟有別於普通民事訴訟。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即原告)突破了民訴法關於原告主體的一般規定。民訴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而公益訴訟的起訴逗弊主體是法定的,只有法律規定的有關機關和法律規定的有關組織才有資格提起公益訴訟。民訴法作為基本法僅對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作了原則性規定,具體到某類案件則是法律授權的機關和有權組織方能作為原告起訴。現行法律規定的有關「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公益訴訟規定的原告主體主要是法定的「行使海洋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法定的有關「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的組織、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等。但一些地區、一些法院在司法探索中,在案件范圍和起訴主體上都有突破。一些機關和社會組織作為原告提起公益訴訟,也得到了民眾的認可,並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❸ 民事訴訟法公益訴訟

法律主觀: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 訴訟 。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游扮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陸磨尺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早高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❹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法律主觀:

我國全面法治不斷深入,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提起訴訟現已成為權利救濟和解決矛盾糾紛的重要途徑。希望對大家會有所幫助。一、民事訴訟法解釋的內容有哪些1、保障訴權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規范撤訴行為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於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民訴法司法解釋》還依法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申請撤訴行為,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明確規定因重復起訴不予受理的判斷標准,對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作出細化規定。」杜萬華說。2、法庭紀律未經許可現場傳播審判信息,法院可強制刪除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引發輿論關注。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審判公開是實現審判公正的重要保障。《民訴法司法解釋》嚴格執行開庭審理規定,對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予以限制,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製作,規定了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作為與《民訴法司法解釋》配套的成果,我們正在制定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全面梳理、規范民事訴訟涉及的法律文書,制定可操作性規則,以此切實提高裁判文書製作水平和質量。」最高法貫徹實施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佑海說。3、電子證據明確簡訊、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證據證據制度是現代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的要求,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增加舉證證明責任分配原則的規定,合帆羨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對逾期舉證及其後果作出了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增加關於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的規定,指引和規范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活動;增加關於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的規定,要求法官公開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理由和結果。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也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4、誠信原則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的納入「黑名單」「近年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證、虛假調解、惡意串態姿拍通損害他人利益、規避執行等現象時有發生,必須予以嚴厲制裁。」杜萬華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在分則部分增加了禁止虛假訴訟、規避執行的規定,並修改提高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為促進訴訟誠信,《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拒不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5、公益訴訟提起公益訴訟需有公益受損初步證據2012年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僅有一個條文規定。冊胡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為規范公益訴訟有序進行,《民訴法司法解釋》按照立法原意,結合有關審判實踐,細化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有關機關和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為明確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6、小額訴訟明確物業、電信服務合同等小額訴訟一審終審什麼是小額訴訟程序?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根據此規定,我國確立了小額訴訟程序,而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釋進行了細化。《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明確,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糾紛,銀行卡糾紛,物業、電信等服務合同糾紛等九類金錢給付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以及其他不宜適用一審終審的糾紛,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二、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管轄異議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第三十九條人民法院對管轄異議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級別管轄、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三、民事訴訟中不予執行的情況有哪些第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也就是說,仲裁以合同當事人的協議為前提。如果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立仲裁條款,事後也無書面的仲裁協議,仲裁就沒有根據,仲裁機構即使作出裁決,人民法院也不予執行。第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仲裁機構應當依照仲裁法規的規定和當事人仲裁協議的約定進行仲裁,其裁決才能有效。仲裁機構的裁決事項如果超出了當事人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的事項不屬於仲裁機構受案范圍的,屬於超越職權的行為。因此,即使仲裁機構作了裁決,法院也不能執行。第三,仲裁組織和仲裁程序是仲裁工作正常進行的重要保證,應當依照有關規定進行。如果仲裁員與本案有關聯,依法應當迴避而未迴避,或者對當事人未經過合法通知而予以缺席仲裁等,其作出的裁決不發生效力,因而人民法院可不執行該項裁決。第四,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第五,適用法律有錯誤的。仲裁裁決必須依法進行,必須正確適用法律。第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仲裁員必須廉潔奉公,依法裁決,如果在仲裁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的行為,則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所作裁決必然是錯誤的,人民法院理所當然亦不予執行。第七,在涉外仲裁中,被申請執行人沒有得到指定的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於其他不屬於被申請人負責的原因未能陳述意見。如果被申請執行人沒有得到指定仲裁員或者進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遭到了不可抗拒的事由未能到庭陳述的,該仲裁裁決不能執行。第八,涉外仲裁中,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與仲裁規則不符。以上各種規定,主要是仲裁行為違反法定程序,或者由於其他原因,人民法院不執行該案的裁決。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我們可以得知,《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明確,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糾紛,銀行卡糾紛,物業、電信等服務合同糾紛等九類金錢給付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以及其他不宜適用一審終審的糾紛,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法律客觀:

民事訴訟法對申請撤訴的規定申請撤訴是指在一審判決宣告前,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請撤回其起訴的一種訴訟行為。《民事訴訟法》第131條第1款規定:「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據此規定,原告申請撤訴必須符合以下條件:(1)撤訴的主體只能是原告。起訴和撤訴的主體具有同一性,申請撤訴和起訴只能是同一方當事人,通常是原告。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由於向人民法院提出了獨立的訴訟請求,其訴訟地位相當於原告,可以撤回自己的起訴,但其撤訴不影響原被告之間的訴訟照常進行。在反訴的情況下,反訴的原告即本訴的被告可以撤回反訴。(2)要有申請撤訴的具體行為,即必須向人民法院明確提出撤訴的請求。通常是要遞交撤訴申請書,在申請書中有撤訴的明確意思表示。(3)申請撤訴必須是原告的自願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包括審判人員不得強迫原告申請撤訴。(4)申請撤訴的目的必須正當、合法。原告對自己訴訟權利的處分要符合法律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會受到國家的干預。(5)原告的撤訴申請必須在受訴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原告提出撤訴申請後,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進行審查。經審查,認為原告的撤訴申請符合條件的,裁定準予撤回起訴;反之,裁定不準許撤回起訴。

熱點內容
涇源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1 08:58:21 瀏覽:22
經濟法與商法哪個好 發布:2025-01-11 07:57:36 瀏覽:224
認罪認罰改革與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1 07:55:34 瀏覽:803
執行法院查封房子 發布:2025-01-11 07:37:27 瀏覽:912
勞動法員工大病辭退賠償 發布:2025-01-11 07:16:06 瀏覽:506
用拖鞋打法官 發布:2025-01-11 06:53:26 瀏覽:644
法院存案年限 發布:2025-01-11 05:23:12 瀏覽:134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