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法條第二十一條

行政訴訟法法條第二十一條

發布時間: 2023-08-25 04:55:17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 年 4 月 4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三章 官 轄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五章 證 據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八章 執 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
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
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訴訟。
第三條 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
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
審查。
第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
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七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八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
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
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
提供翻譯。
第九條 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
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
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
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
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
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
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
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
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 轄
第十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四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
(二)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
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第十五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
案件。
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
政案件。
第十七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
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
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
管轄。
第二十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
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
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
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
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
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
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
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
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四條 依照本法提起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
告。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
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
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
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
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
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
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
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
訟。
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
訴訟。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
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
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
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
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第五章 證 據
第三十一條 證據有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證人證言;
(五)當事人的陳述;
(六)鑒定結論;
(七)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二條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
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第三十三條 在訴訟過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
據。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或者補充證據。
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公民調取證據。
第三十五條 在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認為對專門性問題需要鑒
定的,應當交由法定鑒定部門鑒定;沒有法定鑒定部門的,由人民法
院指定的鑒定部門鑒定。
第三十六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訴訟
參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
措施。
第六章 起訴和受理
第三十七條 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
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
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
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
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
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
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
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
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一條 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
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七章 審理和判決
第四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
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
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
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四十四條 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
(一)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
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並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裁定停止
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第四十五條 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
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
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
單數。
第四十七條 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
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迴避。
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
迴避。
前兩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
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
可以申請復議。
第四十八條 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
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四十九條 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
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一千元以下的
罰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有義務協助執行的人,對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無故
推拖、拒絕或者妨礙執行的;
(二)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
(三)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
或者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六)對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執行人侮辱、誹謗、
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罰款、拘留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當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
申請復議。
第五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
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
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
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第五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
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
第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
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以及省、自治
區、直轄市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
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發布的規章。
人民法院認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的規章與國務院部、委制
定、發布的規章不一致的,以及國務院部、委制定、發布的規章之間
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請國務院作出解釋或者裁決。
第五十四條 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
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
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
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⒈主要證據不足的;
⒉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⒊違反法定程序的;
⒋超越職權的;
⒌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
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第五十五條 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告
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具體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具體行
政行為。
第五十六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認為行政機關的主管
人員、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政紀的,應當將有關材料移送該行政機關或
者其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認為有犯罪行為的,應當
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檢察機關。
第五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第一審
判決。
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
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
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
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
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
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
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
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
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
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
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
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第六十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
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
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
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
決定是否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六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
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第八章 執 行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必須履行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
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行政機關可以
向第一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的,第一審人民法院可以採取以下
措施:
(一)對應當歸還的罰款或者應當給付的賠償金,通知銀行從該行
政機關的帳戶內劃撥;
(二)在規定期限內不執行的,從期滿之日起,對該行政機關按日
處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
(三)向該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人事機關提出司
法建議。接受司法建議的機關,根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將處理情
況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
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具體行政行為在法定期
間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
者依法強制執行。
第九章 侵權賠償責任
第六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
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
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
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第六十八條 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
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
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
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後,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
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六十九條 賠償費用,從各級財政列支。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責
令有責任的行政機關支付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
規定。
第十章 涉外行政訴訟
第七十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
行政訴訟,適用本法。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十一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
行行政訴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加以限制
的,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行政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七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
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
條款除外。
第七十三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
行行政訴訟,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應當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機
構的律師。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當收取訴訟費用。訴訟
費用由敗訴方承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分擔。收取訴訟費用的具
體辦法另行規定。
第七十五條 本法自 1990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❷ 行政訴訟法常識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法條規定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常識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和管轄法條規定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孝行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三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 轄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御判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巧拆嘩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章 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五條 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
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致使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應當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職責的,人民檢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類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應當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二十九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被訴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但沒有提起訴訟,或者同案件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判決第三人承擔義務或者減損第三人權益的,第三人有權依法提起上訴。
第三十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三十一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第三十二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有權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有權按照規定查閱、復制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內容除外。

❸ 行政訴訟法院管轄

法律主觀:

新行政訴訟法(於2014年11月1日通過,於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修改了關於管轄范圍行政訴訟的管轄范圍和條件的規定,強化了行政相對人的訴權保障,主要表現在:1、排除和減少行政機關對司法的干擾,將級別管轄權上收——新行政訴訟法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海關處理的行政案件,由中級法院管轄。2、洞虧經過復議的案件,無論是否改變原具體行政磨顫敏行為,給予行政相對人選擇權——新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可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3、確認和吸收了行政案件的特殊管轄規原則:跨區域管轄原則——新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規定: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瞎枝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4、明確管轄權爭議的可操作性規定——新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5、吸收了司法實踐的經驗性原則:指定管轄——第二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第二十四條規定: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❹ 行政訴訟法中行政訴訟管轄的規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關於案件管轄的規定共計有11個條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 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 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 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❺ 行政訴訟法全文2022

行政訴訟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第四條人民法院依法對行政案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人民法院設行政審判庭,審理行政案件。

第五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六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第七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法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八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第九條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法律文書。

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第十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有權進行辯論。

第十一條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第二章 受案范圍

第十二條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第三章 管轄

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❻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兩個有管轄權做人民法院,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

只有十八條和十九條才會出現兩個有管轄地的法院,遇到這種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
行政訴內訟法容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❼ 行政訴訟管轄的規定

行政訴訟管轄遵循的基本原則如下:
(1)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特別是便於作為原告的行政管理陸櫻相對人參加訴訟。
(2)有利於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判決和執行。
(3)有利於保障行政行悉腔訴訟的公正、准確。
(4)有檔衫利於人民法院之間工作量的合理分擔。

熱點內容
法院存案年限 發布:2025-01-11 05:23:12 瀏覽:134
規章制度如何制定才能算有效 發布:2025-01-11 05:12:44 瀏覽:242
條令條例心得 發布:2025-01-11 04:31:28 瀏覽:907
勞動法規定補交社保嗎 發布:2025-01-11 03:51:07 瀏覽:466
華東政法大學法碩非法學 發布:2025-01-11 03:49:02 瀏覽:934
道德教育畫 發布:2025-01-11 03:47:29 瀏覽:413
高新開發區法院 發布:2025-01-11 03:30:11 瀏覽:485
保定法學王浩 發布:2025-01-11 03:05:09 瀏覽:773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