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54條第四款
⑴ 非訴訟程序法包括哪些法律
非訴訟法是什麼意思?非訴訟案件也稱為民事無爭議案件,是指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但需要依法由人民法院處理的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非訴訟程序的類型主要是選民資格案件。宣布公民失蹤和死亡的案件;確定公民喪失能力和能力受到限制的情況;沒有所有人確定財產的情況;監督程序;公開提醒程序以及公司法人破產和債務償還程序。具體而言,非訴訟程序主要包括《人民調解法》,《仲裁法》,《公證法》等。
非訴訟程序與非訴訟程序有什麼區別?與訴訟業務相對應的非訴訟程序,是指律師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委託,並在其職權范圍內處理當事人。該委員會有相關法律事務。區別:具有不同概念的民事非訴訟案件也稱為民事無爭議案件,是指不具有民事權利和義務但需要依法由人民法院處理的民事案件。民事非訴訟案件是民事訴訟案件的相應概念。民事訴訟案件是指當事人之間因民事權利義務糾紛或其他民事糾紛而形成的民事案件。無論是民事訴訟案件還是民事非訴訟案件,均屬於民事案件類別,適用於民事訴訟法。具有不同特徵的民事非訴訟案件的特徵是「無民事權利義務義務爭議」。從《民事訴訟法》中關於民事非訴訟程序的立法來看,有兩種「無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情況:第一,當事方之間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例如,公民A。在申請宣布其妻子B的死亡時,A和B之間沒有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爭議;其次,在另一方的爭議中沒有明確的對方,因此在申請人要求人民法院處理民事問題時,也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例如,由於丟失賬單的人不知道當前的持票人,因此他不能與他人發生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擴展信息:非程序法是解決非訴訟案件的程序法。非訴訟案件也稱為民事非爭議案件,是指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但必須由人民法院依法處理的民事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4條,非訴訟程序的類型主要是選民資格案件;宣布公民失蹤和死亡的案件;確定公民喪失能力和能力受限的案例。
具體而言,非訴訟程序主要包括《人民調解法》,《仲裁法》,《公證法》等。參考文獻Sogou網路全書非程序性法律非程序性程序的定義及其與程序性程序的區別:民事非訴訟案件也稱為民事非爭議案件,指的是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但必須民事案件由人民法院依法處理。民事非訴訟案件是民事訴訟案件的相應概念。民事訴訟案件是指當事人之間因民事權利義務糾紛或其他民事糾紛而形成的民事案件。無論是民事訴訟案件還是民事非訴訟案件,均屬於民事案件類別,適用於民事訴訟法。 2.民事非訴訟案件的特點是「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端」。從《民事訴訟法》中關於民事非訴訟程序的立法來看,存在三種「無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案例:第一,當事方之間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例如,公民A。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妻子乙死亡,甲,乙之間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其次,在另一方的爭議中沒有明確的對方,因此在申請人要求人民法院處理民事問題時,也沒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例如,丟失賬單的人不會與其他人發生民事權利和義務糾紛,因為他不知道當前的持票人;第三,當事方自身的公民權利和義務之間沒有爭議,但被申請人被允許在特定時間表達其公民權利和義務。例如,提議的債權人提出的債權之爭是明確和無爭議的,但是在發出付款命令後的法定期限內,允許債務人對債務提出異議。簡而言之,非訴訟程序是人民法院接受的程序,其目的不是解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這並不意味著人民法院接受該倡議。此類案件仍要求當事各方向法院求助。我國將強制執行法納入民事訴訟法,許多國家將強制執行法作為單獨的民事強制執行法予以分開。從理論上講,非訴訟程序與訴訟程序之間存在差異。訴訟程序是通過法院的司法權解決爭議的程序,非訴訟程序是通過法院以外的機構(例如仲裁)解決爭議的程序。在訴訟程序中,訴訟程序與非訴訟程序之間也存在差異。前者是解決實體權利和義務爭端的法律程序,而後者是解決實體權利和義務爭端的法律程序。
俗語說,民事執行程序是「訴訟程序」中的「非訴訟程序」。訴訟程序也可以分為審判程序和執行程序。該審判程序除解決實質性權利和義務爭端的程序外,還包括非訴訟審判程序。訴訟是指爭端的一方通過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另一方來解決爭端的形式。這是一項法律訴訟,分為兩種: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前檢察官是受害者。由於存在未解決的爭端,他訴諸法律。後者涉及刑事犯罪,政府當局指控嫌疑犯。非訴訟業務,是與訴訟業務相對應的律師,是指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並在其職權范圍內處理與法院,仲裁委員會無關的法律事務的律師。非訴訟業務主要包括咨詢,書籍寫作服務,特殊法律服務,法律咨詢服務和其他服務。
⑵ 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的規定是什麼
證據 作為 民事訴訟法 的重要組成部分, 證人 的證言在證據中佔有一定的地位。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以及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民事 訴訟 中的證人是必須要出庭作證的,那麼有沒有特殊的情況可以不用出庭作證就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 的有關問題如下所述。 一、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的要求 1、證人具有生理和精神上的能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由此可見,證人的年齡和精神健康狀況對於證言可信性的影響,並不影響其為證人的資格,其證言的可信性則要求在法庭審判活動中由法官綜合判斷。 2、證人對相關事實親身感知,並且能夠正確表述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二、證人不能出庭作證的情況下,其書面證言的效力 《民事訴訟法》第70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三、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據此,我國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如果予以准許的,在 開庭審理 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民事訴訟法證人出庭 等相關問題如上所述。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以及關於民事訴訟法證據的若干規定的相關規定,證人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必須出庭作證,有法律允許的可以不出庭的情況的時候,可以通過提交書面證言或者是視聽資料的方式作證。因此證人在沒有上述情況的時候必須出庭作證。
⑶ 民訴法解釋54條如何理解
法律分析:掛靠經營是建築行業的一大頑疾,掛靠雙方與各交易方之間的糾紛頗多。以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為例,掛靠人拖欠第三方材料款引發的糾紛使得第三方的權利無法得到切實保障。
1.從立法目的來看,民訴法解釋第54條「規定這一條的目的也正是為了規制掛靠行為」。根據當事人請求,判決掛靠雙方承擔連帶責任,可以有效防止掛靠雙方利用掛靠關系而相互推委責任,從而保護當事人的實體性權利,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本意。
2.「掛靠人和被掛靠人通常是承擔連帶責任。」掛靠人以被掛靠人的名義對外經營,是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具有欺詐性質的民事行為,在旅遊糾紛、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勞動爭議糾紛等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對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規定非常明確。
3.建築業中的掛靠行為是違背建築法行政許可、規避國家建築行業准入制度的違法行為,使國家通過企業建築資質的形式加強安全管理、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的管理目的落空。由被掛靠人在民事上承擔連帶責任,增加其違法成本,有利於遏制被掛靠人的違法出借行為。同時有助於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順利開展行政管理工作,打擊違法行為,具有通過私法手段實現公法目的的作用,從而實現私法與公法的協調統一。
4.掛靠經營方式中,被掛靠人違法出借資質收取服務費,違背了「任何人不得從其違法行為中獲利」的原則。只有對被掛靠人的行為給與否定性評價,由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加重其民事賠償責任,才會讓被掛靠人的出借行為無利可圖,從而遏制被掛靠人的違法出借行為。
5.掛靠經營方式中,被掛靠人違法將其建築業企業資質出借給低資質或無資質的掛靠人,允許掛靠人以其名義大肆承攬建築工程,就等於開啟了危險作業的大門,被掛靠人應當對掛靠人在經營活動中帶來的風險承擔責任,從而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審判效果。
6.掛靠經營方式中,掛靠人經濟實力很弱,與其交易的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當事人的權利受到侵害而得不到合理、有效救濟,掛靠人、被掛靠人與當事人之間越來越多的糾紛勢必會導致矛盾激化。被掛靠人的賠償能力往往要比掛靠人更強,由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有利於判決得到及時執行,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第五十四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該掛靠人和被掛靠人為共同訴訟人。
⑷ 民訴法條對照記民事訴訟法
1、關於管轄
(1)《民事訴訟法》第19條——《民訴意見》第1、2條;
(2)《民事訴訟法》第20條——《民訴意見》第3條;
(3)《民事訴訟法》第22條——《民訴意見》第4、5、27條;
(4)《民事訴訟法》第23條——《民訴意見》第6、7、8、9、11條;
(5)《民事訴訟法》第24條——《民訴意見》第18-22條;
(6)《民事訴訟法》第25條——《民訴意見》第23、24條;
(7)《民事訴訟法》第26條——《民訴意見》第25條;
(8)《民事訴訟法扒銀》第27條——《民訴意見》第26條;
(9)《民事訴訟法》第28條——《民訴意見》第30條;
(10)《民事訴訟法》第29條——《民訴意見》第28、29條;
(11)《民事訴訟法》第34、246條——《民訴意見》第305條;
(12)《民事訴訟法》第35條——《民訴意見》第33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1、2條;
(13)《民事訴訟法》第37條——《民訴意見》第36、37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春培宴若干規定》第3、4條;
--------------------------------------------------------------------------------
2.關於訴訟參加人
(1)《民事訴訟法》第49條——《民訴意見》第38、40條;
(2)《民事訴訟法》第54條——《民訴意見》第59、60、62條;
(3)《民事訴訟法》第55條——《民訴意見》第59、64,130條;
(4)《民事訴訟法》第56條——《民訴意見》第65、66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9-11條;
(5)《民事訴訟法》第57條——《民訴意見》第67條;
(6)《民事訴訟法》第59條——《民訴意見》第69條。
3.關於證據
(1)《民事訴訟法》第63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26-30條;
(2)《民事訴訟法》第65條——《民中渣訴意見》第77條;
(3)《民事訴訟法》第66條——《民訴意見》第154條;
(4)《民事訴訟法》第70條——《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第25條;
(5)《民事訴訟法》第71條——《關於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1、22條;
4.關於期間、送達
(1)《民事訴訟法》第75條——《民訴意見》第79條;
(2)《民事訴訟法》第79條——《民訴意見》第82條;
(3)《民事訴訟法》第80條——《民訴意見》第85、86條;
(4)《民事訴訟法》第81、82條——《民訴意見》第87條;
5.關於調解
(1)《民事訴訟法》第85條——《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第38條;
(2)《民事訴訟法》第89條——《民訴意見》第96條;
6關於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1)《民事訴訟法》第93條——《民訴意見》第31、32、98、128條;
(2)《民事訴訟法》第94條——《民訴意見》第99-102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13、14條;
(3)《民事訴訟法》第97條——《民訴意見》第106、107條;
(4)《民事訴訟法》第98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18條;
7.關於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1)《民事訴訟法》第100條——《民訴意見》第112、113條;
(2)《民事訴訟法》第101、102條——《民訴意見》第114、118、125條;
(3)《民事訴訟法》第102條——《民訴意見》第123、126、127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0條;《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1條;
(4)《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民訴意見》第120條;
8.關於第一審普通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08條——《民訴意見》第139條;《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5條;
(2)《民事訴訟法》第109條——《民訴意見》第140條;
](3)《民事訴訟法》第111條——《民訴意見》第141-150條;
(4)《民事訴訟法》第112條——《民訴意見》第80條;
(5)《民事訴訟法》第115條——《關於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行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第6條;
(6)《民事訴訟法》第116條——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第5條;
(7)《民事訴訟法》第124條——《關於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第8條;
(8)《民事訴訟法》第127條——《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第6條;
(9)《民事訴訟法》第128條——《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第37條;
(10)《民事訴訟法》第129條——《民訴意見》第158、159條;
(11)《民事訴訟法》第135條——《民訴意見》第164條;
(12)《民事訴訟法》第140條——《民訴意見》第166條;
9.關於簡易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42條——《民訴意見》第168條;
(2)《民事訴訟法》第146條——《民訴意見》第170條;
10.關於第二審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51條——《民訴意見》第180條;《關於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5條;
(2)《民事訴訟法》第152條——《民訴意見》第188條;《關於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7條;
(3)《民事訴訟法》第153條——《民訴意見》第181條;《關於經濟審判方式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第38條;
11.關於特別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68條——《民訴意見》第196條;
12.關於監督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77條——《民訴意見》第199-202條;
(2)《民事訴訟法》第182條——《民訴意見》第212條;
13.關於督促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89條——《民訴意見》第132、215條;
(2)《民事訴訟法》第192條——《民訴意見》第221、222條;
14.關於公示催告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93條——《民訴意見》第134、226條;
(2)《民事訴訟法》第194條——《民訴意見》第228、229條;
(3)《民事訴訟法》第196條——《民訴意見》第135、238條;
(4)《民事訴訟法》第198條——《民訴意見》第135、239條;
15.關於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199條——《民訴意見》第136條;
(2)《民事訴訟法》第200條——《民訴意見》第243、248條;
(3)《民事訴訟法》第201條——《民訴意見》第246條;
(4)《民事訴訟法》第203條——《民訴意見》第241條;
16.關於執行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207條——《民訴意見》第256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10、11條;
(2)《民事訴訟法》第208條——《民訴意見》第257條;
(3)《民事訴訟法》第210條——《民訴意見》第259-265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3條;
(4)《民事訴訟法》第211條——《民訴意見》第266、267條;
(5)《民事訴訟法》第212條——《民訴意見》第268、269條;
(6)《民事訴訟法》第213條——《民訴意見》第271條;
(7)《民事訴訟法》第214條——《民訴意見》第111、275條;
(8)《民事訴訟法》第216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8、19條;
(9)《民事訴訟法》第217條——《民訴意見》第278條;
(10)《民事訴訟法》第220條——《民訴意見》第279條;
(11)《民事訴訟法》第227條——《民訴意見》第286條;
(12)《民事訴訟法》第231條——《民訴意見》第283條;
(13)《民事訴訟法》第232條——《民訴意見》第294條;
(14)《民事訴訟法》第233條——《民訴意見》第296條;
(15)《民事訴訟法》第234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2條;
(16)《民事訴訟法》第235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08條;
17.關於涉外程序
(1)《民事訴訟法》第237條——《民訴意見》第304條;
(2)〈〈民事訴訟法〉第240條——《民訴意見》第308、309條;
(3)《民事訴訟法》第246條——《民訴意見》第305條;
(4)《民事訴訟法》第258條——《民訴意見》第317條;《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2條;
(5)《民事訴訟法》第267條——《民訴意見》第318條。
⑸ 民事訴訟證人出庭規定有哪些
民事 訴訟 證人 出庭規定有哪些? 1、證明的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健康狀況相適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 證據 的若干規定》第53條,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為證人。待證事實與其年齡、智力狀況或者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作為證人。 2、證人能夠客觀陳述親身感知的事實。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7條規定,出庭作證的證人應當客觀陳述其親身感知的事實。證人為聾啞人的,可以用其他表達方式作證。證人作證時,不得使用猜測、推斷或者評論性的語言。 作證的形式: 1、書面證言或視聽資料或雙向視聽傳播技術手段 《 民事訴訟法 》第70條規定,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56條對「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作了具體規定,是指(一)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以上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2、出庭作證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具體程序是: (1)、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申請,並經人民法院許可; (2)、人民法院准許的,在 開庭審理 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 (3)、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 (4)、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涉及證人出庭作證具體操作程序的規定有3條(分別是第54條第一、二款,第55條,第58條)。據此,我國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的程序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作證,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10日前提出,並經人民法院許可;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如果予以准許的,在開庭審理前通知證人出庭作證,並告知其應當承擔如實作證及作偽證的法律後果;證人出庭後、作證前,審判人員要告知其作證的權利和義務;審判人員和當事人可以對證人進行詢問。證人不得旁聽法庭審理;詢問證人時,其他證人不得在場。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讓證人進行對質。 綜合上面所說的,證人出庭作證對於一個案件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國對於證人出庭作證也作了相關的規定,符合規定的條件才能夠進行做證,而且證詞必須真實有效,如做偽證,可能還會負法律的責任,實話實說才是在庭上該有的行為。
⑹ 民事訴訟法第54條和第95條規
62、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和第五十五條規定的代表人為二至五人,每位代表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63、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受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通知權利人向人民法院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