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為什麼要讀行政法

為什麼要讀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3-09-03 17:22:28

行政法基本原則在行政法治實踐中的重要意義

法律分析:
法學的角度來看,行政法不過是一個部門法,是調整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從憲制的角度來看,行政法所調整的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是更大的國家與公民關系的一個側面;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來看待行政法,則主要強調行政法的實然性,強調行政法要與現實切合。從對行政法的本質的把握來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可以發現,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包括應然與實然兩個方面: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性原則、責任行政原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起訴權利,對應當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衍生問題:
行政法有哪些基本功能?(一)有助於行政法體系的統一、協調與穩定
(二)有助於行政法實施的統一與協調
(三)有助於彌補行政法律規范的不足與疏漏,保證社會關系得到及時、必要的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第十五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第十七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⑵ 修訂行政法有什麼重要現實意義

2021年1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於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本次修改對適應新時代要求,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而在事業單位有關考試中的涉獵,同樣不容忽視,因而在此進行若干典型說明。

行政處罰概念的明確

對行政處罰的概念,一直缺乏從法律上下的定義,這應當說是立法的遺憾。《行政處罰法》作為調整整個行政處罰領域的基本法,沒有對行政處罰的內涵和外延做出明確的界定,不利於整個行政處罰領域法治的統一。進而,國家立法機關在制定行政處罰相關法和行政立法機關在制定行政處罰相關法規時,對處罰對象和處罰范圍的確定也沒有嚴格的可循標准。本次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第二條明確規定: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這一規定明確了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的對象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內容是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行政處罰的內涵和外延,為進一步實現行政法治鋪平道路。

處罰種類的完善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種類進行了調整,第九條明確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通報批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這一規定進一步體現了行政處罰的基本種類,即財產罰、行為資格罰、人身自由罰和聲譽罰,使行政處罰的分類更加科學,更突出的意義是進一步解決實踐中迫切需要進行處罰類措施但是又無法可依的問題。

行政處罰實施權的基層延伸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增加第二十四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將基層攜物簡管理迫切需要的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交辯褲由能夠有效承接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行使,並定期組織評估。決定應當公布。承接行政處罰權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按照規定范圍、依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處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加強組織協調、業務指導、執法監督,建立健全行政處罰協調配合機制,完善評議、考核制度。

此項規則的設立,是面向我國基層執法能力不斷走向完善的現實情況,對處罰的權力進行明確的下放。一方面會提高行政執法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強監管。

刑事與行政的銜接細化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增加規定:對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免予刑事處罰,但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司法機關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即在刑事程序之後還需要行政處罰的,司法機關要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同時,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還要求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強證據材料移交、接收銜接,完善案件處理信息通報機制。

這如同在案件運行方向的問題上增加了潤滑劑,使得案件辦理更為協調,也更為高效。

證據規則的完善

此前,對於法定可採納的證據類型,並無實際明確的規定。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專門增加第四十六條對行政處罰的證據種類做出規定,明確了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證據必須經查證屬實,方可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不得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本次修訂,基本上依照著刑事訴訟的模型進行了規定和設計,但是又有其獨特的勘驗和現場筆錄,在未來的執法過程中還將綻放出更璀璨的光輝。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到國家層面對立法科學的高度重視,同時也需要謹記法治發展的謙虛謹慎態度,從而推動中國法治社會日新月螞螞異的科學化、系統化。

⑶ 行政法的概念

1.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調整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一般說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這個時候,它調整的關系是平等的,關系的雙方主體是平等的,而行政法它所調整的這種關系是不平等的,而且它重要的是在調整行政主體,調整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所產生的社會關系,而且特別重視對行政主體行政職權的控制和規范。(舉例,交通罰款,公安局是行政主體,司機是行政相對人,他們之間的關系就是行政法來調整的。)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五部分內容:

(1)行政組織法:調整行政權在行政主體之間的分配。

(2)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的運用和行使。涉及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的運作規則和程序。

(3)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機關在行使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中應當遵循的方式和步驟。

(4)行政責任法:行政機關行政違法和行政責任的法律規范,主要針對行政主體。

(5)行政救濟法: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方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後,行政相對方可以尋求的法律保護途徑,包括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

2.行政法的特徵

第一,形式上看,缺乏統一完備的實體法法典。

第二,內容上看,行政法具有權責統一性。

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1)行政合法性原則(依法行政原則)2個方面:第一,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都必須遵守行政法律;第二,行政機關按照法律授權活動,越權行為無效,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2)行政合理性原則

第一,公平公正原則;

第二,考慮相關因素原則;

第三,比例原則。行政機關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應當採取對行政相對人損害最小的方式進行。

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的關系:二者是完整統一的。

因為法律具有滯後性,所以通過法律對所有的行政行為都予以具體的、詳細的規定是不現實的。這樣,行政機關就被賦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但僅以行政合法性原則限制自由裁量權是不夠的,必須以行政合理性原則加以限制。

(3)程序正當性原則

第一,行政公開原則。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公開,以實現公民的知情權。

第二,公眾參與原則。行政機關作出重要規定或者決定,應當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

第三,迴避原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⑷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概念與意義

法律主觀: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徹於行政法之中,指導行政法的制定和實現的基本准則。
行政滾神法的基本原則既包括行政法的實然狀態的原則,又包括行政法的應然狀態的原則。包括以下原則:行政法治原則、適度性原則、互動性原則、程序正當原則。
基本原則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在法律規范空白和出現漏洞的時候,作為共同理念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任何行政法律規范及其實施都不得與其相抵觸[1].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既要體現行政橡陸法的應然狀態,又要體現行政法的實然狀態,而行政法的應然和實然不過是政府與公民關系或者說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的理想和現實的反映,同時行政法又要承擔規范和改造現實以一步步向理想趨近的責任。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性質和功能:
第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基礎性規范」,是產生其他具體規則和原則的規范。
第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高度抽象的並體現行政法的基本價值觀念的規范。
第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普通性規范,它對行政關系進行整體的宏觀的調整、規范。
第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指導、調整整個行政執法行為,而且指導和調整行政法的整個立法行為。
第五,行政法的基本原則不僅對行政法的立法、執法起宏觀指導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場合也直接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處理。
二、原則的理解
(一)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或稱合法性原則,是各國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或者從事行政管理活動。
其要求為:職權法定(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的行政職權,必須由法律予以規定或授予);法律優先(又稱為消極的依法行政,行政活動均不得與民意代表機關制定的法律相抵觸,即法律優先於行政);法律保留(又稱積極的依法行政,具體是指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授權,法律無明文授權即無行政);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
其要求為:比例原則(適當性--對行政行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為的作出要適合於目的的實現,或者說不得與目的相悖離、必要性---為達成目的面對多種可能選擇的手段,須盡可能採取對人民利益影響最輕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稱狹義比例原則或平衡原則,指手段應按目的加以衡量);平等對待(行政主體應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國家應平等對待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正當原則(系指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行為時,應當符合一般的道德標准與生活價值觀。或者說,應當符合人們公認的「情理」標准。)
(三)程序正當原則
程序正當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的決定,尤其是不利決定時,必須遵需正當、公開的程序。具體要求為:行政公開(行政過程公開透明也是預防行政主體恣意、濫權和腐敗的有效手段);程序公正(在救濟程序領域,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對待時應當給予其陳述和辯護的機會);公眾參與(信息公開透明、充分保障公眾的參與機會、給予當事人陳述與申辯的機會)
(四)誠信原則
誠實信用,基本內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和信賴保護兩個方面。具體為:
1、誠實守信:
行政主體不得為了自身的利益、欺騙行政相對人,違反法律、法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
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決定和作出承諾前,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復雜的情形,聽取多方意見,在慎重考慮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行政主體必須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
法治要求法律規范具有穩定性與連續性、可靠性與可預測性。
行政活動應具有真實性與確定性。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活動,應出於真實的目的和意圖,意思表示真實、准確,真實性不只適用於行政法律行為,也應包括行政事實行為,如咨詢、信息提供等。虛假、錯誤的行政行為造成公民合法權益損害的,行政主體負有賠償義務。
2、信賴保護
信賴保護原則指人民基於對國家公權力行使結果的合理信賴而有所梁備頃規劃或舉措,由此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應受保護。
信賴前提:須有信賴基礎、信賴表現以及信賴值得保護
具體要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既得利益和合理期待。
(五)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和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
具體要求:
1、高效原則,即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成果。
2、便民原則:是指民眾能夠方便獲得行政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
(六)監督與救濟原則
1、所謂監督原則,即監督行政的原則,是指有權國家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活動有權進行監督與問責。基於「權責一致」和「有權力必有監督」的要求,監督原則主要包括監督與責任兩個方面的內容。
監督主要表現為:
(1)自覺接受「他律」監督。
(2)加強行政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
責任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行政機關有責任依法行使職權。
(2)對違法、不當行為及其他造成公民或組織權益損害的行為應當承擔責任。
(3)問責。
2、救濟原則
處於行政相對人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救濟權利,主要包括申請行政復議權、提起行政訴訟權、要求賠償權或補償權以及救濟過程中的相應權利等。這些救濟權的行使及實現,在我國主要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與補償等制度來保障。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六條
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
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條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
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⑸ 為什麼有的學校法碩復試要考行政法

因為行政法是三大實體法之一。法考是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簡稱,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公證員、法律顧問,仲裁員(法律類)以及政府部門中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行政復議、行政裁決的人員必須通過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行政復議,行政裁決是需要行政法的知識,所以要考行政法。

⑹ 行政法的作用主要是什麼

(1)維護行政管理秩序。

這是行政法的首要的作用。為什麼?因為憲法首要的作用是限制國家權力,憲法有兩個功能,一個是限權,二是授權。憲法既然給行政機關權力,立雹塌法機關就要制訂相應的法律給行源喊圓政機關這個權力。連秩序都沒有,限制權力干什滲襲么。

(2)限制行政權。

維護了行政管理秩序的情況下,限制行政權。限制行政權不能影響行政機關維護行政管理秩序。這樣就不要行政法了只要憲法就行了。限制行政權使行政權有效行使,合法的行使,而不是使行政機關無法行使行政權。防止濫用權力。現在是不作為,有兩種情況。省市的主要領導,對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根本不知道。為了不讓外資走了,不支持環保局的執法。另外一種情況,行政機關實行行政行為是要收集證據,但不好收集。如果無證據,就麻煩了。不作為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也是一種限制。人要是壞了,法不可能很好。良好要有好人去執行,才會有法治。

(3)保障人權。

行政法是保障人權的,從兩層面講。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是為了保障一般人的人權。行政指導,消防不到位,這種行政指導是對人權的保障。對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人實施行政處罰。但不是行政處罰不都是為了保護一般人的人權的保護,也有為了維護社會管理秩序。

⑺ 研究生復試時,如何巧妙回答老師為何要選擇憲法行政法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

可以著重的說一下本人的理想和憲法行政法專業對自己的影響。以及自己對於本專業的熱衷和熱愛程度。

研究生考試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即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後參加的,由報考院校組織進行的第二次考試。一般也分筆試和面試。

早期的研究生復試多隻是一種形式,但從引2006年起研究生招生加大了復試的權重,有的招生單位甚至把復試的權重加大為百分之五十,這就要求考生具有真才實學並具備更高的應變能力。


(7)為什麼要讀行政法擴展閱讀:

考研復試的相關規定:

(一)招生單位要對所有擬錄取考生進行復試,如有必要,可再次復試。復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

(二)招生單位在復試前對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對不符合規定者,不予復試。對考生的學歷(學籍)信息有疑問的,招生單位可要求考生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明。

(三)復試時間、地點、內容範圍、方式由招生單位自定。復試辦法和程序由招生單位公布。全部復試工作一般應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

(四)對以同等學力身份(以報名時填報的信息為准)報考的考生(法律(非法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或旅遊管理專業學位碩士可除外),復試時,應加試至少兩門本科主幹課程。加試方式為筆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研究生復試

熱點內容
濟南市法院書記員的工資大約是多少 發布:2025-01-11 02:33:36 瀏覽:194
勞動法保安上班時間 發布:2025-01-11 02:23:00 瀏覽:930
2015年政策法規總結 發布:2025-01-11 02:22:47 瀏覽:580
深圳市節約糧食的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1 02:19:13 瀏覽:640
2013國家司法考試成績查詢 發布:2025-01-11 02:11:47 瀏覽:415
部隊處罰條令條例 發布:2025-01-11 02:03:18 瀏覽:222
民事訴訟法試題案例分析 發布:2025-01-11 01:50:10 瀏覽:717
國家的立法權屬於哪裡 發布:2025-01-11 01:50:03 瀏覽:112
防害司法 發布:2025-01-11 01:35:52 瀏覽:676
新婚姻法里的小三違法嗎 發布:2025-01-11 01:22:59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