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2017行政法導學

2017行政法導學

發布時間: 2023-09-09 02:35:17

司法考試行政法教師推薦

行政法聽吳鵬老師的課不錯,吳鵬老師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博士,副教授,著名司法考試輔導專家,主編並出版多部司法考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輔導書,理論功底扎實,授課條理清晰,游刃有餘,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重點法條講解出神入化,使學員在輕松氛圍中掌握考試的重點和難點,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司法考試行政法記憶口訣

2017司法考試行政法記憶口訣

中國司法考試素以「中國第一大考」聞名,其難度可想而知。下面整理了一些司法考試行政法記憶口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

口訣:收主權才自治

表面意思:只有收回主權才會真正的自治

對應法條

收: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

主權:國家主權的事項

才:即裁,仲裁製度

自治: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二、無論如何不得授權制定的事項

口訣:正審死罪

對應法條

正:即政,剝奪公民政治權利的事項

審:即身,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死:即司,司法制度

罪:犯罪和刑罰

三、行政處罰行為不能成立的情形

口訣:據書辯事理

對應法條

據:未依法告知處罰依據

書:即述,拒絕聽取當事人陳述

辯:拒絕聽取當事人申辯

事:未依告知處罰事實

理:未依法告知處罰理由

四、當事人不履行處罰決定行政機關可採取的措施

口訣:劃牌三法

表面意思:劃分紙牌的`三種方法

對應法條

劃: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牌:即拍,將查封、扣押的財產拍賣

五、賠償後應當追償的情形

口訣:務必寫重大事宜

對應法條

務:即污,有貪腐納賄、枉法裁判行為的

必:即逼,刑訊逼供或活又毆打等暴力行為或唆使他人暴力致傷致死

寫:即械,違法使用武器、警械致傷致死

重大事:即重大失,有重大過失的行為

宜:即意,有故意的行為

六、判斷是否個人行為的因素

口訣:剛值時令

表面意思:剛趕上時令

對應法條

剛:即崗,崗位

值:即職,職責

時:時間

令:命令


;

Ⅲ 2017年司法《行政法》基礎知識點:具體行政行為

司法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 2017年司法考試課程! 】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足不出戶就可以邊聽課邊學習,為大家的取證夢想助力!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準是:(1)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2)合乎法定職權范圍;(3)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4)適用法律法規正確;(5)符合法定程序;(6)不濫用職權。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撤銷、變更。以下對事實證據、法律適用、法定程序和濫用職權幾個要件做些討論。
一、有確鑿的事實證據
這一要件的直接意義,是要求行政決定應當有確實可靠的證據。證據是客觀存在的、關聯行政的和依法收集和認定的事實。這一要件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第一,作出行政決定首先要有事實,即存在需要行使行政職權的客觀事實。事實是行使行政職權的第一個法定條件,是判斷行政合法性的第一個條件,也是保證行政職權不濫用的第一個條件。否則就無異於放縱任性的行政職權,國家利益和公民權利就沒有安全保障。安全來自於將行政職權聯系在一定的事實條件上。沒有事實不能行使權力;事實不變,行政決定就不能變。沒有充分的證據就不能行使國家行政職權,沒有證據就是違法行使行政權力。事實和證據有約束和穩定行政活動的功能。
第二,事實應當是確實充分的。只是有事實還不夠,事實必須是客觀的、合法的和與行政決定相關聯的。
對於行政活動中的事實證據問題,行政訴訟法規定了一些重要的制度。第一,證據的法定種類,回答什麼屬於證據和證據表現為什麼形式的問題。第31條規定了七種證據,如果行政機關使用的證據材料不符合該條規定的證據特徵和形式,那麼在訴訟上就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第二,證據應當是充分的,不是零散的,殘缺不全的,能夠足以證明採取行政行為是正確合法的。在訴訟中,如果法院認為證據不夠,法院有權向當事人、向有關行政機關、其他的公民和組織收集證據。法院還可以組織證據的鑒定。經過取證和鑒定,法院確定行政機關所依據的證據不可靠不充分,就察扮鎮可以判決行政機關敗訴。
二、正確適用法律法規
第一,行政管理是一種適用法律的國家活動。如果行政機關打算使自己的意志產生預定的法律效果,必須依法處理行政事務。
第二,將法律法規作為處理行政事務的根本准則和依據。行政機關的活動應當服從上級的指示、命令,執行國家發布的關於行政管理的文件,但是根本的依據是憲法和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法規。將法律法規作為處理行政事務的准則和依據,是講它的性,而不是講它的性。
第三,正確適用還表現於正確把握法律法規與調整對象的聯系。法律法規的適用是有條件的。法律是對社會關系的調整,社會關系的性質和狀況是適用法律的條件。適用法律不能取決於行政官員的任意和偏好,而必須以法律所要求的事實條件作為適用法律的根據。
第四,只能適用有效的法律。適用法律的含義之一,是對現行有效法律的遵守。已經失去效力的法律和尚沒有生效的法律,都不得適用。
如果行政機關在上述有關方面有缺陷,法院就可以在行政訴訟中以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撤銷行政決定,判決行政機關敗訴。
三、符合法定程序
程序是實現行政管理目標過程中的行政方法和形式。法定程序賦予這些方法和形式以權利義務的法律屬性,要求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必須遵守,成為判斷行政行為是否正確合法的重要標准。例如,行政決定送達至當事人,是行政決定生效的必要程序。送達之日是行政決定生效之時,生效的內容限於送達的內容。沒有完成送達這一程序,行政決定的法律效力就是有缺陷的。行政訴訟法規定法定程序是行政行為合法的必要條件,在我國立法第一次將程序法提到與實體缺汪法同樣重要的地位。
目前行政法中對行政程序規定得比較好的和體現時代精神的,是行政處罰法。該法規定了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和執行程序。決定程序有簡易程序、昕證程序和一般程序,這三個決定程序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當事人的程序權利必須得到滿足,即當事人的了解權、陳述權和申辯權必須得敗粗到行政機關的尊重。如果行政機關不尊重不滿足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行政處罰決定就無效。所以這種對程序權利的尊重和滿足,具有法律強制性。法律 教育 網
四、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
除了上面講的三個基本條件以外,行政訴訟法還對行政機關提出了兩個禁止性要求,即不得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超越職權和濫用職權,侵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院可以予以撤銷。
關於超越職權的要件,是要求行政機關應當在法律授予的許可權以內活動。不能以公共需要的理由對抗職責許可權的要求,過於熱心也會構成違法和侵權。法院不是按照行為人的動機,而是按照法律的規定來判斷行政行為的合法性。
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主要由行政組織法和授權法規定。首先是國務院組織法、地方組織法,包括行政機構的編制方案和公務員的職位分類;其次是單行的授權法。行政機關一定要按照行政組織法的規定,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進行管理活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必須是享有事務和地域管轄權的行政機關。地域管轄權涉及交由主管部門的空間范圍,事務管轄權涉及委託給主管部門的行政任務內容。
濫用職權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它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含義。在行政法上它是一個實質違法的概念和制度。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違反了授權法的立法目的,即使在形式上符合條件,它仍然是一個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在進行行政管理時,不只是機械和簡單地按照有關法律和有關條款辦事,而且還要執行法律的精神和立法目的。這就需要對法律的立法背景、立法目的、基本原則、制度和規則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具體行政行為表達中的明顯疏忽,不具有違法性。行政意思的表達錯誤,如書寫錯誤、計算錯誤、顯然的遺漏以及數字化加工過程的錯誤,因為它不是行政意思本身的錯誤,所以應當排除其違法性,可以由行政機關進行更正。如果給公民權益造成損害,因為行政機關有過錯,應當給予賠償,但是不應當認定為違法。
應當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原始的違法和客觀情形變化後的「違法」。違法行政行為的規則只是約束原始性的違法行政行為,對後來的所謂「變化違法」要按照行政廢止的規則處理。評價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時間界限,是具體行政行為的發布時間。如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事實和法律狀態發生變化,不應當影響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也不會構成違法。對於一次性可以執行完畢的具體行政行為是這樣,對於延續性具體行政行為也是這樣,如工商許可。

Ⅳ 我國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有那些這些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一)、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內容:即合法行政原則的各項要求,具體包括「依法行政」、「正當行政」。依法行政又分為「法律優越」、「法律保留」。
(二)中國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
1、法律優越
法律具有高於行政法規和規章的地位和效力。一方面,行政立法應服從於法律位階高的要求,以法律作為立法根據;另一方面,行政立法不得與上位階的法律相沖突或抵觸。
2、法律保留
法律保留包括憲法意義上的保留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
第一、憲法意義上的保留(立法保留)。
絕對保留,凡是涉及犯罪與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立法事項,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行使,不得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相對保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有權作出決定,但可以授權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制定行政法規。
第二、行政法意義上的法律保留,指沒有法的授權,行政主體不能合法地作出行政活動。
職權法定。任何行政職權的存在都必須基於法的授權。
行政主體的行政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定依據,否則便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3、行政正當。行政主體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當體現法的實質正義或正當性。分為實體上的行政正當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第一、實體上的行政正當。
平等對待。行政主體在針對多個相對人實施行政活動時,應做到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對待。
符合比例性。符合比例性要求是專門針對行政裁量行為的要求,又包含三個具體要求:一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適當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必須適合於實現所追求的法律目標;二則行政活動應當有必要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應盡可能使相對人的權益損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三則行政活動應當具有相稱性,即所採取的行政活動可能產生的損害應與該活動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對稱。
信賴保護。當行政相對人對行政主體及其管理活動行程值得保護的信賴時,行政主體不得隨意撤銷或廢止該行為,否則必須合理補償行政相對人因信賴該行為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損失。
第二、程序上的行政正當。
資訊公開。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將行政職權運行的依據、過程和結果向相對人和社會公眾公開。
行政參與。受行政活動影響的利害關系人有權參加行政權的運作過程。包括利害關系人享有陳述、申辯的權利、聽證的權利等。
說明理由。行政主體在作出涉及行政相對人一方權益的行政活動時,必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作出該行為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及其他相關事項。

Ⅳ 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內容

會計行政法規包括內容

會計行政法規,是指由 國務院制定並發布,或者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並經國務院批准發布,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

包括內容:《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

總會計師條例的兩條規定(案例分析):

1.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業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是單位行政領導成員;

2.凡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在單位行政領導成員中,不設置與總會計師職權重疊的副職。

會計行政法規和會計行政規章的區別

1、行政法規是中國法律層次的一個劃分。它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法律的授權,制訂並頒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會計規章包括兩種,即會計部門規章和會計地方政府規章。

會計部門規章是指由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財政部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調整會計工作中某些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其他部門根據其職責許可權制定的會計方面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會計規章,但必須報財政部審核或者備案。會計部門規章的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會計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的適用於本地區的會計地方政府規章。會計地方政府規章的效力低於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會計法規。

行政單位會計制度

規范行政單位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行政法規,由財政部統一制定。現行《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即是基本准則,對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作出原則性的規定;又是具體准則,規范會計人員的具體工作。現行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執行,共分11章63條,並附三個附件。

第一部分 總則

即第1章,分10條。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規范會計核算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適用范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行政機關和實行行政財務管理的其他機關、政黨組織。性質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會計組織系統分為主管會計單位、二級會計單位和基層會計單位。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設置相應的會計工作機構,配置會計人員。會計核算應採用借貸記賬法。

第二部分 一般原則

即第2章,分10條。包括真實性、相關性、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收付實現制、單獨核算、歷史成本、全面與重要性等10項原則。

第三部分 會計要素

即第3章-第7章,分21條。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等五個會計要素的定義、分類及計量。資產是行政單位佔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需要以資產償付的債務。凈資產是行政單位資產減負債和收入減支出的差額。收入是行政單位為開展業務活動,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支出是行政單位為開展業務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及損失。

第四部分 會計科目

即第8條,分3條。規定行政單位會計科目的設置,列示會計科目表及使用說明;會計科目的設置,列示會計科目表及使用說明;會計科目按會計要素分為五類:資產類、負債類、凈資產類、收入類和支出類。

第五部分 會計報表

即第9章和第10章。第9章為年終清理結算和結賬,規定結賬的期限和年終清理結算的主要事項。年度終了前,根據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的決算編審工作要求,對各項收支賬目、往來款項、貨幣資金和財產物資進行全面的清理結算。並在此基礎上辦理年度結賬,編報決算。第10章為會計報表的編審,明確會計報表的屬性和作用。會計報表是反映行政單位財務狀況和預算執行結果的書面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支出明細表、附表和報表說明書。各種會計報表應當按財政部門或上級單位的規定報送月度、季度和年度會計報表,在報送月報、季報、年報時應編制報表說明書。報表說明書包括技術說明和報表分析說明。技術說明書包括技術說明和報表分析說明。技術說明主要包括:採用的主要會計處理方法,特殊事項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的變更情況,變更原因以及對收支情況的結果的影響等。報表分析說明包括:基本情況,影響預算執行、資金活動的原因,以費支出、資金活動的趨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對上級會計單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六部分 附則

即第11章。明確本制度沒有特殊規定的一般會計處理方法,按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辦理。會計檔案的管理,按財政部、國家檔案局頒發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執行。基本建設資金會計核算,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明確本制度的解釋權屬財政部。批出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執行,財政部1988年制定的《事業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制度》及其補充規定在行政單位同時廢止。

第七部分 附件

附件一行政單位會計憑證列示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種類和格式,說明記賬憑證的編制方法和記賬憑證的種類和格式,說明記賬憑證的編制方法和錯誤更正方法。附件二行政單位會計賬簿,列示賬簿的種類和格式;說明賬簿的使用方法和錯誤更正方法。附件三行政單位會計報表,列示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總表、經費支出明細表的格式;說明報表的編制方法和編制時限。

Ⅵ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法規制定程序,保證行政法規質量,根據憲法、立法法和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行政法規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第四條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制定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第五條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第六條行政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第二章立項第七條國務院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計劃。第八條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國務院編制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申請,應當說明立法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依據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行政法規制定項目建議。第九條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對行政法規立項申請和公開徵集的行政法規制定項目建議進行評估論證,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適應改革、發展、穩定的需要;
(二)有關的改革實踐經驗基本成熟;
(三)所要解決的問題屬於國務院職權范圍並需要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第十條對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行政法規項目,承擔起草任務的部門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國務院;上報國務院前,應當與國務院法制機構溝通。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第三章起草第十一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確定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的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國務院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第十二條起草行政法規,應當符合本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的規定,並符合下列要求: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體現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轉變;
(三)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相同或者相近的職能規定由一個行政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四)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
(五)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第十三條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涉及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突出矛盾,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對社會公眾有重要影響等重大利益調整事項的,應當進行論證咨詢。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召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及其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0日。
起草專業性較強的行政法規,起草部門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2017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第三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並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第四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

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第五條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第二章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設定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第九條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第十條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第十一條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第十二條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前款規定的國務院部、委員會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國務院可以授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直屬機構依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規定行政處罰。第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前款規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第十四條除本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以及第十三條的規定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第三章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第十五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第十六條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第十七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Ⅷ 對新行政法的理解與認識

新行政法是指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三部法律的總稱。新行政法在加強行政監督、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行為等方面都有新的規定和要求。以下是對新行政法的理解和認識:

  • 加強行政監督:新行政法明確規定了行政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和職責,加強了對公職人員行政行為的監督,有效地防止了權力濫用和腐敗行為的發生。

  • 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新行政法規定了公民提起行政訴訟、行政復議的程序和條件,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新法還明確規定了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公開信息,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權。

  • 規范行政行為:新行政法對行政行為的程序和內容都做出了規范,要求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時必須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保障公民的轎段合法權益。同時,雀坦新法還加強了行頃帆桐政處罰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權利保障。

  • 推進依法治國:新行政法的出台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提高行政機關的法制意識和行政能力,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公正文明,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總之,新行政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對於加強行政監督、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規范行政行為、推進依法治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

熱點內容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
鄧州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7 09:02:40 瀏覽:713
條例准則案例試題 發布:2024-11-17 08:49:27 瀏覽:256
有關經濟法小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7 08:48:38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