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解讀

發布時間: 2023-09-10 03:52:53

❶ 民訴法解釋93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下列事實,當事人無須舉證證明:(一)自然規律以及定理、定律;(二)眾所周知的事實;(三)根據法律規定推定的事實;(四)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推定出的另一事實;(五)已為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確認的事實;(六)已為仲裁機構的生效裁決所確認的事實;(七)已為有效公證文書所證明的事實。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反駁的除外;第五項至第七項規定的事實,當事人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❷ 民事訴訟法司法要點解讀

民事訴訟法司法要點解讀

民事訴訟法是一部重要的條例,下面我為大家精心搜集了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的要點解讀,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

依法保護起訴權,民事訴訟實行立案登記

民事訴訟法修改把加強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作為重點修改內容,新增加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第三人撤銷訴訟兩項重大訴訟制度以外,還通過完善起訴制度、證據制度、送達程序、審前程序、審理程序、再審程序、執行程序等,進一步加強了對當事人訴權的司法保障和程序要求,充分體現了對當事人民事訴訟主體地位的尊重。

杜萬華介紹,為貫徹落實民訴法新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進一步完善:

一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關於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7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二是依法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申請撤訴行為;

三是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

四是明確規定因重復起訴不予受理的判斷標准;

五是對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作出細化規定;

六是細化規定第三人撤銷之訴、案外人申請再審之訴、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案件的適用條件、審理程序、審理方式以及救濟途徑等,以防止有關救濟程序制度之間重復交叉,為當事人實現訴訟救濟提供明確的途徑指引,切實維護當事人、案外人、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切實維護人民法院裁判文書的既判力、嚴肅性和穩定性。

二、保障司法公開

規定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

審判公開是實現審判公正的重要保障。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判決書應當寫明裁判結果和裁判理由,公眾有權查閱發生法律效力裁判文書的規定,對於保障和落實訴訟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具有重要意義。

為落實民事訴訟法的上述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規定:

一是嚴格執行開庭審理規定,對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予以限制;

二是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製作;

三是規定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

“民事訴訟法的實施是一個配套的系統工程,除了這部552個條文的司法解釋之外,對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和對民事案件的案由的修改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中,力爭盡快公布。”最高人民法院貫徹實施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佑海表示。

三、規范證據的審查與運用

簡訊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為“呈堂證供”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但是,法律條款中並未對上述證據類型給予具體界定。

而民訴法司法解釋明確,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於電子數據的規定。”據此,網上聊天記錄、微博客、手機簡訊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都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證據制度是現代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民事訴訟法的修改,立足於完善舉證責任規則,提高當事人舉證能力,充分吸收了審判實踐經驗,從增加證據種類、專家輔助人制度、證據時限制度,到細化證人出庭義務、證據保全制度、鑒定製度等方面都作了重要修改完善。

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對以下問題作出了新規定:

一是增加舉證證明責任分配原則的規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

二是對逾期舉證及其後果作出了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

三是增加關於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的規定,指引和規范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活動;

四是增加關於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的規定,要求法官公開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此外,民訴法司法解釋還對專家輔助人以及鑒定、勘驗制度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四、提高民事審判工作效率

明確小額訴訟適用范圍 九類案件可一審終審

“民事訴訟法修改重點之一是研究訴訟效率問題,並對相應的制度作了重大的修改完善。”杜萬華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完善了簡易程序,規定了實行一審終審的小額訴訟制度,銀行卡糾紛、水電氣熱合同糾紛等9類金錢給付案件可適用小額訴訟,實行一審終審,而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則不適用該程序。同時還規定了立案階段繁簡分流,完善了送達制度,修改了執行程序,這些制度的完善對於提高審判效率,減低當事人訴訟成本,合理配置和利用司法資源,具有重要作用。

民訴法司法解釋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細化:

一是規定各個訴訟程序有關期間和送達問題,促使當事人依法及時行使訴訟權利,保障訴訟程序順暢有序進行;

二是完善簡易程序案件和小額訴訟案件的適用范圍、程序轉換、裁判文書簡化等內容,積極落實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關於簡易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的最新規定;

三是根據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關於在立案階段實行繁簡分流的規定,增加規定審理前准備和庭前會議制度,以提前梳理當事人相關訴訟請求和意見、組織交換證據、歸納爭議焦點,為提高庭審效率奠定基礎;

四是規定實現擔保物權特別程序案件的申請人資格、提交材料及審查范圍、審理方式等內容,縮短權利人實現擔保物權的周期,降低維權成本,提高司法效率。

五、貫徹誠實信用原則

民訴被執行人失信將向其單位及徵信機構通報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在分則部分增加了禁止虛假訴訟、規避執行的規定,並修改提高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

杜萬華表示,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證、虛假調解、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規避執行等現象時有發生,必須予以嚴厲制裁。

為促進訴訟誠信,民訴法司法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了規定:

一是增加關於制裁違反誠信原則行為的規定,明確對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冒充他人提起訴訟或者參加訴訟,證人簽署保證書後作虛假證言等違反誠信原則的行為進行處罰;

二是增加對虛假訴訟行為予以制裁的規定,打擊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三是對當事人簽署據實陳述保證書、證人簽署如實作證保證書的程序及後果作出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當事人拒不簽署保證書的法律後果,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

四是增加規定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

六、完善公益訴訟制度

提起民事公益訴訟需滿足四條件

修改後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是僅有一個條文規定。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關機關、社會團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為使公益訴訟制度能有序進行,民訴法司法解釋按照立法原意,結合有關審判實踐,作出了以下規定:

一是細化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有關機關和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一)有明確的被告;(二)有具體的訴訟請求;(三)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二是明確了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三是規定了告知程序。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應當在十日內書面告知相關行政主管部門;

四是對其他有權提起公益訴訟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參加訴訟作出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後,依法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在開庭前向人民法院申請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准許參加訴訟的,列為共同原告;

五是協調公益訴訟與私益訴訟的'關系。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不影響同一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提起訴訟;

六是規定了公益訴訟案件可以和解、調解,但當事人達成和解或者調解協議後,人民法院應當將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進行公告。公告期間不得少於三十日。公告期滿後,人民法院經審查,和解或者調解協議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出具調解書;和解或者調解協議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不予出具調解書,繼續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依法作出裁判;

七是對公益訴訟原告申請撤訴作出了限制性規定,即公益訴訟案件的原告在法庭辯論終結後申請撤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八是對公益訴訟案件裁判效力作出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的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其他依法具有原告資格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就同一侵權行為另行提起公益訴訟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進一步完善法庭紀律

民事訴訟審理未經准許錄音錄像可強制刪除

杜萬華表示,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這些問題引發了輿論關注。

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根據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關於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相關規定,民訴法司法解釋在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等規定的基礎上,對有關法庭紀律的相關規定作了修改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對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規定處理:(一)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二)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的;(三)其他擾亂法庭秩序,妨害審判活動進行的。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

二是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訓誡、責令退出法庭由合議庭或者獨任審判員決定。訓誡的內容、被責令退出法庭者的違法事實應當記入庭審筆錄。

;

❸ 民訴法修改內容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修改增加並確認了網路在線訴訟,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同時認可線下和線上訴訟活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修改拓寬獨任制審判的適用,在基層法院、中院二審民事案件領域擴大了獨任制的適用范圍,在一些事實清楚、關系明確的普通程序案件中,附條件地適用獨任制,有利於提高司法效率,節省司法資源。修改完善電子送達制度,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能夠確認其收悉的電子方式送達訴訟文書。通過電子方式送達的判決 書、裁定書、調解書,受送達人提出需要紙質文書的,人民法院應當提供。
一、民事訴訟活動中中院管轄的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二、送達的方式有:
1.直接送達;
2.留置送達;
3.委託送達;
4.郵寄送達;
5.公告送達;
6.電子送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六條 經當事人同意,民事訴訟活動可以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民事訴訟活動通過信息網路平台在線進行的,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四十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民事案件,不得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一)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涉及群體性糾紛,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案件;
(三)人民群眾廣泛關注或者其他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
(四)屬於新類型或者疑難復雜的案件;
(五)法律規定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的案件。

❹ 最高院關於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其中分不同的章節對《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說明和解釋,司法機關應當按照規定來進行各項訴訟案件的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條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第五條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法的意義】

對民事訴訟目的進行研究,有助於民訴法學理論研究的內容的深化,促進民訴理論體系的完善以民訴法學研究對象為基準,可以將其劃分為注釋民訴法學、對策民訴法學和理論民訴法學。以往我國民訴法學研究主要側重於注釋民訴法學和對策民訴法學,但在社會主義經濟條件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條件下,司法實踐中的許多新課題單靠注釋法學和對策法學是無法解決的,迫切需要學者們將研究的視野更多地轉向民訴基本理論的研究。民訴目的論正是理論民訴法學中的核心課題之一,是研究民訴制度的前提和出發點。如何確立民訴目的,直接影響著訴訟主體的確定,訴訟職能的劃分,訴訟原則的設立和訴訟模式的構建等。因此,研究民訴目的有助於促進民訴理論向縱深發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❺ 民訴法司法解釋

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6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決定》(法釋〔2022〕11號,以下簡稱《決定》),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是規范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規則,是人民法院審理和執行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法律依據。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對司法確認程序、簡易程序及小額訴訟的程序、獨任製程序、在線訴訟及送達規則等進行了修改並新增7個條文,整體條文順序發生了變化。民事訴訟法修改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所引用的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與新民事訴訟法出現了不一致,相關條文表述也亟待調整。
為切實做好新民事訴訟法貫徹實施工作,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啟動了《民訴法解釋》修改工作,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有力指導下,經過在上海、南通兩地法院調研、徵求專家學者和院內相關部門意見,形成了《決定》並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審議通過。
《決定》立足審判工作實際,堅持需求導向,嚴格對照新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對《民訴法解釋》條文序號和條文表述進行適應性修改,共計16個條文。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修改簡易程序案件延長審限的相關規定。對照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將簡易程序案件延長審限的條件由「雙方當事人同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修改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同時將簡易程序案件的最長審限由六個月修改為四個月。
二是修改程序轉換和程序異議的相關規定。對照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的規定,將簡易程序轉換為普通程序的條件由「案情復雜」修改為「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為下一步細化程序轉換標准預留空間。同時,明確當事人對適用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的異議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
三是修改簡便方式送達訴訟文書的規定。根據新民事訴訟法關於電子送達的規定,明確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採取捎口信、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傳喚雙方當事人、通知證人和送達訴訟文書。
四是修改小額訴訟案件的相關規定。根據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刪除《民訴法解釋》原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五條關於具體適用和不得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案件類型的規定;調整海事、海商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標的額標准,並允許當事人依法合意選擇適用。
五是修改司法確認案件共同管轄的相關規定。對照新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關於司法確認案件管轄規則的規定,對調解組織自行開展調解的司法確認案件管轄問題進行適應性修改。
六是調整所引用民事訴訟法的條文序號和司法解釋自身的條文順序。這是審判實踐亟需解決的技術操作問題。考慮到本次修改需要調整所引用的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多達200餘處,加之司法解釋自身條文順序也需要調整,《決定》堅持精簡原則,通過兩個條文對《民訴法解釋》引用的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民訴法解釋》本身的條文順序進行統一修改。《決定》發布的同時,一並公布新《民訴法解釋》文本,便於各級人民法院准確引用司法解釋相應條文。
此外,《決定》還對個別文字表述進行了修改。如將第九條、第二百一十八條中的「撫育費」改為「撫養費」,確保《民訴法解釋》與新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保持一致。
《民訴法解釋》需要根據新民事訴訟法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其他內容,我們將加強對審判實踐的調研,廣泛徵求意見,適時穩步推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決定》已於2022年3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22年4月1日
法釋〔2022〕11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的決定
(2022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6次會議通過,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實際,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66次會議決定,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九條修改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將第四十五條修改為:「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發回重審的案件,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後又進入第二審程序的,原第二審程序中審判人員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三、將第四十八條修改為:「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七條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參與本案審理的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四、將第六十一條修改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經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依法設立的調解組織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
五、將第二百一十八條修改為:「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案件,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因新情況、新理由,一方當事人再行起訴要求增加或者減少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作為新案受理。」
六、將第二百五十八條修改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到期後,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審理期限。延長後的審理期限累計不得超過四個月。
「人民法院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需要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前作出裁定並將審判人員及相關事項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案件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的,審理期限自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計算。」
七、將第二百六十一條修改為:「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採取捎口信、電話、簡訊、傳真、電子郵件等簡便方式傳喚雙方當事人、通知證人和送達訴訟文書。
「以簡便方式送達的開庭通知,未經當事人確認或者沒有其他證據證明當事人已經收到的,人民法院不得缺席判決。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由審判員獨任審判,書記員擔任記錄。」
八、將第二百六十九條修改為:「當事人就案件適用簡易程序提出異議,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裁定以口頭方式作出的,應當記入筆錄。
「轉為普通程序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審判人員及相關事項以書面形式通知雙方當事人。
「轉為普通程序前,雙方當事人已確認的事實,可以不再進行舉證、質證。」
九、將第二百七十三條修改為:「海事法院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的程序審理海事、海商案件。案件標的額應當以實際受理案件的海事法院或者其派出法庭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
十、刪除第二百七十四條、第二百七十五條。
十一、將第二百八十一條改為第二百七十九條,修改為:「當事人對按照小額訴訟案件審理有異議的,應當在開庭前提出。人民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適用簡易程序的其他規定審理或者裁定轉為普通程序;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裁定以口頭方式作出的,應當記入筆錄。」
十二、將第三百四十九條改為第三百四十七條,修改為:「在訴訟中,當事人的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提出該當事人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要求宣告該當事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應由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由受訴人民法院按照特別程序立案審理,原訴訟中止。」
十三、將第三百五十三條改為第三百五十一條,修改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的,雙方當事人應當本人或者由符合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代理人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提出申請。」
十四、將第三百五十四條改為第三百五十二條,修改為:「調解組織自行開展的調解,有兩個以上調解組織參與的,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各調解組織所在地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
「雙方當事人可以共同向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其中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雙方當事人共同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十五、條文中引用民事訴訟法相關條文序號根據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作相應調整。
十六、條文順序作相應調整。
本決定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
根據本決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作相應修改後重新公布。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閱讀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ECUT
今日不打烊 | ECUT有個時光小賣部
事關疫情防控「二十條」!江西最新出台

❻ 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四條解讀

一、缺席判決
就是開庭審理時,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人民法院僅就到庭的一方當事人進行詢問、核對證據、聽取意見,在審查核實未到庭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起訴狀或答辯鄭舉氏狀和證據後,依法作出的判決,就是缺席判決。
二、缺席判決適用於下列情況
1.原告不出庭或中途退庭按撤訴處理,被告提出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2.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3.法院裁定不準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
4.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答並不到庭的;
5.在借貸案件中,債權人起訴時,債務人下落不明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公告傳喚債務人應訴。公告期限屆滿,債務人仍不應訴,借貸關系明確的,經審理後可缺席判決。在審理中債務人出走喊散,下落不明,借貸關系明確的,可以缺席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缺席審判,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❼ 新民訴法104條怎麼解讀

新民訴法104條怎麼解讀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四條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
本條是關於被申請人提供擔保後解除保全的規定。
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對本條作了修改,在條文前部增加了「財產糾紛案件」一詞。
一、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作用
保全的目的是保障將來生效判決的執行,避免申請人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害,一旦被申請人提供擔保,日後生效判決不能執行的可能性便不復存在,申請人可能遭受的損害也能得到彌補,同樣達到了法院採取保全措施的目的,因此,繼續實施保全已無必要。這種機制的設定與適用,同時具有雙重意義,既可使日後生效判決的執行順利進行,又可避免因繼續保全而給被申請人財產功能的有效發揮造成客觀障礙。
具體而言,被申請人提供的擔保也可以是多樣化的,既可以是人的擔保,也可以是物的擔保;既可以是實物擔保,也可以無形財產權等權利作為擔保。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擔保數額應當以解除保全可能給申請人造成的損失為基礎計算,至少不應低於被保全財產的價值或者金額。
二、何謂「財產糾紛案件」
根據本條規定,只有財產糾紛案件,人民法院才可以根據被申請人提供的擔保裁定解除保全。原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僅規定了財產保全,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擴大了保全的概念,增加規定了行為保全,並不是所有的保全都可以因為被申請人提供了擔保而裁定解除保全。
在民事訴訟理論中,根據原告訴訟請求的性質和內容,可以把訴分為給付之訴、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分別對應著實體法上的請求權、支配權和形成權。給付之訴,是指原告請求被告履行一定給付義務的訴訟,原告對被告享有特定的給付請求權,是給付之訴成立的基礎。依照給付的內容,給付之訴可分為金錢給付、物之給付和行為給付,如受害人請求加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等。確認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確認當事人之間有爭議的權利或者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訴訟。確認之訴必須具有需要訴訟救濟或保護的法律利益,確認之訴的判決一般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如物之所有權人因他人否定其具有物之所有權而針對該他人提起的訴等。形成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變更某一法律關系之訴。在形成之訴中,當事人對於現存的法律關系並無爭議,而對於現存的法律關系應否變更存在爭議,如解除婚姻關系之訴、解除共有關系之訴等。實踐中由於訴的復雜性,往往產生訴的競合。比如,給付之訴的審理必須對給付的權利義務關系予以確認,確認之訴是給付之訴的前提,形成之訴也以確認之訴為前提。
所謂財產糾紛案件,主要是指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涉及財產歸屬、要求被告承擔金錢或者可以金錢計算的給付義務的案件。我們在此沒有採用比較理論化的訴的型別的劃分,而是採用了「財產糾紛案件」的表述,包括涉及財產歸屬的確認之訴、給付內容為金錢或者物的給付之訴案件。確認之訴的核心是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既可以是對物之所有權的確認,也可以確認是否存在侵權行為,對確認財產歸屬的案件,在作出最終判決前,為防止實際控制訴爭財產的當事人實施轉移、隱匿、處分等行為,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作出保全裁定,維持目前的法律關系直至判決作出,屬於「財產糾紛案件」;給付之訴中的金錢給付之訴、物的給付之訴,因其執行內容涉及財產移轉,也屬於「財產糾紛案件」。只具有行為給付內容的判決,執行標的也只能是被執行人的行為,不涉及財產移轉;形成之訴案件,是對既存法律關系的變更,也不涉及財產移轉,這兩種都不屬於「財產糾紛案件」,不適用本條規定。
在非財產糾紛案件中,即便被申請人提供了擔保,也不能裁定解除保全,試想,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能夠因為丈夫提供了擔保而解除責令其停止實施家庭暴力的保全嗎?
因此,這里規定的財產糾紛案件並不完全等同於財產保全案件,一部分行為保全案件也涉及財產糾紛,如侵犯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案件、普通的侵權案件等,也屬於本條的適用范圍。

新民訴法裁定駁回起訴條文

新民訴裁定駁回起訴適用的情形有:

一、駁回起訴所要解決的是立案受理後具有程式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駁回起訴適用裁定的方式,當事人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適用的方式與不予受理相同。其不同點主要是,不予受理適用於當事人起訴後,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之前;而駁回起訴是發生在人民法院對案件立案受理之後。 駁回起訴適用於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4項起訴條件或屬於第111條所列7種情形以及有相關規定的情況。具體有以下幾種:

1、原告自身缺乏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需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原告不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如其所主張的權利屬於他人或是他人的權利受到了侵害。

3、沒有明確的被告。如被告的資訊不祥,人民法院無法通知被告應訴。

4、無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如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損失,卻說不出賠償多少數額。

5、不屬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圍。如單位內部分房或內部工作責任制規定的內容。

6、沒有管轄權或按照級別管轄的規定,不屬於該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如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由原、被告住所地以外的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轄,或經濟案件的標的額應由其上級法院管轄的案件。

7、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其按申訴處理後當事人拒絕的,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如判決或裁定生效後,原告或被告對同一事實提出新的證據起訴的。

8、按照法律規定,當事人不得在一定期限內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如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9、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

10、屬於行政訴訟范圍的。如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11、雙方當事人之間有仲裁協議、約定仲裁的案件。如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爭議發生後,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的。但當事人訂立的仲裁協議無效的除處。

12、未經勞動仲裁的勞動爭議案件或雖經勞動仲裁但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如勞動爭議案件未經勞動仲裁前置程式的處理,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13、二審程式審理中認為依法不應由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如一審法院裁判後,當事人上訴,經二審法院審查,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

二、駁回訴訟請求,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立案受理的案件經審理後,發現原告請求法院保護的實體權利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因而對原告的請求不予保護的司法行為。所要解決的是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實體請求,用判決的方式作出。

駁回訴訟請求適用於以下范圍:

1、請求保護的實體權利未受到侵害或雖然受到侵害,但所造成的損失已由侵害人填補。

2、與他人未發生爭議或雖然發生爭議,但爭議已經解決。

3、放棄實體權利,如已過訴訟時效等。

4、被告不適格。對於上述前三種情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已形成共識,對後一種被告不適格,是駁回起訴還是駁回訴訟請求在司法實務中存有很大爭議。

這些是駁回起訴具體適用的情形,看看是否是你需要的。還是你需要的是駁回起訴的情況列舉。

2016年新民訴法民法是否修改,

2016年暫時沒有修改,民訴法15年剛出的司法解釋,也不可能修改了。

新民訴法抗訴有期限嗎

民法沒有抗訴,只有上訴!期限是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
抗訴是刑法中賦予檢察院的權利!

判決支付欠款 民訴法253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
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新民訴法 原告死後,親屬可否繼續參加訴訟

  • 原告死亡,繼承人可以決定是否繼續訴訟,不是所有親屬都可以繼承參加訴訟。

  • 民事賠償的案件,遺囑繼承,由遺囑繼承人決定繼續訴訟;無遺囑,由法定繼承人共同決定是否繼續訴訟;部分遺囑繼承由遺囑繼承人和法定繼承人共同決定是否繼續訴訟。多名繼承人的,只要有一個繼承人表明要繼承訴訟,訴訟就應繼續。

  • 人身關系的民事案件,即離婚案件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原告死亡,終結訴訟。

民訴法第二五三條,求解釋

第二百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財產保全後,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
產保全

民訴法第一百四十條解釋

民訴法第一百四十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釋義】
民事裁定,是指法院在訴訟過程中或者執行過程中,對案件的程式性問題和個別實體性問題所作的權威性判定。主要解決案件中的程式性問題,對於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等涉及實體性問題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民事裁定作出非終局性的判定。根據是否可以上訴,民事裁定即可以是可上訴的裁定,如本條的第(一)、(二)、(三)項,也可以是不能上訴的裁定,如本條的其他各項。

民訴法一審終審

新破產法第十二條規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申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產申請的可以上訴

新民訴法是否將公益訴訟的規定納入進來

【頒布單位】: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批准日期】:2007年10月28日
【釋出日期】:2007年10月28日
【實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
【時 效 性】:現行有效
法規型別】:中央法規
【修改背景】
民事訴訟法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現行民事訴訟法是1991年由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現行民事訴訟法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日趨多樣化,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民事糾紛日益增多,公民、法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民事案件大量增加,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的矛盾和難題,民事訴訟法的現有規定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有必要總結民事審判實踐經驗,修改完善民事訴訟法。
【修訂重點】
民事審判監督程式作為法律規定的一種特殊救濟程式,是確保裁判公正的最後一道訴訟環節。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解決申訴難主要從三個方面解決:一是進一步將再審事由具體化,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五項可以申請再審的事由,現在把這5項具體化為13項再加一款,使事項更加具體化了,老百姓更加明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提起申訴。二是明確了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並且規定了再審的審查期間。三是完善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同時,為破解執行難,增加規定了「立即執行」的制度、財產報告制度,加大了執行威懾機制,提高了對不履行判決、裁定的罰款數額。
【重點解讀】
將申請執行期間確定為2年
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3次審議,修改決定將其確定為:申請執行的期間為2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修改決定同時明確了這一規定中所說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不再規定「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式」
為了解決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法人的破產還債程式問題,原民事訴訟法才專門規定了「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式」。2006年頒布的企業破產法,已經對破產還債程式作出統一規定,而且適用於全部企業,因此應將民事訴訟法這一章刪去。
明確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具體事由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決定針對特殊情形延長當事人申請再審期間
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對此,有的常委會委員提出,有的再審事由可能二年後才發現,按照「二年內提出」的規定,就不能申請再審,這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修改決定將原規定改為: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決定對被執行人未履行義務加重處罰
為解決「執行難」問題,對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增加了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曝光等處罰措施。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有可能隱匿、轉移財產的,執行員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修改決定還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好像沒有對公益訴訟的規定。

❽ 民事訴訟法105條內容詳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第一款的內容為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需要中止訴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銀猛事訴訟法》第一槐遲百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訴訟:

(一)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

(二)一方當事人喪失訴訟行為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參加訴訟的;

(五)本案必須以另一案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另一案尚未審結的;

(六)其他應當中止訴訟的情形。

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恢復訴訟。

(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解讀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鋒明橋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六十二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如何調劑 發布:2025-01-10 21:39:50 瀏覽:616
助產假勞動法 發布:2025-01-10 21:31:58 瀏覽:223
律師私章樣式 發布:2025-01-10 21:12:08 瀏覽:845
行政法學第19章在線測試 發布:2025-01-10 20:54:56 瀏覽:363
道德經全文pdf 發布:2025-01-10 20:19:12 瀏覽:210
中政律師 發布:2025-01-10 19:29:49 瀏覽:247
民法59條 發布:2025-01-10 19:24:10 瀏覽:850
民法典有幾個編 發布:2025-01-10 19:19:47 瀏覽:134
法院延期開庭申請書 發布:2025-01-10 18:27:13 瀏覽:688
法學專業實習日誌 發布:2025-01-10 18:20:31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