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227條解釋225

民事訴訟法227條解釋225

發布時間: 2023-09-12 15:47:46

① 請問什麼叫做案外人

案外人、利害關系人都是執行程序中的執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第三人有什麼區別,通過以下對執行程序中有案外人、利害關系人表述的部分法律條文的分析,我們發現,案外人實則也是利害關系人,並不是除案件當事人之外的所有第三人,利害關系人也是相對於案件當事人之外的案外人。

利害關系人、案外人都是因執行行為或者對被執行之標的物的執行而直接影響自己權益的執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兩者的區分既沒有特別的實質意義,也沒有法理上的特別理由,只是習慣使然,除與執行標的物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叫案外人外,其他情形下的與執行有利害關系的,則通常稱之為利害關系人。需要關注的倒是該第三人與案件的執行其利害關系之所在。

利害關系是指的與執行結果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有間接的利益關系通常不在利害關系之范圍內,但如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權利主體不主張權利的,享有代位或代表主張權利的主體也應認定為與執行結果有利害關系。

物權法第18條規定的可以申請查詢

復制不動產登記資料的利害關系人之利害關系可作類似的理解,即與被查詢的不動產應有利害關系,包括不動產的抵押權人和優先權人、不動產的用益權人、不動產的共有人(包括未登記但有證據表明的共有人)和實際所有人(如委託代持的委託人)、對不動產採取保全措施的申請保全人和保全機關、不動產的購買人(如與不動產權利人簽訂有不動產買賣合同的買受人)及和承租人(憑租賃合同)等等。

(1)民事訴訟法227條解釋225擴展閱讀

對於其他法律規定中的利害關系人大抵其意也如此,如行政法上的利害關系人、民事訴訟中的利害關系人。

一、有權對執行行為異議的「利害關系人」。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這里的有權對法院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利害關系人是指「執行當事人以外,因強制執行而侵害到其法律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

最高法院《關於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規定》第四條第一款規定「執行案件被指定執行、提級執行、委託執行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原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由提出異議時負責該案件執行的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受指定或者受委託的人民法院是原執行法院的下級人民法院的,仍由原執行法院審查處理。」這里的利害關系人即是對執行行為異議的利害關系人。

《關於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規定》規定了利害關系人可以異議的執行行為,換個角度說,就是有哪些因執行行為而認為侵害了自己權益的當事人以外的主體可以以利害關系人的身份對法院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亦即利害關系人的范圍。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利害關系人提出執行行為異議:

(一)認為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違法,妨礙其輪候查封、扣押、凍結的債權受償的;

(二)認為人民法院的拍賣措施違法,妨礙其參與公平競價的;

(三)認為人民法院的拍賣、變賣或者以物抵債措施違法,侵害其對執行標的的優先購買權的;

(四)認為人民法院要求協助執行的事項超出其協助范圍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

(五)認為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人民法院違法執行行為侵害的。」

二、民事執行中有權對執行財產的評估報告異議的「利害關系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評估機構作出的評估報告後,應當在五日內將評估報告發送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對評估報告有異議的,可以在收到評估報告後十日內以書面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

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不具備相應的評估資質或者評估程序嚴重違法而申請重新評估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這里的利害關系人應是指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的標的物之執行變現價值與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之外的其他主體,比如標的物上的擔保物權人(包括不同優先受償順序的擔保物權人)、物上法定優先受償權人、已經採取了查封(廣義的查封,包括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的查封申請人(包括輪候查封申請人),不應包括被執行人的普通債權人和對執行標的物無物上權利的其他優先受償權人和被執行人的其他債權人(雖然執行標的物的變現價值對被申請人的這些債權人的債權的實現也有影響,但如果利害關系人的范圍如此之大,必將降低執行效率和增加執行成本,而這些債權人既未通過自己的主張也未通過法院就執行標的物主張權利與被執行之標的物發生直接的利害關系,因此可排除在利害關系人的范圍之外),也就是說,這里的利害關系人應該是指執行當事人之外的對執行標的物有直接權利(包括物權和物權期待權)的案外人,並且其權利與被執行的標的物的價值有利害關系,如房屋承租人雖然與被執行的標的物雖然有利害關系,但該利害關系是與房屋的使用價值相關而與房屋的價值不直接相關,因此不能成為這里的利害關系人(其利害關系的基礎是買賣是否破租賃和是否享有優先購買權),這一利害關系人的概念雖與民事訴訟法對執行行為異議的利害關系人的概念不同,但也屬於對執行行為異議的利害關系人之一,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如果法院在拍賣、變賣執行時違反了上述規定,本條的受到損害的利害關系人同時也是民事訴訟法第225條執行行為的利害關系人。

三、有權對執行標的異議的案外人。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里的案外人,「是指執行當事人以外,對執行標的主張權利,認為法院對某一項或幾項財產的執行侵害其實體法人的權利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本條中的案外人這一用語,2007年民事訴訟法修改時就有人提出不準確,建議改為第三人。但由於當時的修改主要是針對一些重要的制度進行修正,對一些枝節問題盡量保持原條文的表述,因此對案外人這一用語一直保留至今」。

在執行程序中,案外人基本上都是在這種意義上使用,如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百六十五條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的異議,經審查,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的,裁定駁回其異議;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權益的,裁定中止執行。

駁回案外人執行異議裁定送達案外人之日起十五日內,人民法院不得對執行標的進行處分。當然,上述司法解釋本身也是對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的解釋。

四、其他執行規定中的案外人和利害關系人。

筆者以下僅選擇幾個與執行規定有關的司法解釋來分析案外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內涵。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一百七十二條利害關系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申請復議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處理。這里的利害關系人應與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的案外人具有相同的含義,只是一在執行程序中,一審尚未進入執行程序的保全狀態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權合理配置和科學運行的若干意見17、當事人、案外人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申請復議的,由作出裁定的立案機構或者審判機構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的規定進行審查。

當事人、案外人、利害關系人對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的實施行為提出異議的,由執行局根據異議事項的性質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或者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進行審查。

當事人、案外人的異議既指向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的裁定,又指向實施行為的,一並由作出裁定的立案機構或者審判機構分別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和第二百零二條或者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審查。

最高法院審理公司強制清算會議紀要第二條堅持清算效率原則。提高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率,是公司強制清算制度追求的目標之一,要嚴格而不失快捷地使已經出現解散事由的公司退出市場,將其可能給各方利益主體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人民法院審理強制清算案件,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及時有效地完成清算,保障債權人、股東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及時得到實現,避免因長期拖延清算給相關利害關系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保障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這里的利害關系人是指與清算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相關主體,即債權人、股東等)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五百零一條人民法院執行被執行人對他人的到期債權,可以作出凍結債權的裁定,並通知該他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

該他人對到期債權有異議,申請執行人請求對異議部分強制執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利害關系人對到期債權有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處理。

對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到期債權,該他人予以否認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這里的利害關系人並非民事訴訟法第225條中的利害關系人,而是民事訴訟法第227條中的案外人。在概念的選擇上,起草時就有人主張使用案外人或者該他人之外的案外人的表述,以與民事訴訟法第227條保持一致,並避免與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的混淆。但是考慮到對第三人債權執行中,第三人本身就是原執行程序的案外人,為了避免與第三人混淆,本條文最終使用了利害關系人的稱謂。」

② 民事訴訟法227條是什麼

法律分析: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③ 向法院申請執行異議的正確流程是什麼

引言、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會採用法律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篇文章將帶大家了解向法院申請執行異議的正確流程。

異議申請的方式。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第227條的規定,執行異議只能以書面形式提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七十條,“案外人對被執行人主張權利的,他可以向執行法院提出異議。案外人的異議一般以書面形式提交,並提供案件相關證據。對於書面提出異議有困難的,允許口頭提出。”根據本條立法本意和司法實踐,書面異議確實有困難的,可以准許口頭提出異議。,但必須做筆錄。


三、申請范圍。

異議申請的執行范圍。我可以對執行提出異議嗎?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當事人和有權的當事人只能反對執行。強制執行行為可以對強制執行提出異議,提出時需要提供證據。《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均無相關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對案外人異議的處理,當事人和有權人應當提交必要的證據證明違法行為。這樣做可以考慮到以下方面。約束當事人和有權勢的當事人。當事人、有權人只能在有一定證據證明違法行為的情況下才能提出,防止被執行人、有權人隨意提出執行異議拖延案件的執行程度。或者轉移財產以阻礙案件執行,節約司法資源。如果被執行人或有關有權人隨意地提出執行異議,會浪費司法資源,侵佔有限的司法資源,也可以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書面異議之日的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責令中止執行;理由不成立的,判定駁回。如果案情復雜,建議直接咨詢專業律師

④ 民事訴訟法第227條規定

【法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採取前款措施,由院長簽發搜查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 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採取前款措施,由院長簽發搜查令。

⑤ 執行裁定後可以申請再審嗎

執行異議裁定可以再審。

如果不服執行異議裁定,可以向法院起訴。但如果不服是針對原判決的,應當申請法院再審。

一、執行異議的概念

《民事訴訟法》第225條及227條的規定為執行程序中的權利救濟提供了有效途徑,與此相應的是2008年9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2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下文簡稱為《執行程序解釋》)的第5條到第10條及第15條到第24條。《執行程序解釋》明確並細化了《民事訴訟法》第225條和第227條(相應的原《民事訴訟法》第202條、第204條)中模糊或概括的規定。針對第225條規定的司法解釋,如「執行法院審查處理執行異議,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裁定。」「執行異議審查和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被執行人、利害關系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停止相應處分措施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申請執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擔保請求繼續執行的,應當繼續執行。」等六條解釋。

關於執行行為的理解,一般認為是指一個執行案件從立案到執行結案,執行機關作出的一切與該案有關的司法的行為,包括查封、扣押、凍結等控制性行為,拍賣、變賣、劃撥等處分性行為,以及變更、追加當事人等裁判性行為,在性質上既有行政性,又兼具司法性。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若執行行為違法,侵害了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利害關系人都有權利請求執行法院予以救濟。

執行異議針對的對象是法院在執行過程中的執行行為。「該權利是以排斥或阻卻法院的強制執行行為為目的,僅僅針對強制執行的種類、方式、爭議財產的處分方式、程序等提出異議,不含有確認權利與給付執行標的物內容的權利主張。」而227條的規定針對的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存在實體上爭議的處理,請求對爭議的實體法律關系進行裁判以排除強制執行,但執行機構無權就實體上的權利爭議進行判定,即便案外人的異議成立,執行機構也無權對實體權利做出處分,對該爭議只能由審判機構按照通常的訴訟程序解決。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的指導性觀點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難免會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利益造成侵害,有侵害就應當有相應的救濟,如果將異議的范圍限定在一類或幾類事情上,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救濟就會存在盲區,某些違法執行行為也難以及時得到糾正。因此,對任何違法的執行行為均允許提出異議,才符合執行救濟制度的根本目的。筆者認為該意見的適用范圍應當加以限制,盡管執行行為存在某些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但應當針對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予以限制、彌補,而不是對所有存在瑕疵的執行行為都通過執行異議的方式加以解決,防止濫用異議權利直接影響執行效率。

二、執行異議的適用范圍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執行異議針對的客體是法院執行機構在強制執行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執行異議的提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提出異議的主體是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即除當事人以外,還包括因強制執行而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依據法律規定,在特定條件下法院可以對執行案件立案時確定的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強制執行。如《民訴意見》第300條、《執行規定》第61一69條規定的對債務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執行規定》第80條規定的變更或追加出資不實或者抽逃出資的投資人為被執行人等等,法院執行機構可依據上述法律條文,對與被執行人存在利益關系的第三人採取執行措施,從而對其財產等其他權利的處分造成影響,若第三人認為此行為存在違法之處,可以提出執行異議。

(二)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法院的執行行為違法,異議的對象是執行行為本身,不能涉及該執行行為的依據。針對執行法院在執行過程之外的強制措施提出的異議不應屬於執行異議的審查范疇。對執行行為所依據的判決及裁定有異議的,應循審判監督程序撤銷相關判決和裁定;對依據的仲裁裁決或公證債權文書有異議則可以申請法院裁定不予執行。被執行人、利害關系人申請法院在執行階段裁定撤銷或者改正執行行為的依據不符合法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規定的案外人之訴與本文討論的執行異議有嚴格的區分,執行機構並不享有實體審判權,如果在執行程序中撤銷或改正執行行為所依據的生效判決,則有「以執代審」之嫌。案外人異議之訴,應當由案外人依照程序向法院另行起訴,由立案機關審查後,按照民事訴訟程序審理。

(三)執行異議必須在案件執行過程中提出,即只能在執行程序已經開始即已經立案執行且尚未結案時提出。當事人針對執行程序中的任何違法行為均可以提出異議,但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應當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在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15日內,這既能充分維護利害關系人的權益,又能保障執行案件的順利進行。若逾期未提出異議,應當告知其另行起訴,不再在執行程序中處理。本院在執行申請執行人羅某與被執行人李某、潘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時,依據申請人羅某提供的財產線索,得知李某在乙公司尚有工程款未結清,執行法官於2011年11月9日向第三人乙公司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執行裁定書,要求扣留、提取李某在其公司的工程款15萬元,該公司接受文書後未提出異議。後經多次通知,乙公司仍不予協助執行,本院遂強制扣劃乙公司銀行賬戶15萬元。乙公司提出執行異議,辯稱李某的工程款已經結清,但未提供任何證據。執行裁判合議庭依據申請執行人提供的李某與乙公司《建築工程合同書》等證據,駁回了乙公司的異議申請。盡管此異議對本案的執行結果未造成實質性影響,但組成合議庭、召開聽證會等程序對執行進程產生了拖延,影響了執行效率,因此對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的時間應當加以規范限制。

(四)執行行為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權利造成了實質上的影響。執行法院為採取執行措施作出的法律文書,如果依法應當發出而未發出,或者不應發出而發出了,或者發出了錯誤的法律文書,對當事人、利害關系人的利益造成影響的,當事人各方均享有提出異議的權利。但未對權利人行使權利造成實質影響的行為應當排除在執行異議范疇之外,如法院之間的委託執行的行為,是法院在面對被執行人或被執行財產在外地的情況下,為提高執行效率降低執行成本而採取的執行行為,其本身只是涉及不同地域法院之間的協調問題,其移送的權利在委託法院,執行義務在於受託法院,因不涉及當事人的權利處分,對此行為不得提出異議。

(五)執行異議的提出須符合法定形式,即提出異議的方式必須為書面形式。如果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口頭提出異議的,法院應當告知其採用書面異議的形式,並寫明事實與理由,提供主要證據,未按照規定提交申請的,不予立案。執行異議應當向執行機構提出,進行初步審查,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由異議人向立案機構申請立案,依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交由執行機構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

⑥ 民事訴訟法225和227條理解

法律分析:對於第225條的解讀: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本條是關於對違法的執行行為提出異議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在執行程序中確立這一制度,並賦予了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權利。本條中所說的當事人不僅包括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還包括在執行過程中,被人民法院依法變更、追加為當事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本條中所謂的「利害關系人」是指執行當事人以外,因強制執行而侵害到其法律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處理執行行為異議時應注意的是,執行行為並沒有引發民事主體之間的實體權利義務爭議。作為執行異議事由的執行行為,只是單純的程序違法或者不當,並沒有在執行當事人之間、執行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之間產生實體權利義務爭議。否則,該行為將構成實體性執行救濟的事由。

對於第227條的解讀:

1、案外人對原判決、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認為駁回裁定錯誤的,應在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

2、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不服的,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執行許可訴訟。

因此:1、對於案外人提出的執行異議,法院首先應當進行審查,然後根據書面異議情況分別作出處理。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不成立,應當裁定駁回申請,繼續執行。如果認為提出異議的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

2、申請執行人對中止執行裁定不服的,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如果執行根據是人民法院自己製作的法律文書,就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中止執行的裁定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申請執行人即應當在中止執行裁定生效之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此時間為除斥期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天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熱點內容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
鄧州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4-11-17 09:02:40 瀏覽:713
條例准則案例試題 發布:2024-11-17 08:49:27 瀏覽:256
有關經濟法小論文題目 發布:2024-11-17 08:48:38 瀏覽:858
該公司產生法律訴訟 發布:2024-11-17 08:42:29 瀏覽:476
漢堡店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7 08:22:08 瀏覽:562
農村換屆選舉票多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7 07:59:18 瀏覽:912
政府規章縣級 發布:2024-11-17 07:31:2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