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典型的行政法案例分析

典型的行政法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3-10-01 16:54:45

① 高分懸賞:行政案例分析

錢真多啊!嘿
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案例1 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
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點屠宰場,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屠宰許可證等證照齊全。1997年國務院發布《生豬屠宰管理條例》,該市政府根據其中確認並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的規定發出通告,確定只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據此,市工商局將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營業執照吊銷,衛生局也將衛生許可證吊銷。乙、丙、丁三家屠宰場對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稱通告屬於抽象行政行為,需遵守執行。三家屠宰場遂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

(1)市政府的通告屬於何種類型的行政行為?理由是什麼?

(2)誰是此案的被告?理由何在?

(3)此案乙、丙、丁是否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理由是什麼?

(4)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屬於何種性質的行為,工商局、衛生局能否據此吊銷乙、丙的執照許可證?

(1)市政府的通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本案中市政府發布的通告,明確確定只給甲發放定點標志牌,而該市原僅有甲、乙、丙、丁四家定點屠宰場,這就意味著剝奪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屠宰資格。可見,該通告是針對定點屠宰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侵害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公平競爭權,屬於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

(2)市政府、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均可成為本案的被告。

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第(一)項可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可以對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訴訟,由於市政府的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且直接侵犯了乙、丙、丁的利益,故乙、丙、丁均可依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1款的規定,以市政府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依《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第(一)項規定,乙、丙、丁可以市工商局、市衛生局為被告提起行政訴訟。

(3)乙、丙、丁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理由如上題所述。

(4)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是行政許可行為,具體而言是屬於資格許可行為,即賦予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資格的許可。既然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的行為是資格許可行為,未獲得該牌的企業就不得從事生豬屠宰的經營活動,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就有權據此吊銷其執照與許可證。但本案中,由於市政府的行為違法,所以,工商局、衛生局就不得據此吊銷乙、丙、丁的執照與許可證。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法規的授權,針對特定的人或事作出具體處理決定,並對其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針對特定對象即特定的事和特定的人作出的行為,這點是具體行政行為與抽象行政行為的重要區別所在。而抽象行政行為是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和發布的具有普遍適用的行為規則的行為,它一般不針對特定對象,而是規定在何種情況和條件下,行政機關和被管理一方的行為規則和權利義務關系,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我國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條例是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對象的,所以現實生活中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案例2 行政合理性原則和行政合法性的原則
李某系從事飲食業的個體工商戶,出售自製的蛋糕,李某蛋糕未經有關部門進行檢驗。這一行為被某工商所查獲。根據《個體飲食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對此類違法行為,應予以警告、沒收違禁區食品和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營業執照。在工商所查獲前李某出售蛋糕共獲利590元。根據上述有關規定,工商所沒收了李某尚未出售的蛋糕,沒收其違法所得590元,並且工商所認為李某曾因傷害罪而被判刑3年,一年前剛出獄,因此要重罰,又處以李某1500元的罰款。

[問題]

工商所對李某的違法行為進行的行政處罰是否合法適當?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工商所的行政處罰行為是合法的,但不合理,違背了行政合理性的原則。主要表現在對李某的罰款行為上。本案中,根據法定的罰款幅度的規定,工商所對李某處以1500元的罰款屬於法定的幅度內,其行為沒有超越法律,不與法律相抵觸,是合法的。但工商所在法定幅度內的自由裁量權行使的不恰當,對李某進行1500元的罰款,除以其違法事實情節等為依據外,於一種不正當的考慮而作出的行政處罰行為,違背了行政合理性原則的要求,屬不合理的行為。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貫穿於行政法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和實施的根本原理和基本准則。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的兩大基本原則。合法性原則是指行政權力的設定,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能與法律相抵觸。具體內容包括:行政職權基於法律的授予而存在,行政職權依法律行使,行政授權、行政委託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要旨。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決定的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即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合理性原則的具體要求是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行政目的;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理性。

案例3 行政主體資格
某市人民政府計劃對本市各個農貿市場環境衛生進行整頓,決定先由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組織制訂一份關於整頓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的規范性文件。政策研究室經對各方面進行調查,徵求有關工商、衛生行政職能部門的意見後,最後起草的文件經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批准,以本研究室的名義向全市進行公布,並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要貫徹落實。

[問題]

該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是否正確?為什麼?

該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規范性文件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不能對外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行為,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是市人民政府的內部機構,雖然同屬行政機關系統,但它只是機關內部的協調、辦事管理機構,它不能對外獨立行使權力,也不能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後果的法律責任。本案中的規范性文件,應以市人民政府的名義對外公布,才能產生法律效力

根據行政主體的理論,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能夠成為行政主體的組織,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1)必須享有行政權力。

(2)以自己的名義運用行政權力,進行行政管理活動。

(3)能夠獨立地承擔自己行為所引起的法律後果。行政機關包括國家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及受委託組織。

行政立法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並不是所有的行政機關都有立法權。我國的中央立法機關是國務院和國務院各部門,地方立法機關是一定層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即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

② 2008年案例分析輔導----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中的案例(2)

原告田永沒有得到被告北京科技大學頒發的畢業證、學位證,起因是北京科技大學認為田永已被按退學處理,沒有了學籍。教育法第28條規定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的權利中,第(四)項明文規定:「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由此可見學籍管理也是學校依法對受教育者實施的一項特殊的行政管理。因而,審查田永是否具有學籍,是本案的關鍵。
原告田永經考試合格,由被告北京科技大學錄取後,即享有該校的學籍,取得了在該校學習的資格,同時也應當接受該校的管理。教育者在對受教育者實施管理中,雖然有相應的教育自主權,但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田永在補考時雖然攜帶寫有與考試有關內容的紙條,但是沒有證據證明其偷看過紙條,其行為尚未達到考試作弊的程度,應屬於違反考場紀律。北京科技大學可以根據本校的規定對田永違反考場紀律的行為進行處理,但是這種處理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精神,至少不得重於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國家教育委員會1990年1月20日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12條規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試作弊者,該課程成績以零分計,不準正常補考,如確實有悔改表現的,經教務部門批准,銷答在畢業前可給一次補考機會。考試作弊的,應予以紀律處分。」第29條規定應予退學的十種情形中,沒有不遵守考場紀律或者考試作弊應予退學的規定。北京科技大學的"068號通知」,不僅擴大了認定「考試作弊」的范圍,而且對「考試作弊」的處理方法明顯重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12條的規定,也與第29條燃辯規定的退學條件相抵觸,應屬無效。另一方面,按退學處理,涉及到被處理者的受教育權利,從充分保障當事人權益的原則出發,做出處理決定的單位應當將該處理決定直接向被處理者本人宣布、送達,允許被處理者本人提出申辯意見。北京科技大學沒有照此原則辦理,忽視當事人的申辯權利,這樣的行政管理行為不具有合法性。北京科技大學實際上從未給田永辦理過注銷學籍,遷移戶籍、檔案等手續。特別是田永丟失學生證以後,該校又在1996年9月為其補辦了學生證並注冊,這一事實應視為該校自動撤銷了原對田永做出的按退學處理的決定。此後發生的田永在該校修滿四年學業,還參加了該校安排的考核、實習、畢業設計,其論文答辯也獲得通過等事實,均證明按退學處理的決定在法律上從未發生過應有的效力,田永仍具有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籍。北京科技大學辯稱,田永能夠繼續在校學習,是校內某些部門及部分教師的行為,不能代表本校意志。鑒於這些部門及部分教師的行為,都是北京科技大學的職務行為,北京科技大學應當對該職務行為產生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原告田永既然具有北京科技大學的學籍,在田永接受正規教育、學習結束並達到一定學歷水平和要求時,北京科技大學作為國家批准設立的高等學校,應當依照教育法第28條第1款第五項及《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35條的規定,給田永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明,以承認其具有的相當學歷。
國家實行學位制度。原告田永是大學本科生,在其畢業後,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四條的規定,可以授予學士學位。被告北京科技大學作為國家授權皮斗缺的學士學位授予機構,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4條、第5條規定的程序,組織有關人員對田永的畢業成績、畢業鑒定等材料進行審核,以決定是否授予其學士學位。關於高等院校畢業生派遣問題。《畢業生就業派遣報到證》,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管畢業生調配的部門按照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就業計劃簽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暫行規定》第九條的規定,應當履行將畢業生的有關資料上報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以供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和頒發畢業派遣證。原告田永取得大學畢業資格後,被告北京科技大學理應履行上述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4條規定的行政賠償范圍,只包括違法行政行為對受害人人身權或者財產權造成的實際侵害。
目前,國家對大學生畢業分配實行雙向選擇的就業政策,並非學生畢業後就能找到工作,獲得收入。因此,被告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證書的行為,只是使原告田永失去了與同學同期就業的機會,並未對田永的人身權和財產權造成實際損害。故田永以北京科技大學未按時頒發畢業證書致使其既得利益受到損害為由提出的賠償經濟損失主張,不能成立。原告田永在考試中有違反考場紀律的行為,被告北京科技大學據此事實對田永做出的按退學處理的決定雖然不能成立,但是並未對田永的名譽權造成損害。因此,田永起訴請求法院判令北京科技大學在校報上向其賠禮道歉,為其恢復名譽,不予支持。
綜上,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於1999年2月14日判決:
1.被告北京科技大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向原告田永頒發大學本科畢業證2.被告北京科技大學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召集本校的學位評定委員會對原告田永的學士學位資格進行審核;
3.被告北京科技大學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履行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上報原告田永畢業派遣的有關手續的職責;
4.駁回原告田永的其他訴訟請求。第一審宣判後,北京科技大學提出上訴。
理由是:1:田永已被取消學籍,原判認定我校改變了對田永的處理決定,恢復了其學籍,是認定事實錯誤;2.我校依法制定的校規、校紀及依據該校規、校紀對所屬學生做出處理,屬於辦學自主權范疇,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預;3.我校向一審提交的從教學檔案中提取的證據,不屬於違法取證,法院應予採信。請求二審撤銷原判,駁回田永的訴訟請求。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應當維持。上訴人北京科技大學認為被上訴人田永已不具有該校學籍,與事實不符,不予採納。學校依照國家的授權,有權制定校規、校紀,並有權對在校學生進行教學管理和違紀處理,但是制定的校規、校紀和據此進行的教學管理和違紀處理,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必須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北京科技大學對田永按退學處理,有違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是無效的。北京科技大學在訴訟中提交的從教學檔案中調取的證據,雖然不屬於行政訴訟法第33條規定的被告不得在訴訟過程中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的情況,但是由於無法證明這些證據是在做出按退學處理的決定時形成的,故法院不予認定。據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法第61條第(一)項的規定,於1999年4月26日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1點評:
這里限於評析學校是否可以成為行政主體的問題。
在我國,與國外一樣,行政主體一般由行政機關擔任,行政機關是行政主體的主要載體。這與其說是因為它們是國家行政機關,不如說是因為國家立法機關一般總是把國家的行政職權賦予給行政機關,而不是非行政機關。
前面說過,認定某個組織是否是行政主體,關鍵是看它是否被法律賦予某種行政職權。學校是事業法人單位,一般不可能是行政主體。但如果學校被法律直接授予行政職權的話,它在行使該行政職權時,也是當然的行政主體;這時,行政相對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該學校行使該行政職權的行為時,必然構成行政訴訟而不是民事訴訟。
在本案中,相對人田永控告的是學校有關(拒絕)頒發畢業證、學位證的行為;北京科技大學在這一法律關系中是否屬於行政主體,關鍵取決於學校頒發畢業證、學位證的行為是否屬於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行為。
正如有關人民法院所注意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21條規定:「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經國家批准設立或者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規定,頒發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第22條規定:「國家實行學位制度。」「學位授予單位依法對達到一定學術水平或者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授予相應的學位,頒發學位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還須補充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14條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第15條又規定:「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教育工作,統籌規劃、協調管理全國的教育事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教育工作。」這說明:
1.學業證書與學位證書屬於國家制度,而不是學校的單位制度;
2.國家負責這一工作的部門是行政機關,而不是立法機關或司法機關等,所以它屬於國家的行政制度;
3.作為本案被告的北京科技大學是依法有權頒發學業證書與學位證書的學校,它行使頒發學業證書與學位證書的行為屬於由法律所授予的行使行政職權(教育行政權)的行政行為;
因此,當北京科技大學行使該職權時,其法律身份是行政主體而不是民事主體。
原告:張某,男,38歲,個體經營者。

③ 行政法案例分析求助

(1)、2w罰款和吊銷營業執照。依《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2)、對罰款不服:市文化局和公安局的共同上一級機關。《行政復議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對吊銷營業執照不服,市工商局或東區人民政府為復議機關。
對行政拘留行為不服,市公安局或東區人民政府為復議機關。

(3)、申請人:包某
被申請人:東區公安分局

《行政復議條例》第14條第3款:對受委託的組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的復議,由委託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管轄。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④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一)案例分析題歸納

案例分析題

(一)惠州市轄下龍門縣化工廠未經批准擅自向本縣一河流內設置排污口,排放大量工業廢水,造成嚴纖純重環境污染,縣環保局責令化工廠迅速糾正違法行為,並報經市環保局批准,對該化工廠處以9萬元的罰款;縣化工廠認為,省政府頒布的《防治水污染條例》規定:「縣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決定的罰款以不超過1萬元為限;超過1萬元的,應當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而縣環保局卻對化工廠處以9萬元的處罰,明顯違法,欲申請行政復議。

問題:龍門縣化工廠可以向哪些機關申請復議?

1.本案的行政復議機關是龍門縣人民政府或縣環保局的上一級部門機關即惠州市環保局;

2.根據《行政復議法》第12條規定,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選擇向本級人民政府或上一級別主管部門申請復議。

(二)A縣發生旱災,從外地運到一批救災物資,該縣B鄉民政所委託各村發放救災物資,C村在發放救災物資時把李某遺漏,李某不服想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李某應以誰為被告?為什麼?

1.李某應以鄉政府為被告,因鄉政府是具體行政行為的實際實施者,C村只是被委託的組織;

2.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被委託的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以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三)青年朱某在街上行走時,被警察王某截住帶至公安派出所,原因系王某隨行的賣*女田某指認朱某為嫖客;其間該警察多次毆打朱某,致使其被迫承認自己有嫖娼行為;警察王某及該派出所未作任何調查取證;遂將朱某行政拘留;後在有關督促、調查下,證明朱某確系無辜。

1.警察王某的行為是否違反了行政程序?

答:是;因其對朱某進行非法毆打,且在未作任何取證的情況下,將朱某行政拘留,違反《中華人搜消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2.哪種規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設定行政拘留處罰?其直接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法律;即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可以設定行政拘留處罰;

3.朱某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答:朱某可以提出行政賠償要求,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四)在2003年10月15日,A縣政府根據《發展A縣經濟的實施規劃》,以紅頭文件形式作出了一項《關於對A縣幾家工業企業進行調整的措施》的決定,其中決定將屬於集體所有制的A縣機床附件廠與屬於國有企業的A縣機械廠合並為A縣機械總廠;A縣機床附件廠不服縣政府的這一決定,認為合並決定實現未徵得他們的同意,侵犯了企業的自營自主權,遂向A縣法院提起行政訴訟,A縣政府有關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告訴縣法院,這一合並決定是為了改革和發展A縣經濟、解決縣機械廠的經濟困難作出的,縣機床附件廠應當顧全大局,服從縣政府的決定,同時,縣政府要求縣法院應與縣政府態度一致,維持縣政府的改革措施,對縣機床附件廠的起訴不予以受理。

問題:

1.A縣法院是否有權受理此案,並說明理由?

答:A縣法院有權受理此案,因為A縣政府的紅頭文件面向企業的對象特定,是具體行政行為,且該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企業縣機床附件廠經營自主權,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A縣法院是否必須服從縣政府的意見,並說明理由?

答:A縣法院無須服從縣政府的意見,以為作為國家審判機關的縣法院,獨立行使行政案件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其他組織及公民的干涉。

(五)某日,村民姚夏在下棋過程中與本村村長朱窘發生口角;姚把村長摔倒在地,朱的家屬將朱送至醫院治療,同時向轄區公安派出所報案;派出所所長嚕蘇派幹警將姚夏戴上手銬押到派出所,並押在該派出所私設的「留置室」內,兩天後,派出所作了兩條處理決定:第一,姚夏賠償朱醫葯費560元;第二,在該鎮集市貿易中午12時許,姚夏將朱用班車送回家;姚夏對此處理決定不服,並提出派出所的關押是違法的,他將向人民法院起訴,派出所嚕蘇聽後此言,要給姚夏一些「教訓」;姚夏祈求世豎知三名幹警饒命不成後,便借空跳入派出所院子的水井中,打撈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後來,該三名幹警被追究刑事責任。姚夏的配偶李霞多次向縣公安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要求,縣公安機關以——三名幹警都被追究刑事責任,此案應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為由拒絕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問題:本案中公安機關應否承擔姚夏死亡的行政賠償責任?為什麼?

1.本案中公安機關應承擔姚夏死亡的行政賠償責任;理由是:

1)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行政賠償責任的行為范圍是:執行職務過程中的具體行政行為和事實行政,這是前提。

2)派出所限制姚夏的人身自由並對姚夏施行暴力的行為是客觀事實,很清楚;3)派出所的上述行為盡管是由個別幹警所為,但是是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的與行使職權有關的行為(毆打等),而不屬於與職務無關的個人行為。

4)派出所幹警限制姚夏人身自由以及後來的毆打行為是造成姚夏死亡的法律原因,而且是明顯違法的執行職務行為;5)三名幹警被追究刑事責任,並不能取消或取代公安機關的行政賠償責任,因為刑事責任在此是個人責任,而行政賠償責任則是公安機關的責任。

(六)朱某於2002年11月被縣人民代表大會決定任命為縣教育局局長。2003年4月縣委召開常委會議,決定免去朱某縣教育局支部書記和教育局局長的職務。朱某對縣委常委會議決定不服,欲訴諸法律解決。

問題:

1)朱某與縣教育局、縣委之間是否屬於行政法律關系?為什麼?

A:朱某與縣教育局之間是行政關系,歸行政法調整,因而屬於行政法律關系;B:理由:縣教育局屬於行政機關,朱某所擔任之職屬於行政職務,與縣教育局之間形成了行政職務關系。

2)朱某與縣委之間的問題能否適用行政法解決?為什麼?

A:朱某與縣委之間不是行政關系,不歸行政法調整,因而不屬於行政法律關系;B:理由:縣委既非行政機關,也非法律、法規授權組織,不是行政主體,雙方之間不存在國家行為職務關系。

3)朱某與縣委之間問題不能適用行政法予以解決的理由在於:

A:縣委常委會免去朱某支部書記職務,屬於黨內職務任免關系,不受行政法調整范圍;B:由於縣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和地位,其免去朱某教育局局長之決定不是行政行為,既不具有行政效力,也不受行政法支配。

(七)在1991年6月,某區公安分局大江路派出所以「造謠惑眾,煽動呵事」為由,對張某實施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根據《公安派出所條例》規定,公安派出所是縣級公安局和城區公安分局設立的派出機構,代表縣級公安機關行使職權和履行職責;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縣級公安局和城區公安分局是治安管理處罰的實施機關,但公安派出所可以實施警告、50元以下罰款的治安管理處罰權。

問題:

1)該公安派出所是否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為什麼?

A:該公安派出所具有行政主體資格;B:理由:公安派出所作為公安機關派出機構,其行政主體資格的取得應經法律、法規授權。《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屬於法律,並明確授權公安派出所行使警告、50元以下罰款的治安處罰權。

2)該公安派出所實施的治安處罰行為屬於越權違法還是主體資格違法?為什麼?

A:屬於越權違法;B:理由:

其一:主體資格違法是指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而實施的行為;而越權違法是指已具備行政主體資格前提下實施了超越其法定許可權的行為;其二:該公安派出所已通過法律授權取得行政主體資格,但其實施的200元罰款已超過了其法定許可權。

(八)在1997年2月,某縣道德鄉人民政府批給馬道村村民王某宅基地0.5畝。同年4月,王某在此宅基地上建起正房四間。此後幾年間,王某未經批准,不斷擴占集體土地,並相繼建起豬圈、廂房、門樓、院牆等違章建築。2003年4月7日,道德鄉人民根據該縣縣委的(2001)45號文件對王某的違章建築做出「限2003年4月8日早8點前拆除;到期不拆,鄉政府強制執行」的處罰決定。4月8日上午,道德鄉政府組織人員去該村落實、督促有關工作時,見只有王某一人執行處罰決定,認為是消極抵抗鄉政府決定的執行,便用鏟車將違章建築推倒。

問題:道德鄉人民政府的處罰行為及行政強制執行行為是否合法?為什麼?

1)該鄉人民政府的處罰行為和行政強制執行行為均不合法。

2)理由:

A:處罰行為依據錯誤,該縣縣委(2001)45號文件不是法律規範文件,不能作為執法依據;B:鄉政府做出拆除決定,沒有法律、法規授權的職權來源依據,屬越權違法行為;3)行政強制執行行為不符合法定條件:

A:強制執行前提條件是當事人不履行法定義務,本案當事人不具有此種情形;B:認定當事人消極對抗缺乏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C:鄉政府無行政強制執行的法律或法規特別授權;D:要求當事人於第二天早8點以前拆除,屬於客觀上不可能;(十)某縣一集體企業原本生產本制傢具,縣政府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林業生產,制定了有關支持、扶持林業生產的優惠措施,同時也發布了一些對木製傢具生產企業的限制性措施,鼓勵木製傢具生產企業適度減少生產量,壓縮生產規模或轉產,等等。

問題:

1)縣政府的以上措施是否屬於行政指導?為什麼?

A:縣政府有關支持、扶持林業生產的優惠措施,有關限制性措施以及鼓勵性措施等都屬於行政指導范疇。

B:因為:

其一,行政指導行為具有非強制性、引導性、限制性的特點;其二,本案中縣政府的優惠措施、限制措施和鼓勵措施都具有以上特點。

2)縣政府關於鼓勵木製傢具生產企業減少生產規模或轉產的優惠措施,對該集體企業是否有強制性的直接法律結果?為什麼?

A:鼓勵性措施對該集體企業不產生強制性、直接法律後果。

B:因為:

其一,這些措施雖有誘導性,但仍以被指導相對方同意為條件,不具有強制性;其二,這些措施不直接產生法律後果,不能直接約束該企業;

(九)某高校學生李某,在考試中嚴重違紀被發現,學校因此對他做出了開除學籍的處理決定。但實際上李某一直沒有離學校,仍與其他同學一樣在學校學習,學校也同樣收取李某的學費及其他同學須交的費用,而且每年給李某注冊。但到畢業時,學校以李某被學校開除為由,拒絕發給李某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李某不服,向主管教育機關提出復議,主管教育機關審理後維持了學校的決定。李某因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

(1)李某提起行政訴訟,應以誰為被告?為什麼?

1)李某起訴應以某高校為被告,訴其拒絕發證書的具體行政行為;2)因為高校是我國法律、法規授權頒發學位證書的特定行政主體,依法享有行政主體和權利和義務,是行政訴訟識格被告。

3)本案雖經教育主管機關復議,但復議並未改變學校的決定,因此,依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是被告。

(2)人民法院能否受理李某的行政訴訟請求?為什麼?

1)能受理;2)依據我國行政訴訟法第11條的規定,行政管理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頒發證照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3)高校是我國法律、法規授權實施高等學歷教育並代表國家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學歷資格證明)的行政主體,其行為性質具體行政行為。管理相對人對此種行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依法應予受理。

(十)司機田某駕車行至某縣某鎮時,遇到一婦女馮某請求搭車,田某表示同意。當日夜晚,田某駕駛的汽車被該縣公安局巡邏人員攔住。因搭車婦女馮某過去曾有過賣*行為被該縣公安局查獲,縣公安局便認定,田某與馮某晚上同車行進,其行為構成了嫖娼、賣*,故對田某處以罰款5 000元,對馮某處以罰款500元,田某不服,向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市公安局裁決維持縣公安局的處罰裁決,田某仍不服,於是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題:

(1)如果法院通知馮某參加訴訟,她將以何種資格參加訴訟?

答:第三人。

(2)如果田某不經復議直接向法院起訴,法院該如何處理?

答:法院應在七日內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並告知田某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3)如果你是本案法官,應當如何判決?

答:判決撤銷罰款5 000元的行政處罰。

(十一)原告劉某和其鄰居李某因瑣事爭吵起來,繼而互相扭打,二人都有輕微傷,但李某受傷稍重。縣公安局在得到李某報案後,偏聽偏信,即對劉某處以行政拘留15天的處罰,劉某不服,向市公安局(其所在地是東城區)申請復議。經復議,市公安局作出了將拘留15天改為拘留5天的復議裁決,劉某仍不服,准備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題:

1)如果劉某提起訴訟,應以誰為被告?為什麼?

答:應以市公安局為被告,因為作為復議機關的市公安局改變了縣公安局的具體行政行為;2)如果劉某提起訴訟,應向哪個地方的法院起訴?為什麼?

答:應向東區人民法院起訴,因為東城區是作為被告的市公安局住所地。

(十二)A縣農民李某因犯盜竊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刑滿釋放後,想在B縣開辦一家飯店,各項准備工作就緒後,當他向B縣工商局申請營業執照時,B縣工商局認為此人過去有劣跡,雖然刑滿釋放,尚需要繼續教育,因而經請示市工商局同意後,明確拒絕為其頒發營業執照。李某不服,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

(1) 李某對工商局的上述行為能否提起行政訴訟?為什麼?如果能提起行政訴訟,本案的被告是誰?

1)可以提起行政訴訟;2)因為行政訴訟法第11條第1款第4項規定,認為申請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不予答復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3)本案的被告是「市工商局」。

(2)本案應由何級何地人民法院管轄?

答:本案應由B縣人民法院管轄;(3)如何評價縣工商局拒絕頒發營業執照的行為?

答:縣工商局拒絕頒發營業執照的行為屬違法行政行為。

(十三)某居民區共有居民480戶,2003年共發生入室盜竊案30餘起。2004年1月20日縣公安局決定向每戶居民徵收治安費100元,由居委會代收。因絕大部分不服縣公安局的決定,遂委託居委會主任於2004年3月5日向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經復議,市公安局將縣公安局的決定改為治安費安每月每人1元的標准收取。之後仍有350戶居民不服復議決定,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其他居民認為掏點錢保平安也值得,居委會主任考慮同公安局的關系,不再出面。

問題:(1)上述復議申請是否超過復議期限?為什麼?

1)不超過;2)根據《行政復議法》規定,申請人申請復議的期限為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

(2)如何確定本案的管轄法院?

1)本案可以由縣公安局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市公安局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2)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性質能夠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3)如何確定本案的當事人?人民法院對人數眾多的行政訴訟如何解決?

1)原告為350戶居民,被告為市公安局,第三人為餘下的130戶居民。

2)根據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對人數眾多的當事人訴訟通過推選訴訟代表人方式進行。

(十四)某行政機關科長王某,出國考察返回大陸某海關例行檢查時,被某海關查獲黃色光碟若干,被某海關依法處以罰款200元,並沒收全部光碟,後其所在單位給予王某記過處分。王某對此均不服。准備提起行政訴訟。

問題:(1)王某能否提起行政訴訟,為什麼?

1)對海關的罰款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對其所在單位的處分不能提起行政訴訟;2)依據行政訴訟第11條,處罰款200元和沒收光碟等行政處罰訴訟受案范圍,依據行政訴訟法第12條,記過處分等內部行政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2)如果能提起行政訴訟,本案被告是誰?由哪個人民法院管轄,為什麼?

1)本案被告是海關,由海關所在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依據行政訴訟法第14條第2款第1項規定,確認發明專利的案件,海關處理的案件一審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十五)在2003年7月27日,西城煙草管理站按群眾舉報當場查獲王某擅自收購的煙葉2352公斤,予以扣押。7月28日,煙草站對查獲的煙葉分級過磅後收購,收購款為5826元。7月30日,煙草站交給王某自製的實物罰沒收據一份。8月25日,又向王某送達處罰決定書,決定沒收全部煙葉和收購款,並處罰款人民幣5000元,落款為該煙草站。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第30條:「擅自收購煙葉的,又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處以罰款,並按國家規定的價格收購違法收購的煙葉,數量巨大的沒收違法收購的煙葉和違法所得。」《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規定,數量巨大指擅自收購煙葉1000公斤以上。

問題:

(1)本案行政處罰的主體是否正確,為什麼?

1)本案中煙草站以自己名義作出行政處罰是錯誤的;2)因為,行政處罰必須由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實施;(2)請指出本案處罰程序的違法之處。

1)先實施了沒收煙葉的行政處罰行為,後製作送達處罰決定書;2)應當先出具省級財政部統一印製的實物罰沒收據,而非自行製作的收據;3)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沒有告知相對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沒有告知相對人依法享有的陳述權、申辯權。

(3)本案是否違反了一事不再罰的原則,為什麼?

1)本案沒有違反一事不再罰的原則;2)一事不再罰的原則是指行政主體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3)本案的對同一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給予沒收非法財物、違法所得以及罰款的處罰,並不是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十六)龍泉鄉人民政府委託龍泉鄉派出所(系子陵縣公安局在龍泉鄉設立的派出機構)對繳納「上繳」任務確有困難的貧困戶王某施行行政拘留。拘留期間,王某於夜間*逃離,被值班人員潭某發現,潭某速喊人開車追趕王某,潭某與同事李某、吳某在路上攔截王某,欲將王某抓回,王某反抗,吳某將王某抱住後,潭某氣急,狠踢王某要害,致其死亡。王某之妻早死,有一母親85歲,眼瞎耳聾,有一子,患痴呆症,對王某的拘留決定後被子陵縣公安局確認違法。

問題:

(1)本案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是誰?為什麼?

1)賠償義務機關應當是龍泉鄉人民政府;2)因為,本案中拘留王某的行政處罰實質上是由鄉政府作出的,派出所是受委託實施的,受委託的組織在行使委託的行政職權時侵犯相對方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委託的行政機關為行政賠償義務機關。

(2) 本案的行政賠償請求人是誰?

本案的行政賠償請求人為王某之母及其子,為共同的行政賠償請求人。

(3)賠償義務機關可否追償?如果可以,應當向誰追償?為什麼?

1)賠償義務機關可以追償;2)應當向潭某追償,因潭某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對王某死亡之損害有重大過失。

(十七)某日,李賓騎車橫穿交通十字路口,險些造成交通事故,執勤民警因李賓違反交通規則依法給予罰款5元;李賓對自己的違章行為完全承認,也願意繳納5元罰款;但李賓發現該交警開出的罰款5元的收據是一張普通的「收款收據」,除有交警大隊公章以外,並無任何財政部門制發的標記或印章。李賓以此「收款收據」不是正規罰款收據為由拒絕當場繳納5元罰款。該交警解釋說,2003年度統一使用的罰款收據現在還沒有發到交警大隊,先用交警隊自己制發的「收款收據」替代,並強調說,這幾天都是用此「收款收據」在開罰單。

問題:李賓拒絕繳納罰款的行為是否合法?理由是什麼?

1)李賓以罰款收據不符合規定為理由而拒絕繳納罰款的行為是合法的,交警的解釋於法無據。

2)理由是:《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一級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而且,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本案中,交警開出的罰單無任何財政部門制發標記或印章,不符合法律規定,李賓拒絕理所當然。

3)當場收繳罰款行為的強制性行為方式之一,就是出具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否則,該收繳行為無效;法律賦予相對人拒絕的權利。據此,交警的行為因違反強制性而當然無效;拒絕繳納罰款也是李賓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

(十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20條規定,納稅人未按期限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制補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千分之二」的滯納金。某公司滯納稅款5萬元60天。稅務機關查證核實後,依法做出如下決定:其一,限該公司在5日內繳納全部滯納稅款5萬元;其二,以60天滯納稅款日計,加收滯納1萬元;該公司不服,申請稅務復議,復議機關維持了原決定第一項的內容,改變了第二項的內容,即改為加收滯納金6000元。

問題:

(1)本案中有那些行政責任的具體形式?

1)限期補繳滯納之稅款;2)加收滯納金的行為,改變1萬元為6000元的決定;(2)稅務機關做出的加收1萬元滯納金的決定屬於違法還是屬於不當?為什麼?

1)稅務機關做出的加收1萬元滯納金的行為屬於違法行政行為,不屬於不當行政;2)因為:

其一,違法與不當的區別在於前者違反羈束性規定;而後者是在合法幅度的不合理行政;其二,法律規定滯納金應為每日「千分之二」,屬於羈束性規定,應為6000元;稅務機關做出1萬元決定,違反了該羈束性規定,應當屬於違法無疑。

⑤ 行政法案例分析求助

(1)行政訴訟原告是達隆公司,被告是市工商局。
因為達隆公司是受處罰人,所以達隆公司是原告。行政復議決定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作為被告,所以市工商局是被告。
(2)就級別管轄來說,本案不屬於中級或高級法院管轄范圍,對於這種一般的行政訴訟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就地域管轄來說,行政復議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和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都有管轄權。
所以,綜合起來就是,作出院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和復議機關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3)行政賠償請求權人是達隆公司,賠償義務機關是B區工商局。B區工商局是最初造成損害的機關。
行政賠償請求人是其權利受行政行為侵害的人,本案中達隆公司是受害人,所以也是行政賠償請求權人。
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本案中,行政處罰經過市工商局的復議,但是工商局的復議決定並未加重原行政處罰,所以,本案中的賠償義務機關是B區工商局。
(4)可以請求。
(5)賠償范圍可包括停產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還包括所收罰款。

⑥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公安機關行使的是偵查權而非行政權,所以公安機關的行為屬回於廣義的司法行為答。對此行為的合法性公民不能起訴,對於公安機關的扣押貨物的行為,當事人可以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向公安機關提出國家賠償請求。
2.行政訴訟法解釋規定原告應當對起訴行政機關的不作為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所以法院的判決並無錯誤。

⑦ 求高手分析 行政法案例

1、答:本案中涉及的行政主體有三個,分別是垂崗鄉政府,縣供電局,垂崗鄉變電所。行政主體它本身是個學術術語而非法律術語。至於什麼是行政主體,學術界有爭議。我國行政法學使用的「行政主體」通常有兩中用法:其一,指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及其他社會公權利組織;其二:具體是指能獨立以自己名義對外行使行政職權和承擔法律責任的某一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及其他社會公權利組織。因此,垂崗鄉和縣供電局作為行政主體我們不難理解。但是垂崗鄉變電所能否作為行政主體,判斷起來就比較困難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的第20條第2,3款的規定:」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我們知道垂崗鄉變電所是可以作為行政主體的。

2、答:本案應當有垂崗鄉政府和縣供電局以及江某承擔賠償責任。垂崗鄉政府在進行規劃的時候,將村民的宅基地規劃在高壓電線附近,尤其是將江某的宅基地規劃在10萬伏配電線路的正下方,垂崗鄉政府的這種具體行政行為是有欠考慮的。因為其可能嚴重威脅到江某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使其處於一種危險的境地。縣供電局明知有人在其所有高壓線路下建房,卻未及時制止,也沒有和相關部門協調處理好這件事。縣供電局的這種消極的行政不作為明顯是一種違法行為。因此,縣供電局作為該高壓線路的所有者,對其所有的高壓線路造成的他人人身損害,應當要付賠償責任的。而江某自己明知在高壓線路下建房會有危險,在向有關部門反映未果後,仍然在原來規劃地點建房這是其一。其二,是江某在對通往房頂的入口處理上不到位,並且也沒有對小婷及其家人告之。因此,江某主觀上有過失。要付賠償責任。至於變電所,雖然是行政主體,但在整個案件里它並沒有與江某存在行政法律關系,因此其不承擔賠償責任。

⑧ 行政法案例分析,懂的進來!!!

(1)市政府的通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本案中市政府發布的通告,明確確定只給甲發放定專點標志牌,而該市原僅屬有甲、乙、丙、丁四家定點屠宰場,這就意味著剝奪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屠宰資格。可見,該通告是針對定點屠宰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侵害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公平競爭權,屬於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2)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是行政許可行為,具體而言是屬於資格許可行為,即賦予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資格的許可。既然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的行為是資格許可行為,未獲得該牌的企業就不得從事生豬屠宰的經營活動,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就有權據此吊銷其執照與許可證。但本案中,由於市政府的行為違法,所以,工商局、衛生局就不得據此吊銷乙、丙、丁的執照與許可證。

⑨ 行政法案例分析

1、在本案中,學校行政科是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的規定,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學校行政科是學校的行政機構,它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一類,因此它是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
2、在本案中,學校行政科有權要求賠償。在王某私自用電爐煮飯時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財物毀損的情況下,學校行政科有權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對王某進行行政處罰,並要求王某賠償其造成的損失。這種賠償是民事賠償性質的。
3、行政行為的撤銷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行政行為的撤銷可以由作出該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依法實施。因此,在本案中,教育委員會不應當撤銷學校作出的「行政處罰」,因為教育委員會不是學校行政科的上級主管機關。學校行政科應當依據相關規定和法律程序撤銷它作出的行政處罰。

⑩ 行政法案例分析

具體解析如下:根據行政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違法行為在2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可見行政處罰的追訴時效一般為2年,本案中萬達公司在辦理變更登記時提供虛假驗資報告發生在1997年5月,而工商局直到2001年7月才發現該違法行為,因已過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時效,工商局此時再就該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不符合法律規定因此A項正確。行政處罰法第24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本案中工商局於2002年4月作出撤消萬達公司變更登記,恢復變更前的狀態的決定,本身並非行政處罰,更不屬於罰款,因此針對本案,由於萬達公司的虛假驗資行為已過追究時效,工商局只能撤消其變更登記這才是正確的行政行為。所以B項錯誤至於2004年6月工商局又就同一問題作出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決定也違法了追究時效的規定,同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即具有確定力,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即使工商局先前的行政處罰有誤,也應經過法定程序先行撤消,再作出新的行政處罰。而不能用另一個行政處罰進行默認的補充和修改。因此C項錯誤關於D項,應當分清違法行為處於繼續狀態與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繼續狀態的區別。萬達公司憑一份虛假驗資報告取得變更登記後該違法行為即已結束,並不存在持續問題萬達公司連續4年通過年檢。只是說明其1997年5月的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處於持續狀態,如前所述萬達公司的違法行為已過追訴時效,並且沒有持續狀態,工商局並不能對其作出處罰,只能撤消原變更登記而對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行政處罰法僅規定處罰違法行為,並不處罰違法行為引起的後果,D項錯誤。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熱點內容
老百姓最關心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0 16:31:40 瀏覽:400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