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條

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條

發布時間: 2023-10-16 01:43:59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是什麼

你的提問可能有誤,你問的應該是老的《民事訴訟法》1991版。
民事訴訟法1991版
第一百四十條專 裁定適用於屬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全文是什麼

第一百四十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第一款第十一項就是: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八)項之規定和第二百三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八)項之規定
第一百內四十條 <裁定> 裁定適容用下列范圍: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第二百三十三條 <終結執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有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D. 新民訴法104條怎麼解讀

新民訴法104條怎麼解讀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四條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
本條是關於被申請人提供擔保後解除保全的規定。
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對本條作了修改,在條文前部增加了「財產糾紛案件」一詞。
一、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作用
保全的目的是保障將來生效判決的執行,避免申請人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害,一旦被申請人提供擔保,日後生效判決不能執行的可能性便不復存在,申請人可能遭受的損害也能得到彌補,同樣達到了法院採取保全措施的目的,因此,繼續實施保全已無必要。這種機制的設定與適用,同時具有雙重意義,既可使日後生效判決的執行順利進行,又可避免因繼續保全而給被申請人財產功能的有效發揮造成客觀障礙。
具體而言,被申請人提供的擔保也可以是多樣化的,既可以是人的擔保,也可以是物的擔保;既可以是實物擔保,也可以無形財產權等權利作為擔保。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擔保數額應當以解除保全可能給申請人造成的損失為基礎計算,至少不應低於被保全財產的價值或者金額。
二、何謂「財產糾紛案件」
根據本條規定,只有財產糾紛案件,人民法院才可以根據被申請人提供的擔保裁定解除保全。原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僅規定了財產保全,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擴大了保全的概念,增加規定了行為保全,並不是所有的保全都可以因為被申請人提供了擔保而裁定解除保全。
在民事訴訟理論中,根據原告訴訟請求的性質和內容,可以把訴分為給付之訴、確認之訴和形成之訴,分別對應著實體法上的請求權、支配權和形成權。給付之訴,是指原告請求被告履行一定給付義務的訴訟,原告對被告享有特定的給付請求權,是給付之訴成立的基礎。依照給付的內容,給付之訴可分為金錢給付、物之給付和行為給付,如受害人請求加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等。確認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確認當事人之間有爭議的權利或者法律關系是否存在的訴訟。確認之訴必須具有需要訴訟救濟或保護的法律利益,確認之訴的判決一般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如物之所有權人因他人否定其具有物之所有權而針對該他人提起的訴等。形成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變更某一法律關系之訴。在形成之訴中,當事人對於現存的法律關系並無爭議,而對於現存的法律關系應否變更存在爭議,如解除婚姻關系之訴、解除共有關系之訴等。實踐中由於訴的復雜性,往往產生訴的競合。比如,給付之訴的審理必須對給付的權利義務關系予以確認,確認之訴是給付之訴的前提,形成之訴也以確認之訴為前提。
所謂財產糾紛案件,主要是指原告提出的訴訟請求涉及財產歸屬、要求被告承擔金錢或者可以金錢計算的給付義務的案件。我們在此沒有採用比較理論化的訴的型別的劃分,而是採用了「財產糾紛案件」的表述,包括涉及財產歸屬的確認之訴、給付內容為金錢或者物的給付之訴案件。確認之訴的核心是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既可以是對物之所有權的確認,也可以確認是否存在侵權行為,對確認財產歸屬的案件,在作出最終判決前,為防止實際控制訴爭財產的當事人實施轉移、隱匿、處分等行為,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作出保全裁定,維持目前的法律關系直至判決作出,屬於「財產糾紛案件」;給付之訴中的金錢給付之訴、物的給付之訴,因其執行內容涉及財產移轉,也屬於「財產糾紛案件」。只具有行為給付內容的判決,執行標的也只能是被執行人的行為,不涉及財產移轉;形成之訴案件,是對既存法律關系的變更,也不涉及財產移轉,這兩種都不屬於「財產糾紛案件」,不適用本條規定。
在非財產糾紛案件中,即便被申請人提供了擔保,也不能裁定解除保全,試想,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能夠因為丈夫提供了擔保而解除責令其停止實施家庭暴力的保全嗎?
因此,這里規定的財產糾紛案件並不完全等同於財產保全案件,一部分行為保全案件也涉及財產糾紛,如侵犯智慧財產權中的財產權案件、普通的侵權案件等,也屬於本條的適用范圍。

新民訴法裁定駁回起訴條文

新民訴裁定駁回起訴適用的情形有:

一、駁回起訴所要解決的是立案受理後具有程式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駁回起訴適用裁定的方式,當事人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適用的方式與不予受理相同。其不同點主要是,不予受理適用於當事人起訴後,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之前;而駁回起訴是發生在人民法院對案件立案受理之後。 駁回起訴適用於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的4項起訴條件或屬於第111條所列7種情形以及有相關規定的情況。具體有以下幾種:

1、原告自身缺乏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如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起訴,需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2、原告不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如其所主張的權利屬於他人或是他人的權利受到了侵害。

3、沒有明確的被告。如被告的資訊不祥,人民法院無法通知被告應訴。

4、無具體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如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損失,卻說不出賠償多少數額。

5、不屬人民法院主管工作的范圍。如單位內部分房或內部工作責任制規定的內容。

6、沒有管轄權或按照級別管轄的規定,不屬於該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如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由原、被告住所地以外的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轄,或經濟案件的標的額應由其上級法院管轄的案件。

7、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其按申訴處理後當事人拒絕的,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如判決或裁定生效後,原告或被告對同一事實提出新的證據起訴的。

8、按照法律規定,當事人不得在一定期限內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如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

9、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

10、屬於行政訴訟范圍的。如當事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

11、雙方當事人之間有仲裁協議、約定仲裁的案件。如當事人在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爭議發生後,雙方達成仲裁協議的。但當事人訂立的仲裁協議無效的除處。

12、未經勞動仲裁的勞動爭議案件或雖經勞動仲裁但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如勞動爭議案件未經勞動仲裁前置程式的處理,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

13、二審程式審理中認為依法不應由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如一審法院裁判後,當事人上訴,經二審法院審查,不屬於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

二、駁回訴訟請求,是指人民法院對已經立案受理的案件經審理後,發現原告請求法院保護的實體權利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因而對原告的請求不予保護的司法行為。所要解決的是實體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實體請求,用判決的方式作出。

駁回訴訟請求適用於以下范圍:

1、請求保護的實體權利未受到侵害或雖然受到侵害,但所造成的損失已由侵害人填補。

2、與他人未發生爭議或雖然發生爭議,但爭議已經解決。

3、放棄實體權利,如已過訴訟時效等。

4、被告不適格。對於上述前三種情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已形成共識,對後一種被告不適格,是駁回起訴還是駁回訴訟請求在司法實務中存有很大爭議。

這些是駁回起訴具體適用的情形,看看是否是你需要的。還是你需要的是駁回起訴的情況列舉。

2016年新民訴法民法是否修改,

2016年暫時沒有修改,民訴法15年剛出的司法解釋,也不可能修改了。

新民訴法抗訴有期限嗎

民法沒有抗訴,只有上訴!期限是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
抗訴是刑法中賦予檢察院的權利!

判決支付欠款 民訴法253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
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新民訴法 原告死後,親屬可否繼續參加訴訟

  • 原告死亡,繼承人可以決定是否繼續訴訟,不是所有親屬都可以繼承參加訴訟。

  • 民事賠償的案件,遺囑繼承,由遺囑繼承人決定繼續訴訟;無遺囑,由法定繼承人共同決定是否繼續訴訟;部分遺囑繼承由遺囑繼承人和法定繼承人共同決定是否繼續訴訟。多名繼承人的,只要有一個繼承人表明要繼承訴訟,訴訟就應繼續。

  • 人身關系的民事案件,即離婚案件和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原告死亡,終結訴訟。

民訴法第二五三條,求解釋

第二百五十三條 人民法院裁定準許財產保全後,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
產保全

民訴法第一百四十條解釋

民訴法第一百四十條 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釋義】
民事裁定,是指法院在訴訟過程中或者執行過程中,對案件的程式性問題和個別實體性問題所作的權威性判定。主要解決案件中的程式性問題,對於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等涉及實體性問題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民事裁定作出非終局性的判定。根據是否可以上訴,民事裁定即可以是可上訴的裁定,如本條的第(一)、(二)、(三)項,也可以是不能上訴的裁定,如本條的其他各項。

民訴法一審終審

新破產法第十二條規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內送達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申請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受理破產申請的可以上訴

新民訴法是否將公益訴訟的規定納入進來

【頒布單位】: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批准日期】:2007年10月28日
【釋出日期】:2007年10月28日
【實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
【時 效 性】:現行有效
法規型別】:中央法規
【修改背景】
民事訴訟法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法律。現行民事訴訟法是1991年由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現行民事訴訟法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日趨多樣化,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民事糾紛日益增多,公民、法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民事案件大量增加,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的矛盾和難題,民事訴訟法的現有規定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有必要總結民事審判實踐經驗,修改完善民事訴訟法。
【修訂重點】
民事審判監督程式作為法律規定的一種特殊救濟程式,是確保裁判公正的最後一道訴訟環節。這次修改民事訴訟法,解決申訴難主要從三個方面解決:一是進一步將再審事由具體化,修改前的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五項可以申請再審的事由,現在把這5項具體化為13項再加一款,使事項更加具體化了,老百姓更加明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提起申訴。二是明確了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並且規定了再審的審查期間。三是完善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同時,為破解執行難,增加規定了「立即執行」的制度、財產報告制度,加大了執行威懾機制,提高了對不履行判決、裁定的罰款數額。
【重點解讀】
將申請執行期間確定為2年
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3次審議,修改決定將其確定為:申請執行的期間為2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修改決定同時明確了這一規定中所說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不再規定「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式」
為了解決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企業法人的破產還債程式問題,原民事訴訟法才專門規定了「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式」。2006年頒布的企業破產法,已經對破產還債程式作出統一規定,而且適用於全部企業,因此應將民事訴訟法這一章刪去。
明確當事人申請再審的具體事由
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決定針對特殊情形延長當事人申請再審期間
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對此,有的常委會委員提出,有的再審事由可能二年後才發現,按照「二年內提出」的規定,就不能申請再審,這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修改決定將原規定改為: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
決定對被執行人未履行義務加重處罰
為解決「執行難」問題,對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增加了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曝光等處罰措施。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有可能隱匿、轉移財產的,執行員可以立即採取強制執行措施。
修改決定還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好像沒有對公益訴訟的規定。

E.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是指該條前十項情形以外需要適用裁定的情況也同樣可以適用裁定例如房屋買賣糾紛賣方敗訴不主動不配合買方過戶法院執行員可以用裁定的形式交由房管局、國土局協助買方過戶。

F.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

熱點內容
經濟法本科屬於什麼學科門類 發布:2025-01-10 13:31:54 瀏覽:969
裁定書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0 13:22:08 瀏覽:623
合同法設備修理保修期 發布:2025-01-10 12:21:32 瀏覽:169
關於道德的俗語 發布:2025-01-10 12:10:18 瀏覽:798
廚櫃售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11:54:42 瀏覽:865
勞動合同法五金一險 發布:2025-01-10 11:54:02 瀏覽:1000
法院黨建工作問題 發布:2025-01-10 11:44:39 瀏覽:131
行政法公眾號 發布:2025-01-10 11:31:57 瀏覽:773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1-10 11:17:01 瀏覽:652
陝西路政條例 發布:2025-01-10 10:51:08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