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與勞動法的聯系
【法律分析】
民事法規規范之間總是存在交叉的現象的,勞動法屬於民法,自然會受到民法典的影響,民法典與勞動法之間也會相互影響。例如,民法典之中關於失蹤、死亡宣告的規定出現後,勞動合同也就自然終止;民法總則規定的法人終止的事項出現後,勞動關系也立即終止。民法典與勞動合同法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民法典雖然沒有收編勞動法,但由於「民法是萬法之母」,勞動法也將受到民法典的影響,其中民法典所確立的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對勞動法的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是值得我們持續探討和關注的。勞動合同法建立的基礎應該是民法典。雙方就勞動合同的簽訂、解除發生糾紛的,民法典裡面沒有適用條款的,則應該以勞動合同法作為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基源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十一條 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困櫻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汪鋒叢,制定本法。
❷ 勞動法屬於民法嗎
法律分析:勞動法屬於社會法。法律部門,又稱為部門法,是根據一定的標准和原則,按照法律規范自身的不同性質,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領域和不同方法等所劃分的同類法律規范的總和。勞動法不屬於民法。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勞動法也離不開調整勞動關系這一核心內容。而且勞動法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一條 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
❸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勞動法公私法形態兼有,調整單位和自然人之間關系
民法屬於私法,調整自然人間、法人間、自然人與法人間關系
❹ 勞動法與民法的關系要詳細~
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勞動法曾經在很長的時間內屬於民法的內容,但是其不斷顯示出與民法不同特徵後,其變異性已經成為沖破民法傳統的獨立法律部門,從而體現出與民法不同的特徵來。這些不同表現在:
(1) 性質不同.
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
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
(2)權利本位不同。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
(3)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勞動契約則以提供勞務的勞動者其『人』為中心,以此中心所展開的法律體系,當然與市民法大意其趣」
(4)兩者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或與人身關系。勞動法調整的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的其他社會關系 .
(5)兩者的主體不同。
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廣泛性。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則必然一方是勞動者,另一方則必然是用人單位。
(6)兩者調整的原則不完全相同
平等原則---婦女、兒童特殊保護原則;
等價有償----假日工資,節假日上班雙倍工資;
契約自由----「勞動基本法」為限制,特別注意契約內容上的妥當性;
在民法中,勞務商品化色彩很濃,而勞動法則應當以「勞動力非商品」維護勞動者的安全生存;在民法中,民事責任以過失原則為主,而勞動傷害責任則因保險制度的存在,表現為「結果主義」。
聯系:
(1) 勞動法首先是特別債法,所以原則上也存在契約自由。勞動法是民法發展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用傳統民法理念無法解決勞動者與用工方沖突的產物。
(2)民法以「平等主體」為觀察和評判公正合理的視角。而勞動法則假設勞動者本身在任何勞動關系場合中都處於弱勢地位。其目的就是通過相關限制用工者權利和自由或者為勞動者提供一種特殊的保護,以體現傾斜性,以實現勞動者獲得如民法中民事主體那樣的「平等地位」,以實現社會整體上的公平。
(3)在一定程度上,現代勞動法是民法社會化的產物。
(4)勞動法的重要內容勞動合同法仍有相當程度的私法性質。
【答案】:汪慶嫌一般認為,勞動差知法是憲法統帥下的一個獨立法律部門,它與相鄰的民法、經濟法和行政法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其聯系主要表現在:(1)在調整對象上有一定的交叉,在勞動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中,有的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民法、經濟法或行政法的調整。例如,民法中某些反映合同一般特徵的規定,可在一定條件下用來規范勞動合同;勞動關系也是企業法調整對象的一部分;勞動行政關系具有經濟管理關系和行政關系的屬性,當然要遵循經濟法和行政法所規定的經濟管理關系和行政關系的一般規則。(2)應遵循的原則有些是相同的。例如,公平與效率的協調,都應為民法、經濟法和勞動法所體現;平等自願、誠實信用原則都應為民法和勞動法所遵循。(3)在調整方法上可以有條件地通用。勞動法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吸收民法、經濟法和行政法的某些調整方法,如賠償損失、罰款、行政處分等可作為追究勞動法律責任的手段。
其區別主要有:(1)調整對象不同。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這里,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一般是分別存在的;經濟法調整為實現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而發生的經濟關系,包括宏觀調控關系、市場規制關系,以及競爭關系等微觀經濟關系;行政法調整行政關系;勞動困手法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其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2)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同。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法人;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一方恆為行政主體;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企業內部組織和有關人員、農戶和公民;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作為自然人的勞動者(勞動力所有者),另一方必須是作為勞動組織的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3)基本原則不同。即各個法律部門都有各自特有的基本原則,例如,契約自由等民法原則,平衡協調原則、權責義相統一原則等經濟法原則,依法行政、行政統一等行政法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則為勞動法所獨有。(4)法律屬性不同。民法為私法,行政法屬公法范疇,經濟法與勞動法則兼有公法屬性和私法屬性,但經濟法重在實觀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而勞動法則強調保護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