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法使用
A. 簡述我國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法律分析: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即勞動法的效力范圍。一般意義上的勞動法的效力范圍,是指勞動法在空間、時間、對人的效力范圍。
(1)勞動法的空間適用范圍即勞動法的地域適用范圍,它直接與不同立法許可權制定頒布的法律相關。在我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頒布的法律,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等統一適用與全國;地方性立法機關制定的法規適用於其管轄區內,但不得與全國性法規相沖突;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只適用於民族自治地方;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只適用於特別行政區。
(2)勞動法的時間適用范圍即時間上的效力。勞動法在時間上的生效和失效時間,即勞動法的時間效力,在頒布時採取兩種方式規定。一種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另一種方式規定是公布後並不立即生效,而是規定一個實施的時間,自實施開始時間時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公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法的失效時間也有兩中情況,一種是法律本身規定終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條件出現時自然生效;另一種情況是頒布新的法規後而原有法規失效。
(3)勞動法在對人的適用范圍即勞動法對哪些人發生效力。各項勞動法規,是採取正面列舉方式規定對哪些人發生效力,還是採取排除方式規定不適用哪些人,都明確規定了對人的適用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十條 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第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第十二條 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 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 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 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文藝、體育和特種工藝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保障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衍生問題:
勞動法的主要宗旨是什麼
勞動法的主要宗旨是保護勞動者。《勞動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B.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對於我國勞動法來說,一般是維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利益,並且可以通過勞動法來進行相關的勞動事項,在其他行為可以通過勞動合同以及其他的主體,同樣也是可以利用勞動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關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問題的解答,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往下看。對於我國勞動法來說,一般是維護衫數族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利益,並且可以通過勞動法來進行相關的勞動事項,在其他行為可以通過勞動合同以及其他的主體,同樣也是可以利用勞動法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關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問題的解答,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往下看。
一、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依據《中護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並不是在中國境內的公民都適用勞動法,而是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具體描述如下: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企業」是指從事產品生產、流通或服務性活動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經濟單位,包括各種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如工廠、農場、公司等。
2、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本條勞動者的適用范圍,包括三個方面:
(1)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
(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非工勤人員;
(3)其他通過勞動合同(包括聘用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排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
二、勞動法中加班費計算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加班費按以下方式計算;
如果有明確約定數額的,應當以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作為加班費畢帶計算基準。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勞動合同的工資項目分為「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應當以各項工資的總和作為基數計發加班費,不能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或「職務工資」單獨一項作為計算基數。
如果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工資數額,或者合同約定不明確時,應當以實際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凡是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都屬於實際工資,具體包括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中規定「工資總額」的幾個組成部分。但是應當注意一點,在以實際工資都可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時,加班費、伙食補助和勞動保護補貼等應當扣除,不能列入計算范圍。
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基本原則
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公民都有從事勞動的同等的權利:
(1)對公民來說意味有就業權和擇業權在內的勞動權;
(2)有權依法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和用工單位;
(3)有權利用國家和社會所提供的各種就業保障條件,以提高就業能力和增加就業機會。
對企業來說意味著平等地錄用符合條件的職工,加強提供失業保險,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或弊等方面的職責。對國家來說,應當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這是勞動尚未普遍成為人們生活第一的現實和社會主義固有的反剝削性質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1)偏重保護和優先保護:勞動法在對勞動關系雙方都給予保護的同時,偏重於保護處於弱者的地位的勞動者,適當體現勞動者的權利本位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位,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利益;
(2)平等保護:全體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各類勞動者的平等保護,特殊勞動者群體的特殊保護;
(3)全面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它存在於勞動關系的締結前、締結後或是終結後都應納入保護范圍之內;
(4)基本保護:對勞動者的最低限度保護,也就是對勞動者基本權益的保護。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1)雙重價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標準是能否兼顧效率和公平的雙重價值取向,勞動法的任務在於,對勞動力資源的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進行規范;
(2)勞動力資源宏觀配置:即社會勞動力在全社會范圍內各個用人單位之間的配置;
(3)勞動力資源的微觀配置:處理好勞動者利益和勞動效率的關系。
以上便是我為大家整理關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問題的解答,我國勞動法是盡量的維護個人民的利益不僅僅是勞動者,同樣也適用於用人單位,如果發生糾紛或者是其他的爭議,我們也能和好的保護自己的權利。
C. 適用我國勞動法的人群有
一、
勞動法適用於哪些人
勞動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二、
不按勞動法的公司可以向勞動局投訴嗎
不按勞動法的公司可以向勞動局投訴的。或者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投訴。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九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
勞動法基本原則有哪些
1.基本原則。勞動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2.勞動是公民的權利。
3.勞動是公民的義務。
4.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
5.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
找法網提醒您,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規定,基本原則,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
D. 勞動法對企業用工有何規定的
勞動法用工合同規定是用人單位自用工起就會與勞動者建立起勞動關系,並在用工的一個月之內向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只要合同一旦生效,那麼雙方就要履行其中的義務,保障到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勞動法用工合同規定是怎樣的?
《勞動法》用工合同規定是根據我國《勞動法》第七條當中明確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就和勞動者建立起了勞動關系,所謂臨時工應該說指的是短期合同工、非全日制合同工或者以完成某項任務為期限的合同工。《勞動合同法》的修訂案針對的是勞務派遣工,勞務派遣工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了合同,由勞務派遣公司派到用工單位是指的這樣一種。勞務派遣工跟所謂的習慣稱的臨時工還不完全一樣,因為跟用工單位沒有勞動關系,在勞務派遣公司。而所謂的臨時工的勞動關系在自己所在的單位,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二、《勞動法》中關於簽訂合同的規定
第七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第九條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未在用工的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與勞動者約定的勞動報酬不明確的,新招用的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按照集體合同規定的標准執行;沒有集體合同或者集體合同未規定的,實行同工同酬。
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三條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綜上所述,用工合同要在員工入職後的一個月之內簽署,對於簽訂的內容也需要由雙方協商。若沒有在用工一個月內簽署勞動合同,第二個月起則需要支付員工雙倍工資。
E. 勞動法的使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的適用范圍,包括三個方面:
1、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
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非工勤人員;
3、其他通過勞動合同包括聘用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排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並具備以下條款:
(一)勞動合同期限;
(二)工作內容;
(三)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
(四)勞動報酬;
(五)勞動紀律;
(六)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
(七)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
勞動合同除前款規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商約定其他內容。第十條 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F. 我國《勞動法》適用於哪些范圍
我國勞動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為碼跡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也適用於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主要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實行勞動合念唯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遲高並織、社會團體之間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工作人員)。
G. 適用我國勞動法的人群有
1、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
2、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
3、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
4、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在勞動法中被稱為用人單位。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
一、勞動法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特定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一特定行為的具體規定。基本原則一般並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亦不需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實現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程度上顯然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地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某一具體規定只能對一類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基本原則卻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運行領域。
2、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
3、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勞動法對某一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准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動,如最低工資標准可以改變等,但基本原則則是相對穩定的。
4、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對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均具有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類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的幾個特徵:
1、勞動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側重保護勞動者。
2、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相結合,以強制性規范為主。
3、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統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