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程序在民事訴訟法的適用
㈠ 國際民事訴訟程序的法律適用
當一個民事案件中具備任何一個要素,即(1)作為糾紛主體的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2)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法律事實在國外;(3)當事人爭議的財產在國外,就是涉外民事訴訟案件。對於審理涉外民事訴訟案件,必須遵守法律規定的審理涉外民事案件的基本准則。
審理國內民事案件只能適用我國的法律。但審理涉外民事案件則存在選擇適用其他國家法律的問題。選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擇適用程序法,二是選擇適用實體法。
就程序法而言,《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進行涉外民事訴訟,適用本編規定。本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概括地說,選擇適用程序法應原則上應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編「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該編沒有規定的,適用民事訴訟法其他編的有關規定,例如,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辯論原則、處分原則、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和調解原則等。但如果我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中有有關程序的特殊規定時,則須首先選擇適用該項國際條約。稱為「信守國際條約原則」當然,我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另外應注意的是對證據分配規則如何處理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是如果證據分配規則規定於程序法中,則當事人不能選擇適用;如果規定於實體法中,則可以適用,而不必排除適用。不能因為涉及證據分配規則就認為屬於程序法問題,從而錯誤地認為應當一律選擇適用我國程序法的規定。
從整體上適用法律而言,定性問題、管轄權問題和法律適用問題則是每一個涉外案件都必須加以解決,並應在判決書中明確回答的問題。下面分別敘述:
一、定性問題
當一個自然人、法人甚至國家或者國際組織向中國法院提起民商事訴訟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定性問題,也就是國際私法中所謂識別問題,亦即給案件確定一個案由。因此,首先根據定性將案件正確地歸類到合適的法律領域,從而尋找和適用正確的管轄權規則、沖突法規則和實體法規則。對於一個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定性,由於案件總是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域,而不同法域對同一事實的定性往往不同,用不同法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觀念進行定性的結果往往不一樣。從司法實踐來看,絕大多數國家的法院一般適用法院地法定性,我國法院亦是如此;但有些法律行為和事實可能同時符合兩種法律規范的條件,即存在所謂法規競合的情況,常見的有合同與侵權的競合。在這種情況下,原告既可以提起合同之訴,也可以提起侵權之訴,一般情況下應該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即應根據當事人提起的訴因來識別,這也是大多數國家採取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二〇〇七年八月八日起施行)規定,當事人只能用明示方式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當事人選擇或者變更選擇合同爭議應適用的法律的時間點為一審法庭辯論終結前。
二、管轄權問題
管理權問題就是我國法院在決定是否受理一起涉外民商事案件時,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其解決的辦法須依照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找出合適的行使管轄權的根據。首先,要根據案件的事實進行定性。根據案件定性所確定的特定法律關系,看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是否表明我國法院有權行使管轄權。其次,法院在決定行使管理權時,必須查明沒有排除法院管轄權的情況:
①不涉及外國國家或財產,因為國家及其財產享有豁免權。
②不涉及外國或國際組織的外交代表,因為外交代表享有特權與豁免。不過,對於外交代表享有的民事管轄豁免,我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第十四條規定了兩個例外:一是外交代表以私人身份進行的遺產繼承的訴訟;二是外交代表在中國境內為私人利益從事公務范圍以外的職業或者商業活動的訴訟。也就是說,外交代表在上述兩類案件中不享有豁免權,我國法院有權行使管轄權。③當事人之間沒有達成有效的仲裁協議,因為我國的民事訴訟法和我國參加的一九五八年《紐約公約》,均規定有效的仲裁協議具有排除法院管轄權的效力。最後,法官要根據原告提供的證據判斷我國法院是否有適當的管轄根據。
三、沖突法適用問題
沖突法就是指導在處理涉外民事案件時如何發現法律、解釋法律並將如此發現和解釋的法律應用於案件。尤其前兩者,即找法和釋法,是沖突法的主要內容。在司法實踐中,審理國內案件和涉外案件時的一個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沖突規則的適用與否。審理涉外案件所適用的實體法根據必須有沖突規則的指引,除非所審理的案件屬於「直接適用的法」的適用范圍;而法院審理國內案件總是直接適用本國的實體法規則。因此,當法院確定某一案件為涉外案件以後,並確定依法享有管轄權,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尋找適用實體法的沖突規則。一般來講,需要依次考慮下列問題:
①考察案件是否屬於某一國際公約的適用范圍。如果涉案雙方當事人的所屬國是某一國公約的締約國,該國際條約對案件的爭議點又規定了具體規則,就應該直接適用國際條約的實體法規則,不必考慮沖突規則。
②如果案件的具體爭議點不屬於國際公約的適用范圍,或者國際公約對該爭議點沒有作出具體規定,由此表明該國際條約不能適用於案件,就必須選擇適用適當的沖突法規則。
③對於某一具體案件的爭議點,若中國參加了相關的沖突法國際條約,而雙方當事人所屬國是該公約的締約國,就必須適用該國際條約中的有關沖突規則。④如果某一沖突規范指定適用外國法,就按我國法律規定的途徑查明外國法關於案件爭議點的具體規定。若有這方面的具體規定,就適用該規定判斷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若沒有這方面的具體規定或者無法查明,就適用中國法的相關規定,或與該案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相關規定。
⑤如果沖突法規范指定適用中國法,就應將中國法中關於該案件爭議點的具體規定作為准據法;若中國法沒有相關規定,或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不管案件的外國當事人所屬國是否參加了該公約)也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相關的國際慣例。由此可見,中國法院受理一起涉外民商案件以後,在選擇所適用的法律時,首先,要看雙方當事人所屬國是否為相關國際公約的共同締約國;其次,要根據中國法中的相關沖突規則,選擇適用與案件有關或當事人選擇的某一國內法規則;最後,看是否存在相關的國際慣例。這三個步驟是依次進行的,直到選擇到合適的准據法為止。
以上學習探討的僅是審理涉外民事訴訟案件法律適用的特有的規則性問題,在處理涉外民事案件時如何發現法律、解釋法律並將如此發現和解釋的法律應用於案件的方法,有一些與我們先前學習的國內民事案件法律適用方法是相同的,在這里就不重復了。
適用操作者一是法官 二是檢察官 法律賦予其監督權
具體論點後要有鮮活的典型案例作為論據說明
㈡ 正當程序的原則的源頭
法律程序在三大訴訟法都有體現:即《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行政機關作出影響行政相對人權益的行政行為,必須遵遁正當法律程序,包括事先告知相對人,向相對人說明行為的根據、理由,聽取相對人的陳述、申辯,事後為相對人提供相應的救濟途徑等.1、正當程序是英美法系的一條重要的憲法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古代《自由大憲章》,是西方古代「法的統治」觀念與自然法學說的產兒.1215年英國國王簽署的《自由大憲章》對正當法律程原則作了初步規定.大憲章第三十九條規定:「凡自由民,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在行政法領域要求作到程序的中立,程序的參與及程序的公開.其對防止行政權力濫用,保證行政實體公正的實現,保障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具體落實民主精神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在《布萊克法律辭典》中,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中心含義是指:「任何其權益受到判決影響的當事人,都享有被告知和陳述自己意見並獲得聽審的權利.」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法中的「自然正義」(Nature Justice),光大於美國法所繼承的「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到了20世紀,包括世界多數國家紛紛進行行政程序立法,通過立法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確立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指整個行政法程序性基本原則,包括行政公開公平公正原則,也包括行政程序具體原則,狹義的正當程序原則僅指相當於英國行政法中自然正義和美國行政法中正當法律程序的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起源於英國古老的自然正義原則,該原則已存在三個世紀,主要包含兩條基本規則:(1)任何人不應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2)任何人在受到懲罰或其他不利之前,應為之提供公正的聽證或其他聽取其意見的機會.
正當法律程序是指「要求一切權力的行使在剝奪私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時,必須聽取當事人的意見,當事人具有要求聽證的權利. 主要內容: 第一、任何人不應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 第二、說明理由 第三、任何人在受到懲罰或其他不利處分前,應為之提供公正的聽證或其他聽取其意見的機會.
有,就是案件的處理程序必須符合法律的程序規定,所有案件都是
http://bbs.kaoyan.com/thread-2285481-1-9.html 16. 試述正當程序原則 P83書上我沒找到啊,有師兄說這個得自己總結,我去圖書館查了,是不是包括兩個部分,執法者嚴格執行程序和程序本身正當,能用刑訴的公理性原則中的程序法定原則以及刑訴基本原則中的嚴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則的內容來回答啊?
㈢ 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對嗎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是對的。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我國三大程序法包括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㈣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意見規定了什麼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 民事訴訟法 意見規定了什麼?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意見主要規定了 管轄 、迴避、 訴訟 參加人、 證據 、期間和送達、調解、保全和先予執行、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訴訟費用 、第 一審 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簡易程序中的小額訴訟、公益訴訟、第三人撤銷之訴、執行異議之訴等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一、管轄 第一條 民事訴訟法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爭議標的額大的案件、案情復雜的案件,或者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等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第二條 專利 糾紛案件由 知識產權 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第三條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戶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不能確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注冊地或者登記地為住所地。 第四條 公民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醫的地方除外。 第五條 對沒有辦事機構的個人合夥、合夥型聯營體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注冊登記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注冊登記,幾個被告又不在同一轄區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 管轄權 。 第六條 被告被注銷戶籍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確定管轄;原告、被告均被注銷戶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七條 當事人的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八條 雙方當事人都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監禁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監禁地或者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九條 追索 贍養費 、撫育費、 扶養 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條 不服指定監護或者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可以由被 監護人 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一條 雙方當事人均為軍人或者軍隊單位的民事案件由軍事法院管轄。 第十二條 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另一方 起訴離婚 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訴時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三條 在國內 結婚 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 離婚訴訟 須由婚姻締結地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婚姻締結地或者一方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四條 在國外結婚並定居國外的華僑,如定居國法院以離婚訴訟須由國籍所屬國法院管轄為由不予受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者在國內的最後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五條 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第十六條 中國公民雙方在國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 法院起訴離婚 的,應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七條 已經 離婚 的中國公民,雙方均定居國外,僅就國內 財產分割 提起訴訟的,由主要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八條 合同約定履行地點的,以約定的履行地點為 合同履行 地。 合同對履行地點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爭議標的為給付貨幣的,接收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動產的,不動產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其他標的,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即時結清的合同,交易行為地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九條 財產租賃合同 、 融資租賃合同 以租賃物使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條 以信息網路方式訂立的 買賣合同 ,通過信息網路交付標的的,以買受人住所地為合同履行地;通過其他方式交付標的的,收貨地為合同履行地。合同對履行地有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二十一條 因財產 保險合同 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可以由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人身保險 合同糾紛 提起的訴訟,可以由被保險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 因股東名冊記載、請求變更公司登記、 股東知情權 、公司決議、公司合並、公司分立、公司減資、公司增資等糾紛提起的訴訟,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確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 債權人 申請支付令,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由 債務人 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 侵權行為 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二十五條 信息 網路侵權 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第二十六條 因產品、服務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 人身損害 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服務提供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二十七條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沒有在法定期間起訴或者申請仲裁,給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引起的訴訟,由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後在法定期間內起訴或者申請仲裁,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因保全受到損失提起的訴訟,由受理起訴的人民法院或者採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的不動產糾紛是指因不動產的權利確認、分割、相鄰關系等引起的物權糾紛。 農村土地承包 經營合同 糾紛、 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 、政策性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按照不動產糾紛確定管轄。 不動產已登記的,以 不動產登記 簿記載的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不動產未登記的,以不動產實際所在地為不動產所在地。 第二十九條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書面協議,包括書面合同中的 協議管轄 條款或者訴訟前以書面形式達成的選擇管轄的協議。 第三十條 根據管轄協議,起訴時能夠確定管轄法院的,從其約定;不能確定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確定管轄。 管轄協議約定兩個以上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 第三十一條 經營者使用格式條款與消費者訂立管轄協議,未採取合理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消費者主張管轄協議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三十二條 管轄協議約定由一方當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協議簽訂後當事人住所地變更的,由簽訂管轄協議時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十三條 合同轉讓的,合同的管轄協議對合同受讓人有效,但轉讓時受讓人不知道有管轄協議,或者轉讓協議另有約定且原合同相對人同意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因 同居 或者在解除婚姻、 收養 關系後發生財產爭議, 約定管轄 的,可以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確定管轄。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在答辯期間屆滿後未應訴答辯,人民法院在一審開庭前,發現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裁定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第三十六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先 立案 的人民法院不得將案件移送給另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復立案;立案後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將案件移送給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第三十七條 案件受理後,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 第三十八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判決後的上訴案件和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進行審判;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再審、發回重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再審或者重審。 第三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 管轄異議 審查後確定有管轄權的,不因當事人提起反訴、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等改變管轄,但違反 級別管轄 、專屬管轄規定的除外。 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按第一審程序再審的案件,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審查。 第四十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 指定管轄 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的,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的,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 依照前款規定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 第四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指定管轄的,應當作出裁定。 對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應當 中止審理 。指定管轄裁定作出前,下級人民法院對案件作出判決、裁定的,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在裁定指定管轄的同時,一並撤銷下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 第四十二條 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可以在開庭前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一)破產程序中有關債務人的訴訟案件; (二)當事人人數眾多且不方便訴訟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其他類型案件。 人民法院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前,應當報請其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後,人民法院應當裁定將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二、迴避 第四十三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 證人 、鑒定人、辯護人、訴訟 代理 人、翻譯人員的; (四)是本案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五)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 上市公司 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的; (六)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有權申請其迴避: (一)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的; (二)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三)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 律師 、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借用款物的; (六)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 第四十五條 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發回重審的案件,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後又進入第 二審程序 的,原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四十六條 審判人員有應當迴避的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的,由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決定其迴避。 第四十七條 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告知當事人對合議庭組成人員、獨任審判員和書記員等人員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第四十八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所稱的審判人員,包括參與本案審理的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 第四十九條 書記員和執行員適用審判人員迴避的有關規定。 三、訴訟參加人 第五十條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依法登記的為准,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不需要辦理登記的法人,以其正職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負責人的,以其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為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已經變更,但未完成登記,變更後的法定代表人要求代表法人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其他組織,以其主要負責人為代表人。 第五十一條 在訴訟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變更的,由新的法定代表人繼續進行訴訟,並應向人民法院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 身份證 明書。原法定代表人進行的訴訟行為有效。 前款規定,適用於其他組織參加的訴訟。 第五十二條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包括: (一)依法登記領取 營業執照 的個人獨資企業; (二)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 合夥企業 ; (三)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 外資企業 ; (四)依法成立的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 (五)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法人的分支機構; (六)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的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分支機構; (七)經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 (八)其他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組織。 第五十三條 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 第五十四條 以掛靠形式從事民事活動,當事人請求由掛靠人和被掛靠人依法承擔 民事責任 的,該掛靠人和被掛靠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五十五條 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死亡,需要等待 繼承人 表明是否參加訴訟的,裁定中止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及時通知繼承人作為當事人承擔訴訟,被繼承人已經進行的訴訟行為對承擔訴訟的繼承人有效。 第五十六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第五十七條 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受害人提起訴訟的,以接受勞務一方為被告。 第五十八條 在 勞務派遣 期間,被派遣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以接受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為當事人。當事人主張勞務派遣單位承擔責任的,該勞務派遣單位為共同被告。 第五十九條 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為當事人。有字型大小的,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字型大小為當事人,但應同時註明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基本信息。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經營者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登記的經營者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條 在訴訟中,未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個人合夥的全體 合夥人 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全體合夥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夥人出具推選書。 第六十一條 當事人之間的糾紛經 人民調解 委員會調解達成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以對方當事人為被告。 第六十二條 下列情形,以行為人為當事人: (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登記而未登記,行為人即以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二)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但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除外; (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終止後,行為人仍以其名義進行民事活動的。 第六十三條 企業法人合並的,因合並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合並後的企業為當事人;企業法人分立的,因分立前的民事活動發生的糾紛,以分立後的企業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四條 企業法人解散的,依法 清算 並注銷前,以該企業法人為當事人;未依法清算即被注銷的,以該企業法人的股東、發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 第六十五條 借用業務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銀行賬戶的,出借單位和借用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六條 因 保證合同 糾紛提起的訴訟,債權人向保證人和被保證人一並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將保證人和被保證人列為共同被告。保證合同約定為一般保證,債權人僅起訴保證人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被保證人作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債權人僅起訴被保證人的,可以只列被保證人為被告。 第六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其監護人為共同被告。 第六十八條 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與他人發生 民事糾紛 的,村民委員會或者有獨立財產的村民小組為當事人。 第六十九條 對侵害死者遺體、遺骨以及姓名、肖像、名譽、榮譽、隱私等行為提起訴訟的,死者的近親屬為當事人。 第七十條 在 繼承 遺產的訴訟中,部分繼承人起訴的,人民法院應通知其他繼承人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被通知的繼承人不願意參加訴訟又未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人民法院仍應將其列為共同原告。 第七十一條 原告起訴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要求 承擔連帶責任 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為共同被告。 第七十二條 共有財產權受到他人侵害,部分共有權人起訴的,其他共有權人為共同訴訟人。 第七十三條 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申請,應當進行審查,申請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申請理由成立的,書面通知被追加的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七十四條 人民法院追加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時,應當通知其他當事人。應當追加的原告,已明確表示放棄實體權利的,可不予追加;既不願意參加訴訟,又不放棄實體權利的,仍應追加為共同原告,其不參加訴訟,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和依法作出判決。 第七十五條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和第一百九十九條規定的人數眾多,一般指十人以上。 第七十六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確定的,可以由全體當事人推選共同的代表人,也可以由部分當事人推選自己的代表人;推選不出代表人的當事人,在必要的共同訴訟中可以自己參加訴訟,在普通的共同訴訟中可以另行起訴。 綜上所述,最高法院雖然不直接參與到社會上的具體案件的處理問題上,但是為了指導其他的法院能夠更好的為公民判決不公正的案件,需要將 民訴法 中不確定的內容都賦予確定的含義之後再交由其他的法院來運用以維護社會的法律秩序。
㈤ 民事訴訟程序包括哪些
起訴、立案、審理、一審判決、執行。
如果不服一審判決在執行前,還涉及上訴、二審審理、判決。
看看民事訴訟法就有基本了解了。
如何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消費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應符合民事訴訟起訴條件的規定:
1、原告應具有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勞動收入為主要來
源的,視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其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訴訟,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屬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應由其法定監護人作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訟訴。
2、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起訟訴的消費者必須是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或其他受害人。
3、有明確的被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以銷售者或服務者作為被告。如果消費者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
產損害時,可以將銷售者或生產者任何一方作為被告,法律將對生產者、銷售者起訴的選擇權賦予了消費者,由他們選擇最方便自己進行訴訟、最有履行判決的能力和最容易找到的對象作為被告。
4、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即具體地提出經營者違約、侵權行為的事實和給自己造成的損害,以及經營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等。
5、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民事案件中,對法人或其他組織提起民事訴訟,由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可向其中的任何一個轄區的法院起訴。
(2)對侵權行為,應向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的訴訟,產品製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3)對鐵路、公路、水上、航空運輸和聯合運輸中發生的訴權,應向運輸始發地、目的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訴。因鐵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請求損害賠償訴訟,應向事故發生地或車輛、船舶最先到達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起
訴。
(4)民事訴訟法第34條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應向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起訴。
6、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訴訟有效期為權利人在知道自己權力受到侵害起二年之內。民法通則還規定了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的四種情況:
(1)身體受到傷害請求賠償的;
(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損毀的。
7、起訴應向人民法院遞交訴狀,並按被告人數提交副本,書寫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附:民事起訴狀基本格式
民事起訴狀
原告人:×××,男,××歲,×××人,×××廠職工,住××區××路××號。
委託代理人:×××
被告人:×××商店(企業)
法定代表人:×××,職務
案由:××××糾紛
訴訟請求:(一)被告停止侵害,重作、修理、並賠償××元經濟損失;
(二)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起訴的事實和理由:(略)
此致
××市××區人民法院
具狀人:×××
××年×月×日
附:(有關證據)
法院收費標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訴訟費收費辦法》規定,涉及消費者權益糾紛的案件受理標准
如下:
侵害名譽權等案件:每件交納10—50元;
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10元—50元;
財產案件:按爭議的價額或金額,照下列比例交納:
不滿1000元的,每件交50元;
超過1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按4%交納;
超過5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按3%交納;
超過100000元至200000元的部分,按2%交納;
超過2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按1.5%交納;
超過500000元至1000000元的部分,按1%交納;
超過1000000元的部分,按0.5%交納。
侵害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的案件:每件交50元—100元;有
爭議金額的,按財產案件的收費標准交納。
其他訴訟費用,也稱實際支出費用,是當事人進行訴訟必要支出的費用,如鑒定費、
勘驗費、訴訟資料和法律文書刊本製作費、證人的誤工補貼和差旅費,另外還有申
請財產保全和執行及實際支出的費用等。
對於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民訴法規定,可以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
免交訴訟費用。
確定訴訟費用分擔的原則
人民法院在審結案件以後,當事人按以下原則確定訴訟費用的分擔:
當事人敗訴的,由敗訴人負擔,雙方都有責任的由雙方分擔;
當事人部分勝訴,部分敗訴,按比例分擔;
共同訴訟當事人敗訴,人民法院根據他們各自對訴訟標的利害關
系,決定各自應負擔的金額;
原告撤訴後,案件受理費由原告負擔,減半收取,其他訴訟費用
按實際收取;
駁回上訴的案件,由上訴的當事人負擔;
案件在審理中達成調解協議的,由雙方自行協商分擔,協商不成,
比照敗訴人負擔的原則解決;
由於當事人不正當的訴訟行為所支出的費用,由該當事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