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關於保險

勞動法中關於保險

發布時間: 2023-11-30 03:01:45

㈠ 勞動法規定給社保必須交哪幾項

社會保險對於勞動者的社會保障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而對於公司來說,進行社保的繳納也是勞動法所明確規定的,而很多人對於勞動法規定的社保有哪些還不是很明確,那麼就對於「勞動法規定給社保必須交哪幾項」這個問題進行了整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一、勞動法規定給社保必須交哪幾項
一般是5險
養老保險:單位交比例:20%; 個人是:8%
醫療保險:單位交比例:10%; 個人是:2%+3
失業保險:單位交比例:1.5% ;個人是:0.5%
工傷保險:單位交比例:1% ; 個人:不交
生育保險:單位交比例:0.8% 個人:不交
保險基數應該是為勞動者的工資基數!養老最低基數是:上一年社會的最低工資,醫療和生育最低基數是: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
二、公司必須為勞動者繳納社保么
必須繳納,因為這是國家勞動法規定的
(1)、 根據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從用工之日起建立勞動關系,一個月訂立勞動合同並繳納社保,這是勞動者的權利,用人單位的義務。用人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未參加養老保險的,違反了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的規定。
你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並要求向單位主張:
1,支付每滿一年給予一個月的經濟補償。
悄碧2,補交存在勞動關系期間的社保。
3,如果為未簽勞動合同,應支付最多12月的雙倍工資。(注意有一年的時效)
(2)、維護你的合法權益時,你需要收集和保留好證明勞動關系存在的有關證據。
三、勞動者證明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相關法律依據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 勞社部發[2005]12號)的文件規定「 二、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敏運悄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橋渣」、「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其中,(一)、(三)、(四)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你可以據(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不限於此規定)來提供勞動材料。當然證據越多越好。
建議你先和單位協商解決。如果協商不一致,提供證明勞動關系的材料並向勞動監察部門、勞動仲裁部門提請勞動仲裁或故建議你直接向所在人民法院起訴主張你的權益。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勞動法規定給社保必須交哪幾項」的相關知識,我們可以了解到勞動法規定的社保一共有五項,大部分公司對於公積金的規定都是代繳,而大家要注意千萬不要簽署什麼放棄繳納社保自願書哦,這完全是對自身利益的損害。

㈡ 最新勞動法單位交社保的規定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1、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3、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有關規定,勞動者可以向當地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如果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產生勞動爭議,可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二、職工繳納社保的基數確定及繳費比例。
1、職工繳納社保基數按上年本人月平均工資確定,
2、繳費比例,
3、在職按社保規定享有醫保待遇、工傷待遇、生育待遇,失業享有失業金
二、職工繳納社保的基數確定及繳費比例。
1、職工繳納社保基數按上年本人月平均工資確定,上年不滿十二個月的按實際月平均,新參加工作的按勞動合同約定,繳費基數不得低於上年全省平均工資的60%,不得高於上年全省平均工資的300%。
2、繳費比例,養老保險28%(企業20、個人8%),醫療保險10%(企業8%、個人2%),失業保險3%(企業2Z%、個人1%),工傷和生育保險按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由企業全額繳納。
職工應繳納的社保由企業在職工應發工資中代扣代繳。
3、在職按社保規定享有醫保待遇、工傷待遇、生育待遇,失業享有失業金。繳費年限滿15年,達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退休,享領退休工資和享有退休醫保。
法律依據
《勞動法》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㈢ 勞動法規定保險的條文是什麼

勞動法關於社會保險的規定在第九章第七十條至第七十五條。\x0d\x0a勞動法\x0d\x0a第九章社會保險和福利\x0d\x0a第七十條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x0d\x0a第七十一條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陸信能力相適應。\x0d\x0a早襲輪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x0d\x0a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x0d\x0a(一)退休;\x0d\x0a(二)患病、負傷;\x0d\x0a(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x0d\x0a(四)失業;\x0d\x0a(五)生育。\x0d\x0a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x0d\x0a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x0d\x0a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x0d\x0a第七十四條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x0d\x0a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x0d\x0a社會保險基金禪余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x0d\x0a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x0d\x0a第七十五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x0d\x0a國家提倡勞動者個人進行儲蓄性保險。

㈣ 勞動法關於保險的有關規定

法律主觀:

勞動法關於社會保險的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以及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為勞動者建立補充保險等。

法律客觀:

工傷賠償又稱工傷保險待遇,是指工傷職工、工亡職工親屬依法應當享受的賠償項目和標准。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主要參考法規、規章行政法規:工傷保險條例。規章:各省、直轄市實施工傷保險辦法;各省農民工工傷保險實施暫行辦法。具體賠償項目、標准(一)醫療費1、要求: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3款。3、備註:用人單位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不是必須到簽有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二)住院伙食補助費1、標准: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2、要求:住院期間。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4款4、備註:單位沒有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參考當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出差伙食補助金標准。(三)交通費、食宿費1、標准: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准。2、要求:醫療機構出具診斷證明,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4款。(四)康復治療費1、標准: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6款。3、備註:依地方規定,康復治療需經辦機構組織專家評定。(五)輔助器具費1、標准:各省、直轄市工傷輔助器具限額標准。2、要求: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六)停工留薪1、標准: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2、要求: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4、備註:停工留薪期根據醫療機構的診斷證明和各地的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確定,但確定的部門和程序,依地方規定。(七)護理費1、標准:(1)停工留薪期內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2)評定傷殘後需要護理的,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按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統籌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2、要求:生活護理費需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工傷職工按月享受。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第3款、第32條。(八)一級至四級傷殘待遇1、標准: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拆猜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按月享受傷殘津貼: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旅悄型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足差額;2、要求: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補足差額。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4、備註: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九)五級、六運腔級傷殘待遇1、標准: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2、要求: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職工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分別以其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4、備註: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十)七級至十級傷殘待遇1、標准: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2、要求: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分別按其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本人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4、備註: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於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十一)工亡待遇標准1、喪葬補助金標准: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供養親屬撫恤金(1)、按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工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2)、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3)、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於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3、供養親屬范圍:(1)、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遺腹子女;(3)、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撫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4、申請供養親屬撫恤金條件依靠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並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二)工亡職工配偶男年滿6O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三)工亡職工父母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的;(四)工亡職工子女未滿18周歲的;(五)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滿60周歲,祖母、外祖母年滿55周歲的;(六)工亡職工子女已經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孫子女、外孫子女未滿18周歲的;(七)工亡職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的。5、停止享受撫恤金待遇的情形(1)、年滿18周歲且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2)、就業或參軍的;(3)、工亡職工配偶再婚的;(4)、被他人或組織收養的;(5)、死亡的。6、確定是否符合被供養資格時間職工因工死亡,其供養親屬享受撫恤金待遇的資格,按職工因工死亡時的條件核定。7、一次性工亡補助金(1)、標准: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2)、要求:第一、傷殘職工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待遇;第二、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本條第一款第(一)項的喪葬補助金、第(二)項規定的供養親屬撫恤金的待遇。(十二)、因工外出時發生事故或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待遇標准1、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2、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3、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4、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㈤ 新勞動法五險一金規定

法律分析:
五險一金是勞動法規定公司需要給員工繳納的,但有的公司由於規模比較小,往往不會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那麼根據法律規定,五險一金需要繳納有一定的強制性,如果說小公司不交五險一金,我們可以向相關的勞動部門投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
用人單位逾期仍未繳納或者補足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查詢其存款賬戶;並可以申請縣級以上有關行政部門作出劃撥社會保險費的決定,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劃撥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賬戶余額少於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要求該用人單位提供擔保,簽訂延期繳費協議。
用人單位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且未提供擔保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十三條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在受委託銀行設立住房公積金專戶。
單位應當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並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每個職工只能有一個住房公積金賬戶。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記載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等情況。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㈥ 勞動法五險一金規定

不是勞動法規定的。國家有專門的法律。根據我國《社會保險法》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五險是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一金如梁野是住房公積金。職工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渣喊,繳費的比例和標標准由工作單位所在地地區的社保局規定。
一、勞動法基本原則有以下特點:
1、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勞動法律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范,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特定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一特定行為的具體規定。基本原則一般並不預先設定任何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亦不需規定具體的權利義務實現的方式。因而,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程度上顯然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覆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地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某一具體規定只能對一類行為加以調整,而一條基本原則卻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運行領域。
2、不同的法律部門有著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所調整的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反映了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
3、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著高度的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基本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勞動法對某一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准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動,如最低工資標准可以改變等,但基本原則則是相對穩定的。
4、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對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均具有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類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的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的幾個特徵:
1、勞動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側重保護勞動者。
2、強制性規范與任意性規范相結合,以強制性規范渣李為主。
3、實體法和程序法相統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第五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自願參加社會保險的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社會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應當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國家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會保障號碼。個人社會保障號碼為公民身份號碼。

熱點內容
18以後承擔法律責任么 發布:2025-01-10 06:42:49 瀏覽:142
行政法中的授權理論 發布:2025-01-10 06:32:37 瀏覽:852
被告的妻子負連帶責任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發布:2025-01-10 06:24:07 瀏覽:719
宜良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1-10 06:22:46 瀏覽:827
蘭州律師排名 發布:2025-01-10 06:17:45 瀏覽:66
重慶市律師法律服務收費 發布:2025-01-10 05:23:20 瀏覽:800
團委學生會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0 05:22:35 瀏覽:714
ima職業道德准則 發布:2025-01-10 05:07:03 瀏覽:154
建築企業管理規章制度建設情況 發布:2025-01-10 04:41:10 瀏覽:751
勞動合同法第52條 發布:2025-01-10 04:06:05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