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專門知識人
⑴ 民事訴訟法 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出具的專業意見是否是一種法定證據種類
一、鑒定意見(結論)鑒定意見是證據的一種。是指在訴訟中運用專門知識或技能,對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檢驗、分析後所作出的科學判斷,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稱之為鑒定意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七)鑒定意見;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二、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最高法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1、第一百二十二條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的規定,在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一至二名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代表當事人對鑒定意見進行質證,或者對案件事實所涉及的專業問題提出意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在法庭上就專業問題提出的意見,視為當事人的陳述。2、第一百二十三條人民法院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經法庭准許,當事人可以對出庭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詢問,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可以就案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對質。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不得參與專業問題之外的法庭審理活動。三、鑒定人拒絕出庭的,不得作為定案的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當事人對鑒定意見有異議或者人民法院認為鑒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鑒定人應當出庭作證。經人民法院通知,鑒定人拒不出庭作證的,鑒定意見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支付鑒定費用的當事人可以要求返還鑒定費用。
⑵ 專家輔助人出庭規則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對申請「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作了明確規定,將專家輔助人出庭從司法解釋層面上升到立法,為實體公正進一步提供了程序保障。但執行中,其制度設計還需完善。筆者試就民事訴訟中專家輔助人制度的構建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專家輔助人應具備專門知識。該專門知識是基於教育、實踐等被特定人群所掌握的,能夠佐證當事人訴訟主張的知識、經驗、技能,且一般情況下不被法官、律師及其他法律服務工作者所了解。這就意味著只具有法律知識的人不能以專家輔助人的身份在庭審中出現。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中看,當事人意願是特定人成為專家輔助人的資格門檻。現實中具備「專門知識」不僅體現為職稱、學術論文、技術成果、資格證書等,標准也確難統一。
但在當事人提交申請時,應附「具備專門知識的人」的基本信息及能夠證明其具備相關專門知識的材料。盡管法院不做資格審查,但前述資料的提供既便於其他訴訟參加人了解情況,維持訴訟平衡;也為法官裁量做好必要鋪墊。
專家輔助人起輔助當事人的作用。專家輔助人是輔助一方當事人的,只能與該方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共同出庭,且不能在同一案件中同時擔任雙方當事人的專家輔助人。其出庭時的位置可設在相應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的外側。
專家輔助人不同於法官就專業問題求教的對象。一般而言,專家輔助人出庭需要經過當事人申請、法院通知的程序。法院認為需要專家輔助人出庭的,可以向當事人釋明,但是不能依職權聘請。如果法院認為有必要就專門知識進一步論證,但當事人不申請的,可以通過其他形式比如專家論證會等方式完成,此中「專家」的地位不是專家輔助人。雙方都聘請專家輔助人的,也可通過論證會方式聽取意見。
專家輔助人的參與確有必要。當事人在提出申請時,應說明申請理由,法院基於案件情況,認為確有必要的,方可通知專家輔助人出庭。
申請時間宜截止於法庭辯論終結前。人民法院在收到當事人申請後,應就專家輔助人出庭的必要性進行審查,是否同意出庭都要通知申請人。人民法院同意一方當事人申請的,應當通知其他當事人,並根據案件的復雜程度與專家輔助人出具意見的合理時間,確定是否延長期限或變更期日。
專家輔助人的出庭。專家輔助人應當遵守法庭紀律,享有查閱涉及專門性問題的案件材料,針對涉案的專門性問題發問與發表意見等權利。同時負有接受對涉案專業問題的詢問或發問,按照人民法院要求提交書面意見等義務。
基於其輔助功能,專家輔助人在庭審中發表的意見代表申請一方當事人提出的意見,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由當事人承擔,但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明確否認的除外。專家輔助人就專門問題發表的意見須經過質證,未經質證不得作為裁判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或者專業問題提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