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山西勞動法2017

山西勞動法2017

發布時間: 2024-01-16 14:25:08

① 山西加班費計算方法都有哪些

如果上班族被安排加班了,單位就應該給予加班費,加班費是勞動法有明文規定的,並且還有規定著計算方法。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山西加班費計算方法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山西加班費計算方法
根據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加班費的計算基數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工資,且該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如果勞動合同的工資項目分為“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應當以各項工資的總和作為基數計發加班費,不能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或“職務工資”單獨一項作為計算基數。如果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工資數額,或者合同約定不明確時,應當以實際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凡是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都屬於實際工資,但一般認為加班費、伙食補助和勞動保護補貼等應當扣除。當然,不論是按照那種方式確定工資數額,都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具體計算方法為:將勞動者本人的工資折算為小時工資,即加班費=〔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加班小時數×加班費計提比例(150%、200%、300%),如果用人單位規定的加班工資低於該標准,則應按前述方式計算得出的數額支付加班費。
不同公司工時的加班費標准
標准工時制下的加班1、平時加班

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加班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加班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綜合計算工時制下的加班1、超過一個工資計算周期內的實際工作時間總和的,視為延時加班,企業不得安排員工調休,需支付150%加班費;

2、員工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需支付員工工資標准300%的加班費;

3、不存在休息日加班的情況,也不存在休息日加班費的情況。

不定時工作制下的加班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企業,由於其工作時間高度靈活,企業不得限制員工的上下班時間,因此不存在延時加班或公休日加班的情況。
加班費能否補休代替
職工正常工作時間為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勞動法》規定,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工資報酬。

由此可見,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企業可以首先安排補休。

在無法安排補休時,才支付不低於工資200%的加班費。休息日一般是指雙休日。

當企業能夠安排職工補休時,職工應當服從。這既保護了勞動者的休息權,又利於職工的身體健康,也使職工及時恢復體力投入新的工作,有利於安全生產。

法定節假日加班,不能安排倒休,單位必須按照日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

猜你喜歡:

1. 2017年加班工資的計算公式

2. 2017勞動法加班費計算的最新規定

3. 平時加班費一般是怎麼計算

4. 2018勞動法加班費是怎麼計算

5. 2017年勞動法對工資計算方法的規定

②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業經2017年4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14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詳細的情況,下面搜集了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全文及其相關解讀,歡迎閱覽!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解讀:

1、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的單位明確詳細進行列舉:

原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簡稱舊辦法)規定的參加工傷

保險的單位為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簡稱新辦法)採用列舉法明確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

2、用人單位增加公示參保情況的義務:

新辦法規定自參保繳費之日起30日內或者參保繳費情況發生變更之日起15日內,在單位公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參保時間、繳費情況等。

3、交通食宿費等列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范圍:

新辦法規定,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勞動能力鑒定費、工傷預防的培訓費列入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辦法。另外對生活護理費等各項費用的支付條件進行表述上的修正,使內容更為科學嚴謹。

4、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可延長期限進行壓縮:

舊辦法規定,用人單位因特殊原因不能申請工傷認定,經批准可以延長,但最長不超過150日。新辦法將該期限壓縮為90日。

5、工傷認定管轄發生變化:

中央駐晉和省直用人單位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管轄,其他用人單位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參保地管轄。

6、需要鑒定的事項有重大調整:

6.1將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列入鑒定范圍;

6.2除延長停工留薪期外,將停工留薪期也作為鑒定范圍;

6.3增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事項,這樣對因《勞動合同法》四十條第一項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的問題進行鑒定具有了地方法律性依據,當然是否予以執行還要觀望。

7、對初次鑒定、復查鑒定、再次鑒定的鑒定費用承擔進一步進行了明確。 初次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所需費用,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承擔。

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的,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一致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的,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的收費標准,由省價格管理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和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

8、明確了停工留薪期護理用人單位的承擔方式:

新辦法的上位法《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停工留薪期的護理由用人單位承擔,但具體如何承擔沒有具體規定,新辦法規定,對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由用人單位派人陪護。經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按月支付陪護費。

該規定似乎勞動者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但是即使工傷職工不同意,用人單位拒絕派人護理,最後工傷職工也只能通過司法程序提出賠償,不要錢不可能強迫別人來陪護。不過總的來說明確了總比沒有明確好。

9.陪護費支付標准重大利好:

舊辦法規定的停工留下期護理費是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支付,現在調整為了100%,如以上年度標准,每月凈增加1765元。

10.復查鑒定結論發生變化的處理有新規:

所謂復查,是指勞動能力鑒定作出一年後,當事人認為傷情發生變化而進行的鑒定。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的,以復查鑒定結論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經復查鑒定,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傷殘津貼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之日前12個月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生活護理費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前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核定。

以上總結就是傷殘補助金以復查前的標准,傷殘津貼自復查結論之後適用新標准。

11、確定了五六級傷殘職工的社保費繳納和承擔責任: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和六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12、繳費工資基數將成為爭議的焦點,直接影響到工傷賠償數額:

此前實際執行的工傷賠償的本人工資基數有社平工資、本人實際領取工資、

本人繳費工資等多個標准,新辦法在《工傷保險條例》明確的繳費工資為基數進一步明確,繳費工資的差額問題將會凸顯,因此產生的社保費損失賠償將進一步增加。

13、多次工傷的傷殘補助金明確從高原則: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的,按照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14、破解繳費工資確定難: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年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應當以職工實際工作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其工傷保險待遇。

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建築施工企業、小型服務企業、

小型礦山企業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在核定工傷保險待遇時,有本人工資的,以本人工資為基數;難以確定本人工資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

15、轉包單位將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個人的,要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16、廢除單份賠償的限額規定:

舊辦法規定因交通事故等發生工傷,採用工傷保險基金承擔補足差額的責

任,也就是最多獲得一份賠償,該規定與《社會保險法》相違背,導致執法部門適用法律不一的情形,新辦法出台後,工傷職工不但能夠免除舉證麻煩,而且可以更多的取得賠償。

17、勞動關系確認期間構成工傷認定時效中止:

工傷認定的時間有30日和1年兩個標准,但工傷認定以勞動關系得以確認為前提,勞動關系發生爭議的時間有的長達幾年,該期間是否適用時效中止理論界基本一致,但一直缺乏立法性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出台,為時效中止提供了法律依據,但行政部門是否適用最高法司法解釋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次新辦法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

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簡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職工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 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省的工傷保險工作。

市、縣(市、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按規定設立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四條 公安、民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衛生和計劃生育、煤炭工業、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協助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財政部門和審計機關依法對工傷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情況進行監督。

第五條 社會保險行政及有關部門制定工傷保險的政策、標准,應當徵求工會組織、用人單位代表的意見。

工會組織應當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建立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責任制,採取措施預防工傷事故的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用人單位應當自參保繳費之日起30日內或者參保繳費情況變更之日起15日內,在本單位公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名單、參保時間、繳費情況等。

職工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採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

第七條 工傷保險基金由下列項目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延遲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滯納金;

(四)政府在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不足時依法給予的補貼;

(五)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八條 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市級統籌,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第九條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登記的業務范圍,按照行業基準費率確定用人單位初次繳費費率;業務范圍跨行業的,按照用人單位主業所適用的行業費率標准確定。

統籌地區經辦機構應當根據用人單位工傷保險費使用情況、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所屬行業費率檔次內,確定用人單位繳費費率。

難以按照工資總額計算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建築施工企業、小型服務企業、小型礦山企業等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辦法,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 工傷保險基金應當存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用於下列項目的支出:

(一)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

(二)住院伙食補助費;

(三)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

(四)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的生活護理費;

(六)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和一至四級傷殘職工按月領取的傷殘津貼;

(七)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享受的一次性醫療補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遺屬領取的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九)工傷認定調查核實費和勞動能力鑒定費;

(十)工傷預防的宣傳、培訓等費用;

(十一)法律、法規規定的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十一條 統籌地區應當建立工傷保險儲備金制度。工傷保險儲備金應當用於統籌地區重大事故的工傷保險待遇支付。

儲備金的提取比例,根據統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發生重大事故工傷保險費用占工傷保險總費用的比例確定,一般不超過當年基金征繳總額的20%。儲備金滾存結余總額不應超過當年基金應征繳總額的30%。儲備金不足支付的,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墊付。儲備金的使用辦法,由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十二條 中央駐晉和省直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按照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設區的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其他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認定,由用人單位參保登記地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辦理。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職工發生事故傷害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殊情況,經報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90日。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有工傷認定管轄權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勞動、聘用合同文本復印件或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人事關系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受傷害職工的社會保障卡或者居民身份證等其他身份證明復印件;

(三)醫療機構出具的受傷後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四)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五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書送達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並抄送經辦機構。

第十六條 省和設區的市應當依法建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設立辦事機構,負責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日常工作和勞動能力鑒定組織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 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下列事項進行鑒定和確認: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初次鑒定和復查鑒定;

(三)停工留薪期和延長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四)安裝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五)舊傷復發的確認;

(六)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勞動功能障礙程度的鑒定;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和確認事項。

第十八條 省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對下列事項進行鑒定: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再次鑒定;

(三)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鑒定事項。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書復印件;

(二)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資料;

(三)工傷職工的社會保障卡或者居民身份證等其他身份證明復印件;

(四)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申請再次鑒定的還需提交勞動能力初次或者復查鑒定結論復印件。

第二十條 初次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所需費用,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用人單位承擔。

申請再次鑒定或者復查鑒定的,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一致的,鑒定費用由申請人承擔。鑒定結論與原鑒定結論不一致的,用人單位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費的,鑒定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

勞動能力鑒定和確認的收費標准,由省價格管理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和省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 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期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經收治的醫療機構出具證明,由用人單位派人陪護。經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同意,用人單位可以按照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一人的標准按月支付陪護費。

第二十二條 工傷職工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發生變化的,以復查鑒定結論為依據,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但不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經復查鑒定,符合領取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的,傷殘津貼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之日前12個月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生活護理費以復查鑒定結論作出前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核定。

第二十三條 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自作出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次月起計發。供養親屬撫恤金從職工因工死亡的次月起計發。

第二十四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和六級傷殘的,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第二十五條 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對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進行調整。調整時間和幅度參照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進行。

第二十六條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至十級傷殘的,按照《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規定,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的,由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聘用關系之日前12個月的本人平均月繳費工資為基數,按下列標准計發:

(一)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3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33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標准:五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七級傷殘為15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以5年為基數每少1年遞減10%。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者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期間多次發生工傷的,按照職工在同一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最高傷殘級別,計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七條 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不滿1年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應當以職工實際工作月數的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核定其工傷保險待遇。

按照本辦法第九條第三款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其職工發生工傷的,經辦機構在核定工傷保險待遇時,有本人工資的,以本人工資為基數;難以確定本人工資的,以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

第二十八條 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第二十九條 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費用。

第三十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因勞動、聘用關系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確定勞動、聘用關系。依法定程序處理人事勞動爭議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的時限內。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處基金損失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冒充參保職工騙取工傷保險待遇的;

(二)編造住院、康復、配置輔助器具事實,製作虛假病歷、檔案的;

(三)將不符合基金支付的葯品或者診療、康復服務、配置傷殘輔助器具項目納入基金結算的;

(四)採取其他方式騙取工傷保險待遇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

第三十二條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和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在工傷保險管理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造成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追回損失的工傷保險基金;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7年 6月1日起施行。2004年1月19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山西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試行辦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0號)同時廢止。

;

③ 新勞動法辭退補償標准規定2017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

1、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

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除了上述情形以外,用人單位辭退員工的,就屬於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要按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即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二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

2、第二十條,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准確定。

3、第二十二條,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因任務完成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4、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依法終止工傷職工的勞動合同的,除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外,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5、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准計算。

2017年新的勞動法規定:解聘要給經濟補償,辭職履行告知義務。無論什麼理由解聘,都要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補償方法:按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對高端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有適當限制,最高標準是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補償年限最多12年。

(3)山西勞動法2017擴展閱讀:

2017年勞動法的立法原則為:

1、立法宗旨非常明確,保護勞動者的權益:

《勞動合同法》突出了以下內容:一是立法宗旨非常明確,就是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強化勞動關系,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二是解決目前比較突出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訂立勞動合同的問題;三是解決合同短期化問題。

2、用人單位有自主權,勞動者可自主選擇:

以前的用工形式很多,有正式工、臨時工、農民工、周轉工、農轉非等。《勞動合同法》規范了用工形式,明確規定3種用工合同: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④ 2017年山西法定婚假,喪假,女工產假各是多少天

年假即職工帶薪年休假。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法律規定,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單位應當保證職工享受年休假。職工在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其他規定見截圖)。

⑤ 2017年勞動法上下班途中騎摩托自己摔倒死亡,算是工傷嗎

職工下班途中騎車跌倒死亡不算工傷。

職工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認定為工傷,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即合理時間、合理路線、非本人主要責任,缺一不可。職工上班途中騎車摔倒死亡,因為應當由自己承擔主要責任,不符合認定為工傷的條件,不能認定為工傷。

《工傷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人社部辦公廳
《關於工傷保險有關規定處理意見的函》
人社廳函[2011]339號

關於新《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項的規定如何理解和適用問題,經徵得國務院法制辦和最高人民法院同意,並商公安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提出如下處理意見,請遵照執行:

一、該條規定的「上下班途中」是指合理的上下班時間和合理的上下班路途。

二、該條規定的「非本人主要責任」事故包括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和非本人主要責任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和火車事故。其中,「交通事故」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事件。「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

三、「非本人主要責任」事故認定應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道等部門或司法機關,以及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組織出具的相關法律文書為依據。

⑥ 勞動法辭退賠償2017第十四條規定

經濟補償抄按勞動者在本襲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 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⑦ 2017年勞動法工作時間有哪些規定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第一條為了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和休息時間,維護職工的休息權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
第三條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四條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七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
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第八條本規定由勞動部、人事部負責解釋;實施辦法由勞動部、人事部制定。
第九條本規定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5月1日施行有困難的企業、事業單位,可以適當延期;但是,事業單位最遲應當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最遲應當自1997年5月1日起施行。

⑧ 勞動法工作時間規定

我國勞動法對我國職工的勞動時間有具體規定,勞動法規定,職工每日工作時間為8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為40小時,職工享有年假、周六日的休假權利。此外,《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也對工作時間做了詳細規定。2017年勞動法工作時間有什麼相關規定呢?下文將為您介紹。

 2017年勞動法工作時間規定

 1.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2. 從事特殊勞動的職工可適當縮短工作時間;

 3. 每天不能工作滿8小時,每周不能工作滿40小時的,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4. 單位和個人不能擅自延長工作時間;

 5. 周六、周日為周休息日;

 2017年勞動法休假時間規定

 2017年員工也可以享受法定節假日的休假權,同時還可依照工作年限享受年假。下表是2017年的勞動法休假時間表。

 一、2017年節假日休假時間表

節日   放假時間   放假天數   上班時間   元旦2017年1月1日至1月3日32017年1月4日(星期三)春節2017年1月27日至2017年2月2日調休72月3日(星期五)、2月4(星期六)日照常上班三八婦女節2017年3月8日各企業事業單位女職工放假半日或安排相關缺局活動半天3月9日清明節2017年4月3日至5日調休34月6號(星期四)、4月7日(星期五)照常上班勞動節2017年5月1日至5月3日放假調休35月4日(星期四)照常上班端午節2017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35月31日(星期三)照常上班兒童節2017年6月1日兒童放假公休1      中秋節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7日與國慶連休7天710月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國慶節2017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710月9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二、2017年年假時間規定

 1.累計工作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

 2.累計工作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

 3.累計工作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1994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6號發布 根據1995年3月25日《國務院關於修改&lt;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gt;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了合理安排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維護職工的休息權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根據憲法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

 第三條 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第四條 在特殊條件下從事勞動和有特殊情況,需要適當縮短工作姿談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條 因工作性質或者生產特點的限制,不能實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標准工時制度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因特殊情況和緊急任務確需延長工作時間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跡扮碰執行。

 第七條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

 企業和不能實行前款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熱點內容
合同法法條釋義第二十二條 發布:2024-11-17 00:32:20 瀏覽:971
法學專業好找工作 發布:2024-11-16 23:56:47 瀏覽:835
刑法專題課件 發布:2024-11-16 22:30:08 瀏覽:487
海商法中的承運人義務 發布:2024-11-16 22:20:05 瀏覽:463
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 發布:2024-11-16 22:19:06 瀏覽:331
按勞動法工資怎麼算的 發布:2024-11-16 21:33:30 瀏覽:158
刑訴應當法律援助的對象 發布:2024-11-16 21:25:37 瀏覽:118
2011年社會保險費法 發布:2024-11-16 21:09:42 瀏覽:252
司法局開展民法典贈書儀式 發布:2024-11-16 21:07:53 瀏覽:196
勞動法做六休一 發布:2024-11-16 20:54:10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