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與行政訴訟法電子書

行政與行政訴訟法電子書

發布時間: 2024-03-31 21:07:03

『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六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六版)》(姜明安)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AYvkMEMri68rH4oPVcQTg 提取碼: kf3o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六版)

作者:姜明安

豆瓣評分:6.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6

頁數:646

作者簡介:

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行政法研究會副會長,著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多部著作。


『貳』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什麼書籍

需要准備的書籍資料如下:

1、萬國講座系列教材(共六冊)

拓展資料:

國家司法考試全國合格分數線為360分,而放寬報名學歷條件地區的合格分數線為320分,西藏自治區的合格分數線放寬為290分。為滿足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地區對法律人才的需要,司法部會同有關部門對民族自治地方、經濟欠發達地區制定了相應的照顧、傾斜政策:放寬報名學歷條件、降低通過分數以及使用少數民族文字試卷等。為方便少數民族考生,自2003年起,國家司法考試試卷除漢文外,增加使用哈薩克文、維吾爾文、朝鮮文、蒙古文等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試卷。

應試人員對考試成績有異議的,可自考試成績公布之日起15日內,向報名地司法行政機關提出分數核查的書面申請。香港、澳門考區應試人員對考試成績有異議的,可向原報名機構提出分數核查的書面申請。居住在台灣地區應試人員對考試成績有異議的,可在台北市辦理分數核查書面申請轉遞事宜。

根據司法部《國家司法考試工作規則》,分數核查范圍包括試卷四和參加試卷一、試卷二、試卷三考試但無考試成績的試卷。考試成績經核查並已書面通知本人的,不再次核查。司法部及其考試機構不直接受理個人核查申請。應試人員逾期申請的,司法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叄』 哪位大神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電子版書籍百度雲盤下載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mXVkCjZDyYtG8fU10hGnwA 提取碼: e2hq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全國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姜明安-.mobi

『肆』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行政法概述
第二節 行政法的淵源
第三節 行政法的效力
第四節 行政法律關系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行政法基本原則概述
第二節 行政合法性原則
第三節 行政合理性原則
第三章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
第一節 行政主體
第二節 行政許可權
第三節 相對人和第三人
第四章 行政行為原理
第一節 行政行為的特徵與分類
第二節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和合法要件
第三節 行政行為的效力內容和時間
第四節 行政行為的錯誤和瑕疵
第五章 行政立法
第一節 行政立法的概念和性質
第二節 行政立法的分類
第三節 行政立法的原則和程序
第四節 行政立法的監督
第六章 行政立法
第七章 行政規范
第八章 行政徵收
第九章 行政許可
第十章 行政監督
第十一章 行政處罰
第十二章 行政強制
第十三章 行政給付
第十四章 行政獎勵
第十五章 行政裁決
第十六章 行政合同
第十七章 行政指導
第十八章 行政程序法
第十九章 行政法制監督
第二十章 行政救濟概述
第二十一章 行政賠償
第二十二章 行政補償
第二十三章 行政復議
第二十四章 行政訴訟概述
第二十五章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與管轄
第二十六章 行政訴訟參加人
第二十七章 行政訴訟的證據
第二十八章 行政訴訟程序
第二十九章 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
第三十章 行政訴訟的判決、裁定與決定
第三十一章 行政附帶民事訴訟
第三十二章 涉外行政訴訟
參考書目

『伍』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內容簡介

行政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門之一,其規范眾多,內容豐富,涉及國家生活和版社會生活的權各個方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行政訴訟法則是保證行政法貫徹落實和發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兩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以行政職權的擁有和行使為主線,對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行政監督、行政救濟及行政訴訟等問題進行了認真探討。通過對這些重要問題的研究,力圖勾勒出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輪廓與主要內容,旨在使學習者在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陸』 誰有行政管理(本)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幫幫我

補修學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復習資料

名詞解釋:

1、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 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其中,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 關系稱為行政關系。

2、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為行政法所調整和規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與義務內 容的各種社會關系。

3行政法律事實,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

4、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5、行政職權是國家行政權的表現形式,是行政主體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權能。行政職權只能由行政主體來行使,行政管理相對方不享有行政職權。

6、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任何行政主體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必須同時履行職責。行政職責隨行政職權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而在相應變化。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7、行政機關:指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根據其統治意志,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行使用權國家權力、組織管理國家行政事務的機關,國家行政機關也叫國家管理機關,簡稱政府

8、首長制和委員會制

凡政府組織法定的最高行政決策權力和責任賦予一人承擔者,稱為首長負責制,簡稱首長制;而賦予委員會議集體承擔者,稱為委員會議負責制,簡稱委員會制

9、層次制與職能制

層次制又叫層級制、分級制,是指政府組織縱向分為若干層次,每個層次所管業務性質相同,各對其上層負責,但其管轄范圍隨層級下降而縮小。職能制又叫分職制,指政府組織平行劃分為若幹部門,每個部門所管業務內容不同,但所管范圍大體相同。

10、集權制與分權制

集權制指行政權力集中於上級機關,下級機關沒有或有自主權,一切均需按照上級機關的指示去辦。分權制指下級機關在其管轄范圍內有自主決定權。上級機關對其許可權內決定的事項不加干涉。

11、公務員是指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除 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即我國公務員的范圍限於在政府系統任職的國家公職人員,不包括各級行政機關中的工勤人員。

12、行政授權是指法律、法規將行政職權及行政職責的一部或全部授給非行政機關的社會組織行使的法律行為

13、行政委託,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將某項行政職能委託給某一機關、機構、企事業單位、其他社會組織辦理的行為。

14、行政相對方:在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是其權益受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的個人或組織。

15、行政法制監督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依法對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和是否遵紀守法行為所進行的監督。

16、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17、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

18、行政許可是指行政主體根據行政相對方的申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頒發許可證、執照或批准、登記、認可等方式,允許其從事某項活動,行使某項權利,獲得某種資格和能力的具體行政行為。

19、所謂行政強制是指行政主體為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對行政相對方的人身及財產自由等採取的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總稱。

20、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行政機關或人民法院依法採取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的具體行政行為。

21、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體之間,行政主體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為了實現行政管理的目的,依雙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確立、變更或消滅相互權利與義務的協議。

22、行政指導,就是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的事務范圍內,根據國家的政策規定,或者法律原則,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用非強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該行政相對方的同意或協助,有效地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動的管理行為。

23、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給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24、行政監督是指行政機關實施的法律監督。即行政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的法律監督,以及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監督機關的法律監督。

25、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因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違反其法定職責和義務而應依法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

26、行政救濟,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直接侵害其合法權益,請求有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對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行為實施糾正,並追究其行政責任,以保護行政管理相對方的合法權益。

27、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條件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處理決定的活動。

28、行政賠償即行政侵權賠償。是指行政主體及其行政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因其行為違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了損害,由行政主體給予賠償的法律制度問答題

27、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活動。

28、行政訴訟法是指有關調整人民法院和訴訟參加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審理行政案件中所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以及所形成的各種訴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簡言之,行政訴訟法就是調整行政訴訟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29、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因與行政爭議存在直接利害關系而參加行政訴訟的整個過程或主要階段的人及與他們的訴訟地位相類似的人。

30、行政訴訟證據是指在行政訴訟中用以證明案件事實情況的一切材料和事實。

31、起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人民法院通過行使審判權,依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訴訟行為。

32、審判監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依法對案件再次進行審理的程序。審判監督程序不是必須經過的審理程序,不具有審級的性質,是第一審、第二審以外的檢驗法院已結案件辦案質量的一種監督程序。

33、行政訴訟強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為保證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順利執行,對有妨害訴訟秩序行為的人所採取的強制手段。

34、行政判決是指人民法院根據事實,依據法律法規參照規章,對審理終結的行政訴訟爭議,作出的實體裁判。行政判決分為一審判決和二審判決兩種

3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針對行政訴訟程序問題作出的裁決。行政裁定與行政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6、決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訴訟期間,對訴訟中遇到的特殊事項作出的裁決。

37、涉外行政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審理和執行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所適用的訴訟程序。涉外因素是指行政案件的原告、第三人或者被執行人是外國公民、無國籍人或者外國組織。

填空

1、(C)是行政法律關系必不可少的當事人

A、行政機關 B、行政組織 C、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行政法律關系要素的變更,包括(ABD)

A、主體變更B、客體變更C、形式變更D、內容變更

3、行政法規是(B )制定的關於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國務院 C、國務院組成部門

4、下列組織中不屬於行政主體的是(BC)

A、街道辦事處 B、公安派出所 C、治安聯防隊

5、以行政行為是否具備一定的法定形式為標准,可以將行政行為分為( B )

A、單方行政行為和多方行政行為B、要式行政行為和不要式行政行為

C、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D、一般行政行為和特殊行政行為

6、下列情形中,表明我國行政機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的有(ABC)

A、國務院總理負責領導國務院工作

B、國務院副總理分別負責領導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工作

C、各部部長分別負責領導本部門的工作

D、國務院秘書長負責處理國務院日常工作

7、下列組織中,不屬於一級行政機關的有(BD)

A、鄉人民政府 B、村民委員會

C、鎮人民政府 D、居民委員會

8、( B )屬於行政處分。

A、免職 B、撤職 C、降職 D、辭退

9、公安局給予某人治安管理處罰的行為屬於(B)

A、行政司法行為 B、行政執法行為C、行政立法行為

10、下列機關中,(ACD )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A、北京市人民政府 B、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

C、河北省人民政府 D、河北省石家莊市人民政府

11、根據許可的性質不同,行政許可分為(A )

A、行為許可和資格許可 B、行為許可和事實許可C、一般許可和特殊許可

12、(ABD),不預行政處罰。

A、違法行政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B、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

C、不滿18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D、精神病人在發病期間有違法行為的

13、行政機關委託某建築隊拆除違章建築並向違章者徵收拆除費用的行為是(C)

A、直接強制 B、即時強制 C、代執行 D、執行罰

14、下列各項制裁形式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有(BC)

A、罰金 B、警告 C、拘留 D、拘役

15、行政復議以(A)為一般形式。

A、書面審理B、開庭審理 C、書面審理與開庭審理相結合

16、我國行政賠償實質上是一種(C)賠償。

A、行政機關 B、公務員個人 C、國家

17、如果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時,由(D)人民法院管轄。

A、原告進行選擇B、上級人民法院裁定C、被告所在地D、最先收到起訴狀

18、行政訴訟當事人包括(ABD)

A、原告B、被告C、代理人D、第三人

19、行政訴訟的證據來源於(ABC)

A、 原告舉證B、被告舉證C、人民法院依職權收集和保全

D、全人民檢察院依職權收集和保全的證據。

20、決定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A)

A、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的決定一律不準上訴

B、 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C、 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決定之日起7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D、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決定之日起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1、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B)不適應調解。

A、可以適用 B、不適用 C、應當適應

問答題

1、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由行政法律規范預先規定。

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對等性。

行政法律關系中的行政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具有統一性。

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2、行政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行政法律關系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大要素構成。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也稱行政法主體或行政法律主體,是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

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物、行為和精神財富。

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間權利義務。行政法律關系既然是一種權利義務關系,那麼,由權利、義務構成的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也是行政法律關系不可缺少的要素。

3、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

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除了必須存在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客體以外,還必須具有兩個基本的條件:具有相應的行政法律關系賴以發生的法律根據,即有行政法律規范的存在。具有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發生的法律事實。

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行政法律關系要素的變更,包括主體變更、客體變更和內容變更

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行政法律關系權利義務的消滅。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消滅,從而使原行政法律關系消滅。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內容全部消滅,從而使原法律關系消滅

4、簡述行政法基本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嚴格遵行行政法律規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規范以外的特權,超越法定許可權的行為無效;違法行政行為依法應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體應對其行政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違反實體法和違反程序法都是對行政合法性原則的破壞。實體法是指規定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行政法律規范。程序法則通常是為保證行為程序公正,沒有偏私,從而保障實體權利得以實現的法律規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任何人不能成為審理自己案件的法官。執行這一原則的制度是迴避制度。

(2)行政機關在裁決行政糾紛時不能偏聽偏信,應當給予當事人同等的辯論機會。

(3)決定對當事人不利的事務時,應預先通知當事人並給其發表意見的機會。

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具體要求:

(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這是指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許可權劃分、行政專業部門與綜合部門的許可權劃分、上級與下級的許可權劃分等都必須依據法律確立。各部門不能超過法律賦予的職權范圍,否則即構成違法。

(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這就要求行使行政權力不僅應遵循實體法規范,而且應遵循程序法規范,兩者不能偏廢。

(3)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和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理性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機關不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作出行政決定,而且要求這種決定應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則是基於實際行政活動的需要而存在的。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規范行政活動的法律。主要表現在:

(1)法律不可能規范全部行政活動

(2)法律對行政活動的規范,應留出一定的餘地,以便使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如果法律對行政活動規定得面面俱到,毫無裁量餘地,則最終可能導致行政機關束手無策。

行政合理性原則的具體要求 :

(1)行政行為的動因應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要有正當的動機

所謂正當考慮、正當動機,是指行政機關作出某一行政行為,在其最初的出發點和動機誘因上,不得違背社會公平觀念或法律精神,必須客觀、實事求是,而不是主觀臆斷,脫離實際,或存在法律動機以外的目的追求。

(3)行政行為的內容應合乎情理

所謂合乎情理指合乎事情的常規或規律。

5、行政主體的特徵:

(1)行政主體是享有國家行政權力,實施行政活動的組織這一特徵將行政主體與其他國家機關、組織區別開來。

(2)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主要是指行政主體應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能獨立地對外發布決定和命令,獨立採取行政措施等。

(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對外承擔其行為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8、行政職權的特徵:

(1)強制性

(2)不可處分性

(3)職權與職責的統一性

另外,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還享有行政優先權和行政受益權。行政優先權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時所享有的種種職務上和行為上的優先條件。行政優先權雖然不屬於行政職權,但它與行政職權密切相關,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保障條件。行政優先權主要包括先行處置權、獲得社會協助權和推定有效權。行政受益權是指行政主體從國家所享受到的各種物質優益條件。為了保證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提高行政效率,國家必須向行政主體提供各種物質條件,如財政經費、辦公條件、交通工具等。

9、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

(1)適應需要原則 (2)精簡原則 (3)高效率原則 (4)依法設置的原則

10、公務員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點:

他享受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種權利,同時履行憲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種義務;

他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從事個人行為,但不能以國家名義從事公務行為,否則就是另外一種身分了;

他的個人行為只代表他個人,不具有強制性,而且行為效果歸屬於他自己。

公務員首先是公民,因而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公民。當公務員依法代表國家從事公務時,他就具有了其作為公務員的法律身分,從而享有公務員的法律地位。由於自然人和公務員是兩種不同的法律身分,二者所處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當其處於公務員法律地位時,便顯示出其特點:

公務員有資格作為國家的代表,以公務機關的名義從事公務行為;

公務員享有行政職權,享有行政優益權,同時需要承擔行政職責;

公務員的公務行為具有強制性,公務行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屬公務機關承受;

所屬公務機關對公務員個人過錯負連帶責任。

11、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對方的法律地位是通過其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表現出來的。

(1)行政相對方的權利

A.提出申請的權利 B.參與行政管理的權利 C.聽證的權利 D.了解情況的權利 E.申請行政法上的救濟的權利

(2)行政相對方的義務

A.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 B.協助行政主體執行公務的義務 C.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義務

12、行政法制監督的構成。

行政法制監督是由主體、對象和內容三部分構成的。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專門行政監督機關以及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其中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力性監督,國家機關體系以外的公民、組織所進行的監督屬於權利性監督,權力性監督主體一般能對被監督主體直接採取法律上的措施,產生法律效力。而權利性監督主體則不能作出直接產生法律效果的監督行為,而只能通過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等方式向權力性監督主體反映,或通過新聞媒體曝光而引起權力性監督主體的注意,最終由權力性監督主體採取具有直接法律效果的措施。因此,權利性監督主體的監督是啟動行政法制監督的前提和基礎,二者結合在一起共同實現行政法制監督的目標。

行政法制監督的對象是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行政主體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主體的工作人員包括行政機關的公務員和被授權的組織中的行使行政職權的工作人員。

行政法制監督的內容是監督行政主體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以及監督國家公務員及被授權組織中的工作人員是否遵紀守法。

13、行政行為的特徵是:

(1)行政行為是執行法律的行為,任何行政行為均須有法律根據,具有從屬法律性,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或授權,行政主體不得作出任何行政行為。

(2)行政行為具有一定的裁量性,這是由立法技術本身的局限性和行政管理的廣泛性、變動性、應變性所決定的。

(3)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具有單方意志性,不必與行政相對方協商或徵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即使是在行政合同行為中,在行政合同的締結、變更、解除與履行等諸方面,行政主體均具有與民事合同不同的單方意志性。

(4)行政行為是以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帶有強制性,行政相對方必須服從並配合行政行為。否則,行政主體將予以制裁或強制執行。這種強制性與單方意志性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行政行為的強制性,就無法實現行政行為的單方意志性。

14、行政行為的構成要件。

(1)主體合法

所謂主體合法是指作出行政行為的組織必須具有行政主體資格,能以自己的名義作出行政行為,並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能夠成為行政主體的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並且該行政主體應當是依法設置的行政機關或是依法被授予行政職權的組織。

由於行政行為通常是由行政主體的具體工作人員實施的,因此這些工作人員應具備法定條件,才能保證行政行為的合法有效性。另外,主體合法除了要求行為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以外,還要求其行為必須在許可權范圍內。若行政主體的行為超出其許可權范圍,則其行為不合法。

(2)內容合法

內容合法要求:

A.行為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有充分的事實根據。

B.行為有明確的依據,正確適用了法律、法規、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C.行為必須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

程序是實施行政行為所經過的步驟、時限方式等。任何行政行為均須通過一定的程序表現出來,沒有脫離程序的行政行為。行為的程序是否合法影響著行政行為實體的合法性。程序合法要求:

A.行政行為符合行政程序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和制度。B

B.行政行為應當符合法定的步驟和順序。

15、行政立法的性質

行政立法既有行政的性質,是一種抽象行政行為,又具有立法的性質,是一種准立法行為。應當結合這兩個方面來認識行政立法。

A.行政立法的行政性質

行政立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立法所調整的對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務及與行政管理密切關聯的事務;

行政立法的根本目的是實施和執行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實現行政管理職能。

B.行政立法的立法性質

(a)行政立法是有權行政機關代表國家以國家名義制定行政法律規范的活動。(b)行政立法所制定的行為規則屬於法的范疇,具有法的基本特徵,即普遍性、規范性和強制性。(c)行政立法必須遵循相應的立法程序。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必須經過起草、徵求意見、會議審查、通過、簽署、公布等法定程序。

16、行政強制的特徵

A.行政強制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在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沒有權力直接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情況下,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實施強制,但行政強制的主體並不因此而變成人民法院,行政強制也未因此改變其行政的性質。

B.行政強制的對象是相對方的財物和人身自由。由於相對方拒不履行行政法義務,或對社會秩序及他人人身健康和安全可能構成危害或其本身正處在或將處於某種危險狀態中,而導致行政主體作出行政強制行為。

C.行政強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

17、行政強制執行具有以下特徵:

(1)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相對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為前提

(2)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或者人民法院來實施

(3)行政強制執行的對象范圍廣泛

(4)行政強制執行不允許進行執行和解

18、行政合同有如下特徵:

A.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必須是行政主體 B.行政合同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目標;C.行政合同的雙方意思表示必須一致 D.在行政合同的履行、變更或解除中,行政主體享有行政優益權

19、行政指導有以下特徵:

(1)行政指導是非權力行政活動(2)行政指導是一種事實行為(3)行政指導是行政機關單方面的意思表示,屬於單方行為(4)行政指導是一種適用較大幅度的彈性的管理領域(5)行政指導適用法律優先的原則(6)行政指導是一種外部行為

20、行政處罰的特徵

A.行政處罰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義務為目的。也就是說,行政處罰不是在個人或組織不履行法定義務時,促使義務人承擔義務的措施,而是對個人或組織不履行法定義務或不正當行使權利時的一種制裁,促使其不再重犯。行政處罰的這一特徵使其與行政強制執行區別開來。

B.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司法機關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適用主體,這就將行政處罰與刑罰區別開來。刑罰只能由司法機關來適用和執行,行政機關不能作為適用刑罰的主體。

C.行政處罰的適用對象是作為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屬於外部行政行為。這一特點將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區別開來,行政處分是一種內部行為,是基於行政機關內部管理的層級關系或內部監督關系而形成的。被處分的對象只能為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由行政機關任命或管理的人員。而一般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則不能成為行政處分的對象。

『柒』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介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15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48次會議通過)
為正確適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結合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實際,現就有關條款的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人民法院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對當事人依法提起的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接收起訴狀後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並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
當事人對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二條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三項規定的「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是指: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並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並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後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人民法院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第四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對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提起訴訟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五條 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包括行政機關的正職和副職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可以另行委託一至二名訴訟代理人。
第六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第七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第八條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
第九條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審查原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同時,一並審查復議程序的合法性。
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對原行政行為合法性共同承擔舉證責任,可以由其中一個機關實施舉證行為。復議機關對復議程序的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
第十條 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相應判決。
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原行政行為和復議決定的,可以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人民法院判決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的,應當同時判決撤銷復議決定。
原行政行為合法、復議決定違反法定程序的,應當判決確認復議決定違法,同時判決駁回原告針對原行政行為的訴訟請求。
原行政行為被撤銷、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給原告造成損失的,應當由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承擔賠償責任;因復議程序違法給原告造成損失的,由復議機關承擔賠償責任。
第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徵收徵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第十二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參照民事法律規范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第十三條 對行政協議提起訴訟的案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第十四條 人民法院審查行政機關是否依法履行、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是否合法,在適用行政法律規范的同時,可以適用不違反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規范。
第十五條 原告主張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或者單方變更、解除協議違法,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確認協議有效、判決被告繼續履行協議,並明確繼續履行的具體內容;被告無法繼續履行或者繼續履行已無實際意義的,判決被告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賠償。
原告請求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理由成立的,判決解除協議或者確認協議無效,並根據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作出處理。
被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其他法定理由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給原告造成損失的,判決被告予以補償。
第十六條 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准用民事案件交納標准;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適用行政案件交納標准。
第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一並審理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相關民事爭議,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不予准許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決定,並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其他渠道主張權利:
(一)法律規定應當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的;
(二)違反民事訴訟法專屬管轄規定或者協議管轄約定的;
(三)已經申請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
(四)其他不宜一並審理的民事爭議。
對不予准許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十八條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民事爭議應當單獨立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
審理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裁決的案件,一並審理民事爭議的,不另行立案。
第十九條 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相關民事爭議,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的相關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當事人在調解中對民事權益的處分,不能作為審查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的根據。
行政爭議和民事爭議應當分別裁判。當事人僅對行政裁判或者民事裁判提出上訴的,未上訴的裁判在上訴期滿後即發生法律效力。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將全部案卷一並移送第二審人民法院,由行政審判庭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發現未上訴的生效裁判確有錯誤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第二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人民法院一並審查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第二十一條 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人民法院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並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
第二十二條 原告請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理由成立,被告違法拒絕履行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依法履行原告請求的法定職責;尚需被告調查或者裁量的,應當判決被告針對原告的請求重新作出處理。
第二十三條 原告申請被告依法履行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等給付義務的理由成立,被告依法負有給付義務而拒絕或者拖延履行義務且無正當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相應的給付義務。
第二十四條 當事人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四)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者檢察建議: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法院基於抗訴或者檢察建議作出再審判決、裁定後,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
第二十六條 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
2015年5月1日前尚未審結案件的審理期限,適用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審理期限的規定。依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已經完成的程序事項,仍然有效。
對2015年5月1日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不服申請再審,或者人民法院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性規定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的規定。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捌』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姜明安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rp4q

書名: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作者:姜明安 編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8

頁數:657

內容簡介: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要求,為高校法學專業14門核心課程編寫的專門教材之一。《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全面、系統、深入地闡釋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研究的范圍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則及行政法、行政法學的歷史發展;行政法主體的一般理論及行政主體的職責、職權、管理手段與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行政行為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行為的性質、特徵、構成要件、合法要件與各種類別行政行為的運作程序;行政救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性質、功能、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管轄、程序與裁判標准;行政賠償的一般理論及行政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歸責原則、賠償范圍、方式、標准與程序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主要以我國行政法治實踐和行政法學說為基本研究素材,同時吸收、借鑒了國外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量成果。《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在繼承、批判和揚棄國外行政法學的控權論、管理論、行政權力本位論、相對人權利本位論等各種學術流派的基礎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行政法學理論體系框架。

作者簡介:

姜明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其主要著作和論文有:《行政法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行政法與行政訴訟》(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年出版)、《行政訴訟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出版)、《論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法律控制》(載《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行政的現代化與行政程序制度》(載《中外法學》1998年第1期)等。

熱點內容
司法拘留逃跑 發布:2025-01-06 06:27:12 瀏覽:970
快遞公司不按勞動法 發布:2025-01-06 06:13:46 瀏覽:912
新公司法貨幣出資比例 發布:2025-01-06 06:07:36 瀏覽:286
嵊州人民法院拍賣網 發布:2025-01-06 06:02:40 瀏覽:514
司法強拆程序 發布:2025-01-06 05:49:45 瀏覽:996
民事訴訟法答辯期審判期間 發布:2025-01-06 05:46:55 瀏覽:554
刑事訴訟法審委會 發布:2025-01-06 05:30:53 瀏覽:385
清華大學行政法考研經驗貼 發布:2025-01-06 04:46:05 瀏覽:570
法官任職步驟 發布:2025-01-06 04:15:55 瀏覽:143
2013年執業葯師葯事管理與法規答案 發布:2025-01-06 04:15:00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