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一定要有被告嗎

行政訴訟法一定要有被告嗎

發布時間: 2024-04-07 10:41:05

『壹』 《行政法》-----行政訴訟被告

 直接起訴被告資格的確定

一、行政機關的被告資格:1.被告是有資格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對外開展行政活動,並對被訴行政行為承擔實體法律責任的主體。 2.意思自治,責任自負。應當由獨立對外作出意思表示的行政機關作為被告,這里包括兩重要素∶一得有行政職權(臨時機構、內設機構不能作為被告的原因就在此處);二得獨立對外作出意思表示行使權力。 3.行政機關即使在其越權的情況下,只要獨立對外作出意思表示,依然由其作為被告 《行政訴訟法》第26條第1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二、授權與委託制度的被告資格

(一)一般規則 1.行政授權基指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非國家行政機關以自己的名義行使特定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法律行為。 2.行政委託是指行政機關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依法將其一部分行政職權委託給其他組織或者個人行使的法律行為。被委託者沒有獨立開展行政活動並承擔責任的資格,應當由委託者承擔行政責任,作為行政訴訟被告。 3.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行政機關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條:1.《行政訴訟法》第2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2.《行政訴訟法》第20條露5敢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2.《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0條第S款丑 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行政機關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屬於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攻機關為被告。4.【行政訴訟法同法解釋)第2條第2款對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三、共同行為及易混淆概念

1.《行政訴訟法》第26條第4款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2.《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6條☆ 原告所起訴的被告不適格,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變更被告; 原告不同意變更的,裁定駁回起訴。 應當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參加訴訟,但行政復議機關作共同被告的除外。

 3.《行政許可法》第 26條第2款 行政許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兩個以上部門分別實施的,本級人民政府可以確定一個部門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並轉告有關部門分別提出意見後統一辦理,或者組織有關部門聯合辦理、集中辦理

 四、經批准行為的被告資格: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9 條 當事人不服經上級行政機關批準的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以在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為被告。

 五、行政機關被撤銷後被告資格問題:《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 23條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沒有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以其所屬的人民政府為被告;實行垂直領導的,以垂直領導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為被告

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被告資格問題:1.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 國務院、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管理機構是最為正式化的開發區模式,完全可以將其類比作"區政府"。開發區管理機構及其所屬的開發區環保局、開發區財政局等管理部門均具有被告資格。2.非國務院、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1)在取得有效授權的情況下,開發區管理機構有權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2)在未取得有效授權的情況下,開發區管理機構無權成為行政訴訟的被告,應當以開發區的設立者地方政府為被告 經過復議再起訴被告的確立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第26條第2、3款☆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22條☆☆ 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所認定的主要事實和證據、改變原行政行為所適用的規范依據,但未改變原行政行為處理結果的,視為復議機關維持原行政行為。 復議機關確認原行政行為無效,屬於改變原行政行為。 復議機關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屬於改變原行政行為,但復議機關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確認原行政行為違法的除外。

 第134條第1、2款 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二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行政復議決定既有維持原行政行為內容,又有改變原行政行為內容或者不予受理申請內容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

『貳』 行政案件的被告必須是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嗎

行政訴訟的被告必須是行政主體,一般是行政機關,還有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訴訟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權益和與之發生行政爭議,而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行政主體。行政訴訟的被告不是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而是行政機關本身。在行政訴訟中納仔爛,行政主體始終作為被告,這是行政訴訟的一大特點。
一、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一)1、行政主體是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的組織;2、行政主體是能夠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3、行政主體是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4、行政主體應當是組織,個人不能成為行政主體。
(二)被告應當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
二、直接向和經過行政復議以後向被告的確定。
在我國,就救濟途徑而言,行政訴訟案件有兩類:一類是經過行政復議以後再向人民另一類是不經過行政復議程序當事人直接向人民的。前者稱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案件,後者稱直接的訴訟行政訟訟案件。
⑴、直接的行政訟訟案件的被告的確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1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提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是被告。」因此,直接的行政訟訟案件的被告是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
⑵、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案件被告的確定。經行政復議的行政訴訟案件,是指經過行政復議程序之後,復議申請人對復議結果不服,繼而向人民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2款規定:「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三、共同行政行為中被告的確定。
《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3款規定:「兩個以上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是共同被告。」這是說,當兩個以上的行政主體作出同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時,它們是共同被告。共同被告之間負有連帶責任,當事人不能只選擇其中一個作為訴訟對象。這里必須說明的是,共同被告的構成必須是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組織都是行政主體,非行政主體不能與行政主體組成共同被告。

四、行政授權關系中被告的確定。
《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4款規定:「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行政訴訟若干問題解釋》第20條、第21條的規定看,最高人民已把授權法的范圍從「法律、法規」擴大到「規章」。據此,行政訴訟法意義上的「授權」,系指法律、法規與規章把某一國家行政職權設定給某一組織的行為。
五、行政委託關系中被告的洞漏確定。
《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4款規定:「由委託的組織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是被告。」《行政訴訟若干問題解釋》第21條又補充規定:「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訟的,應當以該為被告。」這些規定,明確了行政委託的特徵與在行政委託關系中對被告的認定。
六、被撤銷後被告的確定。
被撤銷,在機構精間、改革中是常有的事。行政訴訟法對這種情況下被告如何確認作了規定。《行政訴訟法》第25條第5款規定:「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是被告。」從理論與實踐上說,被撤銷以後,繼續行使其職權的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一個被撤銷後,它原有的職權被並入到另一個之中,這時,這一被並入職權的屬於「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被告得由它來承擔。另一種情況是一個被撤銷之後,它的職權沒有被明確並入到另一個之中,這時,應由撤銷其的作為「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被告得由它來承擔。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第二十六條 當事人戚賀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樣的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的,為共同訴訟。
第二十七條 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
第二十八條 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為訴訟。
第二十九條 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為訴訟。
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者所在單位推薦的人,以及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第三十條 代理訴訟的律師,可以依照規定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可以向有關組織和公民調查,收集證據。對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保密。
經人民法院許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代理人可以查閱本案庭審材料,但涉及國家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叄』 行政訴訟法規定哪些機關可成為被告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內民法院提起訴容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肆』 行政訴訟法中的被告必須是什麼

來行政訴訟的被告源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管理方,即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行政訴訟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管理中的相對方,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行政訴訟的當事人雙方的訴訟地位是恆定的,不允許行政主體作為原告起訴行政管理相對方。這個特點與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不同。民事訴訟中訴訟雙方當事人均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原被告不具有恆定性,允許被告反訴;而刑事訴訟,也存在著自訴案件中允許被告人作為被害人所訴自訴人。

『伍』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被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是誰

《行政訴訟法》
第二十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具體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 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該組織是被告,由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組建並賦予行政管理職能但不具有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能力的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組建該機構的行政機關為被告。
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授權行使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超出法定授權范圍實施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實施該行為的機構或者組織為被告。
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在沒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情況下,授權其內設機構、派出機構或者其他組織行使行政職權的,應當視為委託。當事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該行政機關為被告。

『陸』 行政訴訟法中,怎樣確定行政訴訟中的被告

被告主體的確認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作被告。

2、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內作被告。

3、由法律、法規容授權的組織所作的具體行為,該組織是被告。

4、委託某一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5、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派出機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機關被撤銷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6)行政訴訟法一定要有被告嗎擴展閱讀:

如果派出機構得到法律、法規、規章的授權,原則上,派出機構具有行政主體資格,以派出機構為被告。但是在越權方面要分兩種情況:

①派出機構超越了授權的幅度,以派出機構為被告。

②派出機構超越了授權的種類,以派出機構所在機關為被告。以派出所為例,其職權為500元以下罰款和警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罰款10000元的決定,派出所為被告。如果派出所作出了拘留決定,公安局為被告。

『柒』 行政案件的被告必須是

行政訴訟的被告是行政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審理並作出裁判的活動。簡言之,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適用司法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一般是在行政機關執行行政行為中使用權利侵害他人利益,或者未按法律所規定的要求執行而導致當事人利益受損,其當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解決的是行政爭議。行政爭議即所謂的「官民」之爭。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認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違法,可以依法採取行政強制措施、實施行政處罰,無需提起行政訴訟。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違法,則只能通過提起行政訴訟等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在行政訴訟中,原告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被告則只能是行政機關。如果行政處罰是派出所依職權作出的,行政訴訟的被告應當是派出所,不能起訴公安局。因為派出所是市、縣(區)公安局管理治安工作派出機構,是公安機關的基層組織,有權作出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一)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三)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四)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於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五)對徵收、徵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六)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
(九)認為行政機關違法集資、攤派費用或者違法要求履行其他義務的;
(十)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
(十一)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
(十二)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熱點內容
投資擔保公司法律顧問合同 發布:2025-01-06 06:51:19 瀏覽:413
司法拘留逃跑 發布:2025-01-06 06:27:12 瀏覽:970
快遞公司不按勞動法 發布:2025-01-06 06:13:46 瀏覽:912
新公司法貨幣出資比例 發布:2025-01-06 06:07:36 瀏覽:286
嵊州人民法院拍賣網 發布:2025-01-06 06:02:40 瀏覽:514
司法強拆程序 發布:2025-01-06 05:49:45 瀏覽:996
民事訴訟法答辯期審判期間 發布:2025-01-06 05:46:55 瀏覽:554
刑事訴訟法審委會 發布:2025-01-06 05:30:53 瀏覽:385
清華大學行政法考研經驗貼 發布:2025-01-06 04:46:05 瀏覽:570
法官任職步驟 發布:2025-01-06 04:15:55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