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和行政訴訟法
⑴ 行政訴訟法和土地管理法哪個是上位法
《行政訴訟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是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制定審議通過的位階一樣的法律,是同位法,而不是上位法或者下位法之分。
就法的效力位階而言,法可分為三類,即上位法,下位法和同位法。
這是從法的淵源而言的:就法律效力大小而言,效力大的為上位法,它之下生效的為下位法。
比如說憲法和其他法律部門的關系,憲法就是上位法,因為其他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其他的法律如刑法民法就是下位法。
《立法法》確立劃分法律位階的標准或規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中央立法優於地方立法。當中央立法與地方立法發生沖突時,中央立法處於優位、上位,地方立法無效。在法律效力等級問題上,中央立法構成上位法,地方立法構成下位法。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以及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高於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以及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章)。
第二、同級權力機關的立法高於同級行政機關的立法。當同級的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立法發生沖突時,權力機關的立法處於上位、優位,同級行政機關的立法無效。因此,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高於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法律屬於上位法,行政法規則屬於下位法。同樣,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政府規章。
第三、同類型的立法根據其立法主體的地位確立法律位階關系。在權力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立法類型中,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在行政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立法類型中,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法律效力等級高於國務院部門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法律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四、權力機關(這里僅指人民代表大會)及其組成的常設機構(人大常委會)之間,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規性文件效力等級高於其常設機構即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規性文件。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效力等級高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等級高於較大的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
但是《立法法》並不是對所有的法律淵源都作出了法律位階的規定。如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之間的法律位階關系;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之間的法律位階關系均是立法法未明確規定位階的特殊關系。雖然《立法法》第86條規定了當以上類型的立法發生法律沖突時法律適用規則,但這種規定不屬於法律位階的規定。因此,並非所有的法律淵源均可以納入法律位階的序列。
⑵ 鏈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叧浜庡$悊娑夊強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琛屾斂妗堜歡鑻ュ共闂棰樼殑瑙勫畾
娉曞緥鍒嗘瀽錛氭渶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叧浜庡$悊娑夊強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琛屾斂妗堜歡鑻ュ共闂棰樼殑瑙勫畾錛2011騫5鏈9鏃ユ渶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垽濮斿憳浼氱1522嬈′細璁閫氳繃錛
娉曢噴銆2011銆20鍙
涓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鏈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叕鍛
銆婃渶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叧浜庡$悊娑夊強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琛屾斂妗堜歡鑻ュ共闂棰樼殑瑙勫畾銆嬪凡浜2011騫5鏈9鏃ョ敱鏈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垽濮斿憳浼氱1522嬈′細璁閫氳繃錛岀幇浜堝叕甯冿紝鑷2011騫9鏈5鏃ヨ搗鏂借屻
浜岄浂涓涓騫村叓鏈堜竷鏃
涓烘g『瀹$悊娑夊強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鐨勮屾斂妗堜歡錛屾牴鎹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鐗╂潈娉曘嬨併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鍦熷湴綆$悊娉曘嬪拰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琛屾斂璇夎兼硶銆嬬瓑鏈夊叧娉曞緥瑙勫畾錛岀粨鍚堣屾斂瀹″垽瀹為檯錛屽埗瀹氭湰瑙勫畾銆
娉曞緥渚濇嵁錛氥婃渶楂樹漢姘戞硶闄㈠叧浜庡$悊娑夊強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琛屾斂妗堜歡鑻ュ共闂棰樼殑瑙勫畾銆
絎涓鏉 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鐨勬潈鍒╀漢鎴栬呭埄瀹沖叧緋諱漢錛堜互涓嬬畝縐板湡鍦版潈鍒╀漢錛夎や負琛屾斂鏈哄叧浣滃嚭鐨勬秹鍙婂啘鏉戦泦浣撳湡鍦扮殑琛屾斂琛屼負渚電姱鍏跺悎娉曟潈鐩婏紝鎻愯搗璇夎肩殑錛屽睘浜庝漢姘戞硶闄㈣屾斂璇夎肩殑鍙楁堣寖鍥淬
絎浜屾潯 鍦熷湴鐧昏版満鏋勬牴鎹浜烘皯娉曢櫌鐢熸晥瑁佸垽鏂囦功銆佸崗鍔╂墽琛岄氱煡涔︽垨鑰呬徊瑁佹満鏋勭殑娉曞緥鏂囦功鍔炵悊鐨勫湡鍦版潈灞炵櫥璁拌屼負錛屽湡鍦版潈鍒╀漢涓嶆湇鎻愯搗璇夎肩殑錛屼漢姘戞硶闄涓嶄簣鍙楃悊錛屼絾鍦熷湴鏉冨埄浜鴻や負鐧昏板唴瀹逛笌鏈夊叧鏂囦功鍐呭逛笉涓鑷寸殑闄ゅ栥
絎涓夋潯 鏉戞皯濮斿憳浼氭垨鑰呭啘鏉戦泦浣撶粡嫻庣粍緇囧規秹鍙婂啘鏉戦泦浣撳湡鍦扮殑琛屾斂琛屼負涓嶈搗璇夌殑錛岃繃鍗婃暟鐨勬潙姘戝彲浠ヤ互闆嗕綋緇忔祹緇勭粐鍚嶄箟鎻愯搗璇夎箋
鍐滄潙闆嗕綋緇忔祹緇勭粐鎴愬憳鍏ㄩ儴杞涓哄煄闀囧眳姘戝悗錛屽規秹鍙婂啘鏉戦泦浣撳湡鍦扮殑琛屾斂琛屼負涓嶆湇鐨勶紝榪囧崐鏁扮殑鍘熼泦浣撶粡嫻庣粍緇囨垚鍛樺彲浠ユ彁璧瘋瘔璁箋
絎鍥涙潯 鍦熷湴浣跨敤鏉冧漢鎴栬呭疄闄呬嬌鐢ㄤ漢瀵硅屾斂鏈哄叧浣滃嚭娑夊強鍏朵嬌鐢ㄦ垨瀹為檯浣跨敤鐨勯泦浣撳湡鍦扮殑琛屾斂琛屼負涓嶆湇鐨勶紝鍙浠ヤ互鑷宸辯殑鍚嶄箟鎻愯搗璇夎箋
絎浜旀潯 鍦熷湴鏉冨埄浜鴻や負鍦熷湴鍌ㄥ囨満鏋勪綔鍑虹殑琛屼負渚電姱鍏朵緷娉曚韓鏈夌殑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鎵鏈夋潈鎴栦嬌鐢ㄦ潈鐨勶紝鍚戜漢姘戞硶闄㈡彁璧瘋瘔璁肩殑錛屽簲褰撲互鍦熷湴鍌ㄥ囨満鏋勬墍闅跺睘鐨勫湡鍦扮$悊閮ㄩ棬涓鴻鍛娿
絎鍏鏉 鍦熷湴鏉冨埄浜鴻や負涔$駭浠ヤ笂浜烘皯鏀垮簻浣滃嚭鐨勫湡鍦扮『鏉冨喅瀹氫鏡鐘鍏朵緷娉曚韓鏈夌殑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鎵鏈夋潈鎴栬呬嬌鐢ㄦ潈錛岀粡澶嶈鍚庡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搗璇夎肩殑錛屼漢姘戞硶闄㈠簲褰撲緷娉曞彈鐞嗐
娉曞緥銆佹硶瑙勮勫畾搴斿綋鍏堢敵璇瘋屾斂澶嶈鐨勫湡鍦拌屾斂妗堜歡錛屽嶈鏈哄叧浣滃嚭涓嶅彈鐞嗗嶈鐢寵風殑鍐沖畾鎴栬呬互涓嶇﹀悎鍙楃悊鏉′歡涓虹敱椹沖洖澶嶈鐢寵鳳紝澶嶈鐢寵蜂漢涓嶆湇鐨勶紝搴斿綋浠ュ嶈鏈哄叧涓鴻鍛婂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搗璇夎箋
絎涓冩潯 鍦熷湴鏉冨埄浜鴻や負琛屾斂鏈哄叧浣滃嚭鐨勮屾斂澶勭綒銆佽屾斂寮哄埗鎺鏂界瓑琛屾斂琛屼負渚電姱鍏朵緷娉曚韓鏈夌殑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鎵鏈夋潈鎴栬呬嬌鐢ㄦ潈錛岀洿鎺ュ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搗璇夎肩殑錛屼漢姘戞硶闄㈠簲褰撲緷娉曞彈鐞嗐
絎鍏鏉 鍦熷湴鏉冨睘鐧昏幫紙鍖呮嫭鍦熷湴鏉冨睘璇佷功錛夊湪鐢熸晥瑁佸垽鍜屼徊瑁佽佸喅涓浣滀負瀹氭堣瘉鎹錛屽埄瀹沖叧緋諱漢瀵硅ョ櫥璁拌屼負鎻愯搗璇夎肩殑錛屼漢姘戞硶闄㈠簲褰撲緷娉曞彈鐞嗐
絎涔濇潯 娑夊強鍐滄潙闆嗕綋鍦熷湴鐨勮屾斂鍐沖畾浠ュ叕鍛婃柟寮忛佽揪鐨勶紝璧瘋瘔鏈熼檺鑷鍏鍛婄『瀹氱殑鏈熼檺灞婃弧涔嬫棩璧瘋$畻銆
絎鍗佹潯 鍦熷湴鏉冨埄浜哄瑰湡鍦扮$悊閮ㄩ棬緇勭粐瀹炴柦榪囩▼涓紜瀹氱殑鍦熷湴琛ュ伩鏈夊紓璁錛岀洿鎺ュ悜浜烘皯娉曢櫌鎻愯搗璇夎肩殑錛屼漢姘戞硶闄涓嶄簣鍙楃悊錛屼絾搴斿綋鍛婄煡鍦熷湴鏉冨埄浜哄厛鐢寵瘋屾斂鏈哄叧瑁佸喅銆
絎鍗佷竴鏉 鍦熷湴鏉冨埄浜轟互鍦熷湴綆$悊閮ㄩ棬瓚呰繃涓ゅ勾瀵歸潪娉曞崰鍦拌屼負榪涜屽勭綒榪濇硶錛屽悜浜烘皯娉曢櫌璧瘋瘔鐨勶紝浜烘皯娉曢櫌搴斿綋鎸夌収琛屾斂澶勭綒娉曠浜屽嶮涔濇潯絎浜屾劇殑瑙勫畾澶勭悊銆
⑶ 土地法徵收土地規定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擬申請徵收土地的,應當開展擬徵收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並將徵收范圍、土地現狀、徵收目的、補償標准、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等在擬徵收土地所在的鄉(鎮)和村、村民小組范圍內公告至少三十日,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村民委員會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多數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召開聽證會,並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會情況修改方案。 一、關於住宅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農村寶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該法第六十二條進一步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寶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寶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農村村民原宅基地及地上建築物可參照一定標准(如建房成本等)對地上建築物給予補償
二、關於耕地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徵收士地的,按照被徵收士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士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士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三、關於征地補償費用支付
徵收土地的各項費用應當自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如果未依法獲得補償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實施徵收:
(一)軍事和外交需要用地的;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信、郵政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用地的;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區綜合服務、社會福利、市政公用、優撫安置、英烈保護等公共事業需要用地的;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扶貧搬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需要用地的;
(五)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實施的成片開發建設需要用地的;
(六)法律規定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其他情形。
前款規定的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專項規劃;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建設活動,還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第(五)項規定的成片開發並應當符合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
⑷ 土地使用權出現爭議如何確權_土地使用權的年限
土地使用權(Land Use Rights)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土地使用權出現爭議時的相關 法律知識 。
土地使用權出現爭議確權的 方法
一、行政訴訟在土地確權案件中的作用與立法預求相去甚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一條規定:“為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顯然本法的立法目的是為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提供保障,為行政相對人的權利救濟提供 渠道 ,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這就是訴訟法的立法目的、立法預求。就土地確權案件而言,行政訴訟的立法預求難以實現。理由如下:
1、土地確權案件不僅涉及土地行政管理關系,同時涉及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關系。單純的行政訴訟以審查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的審查制度,很難觸及查清行政爭議的本質,使行政審判的審查停留在行政行為的是否合法的表層的問題上,當然這對於行政審判而言是核心問題,而從“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角度講,這里的審查顯然屬於表層次的問題,這是行政訴訟審查制度與立法目的在土地確權案件中暴露出的矛盾。
2、行政相對人的訴訟請求往往得不到人民法院的審查角度、范圍完整的呼應。行政相對人之訴願在於實現橘者其對土地的使用權,實現其民法上的物權,希望人民法院通過行政審判監督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從而實現其根本的請求,但行政訴訟的審查角度雖然立足於相對人的民法上的權利即土地使用權而賦予其起訴的資格,但審查的靶子是行政行為是否違法。依照《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之規定,人民法院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全面審查,只要存在五種違法情形中的任何一種即應判決撤銷。相對人民法上的權利是否可以得以實現,並不是行政判決關注的焦點,其裁判的結果也往往不能滿足相對人的根本的訴訟請求。
3、撤銷判決對相對人的土地使用權保護只能是宣告式的,宣告被訴確權行為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也不能真正使其權利的內容明朗化、確定化。因此,即使判決撤銷確權文件,決定也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第四、審判實踐中存在大量的行政機關敗訴後不再作作為,拖延作為的問題,有的將矛盾推向法院,從而使當事人最高關注的土地權利懸而未決,使當事人長期陷入無盡的紛爭中,審判實踐中因不服土地確權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反復審理長達五、六年的並不罕見,審判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均受到質疑。
上述問題實質就是行政審判土地確權案件並不能一步到位,切中當事人真正的訴願,將其關注的民事爭議解決徹底。針對該問題,有人提出以行政附帶民事的方式一並解決,鍵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的98條解釋第61條似乎採用了此觀點。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對98條司法釋義專著對該條解釋又稱行政與民事的判決、裁定一般分別作出。
這其實並不是附帶民事訴訟,只能是同一審判組織包攬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而已,況且分別作出必然由行政庭作出民事判決,違反了法院組織法及訴訟法的規定。因此筆者認為應當明確行政附帶民事制度。這類行政爭議基於民事而言,人民法院審理民事爭議是天經地義,合並審理不存在理論上的障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出台前,土地使用權爭議案件本身就是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審理。在行政訴訟中,無論是原告或圓亮薯是第三人提出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請求都應該允許,而事實上無論原告或第三人除對被訴確權決定表示異議或支持外,對爭議土地的歸屬肯定是要提出自己的請求。
基於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人民法院可以一並審理,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判決的情形歸納如下:
(一)政府對土地之確權行為合法的,判決維護。
(二)土地確權主要證據充分,而存在程序或適用法律錯誤的判決確認違法由人民法院以司法權確認土地權。
(三)土地確權主要證據不足,而法庭可查明事實的直接由法院判決確權。
(四)土地確權主要依據不足,而人民法院又無法查明權屬的亦由人民法院本著尊重歷史、方便生產、生活的原則,依相鄰權理論法律作出土地權屬判決。
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關於相鄰關系的訴權規定與《土地法》中關於土地權屬爭議解決機制沖突。
98條解釋第61條僅限於被告對平等主體之間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違法方能啟動行、民一並審理程序,對被告作出的頒發土地證書的確權行為在頒證違法的情形下是否應啟動行政附帶民事裁判程序?實踐中很少有人提及。因為這里不存在行政裁決而且裁決違法的前提。而實踐中,不服頒發土地證而引起的行政案件在全國范圍一直在20%以上,這類土地確權案件能否得到妥善的歸屬和處理關繫到行政審判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的安定。
實踐中不服頒發土地證的情形有以下兩種:
一是有證的起訴政府給另一方頒證侵權;
二是無證的起訴政府給另一方頒證行為侵權。筆者認為,無論起訴方有無相關證件起訴政府給另一方頒證行為侵權,只要有行政訴訟法上所稱政府頒證行為與其有利害關系即是有原告資格,可以起訴。但問題是頒證行為被撤,被維持當事人間暗含的民事爭議並未消除,而人民法院又不能一並解決。筆者認為如上述兩種起訴的情況,過去的行政審判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不服頒證行為並沒有反映矛盾的實質。因此,人民法院沒有釐清不服確權行為的實質而簡單地受理而形成了隔靴撓癢。筆者認為,此類糾紛應當屬於土地使用權爭議。理由如下:所謂土地權屬爭議,望文生義是指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歸屬爭議。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3年1月3日國土資源部公布,同年3月1日實施)即採用了上述定義。針對上述不服頒證行為的行政訴訟案件,表面看是對政府的頒證行為不服,僅指一具體行政行為而言,而事實上當事人不服之理由則是當事人認為該行為侵犯了其特定范圍的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當事人起訴的前提必然是關於特定范圍的土地權屬與相鄰方或其他相關方產生了不同的認識,各自均主張權利,否則根本不可能引起一方對政府給另一方頒證行為不服的問題。
既然如此,頒證行為僅僅是造成土地權屬爭議的原因,而當事人的訴願指向應該是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歸屬,因此,應該看到在原告與第三人間存在的土地權屬爭議才是原告起訴的真正原因,故頒證行為是表象,糾紛實質是土地權利之歸屬。因此,人民法院拋開人民政府直接審理頒證行為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糾紛。
筆者認為讓人民政府依《土地管理法》第16條按土地權屬爭議進行解決,人民法院在爭議違法、當事人不服再提起行政訴訟時,人民法院依行政附帶民事判決的方式一並解決應該是一步到位的解決爭議的最佳方式。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有學者也認為,土地權屬爭議的前提是各方均沒有權屬合法、面積准確、址清楚的權屬證明文件、辦法文件,但歷史上已由他人無條件合理的長期使用至今,造成永久性佔有的事實。
這是對土地權屬爭議外延的人為的限制,爭議是雙方當事人的態度,至於爭議是否有道理那是實體問題,即使雙方均有證件,各方也仍然對證件的理解表示不同的意見,依然可以形成權屬爭議。《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20條規定,處理爭議機關應當審查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中第(一)項為人民政府頒發的確定土地權屬的憑證。由此可見,有證件依然可以形成爭議。
有一點須要說明的是人民政府的處理結論、方式,《辦法》並沒有明確如裁判的形式多種多樣。筆者認為這種裁決是一種准司法的行為,應該包括駁回申請,維持現狀,如須撤銷土地證件(該爭議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應對爭議的土地歸屬作出結論。如果不作為土地爭議先行由政府處理。
相鄰方的任何一方起訴,很多情形下會形成互訴對方的土地證,甚至雙方均被撤銷,再由政府重新確權又可能產生新的被訴頒證行為。而依筆者之見以可直接抓住各方爭議的民事爭議,同時不至於使政府繞過對頒證行為的審查,人民法院在對處理決定審查時仍然可以對頒證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從而防止違法的頒證行為不能得到糾正。
綜合所述,筆者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的98條解釋第十三條中賦予相鄰權一方具有行政起訴權對於土地相鄰關系中的土地使用權爭議問題解決方式與土地法的解決方式相沖突,筆者認為,這種籠統的關於相鄰關系方訴權的規定,沒有引導出正確的解決糾紛的途徑。應對土地相鄰權引起的行政爭議明確界定為土地權屬爭議,先行由政府裁決,這樣可以使大量的涉及土地的案件在進入人民法院前經過政府部門的第一步的梳理審查,更有利於政府自我糾正違法行為,也方便當事人申請,更重要的是可以大量減輕人民法院日益沉重的審判壓力,也符合現代行政裁決專業化的發展趨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關於土地等自然資源爭議先行復議中復議前置的范圍及復議與訴訟如何銜接存在激烈的爭議。依筆者之見,准確界定土地爭議范圍,提倡政府裁決在前,人民法院作終局裁判可以消除許多不必要的爭議。
三、行政訴訟在土地確權案件中忽視了第三人的信賴利益保護,個別情況下審判反而引發了更多的紛爭。
由於行政行為具有確定力,一旦作出,就應被推定為合法有疚。法律要求相對人予以信任和依賴。基於信賴因素的存在,法律也應保護相對人基於依賴所生之利益,禁止政府行為以任何借口任意變更既有行政決定甚至反復無常,哪怕是“有錯必糾”也應受到必要的限制。在行政審判也應當對相對人的依賴利益予以高度重視,對違法行政行為實行有限有撤銷,土地確權案件主要涉及第三人的利益。現行行政訴訟法雖然設立了第三人制度,但對第三人是否可以提出獨立的訴訟請求沒有明確規定,以至導致人民法院在只要原告啟動訴訟程序時即時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全面審查,第三人的舉證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是否有參考作用法律規定態度不明,從而忽視了第三人的利益。
以土地確權案件為例,第三人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是基於被告的審批、確認,為維護法律秩序和社會生活的穩定,為禁止政府行為反復無常,信守承諾應該對相對人因信賴政府而取得的利益予以保護,這是行政法信賴利益保護原則的應有之義。因此,行政審判應該關注第三人基於對被告的信任而取得的財產或其他方面的利益保護,不能因被告的違法行為而承擔實際上的損失。
在不服頒發土地證的土地確權案件中,實踐中一般不作土地爭議理解,更容易忽視第三人的利益。特別是在當事人已修房蓋屋的情況下,撤銷證件將會帶來更大的社會隱患。筆者認為只要不存在證件兩證權利沖突、重疊問題一般不能撤銷。而最合乎實際的方法應將其歸為土地使用權爭議處理,政府在處理爭議中首先對爭議問題作出處理,如果須要撤銷證件,由此造成的損失被告應給予適當的補償,在人民法院審理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中對當事人持有的土地使用證件只要不存在權利沖突的一般也不能否認其效力,這既是出於對維持社會安定性的考慮,也是對誠信政府的一種支持。
在涉及土地確權案件中,輕易地撤證行為可能使政府無所適從,也使人民法院無所適從。值得強調的是人民法院否認頒證的合法性,依職權再作土地權屬的裁判,必然強調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兼顧政府在行政行為中的檔案材料,在事實確定難以查清的前提下,只能以公平原則、以尊重歷史、方便生產生活為原則,當然法院的司法能力將承擔考驗。
綜合所述,人民法院審理土地確權案件應該明確適用行政附帶民事判決,並應與土地法相呼應,明確土地權屬爭議的范圍形式,在判決中應確立信賴保護利益,盡量避免引發新的矛盾,取得最佳的社會效果。
土地使用權年限土地使用權指單位或個人依法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
根據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居住用地7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 、科技、 文化 、衛生、體育用地50年;
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倉儲用地50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土地使用權的基本介紹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三資企業,凡具備法定條件者,依照法定程序或依約定對國有土地或農民集體土地所享有的佔有、利用、收益和有限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外延比較大的概念,這里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的使用權。2011年 1月,一則“土地使用期滿後會無償收回”的消息引起各方關注。土地使用權與土地所有權是土地法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而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可分為農用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農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從事 種植 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的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是指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的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辦鄉(鎮)企業和鄉 (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用地的使用權。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用地使用權通過發包方與承包方訂立 承包合同 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和建設用地使用權通過土地使用者申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取得。
土地使用權的辦理程序初始土地登記
(1)申請登記。由用地者到市國土資源局地籍股填寫土地登記 申請書 ,提交申請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和建設用地許可證,建築許可證,房產證等土地權屬來源證明文件。
(2)地籍調查。由國土資源局派人到實地調查,全面核實土地登記申請的內容,計算宗地面積,繪制宗地圖。
(3)權屬審核。由國土資源局專職人員對申請登記的土地權屬性質、用途權屬來源、宗地面積等進行審核。
(4)注冊登記。填寫《土地登記卡》、《土地歸戶卡》和《土地使用證》。
(5)頒發土地證書。申請人憑身份證和《土地使用登記收件單》,領取《土地使用證》。
變更土地登記(過戶)
(1)申請變更登記。屬土地使用權轉讓的,轉讓雙方填寫好轉讓申請書、 轉讓合同 書、轉讓登記表;屬繼承房屋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提供公證繼承書,並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屬祖屋分戶的,提交分戶 協議書 或戶主申請,填寫土地登記申請書;還要提交申請人的身份證或戶口簿和原土地證書、房產證等土地權屬來源證明文件。
(2)變更地籍調查。變更必須與原來宗地登記檔案並案進行。宗地部份變更的,要實地核定面積,界址點,重新繪制宗地圖;宗地全部變更,界址沒有變化的,可不進行界址調查,但宗地圖應重新繪制。
(3)變更權屬審核。內容與初始土地登記相同。
(4)注冊登記,換發證書。注消原《土地登記卡》、填寫新的《土地登記卡》,更改《土地歸戶卡》。收回注銷原《土地使用證》,填寫頒發新的《土地使用證》。
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
(1)申請。抵押人和抵押權人應當在抵押合同簽訂十五日內,憑抵押合同,貸款合同申請抵押登記。填寫土地抵押登記申請書。並提供《國有土地使用證》或《集體土地使用證》、身份證等有關材料。
(2)地籍調查。由國土資源局派人對新設定土地使用權抵押權的宗地進行地籍調查。
(3)權屬審核。土地登記人員對抵押設定的登記內容進行審核。
(4)注冊登記。經審核符合登記的,在宗地原《土地登記卡》上進行注冊登記。
(5)頒發證書。申請人憑身份證和《土地登記收件單》領取《土地他項權利 證明書 》。
>>>下一頁更多精彩“土地使用權的無證情況”
⑸ 誰能告訴我在中國與土地徵用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有那些啊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節錄) (2004年月14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節錄) (1986年4月12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節錄) (2002年12月28日)
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節錄) (1998年4月29日)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
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年7月5日)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年4月4日)
二、行政法規及國務院文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1998年12月27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1990年5月19日)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節錄) (1988年6月lO日)
三、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
1、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節錄) (1956年6月30日)
2、關於人民公社的十八個問題(節錄) (1959年4月)
3、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節錄) (1960年11月3日)
4、中共中央關於改變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單位問題的指示(節錄) (1962年2月13日)
5、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 (1962年9月27日)
6、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節錄) (1984年8月30日)
7、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妥善處理軍隊與地方部分房地產權屬問題的通知 (1988年7月18日)
8、鐵路用地管理辦法(1992年10月27日)
9、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年3月11日)
10、土地登記規則(1995年12月28日)
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於依法保護國有農場土地合法權益意見的通知(2001年2月2日)
11、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3年1月3日)
12、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1996年9月26日)
13、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變更土地登記的若干規定(1993年2月23日)
14、國家土地管理局印發《關於認定收回土地使用權行政決定法律性質的意見》的通知(1997年)
15、關於印發對大慶油田土地權屬問題的協調處理意見的通知(1999年3月8日)
16、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轉發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土地管理局《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中涉及土地權屬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1999年5月24日)
17、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印發《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中涉及土地權屬等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的通知(1999年3月15日)
18、關於依法加快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
19、土地登記資料公開查詢辦法 (2002年12月4日)
20、關於進一步規范土地登記工作的通知 (2003年11月14日)
21、關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4年1月15日)
2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轉發國土資源部《關於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2004年3月23日)
23、國土資源部印發《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的通知(2004年11月2日)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 (2004年11月2日)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
1、最高人民法院、財政部、司法部關於同意西南財政部規定的房地產典期滿後超逾十年未經回贖得申請產權登記的意見的聯合通令 (1952年7月31日)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農村合作化後所發生的土地、繼承糾紛的復函(節錄)(1958年3月26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同一土地登記在兩個土地證上應如何確認權屬的復函 (1992年7月9日)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土地被徵用所得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應歸被征地單位所有的復函 (1995年1月16日)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地產管理法施行前房地產開發經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 (1995年12月27日)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1998年9月3日)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6月16日)
8、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有關問題的批復(2003年2月25日)
9、農業部辦公廳、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國有農場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2003年6月16日)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破產企業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應否列入破產財產等問題的批復(2003年4月16日)
1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房地產管理機關能否撤銷錯誤的注銷抵押登記行為問題的批復(2003年11月17日)
1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及相關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
1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林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5年12月26日)
五、法律法規適用解釋及函復
1、關於開墾荒地的產權問題給江西省人民政府的復函(1953年11月5日)
2、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對大連市土地局「關於以國有土地聯建,其土地使用權歸屬問題的請示」的答復(1989年11月13日)
3、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砂金生產用地意見的函(1989年11月17日)
4、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灘塗管理問題的復函(1989年11月12日)
5、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林地、灘塗及礦山企業用地確權發證問題的批復(1989年12月16日)
6、國家上地管理局對貴州省關於公路兩側留用地發證問題的批復(1990年2月19日)
7、國家土地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關於水利工程用地確權有關問題的通知(1992年2月24日)
8、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山東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答復(1992年2月22日)
9、國家土地管理局對福建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國營林場在所經營的林地內建護林哨、開林業公路、蓋辦公樓是否向當地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辦理用地手續的請示的復函(1992年2月25日)
10、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農場用地確權有關問題的函(1992年6月2日)
11、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天津市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糾紛處理意見請示的批復(1992年6月15日)
1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重慶市國土局土地登記中幾個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2年6月23日)
13、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對福建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批復(1992年7月13日)
14、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寧波市關於寧波汽車製造廠等成建制劃轉北京內燃機總廠涉及土地使用權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2年11月17日)
15、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土地確權有關問題請示的答復(1993年2月2日)
16、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土地權屬有關問題請示的答復(1993年2月3日)
17、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黑龍江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請示的答復(1993年8月18日)
18、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鐵路用地登記發證問題的復函(1994年1月19日)
19、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單位分立引起土地使用權糾紛問題請示的答復(1994年9月5日)
20、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土地使用權糾紛有關問題的答復(1994年9月6日)
21、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關於烏魯木齊鐵路局要求收回退耕土地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4年9月8日)
2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青海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國有土地管理工作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請示批復(1994年9月15日)
23、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富陽市有關土地權屬爭議問題的回復(1994年9月15日)
24、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請研究處理衡陽市有關土地權屬問題的函(1994年9月27日)
25、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遼寧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執行《土地管理法》第十九條規定的請示的批復(1994年11月10日)
26、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宗教部門自用土地涵義的答復(1994年10月11日)
27、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北京市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答復(1994年12月3日)
28、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農民集體土地確權有關問題的答復(1994年12月9日)
29、關於對蝦嶺頭西南面爭議土地確權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復函(1995年2月24)
30、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對天津市海口路公園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5年3月13日)
31、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山西省土地管理局關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中第五十六條適用范圍的請示的復函(1995年7月31日)
3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魯土籍函字[95]第17號文的復函(1995年8月1日)
33、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遼寧省土地管理局關於確認土地權屬政策有關條款的請示的批復(1995年8月11日)
34、國家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司關於對有關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行文問題請示的批復(1995年9月19日)
35、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有關確權問題請示的批復(1995年lO月25日)
36、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陝西省土地管理局關於河灘地確權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5年10月31日)
37、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確權登記中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5年11月9日)
38、對錯發土地使用證如何更正問題的答復(1996年1月15日)
39、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6年3月6日)
40、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廣東省國土廳關於確權有關規定是否適用確認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問題請示的批復(1996年3月7日)
41、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確認通遼車站鐵路用地圖紙法律效力的函(1996年4月17日)
4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蓖子溝礦采礦崩落區土地權屬問題意見的函(1996年5月23日)
43、對天津市土地管理局關於墳地及公用房屋用地登記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9月17日)
44、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河南省土地管理局關於洛陽市土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9月23日)
45、對陝西省土地管理局關於西安市香米園穆斯林墳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10月9日)
46、國家土地管理局對遼寧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權屬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11月14日)
47、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安徽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6年11月28日)
48、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關於注銷土地登記進行公告的請示的批復(1996年12月26日)
49、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局有關土地權屬問題的批復(1997年3月4日)
50、國家土地管理局對山東省土地管理局有關黃河灘地權屬問題的復函(1997年5月21日)
51、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河南省土地管理局有關庫區消落地行使管理權問題的批復(1997年7月3日)
52、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關於土地登記中有關問題的請示的批復(1997年8月11日)
53、國家土地管理局對最高人民法院法經(1997)18號函的復函(1997年8月18日)
54、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對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177-l號議案的答復(1998年5月27日)
55、國土資源部關於對收回被司法機關查封國有土地使用權問題的批復(1998年12月11日)
56、國土資源部對確定土地使用權有關問題的批復(1999年1月19日)
57、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四川省廣元軍用舊機場產權處理意見的函(1999年6月2日)
58、國土資源部關於土地確權有關問題的復函(1999年6月4日)
59、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有關問題的復函(1999年6月7日)
60、國土資源部關於平頂山礦區塌陷地徵用後能否退還農民集體所有問題的復函(1999年9月10日)
61、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土地確權有關問題的復函(2000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