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博客

訴訟法博客

發布時間: 2020-12-17 20:53:21

㈠ 道教博客,用什麼方法化解官司和牢獄之災

  1. 做善事,比如放生,比如接濟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從根本上積累福德,化解災厄。

2.請有道行的道長看看做法事,聽道長的指點。畢竟災難的原因不同,化解方法也可能不同。

㈡ 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有哪些

一,什麼是民事訴訟證據?

民事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民事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材料。

1. 客觀性

作為民事證據的事實材料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作為證據事實,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以真實而非虛無的、客觀而非想像的面目出現於客觀世界,且能夠為人所認識和理解。

2. 關聯性

指民事證據必須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有內在的聯系。

這種事實材料所表現出來的關聯性一般以兩種形式表現出來:

1). 直接的聯系,如事實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本身就是待證事實的一部分;

2). 間接的聯系,如事實材料所反映出來的事實能夠間接證明某一待證事實成立。

3. 合法性

作為民事案件定案依據的事實材料必須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並且其獲得、提供、審查、保全、認證、質證等證據的適用過程和程序也必須是合乎法律規定的。

二,民事訴訟法證據形式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八種。

1. 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圖形等所記載的內容或表達的思想來證明案件真實的證據。

2. 物證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狀、質量、規格、特徵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

3. 視聽資料,是指利用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儲存的資料和數據等來證明案件事實的一種證據。

4. 證人是指知曉案件事實並應當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傳喚到法庭作證的人,證人就案件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稱為證人證言。

5. 當事人陳述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就與本案有關的事實,向法院所作的陳述。

6. 鑒定人是指那些接受聘請或指派憑借自己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科學研究並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結論的人。

7.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一定的事實,對與案件爭議有關的現場、物品或物體親自進行或指定有關人員進行查驗、拍照、測量的行為。對於查驗的情況與結果製成的筆錄叫勘驗筆錄。

8.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㈢ 怎樣的證據才能向法院起訴微信聊天記錄算

在民事訴訟中,根據《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規定: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直接證據了;在刑事訴訟程序中還須與案犯或嫌疑人的供訴相一致才算完整證據,否則,辨護人很多的推翻證據的機會。

《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5〕5號)
第一百一十六條 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㈣ 一起網路博客侵權案的述評應如何看待

趙西剛

案情簡介

某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陳某,於2005年10月上旬的一個晚上在中國博客網發現一篇於2005年6月24日上傳的題為《爛人爛教材》的心情日記。署名為「長套襪」的博客在該日記中寫道:「今天一覺睡到下午3點,突然想起來明天要考陳某的《新聞倫理與法規》,遂起,復印筆記。結果發現筆記是沒有用的,記得太雜且又不全,於是決定看書。一遍看下來,腦子里沒有任何印象,也沒有書的痕跡。陳某果然是個猥瑣人,從他寫的書可見一斑,沒有任何邏輯性可言,甚至都沒有自己的觀點,簡直就是個流氓……難怪一遍下來什麼都記不住。」陳某認為該博客日記對其人身進行了侮辱,於是對該博客日記進行了公證,並於2005年10月24日打電話給中國博客網要求刪除帖子並向他賠禮道歉。中國博客網要求陳某提供身份證明,以證實那篇博客日記中所指的人就是他,不然因無法核實身份而不能刪除帖子。而陳某認為無須提供身份證明,因雙方意見不一,《爛人爛教材》的帖子沒能馬上刪除。

2005年10月31日,陳某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起訴中國博客網,並提出三項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公開道歉,消除影響;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撫慰金10000元;由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本文作者作為中國博客網的代理律師提出:中國博客網作為網站沒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原告起訴錯誤,應駁回起訴。

原告陳某撤回對中國博客網的起訴,又於2005年12月20日重新起訴,將中國博客網的創辦單位杭州博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訴訟請求為:判令被告在中國博客網首頁刊登致歉聲明,並保留242天;賠償經濟損失1324元;賠償精神撫慰金10000元;由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

爭議焦點

1.題為《爛人爛教材》的文章是否構成名譽侵權?2.被告對題為《爛人爛教材》的文章是否有事前審查的義務?3.被告在接到投訴電話時是否有權要求投訴人提供身份證明?4.被告接到投訴電話後沒有及時停止傳輸該文章是否構成名譽侵權?雙方一審觀點

【原告觀點】

1.《爛人爛教材》文章中的「流氓」、「猥瑣」等詞具有明顯的侮辱性質,對原告的名譽造成了損害,構成名譽侵權。

2.被告在《爛人爛教材》這篇文章一上傳發表就有監管審查的義務,因未審查致使侮辱文章擴大影響,應承擔侵權責任。

3.原告沒有提供身份證明的義務。

4.被告在接到投訴電話後仍然不予刪除文章,具有主觀故意,更應承擔名譽侵權責任。

【被告觀點】

1.《爛人爛教材》文章中的「流氓」、「猥瑣」等詞盡管不雅,但結合作者本身的寫作意圖、網路的特殊語境及文章的點擊率等因素分析,該作者的這些用詞並沒有侮辱的惡意,不構成名譽侵權。

2.網路信息量巨大,不能像對待傳統媒體一樣賦予類似中國博客網的網站對上傳文章的事前審查義務。這不僅在技術上難以實現,而且在法律上也不公平、不合理。

3.被告有權要求投訴人提供身份證明,對類似中國博客網的網站不能僅賦予義務和責任,同樣應賦予相應的權利,這是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要求。

4.被告在接到投訴電話後的處理並無不當,其行為並不符合名譽侵權的四個構成要件,從而不構成名譽侵權,文章沒有及時被刪除的責任在於原告陳某拒不提供身份證明。

一審判決結果

《爛人爛教材》文章中的「流氓」、「猥瑣」等詞在普通人看來具有侮辱性質從而構成有害信息,而對該有害信息被告沒有事先審查的義務,只有接到投訴電話後網站才有義務停止傳輸該有害信息。被告在接到投訴電話後只是要求原告提供身份證明,而沒有在合理時間內採取措施停止傳輸該有害信息,未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根據《全國人大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7條的規定,被告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關於被告抗辯原告在投訴時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主張目前沒有法律規定,對於侮辱性語言提出的投訴,無需投訴人提供身份證明;對於非侮辱性語言提出的投訴,投訴人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等書面通知以便網站核實。

鑒於被告從發現有害信息到採取措施時間間隔較短,原告也未舉證被告採取措施前該信息對其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同時,本案直接侵權主體並非被告,被告過錯行為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其對有害信息的判斷標准存在失誤,在確定原告身份後立即採取措施停止傳輸,其主觀過錯程度較輕。結合目前有害信息已被刪除的事實,判令被告在中國博客網首頁刊登致歉聲明並保留10天,向原告陳某賠償公證費的經濟損失1000元。

被告上訴觀點

被告不服一審法院的判決提起上訴,認為一審法院就身份證明問題作出的判決讓所有類似中國博客網的網站陷入了兩難的選擇。因為,權利人提出投訴時,通常都認為網站中的信息是帶有侮辱、誹謗性質的,如果按這個判決,投訴人就無需提供身份證明,而網站將「左右為難」:要麼立即採取措施、刪除被指控的文章,否則就要承擔侵權責任;要麼因無故刪除用戶的文章,違反了與用戶簽訂的服務協議,要承擔違約責任。

二審判決結果

博客用戶享有言論自由,而作為提供博客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商,與博客用戶存在合同關系,負有保證博客用戶正當發表言論的義務。博客公司是商事經營者,其無權認定有關言論是否構成侵權,如果博客公司依據自己的判斷直接刪除相關內容後可能會被博客用戶追訴,此時博客公司又將面臨承擔違約責任的風險。

因此,網路服務提供商博客公司有權要求主張權利的主體提供有關身份等證據,博客公司可以據此證明其確已接到相關言論涉嫌侵權的投訴。但投訴人提供身份證明需要一個過程,而網路傳播很快,如對涉嫌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文章不及時採取措施控制傳輸,將會使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因此,網站在要求投訴人提供身份證明的同時,應先採取措施限制信息的傳播,但如投訴人在合理的期間內未提供身份證明,網站有權取消限制傳播的措施恢復文章的傳播。由於上訴人博客公司只是要求被上訴人陳某提供身份證明而沒有採取措施停止傳輸,給被上訴人陳某造成了損害。因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經典評析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已經創造了一個影響我們日常生活而且將不斷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虛擬世界。現實生活中的言論自由和公民名譽權之間的沖突,不僅在網路世界存在,而且因網路世界的特殊性而更顯其規制的難度。此案代理律師就網路著作權法領域的「避風港」原則理應被應用於網路名譽權糾紛裁判的學理意見,最終被司法實踐所確認,在網路名譽權侵權領域確認了投訴人在投訴時應向網站提供身份證明,如投訴人在合理的期間內未提供身份證明,網站有權取消限制傳播的措施恢復文章傳播的法律規則,無疑使得此案具有今後處理網路名譽權侵權案件時的範式意義。不惟如此,此案所引申出的一系列法律問題,諸如網路服務提供商應如何對網路進行監管、在監管過程中網路服務提供商應享有哪些權利以及應履行哪些義務、網民的言論自由權與社會公眾的名譽權以及網路服務提供商的利益之間究竟應該如何平衡等等,對於互聯網法制的完善都具有極強的提示意義。

(引自陳柳裕先生的評析)

㈤ 關於民事訴訟法的司法解釋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內容:
1、保障訴權
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規范撤訴行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關於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的起訴條件,且不屬於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並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後,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民訴法司法解釋》還依法保護和規范當事人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申請撤訴行為,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明確規定因重復起訴不予受理的判斷標准,對當事人在訴訟中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作出細化規定。」杜萬華說。
2、法庭紀律
未經許可現場傳播審判信息,法院可強制刪除
近年來,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網路的快速發展,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和利用郵件、博客、微博客、微信等方式報道庭審活動現象;出現了個別訴訟參與人、旁聽人員沖擊、哄鬧法庭,在法庭上公然毆打對方當事人,辱罵法官的現象,引發輿論關注。
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未經准許進行錄音、錄像、攝影的,未經准許以移動通信等方式現場傳播審判活動的,人民法院可以暫扣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進行錄音、錄像、攝影、傳播審判活動的器材,並責令其刪除有關內容;拒不刪除的,人民法院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制刪除。
審判公開是實現審判公正的重要保障。《民訴法司法解釋》嚴格執行開庭審理規定,對二審、再審程序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情形予以限制,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製作,規定了申請查閱裁判文書的范圍和方式。
「作為與《民訴法司法解釋》配套的成果,我們正在制定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全面梳理、規范民事訴訟涉及的法律文書,制定可操作性規則,以此切實提高裁判文書製作水平和質量。」最高法貫徹實施修改後民事訴訟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佑海說。
3、電子證據
明確簡訊、微博、網聊記錄等可作證據
證據制度是現代民事訴訟制度的基石。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的要求,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完善證人、鑒定人出庭制度,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對此,《民訴法司法解釋》增加舉證證明責任分配原則的規定,合理分配舉證證明責任;對逾期舉證及其後果作出了分層次、分情形予以處罰的規定;增加關於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的規定,指引和規范法官組織質證、進行認證活動;增加關於法官審查判斷證據的原則的規定,要求法官公開對證據審查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也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的證據。
4、誠信原則
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的納入「黑名單」
「近年來,民事訴訟中的虛假陳述、偽證、虛假調解、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規避執行等現象時有發生,必須予以嚴厲制裁。」杜萬華說,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在總則部分增加了民事訴訟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在分則部分增加了禁止虛假訴訟、規避執行的規定,並修改提高了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上限,加大了制裁力度。
為促進訴訟誠信,《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拒不簽署保證書,待證事實又欠缺其他證據證明的,人民法院對其主張的事實,不予認定。證人拒絕簽署保證書的,不得作證,並自行承擔相關費用。對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除對被執行人予以處罰外,還可以根據情節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將被執行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的信息向其所在單位、徵信機構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通報。
5、公益訴訟
提起公益訴訟需有公益受損初步證據
2012年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但僅有一個條文規定。該法第五十五條:「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為規范公益訴訟有序進行,《民訴法司法解釋》按照立法原意,結合有關審判實踐,細化規定提起公益訴訟的受理條件。根據《民訴法司法解釋》,有關機關和組織提起公益訴訟的,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還應當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有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為明確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法院,《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公益訴訟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污染海洋環境提起的公益訴訟,由污染發生地、損害結果地或者採取預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轄。對同一侵權行為分別向兩個以上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6、小額訴訟
明確物業、電信服務合同等小額訴訟一審終審
什麼是小額訴訟程序?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根據此規定,我國確立了小額訴訟程序,而本次出台的司法解釋進行了細化。
《民訴法司法解釋》規定明確,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糾紛,銀行卡糾紛,物業、電信等服務合同糾紛等九類金錢給付的案件,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涉外民事糾紛,知識產權糾紛,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以及其他不宜適用一審終審的糾紛,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㈥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幾條

刑事訴訟法中關於證據的規定有十六條:

1、《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全款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物證;書證;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意見;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2、《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全款

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自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自訴人承擔。

3、《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全款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4、《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全款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5、《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6、《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全款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7、《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全款

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8、《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七條,全款

人民檢察院接到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發現偵查人員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的,應當進行調查核實。對於確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9、《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全款

法庭審理過程中,審判人員認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

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人民法院對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依法予以排除。申請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證據的,應當提供相關線索或者材料。

10、《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全款

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11、《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全款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12、《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全款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1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13、《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全款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4、《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全款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5、《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全款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16、《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全款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6)訴訟法博客擴展閱讀

證據種類:

1、書證、物證

是以物品或者文字為表現形式的實物證據。物證是用於犯罪或與犯罪相關聯的,能夠證明犯罪行為和有關犯罪情節的物品或痕跡,如作案工具、贓款贓物、血跡、指紋、腳印等。

書證是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文件或其他文字材料,如毒品犯罪分子進行聯絡的往來書信;貪污犯罪分子塗改的單據、賬本等。

物證的特點是,不具有任何主觀的東西,而只以其客觀存在來證明案件的事實。對物證必須妥善地加以保管,以保持物證的原有的形態。如果不能保持原來形態或者物證有可能滅失的,行政機關必須採取措施予以保全。

2、證人證言

是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作的陳述。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刑訴法對知道案件真實情況的人向司法機關作證規定了義務,即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不能隨意指定,也不能由他人代替。

行政處罰法規定,在行政機關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調查時,「被調查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在處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根據。因此,在行政機關調查時,被調查人必須據實陳述所了解的真實情況,不作偽證。

3、當事人的陳述

是指當事人向執法人員所作的關於案件真實情況的敘述和承認。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

因此,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行政機關必須認真聽取,並製作詢問筆錄;同時,行政機關對於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成立的,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證據。

4、「被害人陳述」

是直接受到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就受害情況及案件的有關其他情況向司法機關或有關人員所作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與辯解」

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本人的犯罪行為向司法機關所作的供述,或稱口供,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認自己有犯罪行為或者承認犯罪,但認為應當減輕處罰、免除處罰所作的辯解。

6、視聽資料

是指能夠作為證據的錄音、錄像、電腦儲存的數據等,是一種被固定、被保全的證據。它比較可靠,更接近於真實情況。但是視聽資料必須經過審查,才能認定作為證據。

7、鑒定意見

是鑒定人運用自己具有的專門知識對案件中專門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鑒別和判斷。它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如法醫鑒定、指紋鑒定、筆跡鑒定、化學物品鑒定、精神病鑒定等。

8、現場筆錄

是書證的一種,是指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在現場,對當場實施行政處罰的現場情況的記錄。如交通民警對違反交通管理的司機進行罰款,交通民警開具的罰款單據。

又如工商管理人員對這反工商管理的個體商販進行處罰時,現場記明其違法事實、沒收商販的違法物品的數量、質量等情況。

現場筆錄上應當有執法人員和當事人的簽名。現場筆錄可以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行政訴訟法將其規定為一種獨立的證據,以防止在訴訟中出現「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的情況。

9、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筆錄

是指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或者專門人員為了解案件的事實,對事實發生的現場或者物品進行勘驗、檢查。如查處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對該出版物的印刷場所進行勘驗、檢查,對印刷的非法出版物或者印刷工具進行勘驗、檢查等。

勘驗應當製作筆錄,勘驗筆錄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能夠證明案件的真實情況,是一種獨立的證據。

10、電子數據

是電子化技術形成的文字,數字等等,如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等;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4日發布的一份司法解釋顯示,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可以視為民事案件中的證據。

11、視聽資料

是以模擬信號的方式在介質上進行存儲的數據,例如錄像、錄音資料等等。

㈦ 民事訴訟法常識:網路聊天記錄可以作為證據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證據包括: 電子數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回作為認定事實的答根據。」 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綜上,聊天記錄屬於電子數據一種。微信作為證據想讓法院得到認可並支持,必須要完成以下的舉證(一)必須確認微信的使用主體就是當事人雙方。如果當事人一方向法院提交了微信證據,但是卻不能證明使用微信的當事人為案件的當事人,這在原則上就不符合主體的條件。(二)保證獲取微信聊天記錄的方式方法的合法性。通過非法的方式獲得證據是得不到法院的支持的,比如非法搜查、非法扣押等方式。(三)必須提供真實和完整的微信證據,必須保證微信證據和其他證據之間存有關聯性,並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在訴訟案件中,若想得到法官對證據的認可和支持,必須保證證據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

㈧ 求一篇訴訟法讀書報告

現代社會的糾紛解決

熱點內容
中級會計師經濟法目錄6 發布:2024-11-17 22:37:33 瀏覽:943
農村分單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7 22:04:46 瀏覽:941
交大經濟法第四次作業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748
實體法學派 發布:2024-11-17 20:45:53 瀏覽:462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